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雲林農業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5,2021農社企 挺在地 農村再生展新機
農委會李副主委退之(中)為農社企挺在地 農村再生展新機揭開序幕
農社企優秀女性創業家展示自家產品,展現農村與農業不一樣的柔與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遴選優質農村企業,未來兩年將結合專業機構與顧問組成輔導體系投入輔導,並提供每家企業最高300萬元之資金補助,協助這些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並自主營運,也希望今年能有更多具潛力的經營者或青年加入。
農委會李副主任委員退之表示,「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是要輔導在地組織或青農轉型企業化經營,或者鼓勵成熟農企業扎根在地農村,成為農村產業的領頭羊,除了輔導建立穩定的營運模式,也希望鼓勵這些企業轉型社會企業或發揮企業社會責任,扮演支持農村社區永續發展的關鍵角色,這也是「農社企,挺在地」的精神所在。
農委會今(9)日舉辦「農社企,挺在地」記者會,也邀請了6家農社企的返鄉經營者現身說法,清一色的女性青年,各有卓越的表現,她們投注於農業的熱情與對在地農村的關懷,有別於以往人們對農業的刻板印象,展現了不一樣的面貌。其中獲選為第四屆百大青農的花蓮織羅部落張秀美說,她與先生一起打拼,運用原住民的藝術天份,以自然農法栽種的稻米開發出「米彩繪」產品,成功打入企業贈禮、婚禮喜米市場,不僅創造了部落的就業機會,也把部分盈餘拿出來支持部落學童課後輔導。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李鎮洋局長說,農村再生政策的推動,協助農村產業發展非常重要,不管是吸引青年返鄉或留鄉經營,或是導入外部企業資源支持農村產業,「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都是其中關鍵的推手。
1月19日農社企論壇接續登場
今(9)日記者會之後,緊接著將於1月19日在農委會5樓大禮堂舉辦「農村女力創新農企論壇」,由農委會李退之副主任委員、立法院余宛如委員及源天然農業公司范逸嫻經理、新城風糖公司王翎鳳執行長,談農村企業如何在經營過程中實踐社會價值,歡迎各界上網報名參加(報名網址: https://goo.gl/vvC6PD )。
記者會邀請出席優秀農社企經營者簡介 (請點我)
107年全面實施「對地綠色環境給付」 建立農業新典範
陳吉仲副主委主持說明:自107年起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透過獎勵種植進口替代、外銷主力、重點發展等具競爭力轉(契)作作物、實施「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制與結合有機及友善環境補貼等措施,輔導農友適地適種,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陳吉仲副主委主持說明:未來配合國土計畫農業發展區域劃設,農地農用而被保護,實施對象將再研議增加非基期年所有農地,期達保護優良農地、維護農業生態並促使永續發展之目標,建立農業新典範
成果展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調整稻作產業結構及提高國產雜糧供應,自107年起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透過獎勵種植進口替代、外銷主力、重點發展等具競爭力轉(契)作作物、實施「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制與結合有機及友善環境補貼等措施,輔導農友適地適種,促進農業永續發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為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重大政策之一,除保護農地合理使用外,種植高品質水稻、雜糧作物、有機或友善環境栽培農民皆可受益,農友即日起至2月2日止可至公所或農會辦理申報,期盼農友共同參與。
「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 鼓勵生產高品質稻米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為鼓勵農友生產高品質稻米,自105年第2期作起試辦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經過3個期作試辦結果,逾6成農友願意參與稻作直接給付,且該制度可吸引農民參與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除有助營運主體擴大契作面積,提升市場國產稻米品質外,並可藉由契作收購以確保稻農收益。107年起全面實施「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制,讓生產高品質稻米農友可以選擇不交公糧改領直接給付金,第1、2期作給付金分別為每公頃13,500元與10,000元,另農友若與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之營運主體辦理契作,更可額外獲得契作獎勵金每期作每公頃1,500元。至於未加入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之申辦「稻作直接給付」農友,如果收穫時銷售有困難或市場價格不理想,仍可選擇回復繳售公糧,權益不受影響,農友可以放心。
鼓勵稻田轉(契)作 同一田區每年限辦理一次生產環境維護
該會進一步說明,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採堆疊加值式補貼概念以呈現多層次政策意涵,為鼓勵農友種植進口替代【如非基改大豆(黃、黑豆)、硬質玉米及小麥等】、外銷主力作物(如毛豆)及重點發展作物,農委會並已調整相關獎勵金,分別提高為每期作每公頃3萬至6萬元、4萬元及2.5萬元,其中重點推動作物如大豆(黃、黑豆)及硬質玉米為每期作每公頃6萬元。重點發展作物品項除全國各縣市一體適用40項作物外,各縣市政府並可依區域特色發展增提5項作物,鼓勵農友適地適種。生產環境維護措施包括種植綠肥、景觀作物、翻耕及蓄水等項目,獎勵金每期作每公頃分別為綠肥及景觀作物4.5萬元、翻耕及蓄水3.4萬元,每年限申辦乙次,以建立一期作種植一期作生產環境維護之良好耕作模式。
該會並表示,國產雜糧具在地、新鮮、非基改等優點,深具發展潛力,結合「大糧倉計畫」透過建構代耕體系擴大規模、建立集團產區及採後處理中心、導入追溯及驗證制度,建立市場區隔、發展多元加工品及行銷,落實地產地消等措施,推動水稻田轉作雜糧3萬公頃,期將目前全年水稻種植面積由27萬餘公頃調減至24萬餘公頃,平衡供需並建構優質雜糧供應鏈。
堆疊加值鼓勵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 營造永續綠色環境
該會指出,對於通過有機驗證或友善耕作登錄有案之農友,除可依「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申領相關給付或獎勵外,並可依「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申領補貼,有機轉型期驗證農地每年每公頃生態獎勵3萬元及收益減損補貼3~5萬元;有機驗證農地及登錄友善耕作農地生態獎勵每年每公頃3萬元,藉由推動有機或友善環境耕作,營造永續綠色環境。
該會評估,現有26萬位稻農(27.5萬公頃)、34,069位進口替代作物農民(34,751公頃)、3,127位外銷主力農民(3,190公頃)、8,482位有機及友善耕作農民(8,652公頃),因實施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而獲益,每公頃每期作收益可以增加5千至1.5萬元;未來配合國土計畫農業發展區域劃設,農地農用而被保護,實施對象將再研議增加非基期年所有農地,期達保護優良農地、維護農業生態並促使永續發展之目標,建立農業新典範。
附件‧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記者會簡報 (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