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快樂動物電子報

2006-09-29

第六十七期

免費訂閱

看看以前的電子報

 

 

獅子輓歌

大象會說話?

打造海洋的家——軟絲復育

  隨著科技進步,人類可以培育出各種品種的寵物,甚至創造複製羊、靠著改造基因培育螢光魚、讓獅子和老虎繁殖出「獅虎」...有人說,人類幾乎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然而,真是如此嗎?還是創造了一場場無法挽回的悲劇?
  人類該怎麼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我們的動物朋友,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獅子輓歌
當人類嘗試扮演上帝的角色,創造所謂的「奇珍異獸」,通常就是一場無法挽回的悲劇。

  印度查特比爾(Chhatbir)動物園,在20世紀80年代,為了培育出一種「特別」的動物,讓亞洲獅和非洲獅雜交,造成了嚴重而慘痛的悲劇。

  當初園方從馬戲團得到兩隻非洲獅,讓牠們與動物園裡的兩隻亞洲獅進行交配。但雜種幼獅出生後,後腿都嚴重疲軟無力,幾乎不能行走,但園方仍未停止這項計畫。幾年過後,多數雜種獅子的免疫系統開始下降,虛弱而多病。直到2000年,當雜種獅子已增生到70多頭,園方終於決定結束這項嚴重錯誤的計畫,切除了雄獅的輸精管,讓雜種獅子自然滅絕。

  現在,園方只能眼睜睜看著雜種獅子們陸續死去而無計可施。一些依然存活的雜種獅子虛弱到極點,連從骨頭上撕下肉塊的力氣都沒有,只能吃無骨的肉。

  動物保護者批評該動物園草率行事,犧牲無辜的生命。園方表示,他們會照顧雜種獅子到最後,待所有雜種獅子死亡後,將轉向培育正面臨絕種危機的純種亞洲獅。

(撰文/林俐斐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協會)



獅子鬃毛猜一猜

以下關於獅子鬃毛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1.只有雄性獅子長有鬃毛

2.鬃毛顏色較淡的獅子,較受異性青睞

3.鬃毛除了能吸引異性,還可能有保護頭部的作用

4.鬃毛也是獅子的一大負擔,是很大的熱源

答案公佈於下期


上期題目: 以下關於藏羚羊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1.柔軟的毛皮,讓牠們面臨高度獵捕壓力
2.牠們是2008年北京奧運的吉祥物之一
3.藏羚羊生活在高山草原和高寒荒漠上
4.藏羚羊是鹿科動物

解答:4.藏羚羊是鹿科動物

  藏羚羊是中國的特有物種,獲選為2008年北京奧運吉祥物。牠們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的高山草原、高寒荒漠中。人們稱牠們的毛皮為「羊絨之王」,因此遭到嚴重獵捕,根據統計,半世紀前曾多達上百萬隻的藏羚羊,現在只剩下約7至10萬隻,如果不好好保護,恐怕難逃絕種命運。

  不過,藏羚羊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屬動物,不是鹿科喔!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協會)



愛護動物一起來!

作者:蔡玉琪

學校:中和國小3年5班

蔡玉琪小朋友要和大家說:「請大家不要欺負小動物喔!

 

快樂保育小記者長期徵稿

  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逛動物園有什麼心得?對動物保育有什麼獨特的看法?和你家的狗狗、貓貓有什麼快樂的互動?還是動物觀察日記?……總之,只要是和動物相關的文章或圖畫,都可以投稿喔!

  入選者不但可以刊登在快樂動物電子報,和所有讀者分享,還可以得到精美小禮物喔!

 

投稿規格:WORDJPG

投稿信箱:animal@e-info.org.tw

 




大象會說話
有誰會想到動物也能說人話?動物的潛能實在讓人驚訝!

  南韓動物園有一隻15歲的大象名為「喀什」,非常努力學習人類的語言,還會在晚上自己偷偷練習,讓動物學家嘖嘖稱奇。

  動物園訓練員小金,在2年前發現喀什會發出像慢速度播放錄音帶的聲音,發音就像人類在說話。專家透過儀器分析小金和喀什兩者的聲音頻率──小金的聲音:「腳腳腳。」喀什的聲音:「腳腳腳。」經過比對發現,兩者的聲音頻率相似度高達90%。專家說,大象聲音的頻率平均只有10赫茲,人類根本聽不到,也就是說,喀什是刻意練習學人類講話。

  喀什最常說的幾句話是「好!」、「還沒!」。專家正在研究,喀什只是跟著發音,或者真懂得每個字的涵義。小金和喀什原本就是玩在一起的好夥伴,現在更把牠視為談話的知心好友。

(撰文/林俐斐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協會)



山羌 傳說篇

從前山羌在台灣分佈廣泛,是各族原住民的狩獵對象之一,因此,關於山羌的傳說故事也特別多。

魯凱族

  魯凱族傳說,山羌的短腿,是跟水鹿交換的結果喔!

  很久以前的某一天,天空突然下起大雨,雨下得又大又急,一對兄妹被困住了,只好逃到山上躲雨。他們躲在樹上好幾天,好不容易雨停了,但燈火也熄滅了,兩兄妹沒有火煮東西吃。

  這時候,哥哥看到遠處的山上在冒煙,心想那兒一定有火。兄妹商量要請鹿還是山羌去取火,他們看鹿的身體很大,但是腿很短;山羌的身體小,腿卻很長,便決定請山羌幫忙。山羌雖然答應兄妹的請求,但是因為身體太小,力量不夠,走沒多久就退回來了。

  幸好,突然飛來一隻大蒼蠅,蒼蠅在木頭上摩擦雙腳,不久居然冒出煙來!兄妹模仿蒼蠅的動作,用石頭摩擦,總算解決用火的難題。

  鹿於是對山羌說:「你的身體小、腿長;我的身體大、腿短,什麼事都辦不了,不如我們交換腿吧!」所以,現在的鹿才有一雙長腿,而山羌則是小短腿。

排灣族

  排灣族傳說從前山羌的角非常漂亮,不像現在短短的。

  傳說,很久以前洪水曾經淹沒世界,排灣族人紛紛逃往不同的山頭避難,雖然逃過一劫,但是人們沒火可用,非常煩惱。這時候,阿魯灣山區突然飛來一隻大果蠅,停在乾草上摩擦雙腳,一下子就出現 了火苗,大家都非常高興。

  頭目認為這是天賜的火種,應該和所有族人分享,便派遣會游泳的山羌橫越淹水區域、傳遞火種。當時的山羌,頭上頂著長而分岔的漂亮大角,游泳的時候卻成為沉重的負擔,臉常被角壓得沒入水中,於是和水鹿交換短角,才順利完成任務。 所以現在的水鹿,才擁有漂亮的鹿角,山羌的角則又短又小。

布農族

  很久以前,有個婦女要去挑水,返家時太陽已經下山了,她看不到前面的路,只好一面走一面丟石頭,一不小心,砸傷了山羌。從此以後,山羌的頭上就多了一道看起來像傷口的白毛。

上期回顧
山羌 自然篇
山羌 觀察篇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動物英雄
動物與人類及同伴的愛與勇氣的故事

  是什麼使我們有異於禽獸?
  我們的手和我們龐大的大腦?
  是什麼使我們感到優越?
  我們用兩腳走路,而牠們用四腳?
  遭到遺棄,連寵物也變兇猛了。
  沒有愛,我們這個世界會陷入險境。
  基於殘酷的貪婪,我們破壞了森林,
  使甜美的樂園變成沙漠。
  當動物以良善回應,我們卻視而不見。
  我們切莫妄下結論,
  我們也一樣,必須為愛所馴養 。

  

  我們切莫妄下結論,以為動物世界沒有愛,只有爭奪殺戮與弱肉強食;牠們心中的愛、勇氣、憐憫、關懷,以及智力,遠超過人類所知──

  河馬趕走鱷魚拯救黑斑羚;海豚為溺海人驅趕鯊魚;貓和金絲雀成為密友;母雞教孤兒小鴨游泳;狗跳入水池救起小貓;鹿為迷路獵人指路;獅子報恩解救奴隸;三隻海狸擁抱男童使他免於凍死;猴子跳入河中救起幼童;龐貝遺跡裡伸展全身保護孩童的狗屍;忠心小狗感動了拿破崙;三隻螞蟻為一隻受傷螞蟻拔除尖刺;大象花費好幾個小時拯救小犀牛;一隻實驗母鼠不斷跨越通電柵欄承受電擊,救出58隻小鼠;母貓五次衝入猛烈火海救出小貓,全身燒傷,眼睛燻瞎,消防員看見牠用頭點數著孩子,不禁熱淚盈眶……

  本書一百多則動物的真實事蹟,帶來一百多個感動與敬重的心情。動物世界就像人類世界一樣並非完全美好,但已足以讓我們深刻思索,反省檢討。

 

作者:史蒂芬妮•拉蘭(Stephanie Laland)
譯者:李毓昭
出版社: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


(撰文/林俐斐 圖片來源/晨星出版公司)



打造海洋的家——軟絲復育

所有的鼻頭國小師生,對「軟絲仔」可都不陌生。

 

  2005年11月的午後,靠海的鼻頭國小內傳來孩童陣陣笑聲。一位扮演大白鯊的小男孩,正跟一位飾演「人類」的小女孩展開精彩的對話。大白鯊說:「我力大無窮,牙齒堅硬,我是真正的海中霸王。」這時候,小女孩回答:「那算什麼,我的嘴巴可以吃下2000多種魚類,連你身上的背鰭都是我最愛吃的魚翅,現在我也要把你吃掉。」說完,大白鯊立刻嚇得向外躲避。小朋友看了開懷大笑,他們都知道人類比大白鯊還厲害,還威風,但是人類把海裡的生物通通吃光後,海洋就變得很寂寞。所以,要真正認識海洋,保護海洋,就不能只是吃海鮮,還得學會如何與海洋相處。

學會潛水 小學才能畢業!

  這是教育廣播電台所舉辦的「前進校園」活動現場。而鼻頭國小則是位於台灣最東北方的鼻頭角上,校園面對著大海,景色優美遼闊,全校學生只有50多位,他們的家長大多是漁民或是從事跟海洋相關的行業。這次活動的目的,一方面是環境教育的推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介紹鼻頭國小如何利用環境資源,來進行海洋教育。

  事實上,鼻頭國小的師長非常用心地替這群孩子安排各種海洋教育的機會,除了邀請家長擔任社區老師,帶著孩子認識各種潮間帶生物外,鼻頭國小每年的畢業典禮都是在海上舉行的。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學會潛水,才能拿到畢業證書。學校希望小朋友能真正愛護海洋,對海洋有更多的情感,長大後才會懂得珍惜這片海洋。

  除了教育成果的分享之外,這次活動還特別邀請資深潛水教練郭道仁,來和小朋友對話。郭教練有30年潛水經驗,東北角的海域是他最熟悉的潛水地點,他告訴小朋友們說,十多年前,他在這片海域潛水,常常跟各種大魚見面,海底生物的繽紛多樣讓他非常地感動。但是這幾年來,他發現這樣的經驗逐漸消失,過去大批的魚群也不見了,只有零星散播的小魚,海底下更是堆滿了垃圾,讓他非常心疼。於是,他決心要為這片海洋做一些改變,而「軟絲仔」則是他努力的目標。

看看全文


(撰文/ 范欽慧 攝影/許建挺)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發行單位:台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聯合發行
發行人:陳寶忠   總編輯:張東君   副總編:陳瑞賓
主 編:黃瀚瑩   編輯:林俐斐
學術顧問:呂光洋、林曜松、夏良宙、楊平世
視覺設計:李昱奇

請輸入您的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