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雲林農業電子報
報主:雲林縣政府農業處
創刊日期:2017-03-07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39
官網:
https://agriculture.yunlin.gov.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雲林農業電子報報
雲林農業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雲林農業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8-12-30 05:00:00 / 報主:雲林縣政府農業處
[公益聯播]三重青少年基地-禮盒義賣
本期目錄
林務局推動成龍濕地里海行動計畫 再度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農民職災保險加保人數持續成長 農委會鼓勵農民踴躍參加
小菜蛾、黃條葉蚤好發季節,臺南區農改場籲注意防治
防堵洋香瓜病毒病,臺南區農改場籲防治媒介昆蟲
「林產物伐採查驗規則」修正頒布 簡化人工林疏伐木查驗程序
林務局推動成龍濕地里海行動計畫 再度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林務局推動成龍濕地里海行動計畫 再度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賴院長頒發永續獎予林務局

林務局推動成龍濕地里海行動計畫 再度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107年永續獎合照

林務局推動成龍濕地里海行動計畫 再度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投入生態養殖的郭棟阿公

林務局推動成龍濕地里海行動計畫 再度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在成龍濕地度冬的黑面琵鷺 

林務局推動成龍濕地里海行動計畫 再度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播放

:::

201812/28

  農委會林務局歷經10年推動「桑田變滄海:成龍溼地的里海行動」計畫,今日(28日)獲行政院頒發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在林務局、雲林縣政府、口湖鄉公所、成龍社區及觀樹教育基金會共同努力下,讓成龍村翻轉地層下陷的劣勢,復育為生態豐富的成龍濕地,以國際藝術節連結地方情感,並推動不抽地下水友善地層下陷環境的養殖方式,更以高腳屋示範與水共生的智慧,讓在地社區與環境共榮,兼顧生活、生產、生態的永續模式,一舉獲得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這也是林務局繼去年以推動綠色保育標章計畫獲得106年國家永續發展獎後,再接再厲,再次獲得國家永續發展獎的殊榮。

桑田變滄海 是危機也是轉機

  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村因地層下陷及颱風輪番侵襲造成海水倒灌,使良田泡水而成廢耕土地,也因為成為濕地的樣貌,反而吸引了鳥類停棲。林務局表示,為減少農民的損失,林務局從94年起補助雲林縣政府,以生態休耕補貼之概念租用農地,轉型為濕地生態園區;也從98年起邀請觀樹教育基金會合作推展成龍濕地社區學習參與計畫,帶領成龍居民及成龍國小師生進行濕地教育活動,凝聚居民三代情誼;更自99年起邀請國際藝術家駐村創作,由藝術活動重新連結村民與土地的情感。居民更從的「旁觀者」變成「創作者」,105年起創作作品「連結」由竹子搭建成橋,位於以前農田(現為濕地)的牛車路上,連結了濕地的過去與現在。

發展與水共生的產業與生活模式

  觀樹教育基金會在成龍地區推動「不抽地下水實驗魚塭」,推廣海水生態養殖文蛤、白蝦等,以友善環境的方式,孕育出「鹽」選品質的好食材,並協助社區成立「成龍濕地鳥仔區生產班」,以共同品牌行銷。觀樹基金會洪粹然執行長表示,在雲林縣政府和林務局的支持下,基金會投入自有經費,在成龍濕地興建高腳屋示範住宅,命名為「蝦董ㄟ躼腳厝—成龍溼地說書館」,作為沿海低窪地區住宅防洪、高齡友善空間、節能綠建築的展示解說場所,目前以預約的方式,受理參觀。

拓展里海理念 將持續串聯沿海生態廊道

  林務局特別強調,成龍濕地如今為臺灣西南沿海重要的生態熱點,提供包含黑面琵鷺在內118種鳥類的棲息地,也是林務局規劃沿海生態保育軸重要的一環,期望「與水共生」的理念能拓展到沿海周邊區域,吸引更多在地社區組織加入溼地保育及友善養殖產業轉型等,讓點相連成線,串聯為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林務局也已將過去10年成龍濕地邁向永續的發展過程,製作成10分鐘的短片「成龍濕地環境經營成果回顧」,歡迎大眾在Youtube觀看 ( https://youtu.be/30qCPpoa8Nc ) 。

https://www.forest.gov.tw/0000014/0063298

農民職災保險加保人數持續成長 農委會鼓勵農民踴躍參加

文號:8170 

發布日期:107-12-28
發布單位:農委會(輔導處)

  為提高農民職業安全保障,農委會依農民健康保險條例規定,於107年11月1日起辦理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迄今累計已有10.5萬多位農民申請加保,投保率為9.3%,申請人數持續成長增加中。

  農委會說明,自正式開辦迄今,每日平均有1至2千多位申請者。目前申請加保超過1萬人之直轄市、縣(市),包含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屏東縣及彰化縣。其中,雲林縣已逾1萬9千人加保。鄉(鎮、市、區)農會部分,東勢區、美濃區、竹崎地區、二崙鄉等農會逾2千多人加保,另有18家農會逾1千人加保;投保率超過10%者,共有92家農會,約占投保農會家數1/3。

  農委會進一步說明,實際從事農業且具有農保資格的被保險人,可依意願申請參加農民職災保險,投保金額每月10,200元,與農保月投保金額相同;保險費率定為0.24%,每月保險費共計25元,其中由保險人自行負擔60%,其餘40%由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補助,故農民每月僅須繳交15元。對於桃園市政府、臺中市政府、雲林縣政府及嘉義市政府在地方財政狀況許可下,另再提供農民保費補助,共同協力照顧農民,該會樂觀其成。

  農委會表示,對於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及第一線農會積極推廣的辛勞,敬表感謝。未來,該會除將透過新聞、廣播、LINE、臉書等媒體持續傳播外,也期待地方政府輔導農會利用農事小組、產銷班、家政班等活動或會議,加強宣導鼓勵農民踴躍向農會申請加保,讓農民職災保險照顧農民的職業安全。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7620

小菜蛾、黃條葉蚤好發季節,臺南區農改場籲注意防治

小菜蛾、黃條葉蚤好發季節,臺南區農改場籲注意防治

黃條葉蚤為害狀

小菜蛾、黃條葉蚤好發季節,臺南區農改場籲注意防治

小菜蛾幼蟲及黃條葉蚤成蟲

  小菜蛾、黃條葉蚤為十字花科蔬菜上最重要害蟲,且目前為甘藍、青花菜、包心白菜等大宗蔬菜之生產季節,再加上近期氣候溫暖,長期無雨,正適合其發生,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要注意加強防治,以確保收成。

  小菜蛾為小型褐色蛾類,卵產於葉背,孵化之幼蟲由葉背取食而殘留上表皮,造成葉片上點點破洞。幼蟲受驚動時常吐絲下垂,所以被農民稱為「吊絲仔」。老熟幼蟲在葉背結繭化蛹。此蟲對化學藥劑易產生抗藥性,造成農民常覺得防治效果不佳。

  黃條葉蚤為小型甲蟲,體黑色,背上有二條黃帶。成蟲取食葉片,造成小圓孔,嚴重時葉面上滿佈點點食痕。卵產於土表,幼蟲孵化後鑽入土中取食根,影響植株生長或葉片黃化。尤其蘿蔔被幼蟲取食後,造成表面條狀食痕,嚴重影響品質及價格。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針對不好防治之小菜蛾及黃條葉蚤應注意下列防治要點: (1) 小菜蛾幼蟲及黃條葉蚤只吃十字花科蔬菜,在危害逐漸嚴重時,不要再連作十字花科蔬菜,應輪作其他科蔬菜,以降低密度。 (2) 注意田間衛生,清除殘株、雜草及其他寄主,減少成蟲棲息處及孳生源。 (3) 以化學藥劑防治時,應輪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之藥劑,以減緩小菜蛾及黃條葉蚤產生抗藥性,及維持藥效。相關藥劑可查詢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網站-農作物登記用藥  https://www.tndais.gov.tw/ws.php?id=382 。施用化學藥劑時要依照推薦倍數施用,不要任意增加劑量,以免造成農藥殘留過量的問題,同時也要注意安全採收期,接近採收期時,如果還需要加強防治小菜蛾幼蟲時,可採用蘇力菌防治,以減少農藥殘留問題。施藥時要盡量噴及葉背及害蟲躲藏處,噴得均勻徹底,才能提升防治效果。若有防治上的問題可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人員聯絡。

(聯絡人: 06-5912901轉303陳昇寬、302陳盈丞)

https://www.tndais.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news&id=14201

防堵洋香瓜病毒病,臺南區農改場籲防治媒介昆蟲

防堵洋香瓜病毒病,臺南區農改場籲防治媒介昆蟲

洋香瓜病毒病

防堵洋香瓜病毒病,臺南區農改場籲防治媒介昆蟲

薊馬

防堵洋香瓜病毒病,臺南區農改場籲防治媒介昆蟲

蚜蟲

防堵洋香瓜病毒病,臺南區農改場籲防治媒介昆蟲

銀葉粉蝨 

  近期氣候溫暖乾燥,臺南地區危害洋香瓜之小型昆蟲密度攀升,籲請農民加強防治,以杜絕病毒病傳播的機會。採收後之瓜田儘早將殘株等加以處理,避免成為害蟲繁殖溫床。

  洋香瓜田之病蟲害防治工作首先需注意田區及周邊環境的清潔,因為病毒可藉銀葉粉蝨、薊馬、蚜蟲等媒介昆蟲傳播,鄰近田區對小型昆蟲的共同防治工作亦相當重要。此類媒介昆蟲在苗期就會危害洋香瓜,因此從育苗開始後隨時要注意蟲害的防治。田間定植前,針對育苗盤內之瓜苗宜先施用保護性殺蟲劑,定植後4週內特別加強防治小型害蟲,嚴格壓制此類媒介昆蟲的族群密度,以降低媒介病毒病害的風險。尤其注意洋香瓜在定植後至瓜藤生長60公分左右之植株,觀察到每葉葉背超過2隻銀葉粉蝨就需加強防治,以杜絕病毒傳播的機會。推薦藥劑請參考 https://www.tndais.gov.tw/view.php?catid=382  。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特別提醒農友,在進行田間管理操作時避免機械傳播,勿因摘心、整蔓反而造成病毒的快速蔓延。遵守合理化施肥可以強健洋香瓜植株,植株強健更能抵抗病毒的侵染,病毒病的預防需從整地、施肥開始。

(聯絡人:黃秀雯、彭瑞菊06-5912959

電子信箱: protect@mail.tndais.gov.tw

https://www.tndais.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news&id=14202

「林產物伐採查驗規則」修正頒布 簡化人工林疏伐木查驗程序

:::

201812/27

  林務局去(106)年宣告將開啟國產材元年,推動人工林產業振興,並同步檢討不合時宜的法規,以簡化伐採申請與作業程序,降低行政與時間成本。林務局今宣布,攸關林農申請伐採作業成本的「林產物伐採查驗規則」,已於107年12月4日報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修訂完成並頒布施行,未來林農申請伐採林木的等待時間與作業成本將可大幅減少。

  林務局表示,臺灣的木材市場99%以上都是進口木材,生產成本較高的國產木材在價格上不易與進口木材競爭是主要原因。而國產木材的高生產成本,除了與林農持有林地的規模小有關,以往申請伐採面對耗時的申請程序與冗長的等待時間,也是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以這次修訂的「林產物伐採查驗規則」為例,其原本是針對國內為管理天然林的伐採作業所訂定,主要為防範越界砍伐貴重林木及未依核定計畫的伐採作業,但迄今已逾十九年未檢討修正,而現今早已禁伐天然林,伐採的對象已改為林相單一的人工林,法規原本基於防弊所訂定之繁複程序已不合時宜;而且因為每次伐採查驗須耗費大量人力,現今公部門人力有限,導致伐採申請核定過程耗時,也讓林農感到不便甚至降低申請意願。

  林務局說明,修訂前的查驗規則要求在進行伐採前,須先每木調查估算材積,而且還須將所有林木逐株於樹幹削皮打印,極為耗費人力與時間。法規修訂後,如為同一樹種如柳杉的人工林,以設樣區進行材積調查即可,並以噴漆、繫繩或其他簡易註記等方式替代原本的削皮打印,大幅度減少材積調查時間。而原本還須針對伐採林木逐支編號、烙印查驗,修訂後也放寬至末端直徑二十公分以上者才須編號、烙印;末端直徑二十公分以下的林木得以批次方式過磅查驗,不僅減少行政程序,更可以加速查驗作業。

  林務局強調,這次的檢討修正是將過去以天然林伐採所制訂的管理規章調整為以人工林為對象,並以「簡便、省時、省工」為原則。修正後除能大幅縮短放行查驗時間,提升行政效率,並增加得委任林業技師辦理伐採調查作業,引進民間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紓緩林務單位人力不足的困境,也回應林農生產林木的實務需求,增加生產意願。林務局也正持續檢討其他不合宜法規,降低法規造成的生產障礙與行政成本,建立國產材穩定供應鏈,推廣國產材的應用,發展兼顧生產、生活及生態的永續林業。

https://www.forest.gov.tw/0000014/0063287

推薦訂閱
信望愛東勢小作所 助心智障礙者習技能@【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電子報】
陪孩子處理衝突─道歉,為自己@【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雲林農業電子報
轉寄『林務局推動成龍濕地里海行動計畫 再度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