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沼液沼渣勇創佳績 攜手畜牧資源化 清淨河川再升級─雲林農業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5,2021雲林縣沼液沼渣勇創佳績 攜手畜牧資源化 清淨河川再升級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張子敬、水保處葉俊宏處長、財團法人台灣糖業協會董事長曹啟鴻、雲林縣副縣長丁彥哲、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農業處長張鴻猷、縣議員江文登,共同進行畜牧糞尿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計畫推動達成百場里程碑破冰儀式。
為提升畜牧廢水之處理效能及創造綠能,加速推動設置畜牧糞尿資源化處理設施並收集處理其他畜牧場之畜牧糞尿,記者會同時舉行畜牧糞尿集中處理啟動儀式。
畜牧資源化再利用,一方面可減少水汙染處理費用,另一方面透過沼渣沼液灌溉也能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為農民、畜產業者創造雙贏。
畜牧糞尿能還肥於田,減少化肥使用。
為了讓現場來賓能更瞭解近3年來推動之成效,環保局現場撥放施灌成效影片。
雲林縣沼液沼渣勇創佳績 攜手畜牧資源化 清淨河川再升級
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107.10.30
雲林縣政府致力推動畜牧糞尿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計畫,積極輔導畜牧業者,申請通過家數已突破百場、率先全台。為彰顯肯定此得來不易推動成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雲林縣環境保護局今(30)日舉辦「沼液沼渣勇創佳績 攜手畜牧資源化 清淨河川再升級」記者會,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水保處葉俊宏處長、財團法人台灣糖業協會董事長曹啟鴻、雲林縣副縣長丁彥哲、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縣府農業處長張鴻猷、縣議員江文登等,共同進行畜牧糞尿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計畫推動達成百場里程碑破冰儀式,肯定縣府努力與成效。另為提升畜牧廢水之處理效能及創造綠能,加速推動設置畜牧糞尿資源化處理設施並收集處理其他畜牧場之畜牧糞尿,同時舉行畜牧糞尿集中處理啟動儀式,宣示中央及地方攜手推動畜牧糞尿集中處理的決心,徹底改善畜牧廢水污染,達到田肥水清之目標。
副縣長丁彥哲表示,雲林縣自105年配合環保署推動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計畫,積極輔導畜牧業者申請,統計至今(107)年10月份為止,雲林縣畜牧糞尿可作為農地肥分使用申請通過場數總計127場,包含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102場及農業事業廢棄物個案再利用已通過25場,成為全台唯一達百場之縣市。估算每年有46.8萬公噸畜牧糞尿能還肥於田,施灌於553.4公頃之農田,施灌作物種類多達46種,包含狼尾草、水稻、西瓜、大蒜、南瓜、玉米及花生等,每年更節省約2萬8千包(以台肥5號計算)的化學肥料使用。另亦配合中央加速推動設置畜牧糞尿資源化處理設施並收集處理其他畜牧場之畜牧糞尿,透過大場帶小場方式,整合資源,提升畜牧廢水之處理效能及創造綠能。
丁副縣長說,環境污染將影響後代子孫,經過縣府不斷輔導,愈來愈多農民、畜牧業者能夠接受畜牧資源化推動計畫。一方面可減少水污染處理費用。另一方面,透過沼液沼渣灌溉也能減少化學肥料使用,為農民、畜產業者創造雙贏。在推動經濟同時,也應對環境、河川做好保護責任,感謝畜牧業者、農民支持配合,期望在邁向雲林農業首都2.0,講究農業產值提升當下,也透過畜牧資源化再利用,將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環境可能造成傷害降到最低。
環保局長張喬維指出,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可減少污水處理廠的廢水處理量,同時也延長污水處理廠的使用壽命,據分析,在河川污染削減方面,每年約可減少生化需氧量BOD 279萬3,629公斤、懸浮固體SS 433萬5,089公斤的污染排放量,且以BOD削減量來看相當於斗六水資源回收中心近五年平均BOD削減量的28.6倍,可見在成本效益上,能降低廢水處理及操作維護之經費。
此外,近年環保局針對列管事業及畜牧業加強稽查頻率,並於特定流域及區域成立稽查專案進行加強查緝,如早鳥專案、貓頭鷹專案,成果非凡,在眾人的努力下本縣連續三年在河川污染整治考核績效中榮獲「優等獎」的殊榮。更持續增加污水下水道之接管率,以減少生活污水的排入量。透過公部門的努力,結合學校、社區及團體的資源、人力,成立16支河川巡守隊以加強民間參與河川整治能量,並透過辦理教育訓練活動、組織健全的參與機制等,強化巡守隊功能,以減少偷排情形,維護河川水質,為清新雲林盡一份心力。
副縣長丁彥哲鼓勵畜牧業者申請畜牧糞尿資源化,減少河川水質污染量負荷,讓雲林河川水質更清晰,期望透過本次成果宣導,能使更多的農友、畜牧業者認識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情形,響應環保,共同參與,達到友善環境,改善河川水質之目標,打造農業綠能雙首都,邁向幸福新雲林!
發佈日期:2018-10-30
https://www.yunlin.gov.tw/News/detail.asp?id=201810300004
中央補助到位 雲林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再進一步
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07.10.30
各界引頸期盼的雲林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案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大力支持,今年 7月份農糧署長更親自前來雲林召開相關籌備會議。今冷鏈物流中心規劃經費補助已到位,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在雲林的建置案大大向前邁一步
縣長李進勇表示,雲林是全國農作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去(106)年的農林漁牧總產值達79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且連續三年居全國第一大農業縣,且為國內蔬菜最大產區,目前西螺果菜市場已極具規模,進一步整合冷鏈物流系統,可大大提升設備與功能。另透過國土計畫檢討程序,取得土地使用之合法性及擴大物流中心的腹地,在現有西螺果菜市場的基礎下,建置一個互補的兩個園區,成一完備的蔬果交易平台。
李進勇強調,雲林位處台灣西部中心地帶,南來北往交通便利,設置冷鏈物流中心可產地直接連結消費地,降低運送成本,提高蔬果運送效率,解決農產品產銷失衡困境,要為農民創造最大收益,更要讓雲林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成為台灣農業升級指標性建設。
農業處長張鴻猷表示,雲林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計畫規劃案總經費500萬,農糧署補助450萬,縣府配合款50萬。目前正著手委託專業單位進行相關評估及整體規劃作業,該委外標案已移辦本縣採購中心上網採購中。規劃的同時也將在中央的支持下積極爭取後續建置的用地及工程等經費補助。
發佈日期:2018-10-30
https://www.yunlin.gov.tw/News/detail.asp?id=201810300003
蔬菜育苗E指搞定,農委會啟動智慧化生產模式
發布日期:107-10-30
農委會農糧署與農業試驗所及種苗改良繁殖場等單位合作,利用資通訊、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開發適用於蔬菜育苗生產的「遠端程控系統」,與育苗業者專用「育苗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這二個系統可優化蔬菜育苗場域人工栽培管理,及改善辦公場所以紙本記錄產品進銷存方式,且皆可透過手機等行動裝置即時操作,實現異地管理的便利性,讓育苗業者可以更輕鬆的管理農事並提高經營效率。目前該二系統已在育苗場域進行實地測試與辦理示範觀摩,預計108年後可推廣到業界供蔬菜育苗業者使用。
遠端程控系統可同時異地管理不同的育苗場域
農糧署指出,蔬菜育苗屬勞力密集的精緻產業,由於蔬菜種苗栽培過程容易缺水、抵抗力弱,需要隨時觀察環境變化,調整對應控制參數,勞力支出非常大,就連年節假日也不得閒,影響育苗業者生活品質,不利產業長遠發展。為此,農業試驗所利用現有技術改良研發為遠端程控系統,利用感測器偵測及自動記錄與種苗生長有關環境因子,並傳輸至雲端伺服器,即便管理者不在現場,也能透過智慧型手機查看設施內外微氣候資訊,控制設施內遮蔭網、循環風扇等設備,營造合宜的育苗環境,並實現智慧化控制及遠端操作,逐漸減少勞力的依賴。另外該系統將持續蒐集及累積完整的環境及作物生長參數資料,未來將透過大數據統計分析找出最適合的管理建議給管理者,進一步精準調控育苗階段,達到智慧生產的目標。
改良傳統紙本記錄,增加經營管理效率
農糧署說明,種苗改良繁殖場開發的蔬菜育苗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可取代育苗業者過往以紙本記錄進銷存的方式,該系統依照育苗業者作業需求,制定訂單、排程、生產、場區栽培、銷售、庫存、派車出貨等經營管理項目,各階段皆可系統化管理,也可以針對收支、育苗殘貨率等項目進行統計分析,進一步調整育苗排程,提升生產與經營效率。該系統可使用辦公室電腦或以行動裝置操作,有效即時掌握與管理育苗場域營運動態,未來將串接市場行情、氣候、生產預測等外部資訊,及遠端程控系統等內部資訊等,持續擴大系統功能性,使其具備戰情室功用。
種苗智慧化系統預計108年全面推廣使用
俗話說「樹頭站乎在,毋驚樹尾做風颱」,育苗管理的好壞牽涉到蔬菜產業的未來,這二套系統確實可以達到固本的功用,目前農委會相關試驗單位正在北中南等地育苗示範場域進行測試,今(30)日更在彰化縣溪州鄉富田育苗場辦理示範觀摩,藉此讓更多業者瞭解智慧化系統所帶來的便利性。系統預計明(108)年起全面推廣,屆時將以技轉等方式授權使用,期望讓更多育苗業者參與,共同轉型智慧化,提升產業競爭力。
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307&article_id=40759
大自然的處方箋 啟動活化高齡「心」體驗
:::
201810/30
面對高齡社會的來臨,嘉義林區管理處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今(107)年結合跨領域創齡服務之經驗,並與多位實務專家以協同合作方式導入專業知能,歷經近十個月的課程研發與試教,發展出適合高齡者參與之「大自然的處方箋」自然療癒系列課程。期能引領長者重新回到自然中學習,透過五感體驗,獲得身心靈滋潤,促進其幸福感及生活品質。
走出戶外「森」呼吸 讓長者感受自然的美好
在人口結構轉變的過程中,高齡化是全球明顯的趨勢。截至107年3月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14.05%,正式邁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其中又以嘉義縣為全國比例最高縣市,佔總人口18.61%。嘉義林區管理處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位處嘉義縣,積極提供全民的環境教育課程活動,面對區域人口老化的問題,自今(107)年初即著手從「森林與自己」、「森林與人」及「森林與環境」三個面向,創新研發「大自然的處方箋」自然療癒系列課程,以提供適合在地長者自然體驗的活動,增加社會支援服務。
嘉義林區管理處表示,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的課程開發皆需經過試教修正後才推出,此次「大自然的處方箋」自然療癒系列課程特別邀請財團法人臺灣省私立嘉義濟美仁愛之家15位長者及社工師參與試教。9月11日的「遇見綠色療癒力~在自然中甦活我的心」,藉由戶外探訪,開啟長者五感體驗,並且動手製作壁掛苔球,感受神奇的綠色療癒。10月5日「野菜料理~品嚐來自森林的食材」,運用臺灣原生可食用植物入菜,喚起長者的生活記憶,與同伴互動、溝通、合作、分享,從料理到品嚐過程中獲得成就感。10月30日進行的「蜜蜂與我~蜂蠟布手作體驗」,從瞭解蜜蜂與環境及人類的關係開始,到體驗蜂蠟布製作,讓長者也為減廢及友善環境盡一份心力。每次的試教活動參與的長者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社工師認真的教學觀察與回饋,讓此系列課程更臻完善。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整合試教經驗及修正建議後,明(108)年度將優先推出「樂齡好去『觸』」特別企劃課程,接受高齡團體預約使用,正式啟動不同世代間的環教服務與對話。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位於阿里山公路約29.5公里處,交通便利,園區動、植物生態豐富,是大、小朋友接「觸」自然奧妙的窗「口」。中心每年規劃多項課程活動,提供民眾參與學習。中心地址:嘉義縣番路鄉新福村五虎寮18號,開放時間9:00~17:00,中心各項活動訊息可至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網站查詢( http://nc.forest.gov.tw ),或來電洽詢(05)259-0211。
https://www.forest.gov.tw/0000014/006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