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機械割捆取代24個人力,胡麻採收大躍進─雲林農業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5,2021胡麻機械割捆取代24個人力,胡麻採收大躍進
傳統以人力方式進行胡麻採收
引進乘坐式割捆機進行胡麻採收
割捆機採收成束之情形
人力採收捆束後,置於田間等待蒴莢乾燥開裂
胡麻機械割捆取代24個人力,胡麻採收大躍進
胡麻採收工序繁多,需耗費大量人力,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引進乘坐式割捆機並改良後,估計可以機械割捆取代24個採收人力,改善採收胡麻的人力缺乏問題,提高農民種植意願,增加栽培面積。該場將於12月5日下午、12月7日下午及12月11日上午分別於西港區、善化區及麻豆區辦理三場次田間觀摩會,實際於田間示範割捆機採收胡麻,歡迎農民踴躍參加。
胡麻為國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每年需求量約40,000~50,000公噸,但國產胡麻僅占5%左右,政府自民國101年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利用計畫,將胡麻列入進口替代作物,鼓勵農民栽植胡麻,胡麻栽培面積由民國101年約831公頃,至106年已增加至3,492公頃。目前胡麻栽培面臨的主要問題為勞力需求過於密集,且國內栽培品系單一,成熟蒴果具開裂性,種子易落粒,因而採收時無法機械化,造成農民栽植意願降低,面積提升有限。
為解決胡麻產業各面向問題,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於103年開始執行胡麻相關研究計畫,針對胡麻品種引進改良、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土壤肥培等,最重要是胡麻採收機械化之研發,最先自國外引進乘坐式割捆機,解決農民採收時割捆人力之不足,配合國內栽培管理特性進行改良,將引進機型原本捆束裝置由1點修改成2點捆束,提高胡麻捆束位置,其採收寬度為130公分,適用於撒播或條播,畦溝距120~140公分的栽培方式,經田間反覆測驗後,乘坐式割捆機作業能力為每小時可採收0.15~0.2公頃,估算每天可採收胡麻面積約為1.2~1.6公頃,對照人工採收每人每天僅可採收0.05~0.06公頃,人機比約為24倍,也就是一臺割捆機可以取代24個人力,大幅減少胡麻採收人力成本。
為了讓農民實際了解乘坐式割捆機在田間的採收情況,及田間管理及安全用藥重點,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於臺南市西港、善化、麻豆等地區辦理田間觀摩會,各場次時間及地點如下。
第一場 12月 5日(三) 14:00 臺南市西港區 (觀摩會議程及路線圖PDF)
第二場 12月 7日(五) 14:30 臺南市善化區 (觀摩會議程及路線圖PDF)
第三場 12月11日(二) 10:00 臺南市麻豆區 (觀摩會議程及路線圖PDF)
https://www.tndais.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news&id=14182
農糧署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稻米產業競爭力
發布日期:107-12-03
有關媒體報導,政府實施稻作直接給付及保價收購雙軌制,造成公糧庫存爆滿,穀價低迷一事,農糧署說明,今(107)年第1期稻作豐產,總產量較去年同期增加22%,超出市場需求之稻米,由政府收購為公糧,因保價收購制度有支撐糧價效果,整體稻米產值及農民收益均較往年增加。此外,稻作直接給付制度引導農民契作好米,今年契作面積增加47%,有效提升稻米品質。
今年一期稻作豐產,農民收益增加
農糧署表示,本年度全面辦理稻作直接給付與保價收購雙軌制,該署規定於102至104年間有申報種稻之土地,才能參加稻作直接給付制度,因此本年第1期作稻作面積約17萬公頃,與去年同期相當,並未增加。本期作因氣候平順,稻穀總生產量達133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4萬公噸,為近27年新高。市場多餘之稻米,由政府收購為公糧,儲放於公糧倉庫內,以穩定稻米價格。本期作稻米產值295億元、農民每公頃粗收益達17.6萬元,均為歷年新高。
稻作直接給付增加農民參加契作誘因,有助品質提升
本年參與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之稻作面積約為2.8萬公頃,較稻作直接給付試辦1.9萬公頃,約增加0.9萬公頃(+47%)。透過集團營運模式,輔導契作農友導入標準化、生態化作業,並獎勵實施農產品安全驗證制度(產銷履歷、CAS驗證及生產追溯),提高稻米生產品質。
持續滾動檢討,提升產業競爭力
農糧署表示,該署積極結合大糧倉計畫輔導產業轉型、持續開發稻米多元用途及釋出管道,本年二期及明(108)年一期公糧倉容無虞,未來將規定申報稻作直接給付制度農友,必須確實生產好的稻穀賣到市場,同時加強農民參加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有機、產銷履歷生產的力道,以提升稻米產業競爭力。
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307&article_id=4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