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8水圳空間調查與保存策略經驗讀書會 分享─台灣地方學GIS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y 03,201020100118水圳空間調查與保存策略經驗讀書會 分享
20100118水圳空間調查與保存策略經驗分享
─以後村為例 @
pm1400-1700
講師Ours彭揚凱(建築系畢業、城鄉所)。
紀錄人: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 呂家華
歷史背景
- 後村圳在台北大漢溪以北(鶯歌、樹林、板橋到新莊、三重,
由北至南),這跟政策有關,北縣政府過去要推中港大排, 有許多水路是連結大排。故,研究這些水路(過去是灌排系統) 至源頭的釐清。 - 計畫時間為去年終到去年底,我們先確認主幹系統的狀況並釐清,
第二作第一波史料的收集。 - 資料收集與合作,是結合空間思考的專業,與史料的專業合作。
- 後村圳和新莊平原的關係
- 開墾時期:由兩條水圳系統合併(永安陂張厝圳-上游、
萬安陂劉厝圳-下游),圳的名稱是依開墾者的姓。 引水是由張厝圳開始,但18世紀開始, 水圳競逐與奪水紛爭就開始不斷(下游希望上游不能堵水、 上游希望下游能付錢),一直延續到日據時代。(曾經,一府、 二鹿、三「新莊」,乾隆11-55年, 都是由新莊出口稻米至中國, 與整個基本的水圳一千多甲的水圳灌溉系統有關。); 水圳與自然河道的平行模式;隘門的設置都是跟後村圳有關。 - 日據水利組合:最重要是後村圳在歷史縣身,
因清代的水圳都是墾戶自己在做,可收水租。但1901年, 國家的力量介入水利系統,有「台灣公共埤圳規則」,全台適用。 並引進現代水利工程,進行改建與擴建。1911年, 後村圳改建完成,被稱為全島第一埤圳,有兩千四百餘甲(後村圳改 修埤),後來甚至灌溉範圍為三千四百餘甲。(後村水路設計者─承 認並延續清代的水利基礎,劉彰之碑);1923年起, 後村水利組合時代,組合長是政府官派,但以組合的方式, 資金調度彈性,並為現在水利會的前身。(大漢溪的對岸是大安圳, 後來整合稱海安圳);(莊永明編撰台灣鳥瞰圖);1923年, 桃園大圳完工的衝擊,因是大漢溪的上游, 將下游灌溉水圳的水分掉。結果就變成桃園上下游的爭議。 - 新莊水利組合時代(1937),過去是自然引水由高而下,
但隨著灌溉面積越來越大,為解決灌溉問題,就建立「 新莊水利組合鷺洲...」三重埔揚水廠(現在卻是抽水廠) - 1950年代,後村圳改建工程,基本上是由農戶會、蔣夢麟主導,
以美援的資金。(故,此時,農田水利仍被視為重要的基礎建設) - 1960年代,新莊開始轉變工商城鎮,故,
明顯的動作是台北縣的新海農田水利會併入桃園水利會。(過去的水 利會是以收水權費為主)到目前,灌溉面積一直在縮減。
- 開墾時期:由兩條水圳系統合併(永安陂張厝圳-上游、
- 當後村圳不是灌溉功能時,它可以做什麼?
- 1971年,還是灌排分離的概念。
- 北縣府引後村圳的水至鹿角溪人工溼地。
- 鄉鎮公所會加蓋在水利署或水利局的渠道,雖違反法令,
但縣府也少取締違法,僅不補助加蓋經費,故,多是中央的經費。 - 古圳革新(蔣夢麟立此紀念碑),這些是民間自己提報,
但都會區常會面臨民眾對土地想像渴望能力太強的問題。(如水圳加 蓋變馬路,兩側土地就值錢);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說服跨域(行 政區)、跨部門(環境、水利)的合作及競爭。 - 新莊景德路段是後來加蓋的路。(通常問都是聽到水溝,
但是水圳還是排水,可依日據時代的圖作指認)
主要課題
- 水本體破損,水量不足,水質惡劣:若水質沒有處理好,
在公共政策的論述上很難說服民眾。 - 部分歷史空間或設施亟待進行保存維護
- 路紋理都與都市計畫脫勾:如台北縣府,若屬灌溉渠道是農業局,
但有以無灌溉功能為排水的話就是水利局, 但有些附近相關單位是屬都發局或是其他單位。 - 回歸思考,水圳過去是灌溉的重要功能,但都市化後,
有沒有其他的可能?(不僅是現在排汙水或是加蓋後的使用。)且水 圳未來可能的使用和思考,不應是一段一段的計畫, 而是整合性的思考。(鹽水溪流域以一條線的思考, 縣市合併剛好是一個時機) - 樹林酒廠附近的工業區轉型,係指高科技的工業區,
或是變更為商業或住宅。 - 後村圳的分段規畫定為:(由上游到下游依序)都市藍帶(與鶯歌陶
瓷博物館外的濕地結合)、歷史地景、滯洪濕地、河廊網絡、 街區營造(新莊老街);此是根本來北縣的周邊計畫連結。
短期方案建議
- 後村圳公眾討論拓展、公眾關注:文史資料出版、以國小為單位,
編鄉土教材工作坊。(以中港大排的六所學校擴大十一所),通學步 道的加強版!!!(大排另一側三所小學的通學廊道) - 後村圳改修碑/劉彰之碑改善
- 文化資產登錄與景觀
從都市防災防洪、生命安全、永續發展等角度思考水圳發展的可能
- 地區水域治理─水圳旁的潭底溝旁農業區(7.65公頃)、
塔寮坑溪旁農業區(12.78公頃),平時做公園、 需要時做滯洪。 - 現在無法僅從景觀的角度去思考,政府能有什麼樣的政策力道(土地
取得)及彈性(傳統行政官僚願意跨部門的協調)。
分享、代結語:因彭本身是學規劃,思考水圳會有侷限,
- 不同專業的合作
- 歷史的調查,相當重要,因現在的意義因先回溯歷史,
也才能釐清問題的關鍵與所在。 - 傳統官僚部門及行政區域的分割,須突破本位主義的問題。
- 應設想水圳新的意義,沉澱想法並談出來,
才有說服力去啟動相關行動。
Q&A
- 水圳與河川的治理差異為何?若以都會區而言,差別不大。
最大的差別僅是誰是主幹、誰是支流,誰是灌溉、 誰是排水已難區別。 - 公共參與的機制,民眾能扮演的角色為何?目前最大困境,
是後村圳對台北縣民很陌生,很難談到民眾的公共參與。現在。 最容易著手的還是教育體系,與社大及11所小學合作。(政治運作 的問題)→如何引發問題意識?是否也能透過民眾參與? - 如何面對本位主義的問題?應思考如何進入城市治理的核心問題?目
前後村圳還有段距離。所以,須有面對10努力的勇氣。 - 台北縣市是快速的移民地區,現在住在此地有90%以上的居民(外
來移民),沒有歷史感。(公共討論的困難) - 後村圳目前尚未有學者討論過,新莊社大的部分,
是有上學期合作一學分的課。但需要檢討的是範圍太大, 很難有經驗與記憶的連結。 - 地理資料使用與展現,如何與民眾說明。
- 知道議題的存在、誘發問題意識或是價值倡議或是教育,
仍是可思考教育體系與公共討論結合的可能。 專業者與民眾的溝通與對話、面對不同價值的民眾選擇與理解。
- 特定區域劃分法(草案)。
編輯室語
新春即將來臨
也先再次預祝大家新年快樂
最近因為期中報告繳交在即
所以秘書處在年前也十分的忙碌
在忙碌之餘 仍然將本次一月份的讀書會講座資訊與大家分享
也感謝大家對地方學GIS電子報的支持
最後 還是祝大家新年快樂
福虎生風
地方學學會 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