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九歌文學報
報主:九歌小僮
創刊日期:2005-06-15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59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九歌文學報報
九歌文學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九歌文學報
發報時間: 2009-06-20 05:00:00 / 報主:九歌小僮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本期目錄
焦點話題 藝文饗宴
套書特賣會 全面3折起
舊版書特賣會 全面五折 限量珍藏
夏日限時特賣會 下殺每本25元起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精彩書摘 先賭為快
九歌文學報
焦點話題 藝文饗宴

焦點話題  藝文饗宴青春之歌響起,童年戛然而止

《弄堂裡的白馬》
在拒絕改變的上海弄堂嬉戲

全台文學總編輯一致推崇的小說家:王安憶


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的王安憶,是當代中國一線代表作家,也是全球華文讀者心目中最重要的中文小說家之一,其作品在海內外都有強大的影響力,獲獎無數,深受讀者喜愛。新作《弄堂裡的白馬》,有她個人成長的濃烈色彩,描寫告別童年,進入青春期的彆扭與害躁,上海市井小民平凡特有的生活方式,可見上海的生氣與靈魂,時代的變遷。

本書附作者朗讀光碟,王安憶首次為台灣讀者說故事,文字在她口中變活了,栩栩如生。並有限量簽名版,值得珍藏,細細品味聆聽。  ──編者

【文壇總編輯聯合推薦】 (依姓氏筆劃序)
朱亞君 (寶瓶文化總編輯)
季 季 (前印刻文化編輯總監)
封德屏 (文訊雜誌總編輯)
許悔之 (有鹿文化總經理兼總編輯)
陳雨航 (前一方出版社總編輯)
彭蕙仙 (前時報出版公司總編輯)
傅月庵
(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

套書特賣會 全面3折起
套書特賣會 全面3折起
舊版書特賣會 全面五折 限量珍藏
舊版書特賣會 全面五折 限量珍藏
夏日限時特賣會 下殺每本25元起
夏日限時特賣會 下殺每本25元起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我這溫柔的廚娘
虹影 著
定價:250
新書75折價:188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弄堂裡的白馬(附朗讀CD)
王安憶 著
定價:260
新書75折價:195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緩慢的人
柯慈 著
定價:280
新書75折價:210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海明威家族的詛咒
約翰‧海明威 著
定價:250
新書75折價:188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因為愛,所以我存在
曾昭旭 著
定價:250
新書75折價:188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在矽谷喝Java咖啡
陳漢平 著
定價:250
新書75折價:188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分水嶺上

余光中 著
定價:300
新書75折價:225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海明威110冥誕紀念套書【海明威家族的詛咒+我不是在寫作,就是在往酒館的路上】
特價:399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風與天使的故鄉
林佩蓉 著
定價:200
新書75折價:150元

購書達人  新書上架

寒冬中的報歲蘭
陳沛慈 著
定價:200
新書75折價:150元



 



 

精彩書摘 先賭為快
弄堂裡的白馬

    很久以前,弄堂裡時常光顧一匹白馬。城市裡的居民一般對牲畜沒什麼經驗,看不出這馬的品種、年齡,只知道這是一匹母馬,因為它來到弄堂是為兜售它的奶汁。從外形上看,這匹白馬的骨架算得上高大,也許是對於小孩子的眼睛,而且還算得上健碩,這也是小孩子的來自連環畫和戰鬥電影的印象。這麼說來,它就是一匹標準的白馬。說是白馬,卻不是雪白的白,而是有些黃和枯,像某一種乾草,事實上,城市居民對草也沒多少見識的。總之,它不像聽起來那麼耀眼,反是暗淡的。但是,這才像是一匹真馬。要知道,這是在弄堂,內外都是街道和房屋,還有熙來攘往的人和車,一匹白馬,終究是有些神奇。

它不是定時地來到這裡。一月內,一週內,一日內,不定什麼時候,先是傳來叮叮的鈴聲──那是它的主人,一個臉色嚴峻的北路人,拴在它脖子上的鈴鐺響,然後,就聽見得得的馬蹄鐵敲在水門汀地面上,很清脆地過來了。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應聲奔出門去,一下子糾結起一夥,向白馬迎去。白馬在小孩子的擁簇中,徐徐走來,每到一扇門前,就停下來。它的主人並不吆喝,只站著。白馬呢,也站著,小孩子們則乘機與它親近一下,摸摸它的鬃髮。它的鬃髮在前額上剪齊成劉海,加上脖子上的鈴鐺,這使它顯得很稚氣,像一個小姑娘。這一主一僕靜靜站立著,等待門裡的人家決定要不要買一碗馬奶嘗嘗。人和馬都是矜持的。他們等一時,並沒有什麼動靜,就再向前走。倘若有人從門裡出來,買一碗馬奶──這樣的情形,概率大約是二十分之一,於是,北路人就從肩上卸下一個馬紮,坐到馬肚底下,開始擠奶。淡黃色的奶汁,並不洶湧,而是極細弱地,滋滋灑在買主的白瓷碗裡,漸漸積起一層,又漸漸平了碗沿。然後,起身收了馬紮,繼續走去。小孩子也恢復了活躍,方才他們都靜著。馬的奶頭,在北路人瘦長手指的揉搓下,長出來許多,很叫他們駭怕,而且可憐。這時他們又高興起來,拍著白馬的身子,感覺到它的骨骼,隨了走步的律動。手心裡有一點暖意,從很深的深處傳上來,是白馬的體溫。此時,白馬似乎與小孩子有些稔熟,它冷不防掃一下尾巴,不輕不重在一個小孩子臉上抽一下,是和他嬉戲。

    這條弄堂規模比較大,從臨馬路的大弄口進來,分向兩側,有平行十數條橫弄。最底部的橫弄則向一側延伸,兩邊的房屋漸漸退出,換上兩堵牆,形成一條狹道。白馬走遍整條弄堂,最後走到弄底,從弄底的橫弄走去,消失在狹道裡。小孩子一般是在這裡止了步,那條狹道被牆挾持著,難得有光線投入,有一種陰森的氣氛。弄堂裡的小孩子,一般不走入那條巷道,也不曉得是會引向什麼地方。 

    關於這匹白馬的身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依時間的順序排列,最久遠可推至嘉靖年。那時候,倭寇在海上活動猖獗,常有從吳淞口入黃浦江,上浦東過浦西,燒殺掠搶。其時,上海是縣治,叫上海縣,屬松江府管轄,以此可見,還荒僻得很。但是朝廷專設了海防道,出兵抗擊海上的侵犯,無奈總是勝少敗多,無數官兵喪身對方的槍炮下。那小日本特別驍勇善戰,江上過來,棄船登岸,一下子上了城牆,嘩地鋪滿在民宅的樓頂,從連綿的屋瓦橫掃過去,勢不可擋。這一年,倭舟七艘,人不知鬼不覺突然入了吳淞口,海防僉事董邦政親自部署,安排神槍手潛在城牆殘破處,上一個,射一個。敵寇死傷無數,然而卻堅執不退,直至十八個日夜,終不能近前,只得在周邊城郊掃蕩一圈,呼嘯而回。董邦政退敵成功卻不敢大意,曉得事情沒那麼簡單,那倭寇吃了一塹,必會變本加厲,所以更加防範。果不其然,不出一年,有一日,城下忽冒出幾千倭寇,是從金山登陸,沿江岸而來,從陸路進逼。只見一騎白馬,遙遙領先,猶如刀鋒切入守城之陣,所到之處,立時血濺路開。上房越牆,無所阻礙。眼看敵寇如灌水一般直向城門灌去,千鈞一髮,海防兵陳瑞揮刀迎向馬首,刀起頭落,落的是一顆人頭,白馬早已偏過,繞陳瑞而去。陳瑞接住寇首,銜在口中,破入敵陣,敵寇大駭,亂了陣腳,掉頭遁走。如同潮漲之來勢,又如退潮之去勢,轉眼間風清日明,只是那一匹白馬,神龍見首不見尾,再無蹤影可尋。人們說,那白馬當年從東門進城,從此就在沿江一帶活動和繁衍,日月變遷,那賣乳的白馬許就是它的後裔,因這弄堂正巧在舊城東門附近。那牽馬人又是誰?是當年收留它的恩主的後人。按此說法,應是本地人才對,卻為何是異鄉客?對這樣的疑問,也是有解釋的。要知道,從宋元開始,吳淞江下游就有支流從城邊經過,江上往來商船無數,江岸則成繁鬧集市。到明永樂年,黃浦江疏通,更加暢行無阻,人和物在此交流集散,有過往的,亦有滯留的,於是,東西南北中,五方雜居。要這麼說,這白馬就是日本的白馬了,說不定還是名駿之後,如今偷安一隅,淪為引車賣漿之流。

    再近些,約百年上下吧,仲夏之日,有清兵數十騎來到上海縣城下。其時,李闖王都已退出北京,蒙古人坐住大半天下,明王朝流亡過江,偏居南地,史稱南明,實際已是苟延殘喘。這一年裡,就更替了兩輪權力,年號從「弘光」改「隆武」,下一年再改「邵武」,顯見得在做最後的蹦躂。清朝廷並不放他們在眼裡,只數十騎人馬,串門一般來了。這邊呢,南明水師挨門挨戶喊了倒有千把人,卻都是居家百姓,趿了鞋,披了衣,或空著手,或肩一杆晾竿,說說笑笑,真就像迎親戚來了。方出城門,只見對面舉刀策馬疾駛而來,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立刻哄散,有跳水的,有繞城奔走叫號的。可那清兵不過逗他們玩玩,呼嘯一周,忽一返身,打道回府。有傳說,乘騎並非悉數離去,就有自行突進城門,從此在城內遊蕩,先是野了性子,後又為人家養,賣乳的白馬就是它們的子嗣,牽馬人呢,亦就是旗人了。這樣,人和馬都歸了漢。

    又有一百八十年過去,到了清道光年間。這一回,來的是英國人了。英國人分水陸兩路夾攻上海。陸上一路又分兩支,一支是皇家炮兵分隊,二支是英軍炮兵馬隊,率工程隊和地雷隊,浩浩蕩蕩逼北門而來。到達門前,見無甚動靜,英國人也沒聽說有「空城計」一說,推門,門不動,叫人,人不應,命一名小兵爬上城牆,好比翻鄰家院牆偷瓜棗的。那小兵下了城牆,兀自打開城門,人騎著馬,馬載著炮,轟轟隆隆地進來。城裡果然是空城,官兵們老早聞風而逃,蹤影全無了。這地方開埠通商就像老早就作好了準備,時間早晚的事情。英國軍隊階級很高,軍馬自然也是馬裡的上層。那馬載著炮或載著人,從卵石路上碾過,馬首幾乎與黑色的瓦簷平齊,真是傲慢啊!此時上海還是個蠻荒地方,賊盜遍野,不曉得有多少盜馬賊的眼睛盯著呢!就不相信它們一個不少全回去老家。那麼,這匹小母馬,和它們會不會有什麼親緣? 

    還有人說,咸豐三年,小刀會起義將領劉麗川,騎的就是一匹白馬。這白馬驍勇忠誠,有幾回,劉麗川遣人向鎮江南京,與太平軍接頭,都是委任白馬載去,星月兼程,無往而不回。有一回,人墜馬斃命,那白馬獨自回來,看城門的人也都認識,由它徑直去找劉麗川。次年,清軍和法軍聯手出兵,前應後合,將上海縣城圍得個鐵桶一般。小刀會困在城內,先是糧盡,後宰牲畜,再是羅雀掘鼠,最終樹皮草根,竟然堅守整一年。咸豐五年,將領們決議背水一戰,置死地後生,兵分幾路,從西門,北門,東門突圍。劉麗川是西一路的,在虹橋遭遇清兵,激戰而死。那白馬騰空一躍,躍過遍地屍首,不知去向何方。牲畜都是念舊的,何況馬這樣有性靈的造物,不免是返回城內,循主人舊跡,隨後漸漸潛入市井,做了馬裡面的隱士。

    據稱,南通大實業家張謇,在蘇北地區開創通海墾牧公司,其中就當有馬場。馬是從北地引進的蒙古馬,外型不怎麼樣,體質卻結實,肌腱發達,禁得起磨礪。後來墾牧公司虧損不補,終於倒閉,打發了人員,牛馬則四散。想必會有隨馬遷徙來的蒙古人,留下幾匹性子熟悉的種馬,仗著幾代養馬的祕笈,開個小小的種馬場。但是,這一番小小的雄心不過是將張謇的失敗重演一遍。即便是生性粗糙的蒙古馬,也難以適應南方溫濕的氣候,馬草又不對胃口,不得已病的病,閹的閹,跑了的跑了。最後剩下這匹白馬,隨主人沿途賣乳,終來到上海。經過數次交配,早已血緣錯綜,白馬和它祖先的形貌相距甚遠,按適者生存的原則,也變了脾性,服了水土,它其實是一匹雜種馬了。

    或者,也不排除,它來自賽馬總會。這就來到了十九世紀中期。賽馬總會的馬都是有譜系的,有名有姓,而且受過教育──在賽馬學校受訓,好比西典軍校。這實在太綺糜了,聲色犬馬裡的「馬」字就是指的它。幾乎一夜之間,海上升明月,這城市成了遠東的巴黎。猶如一個夢,夢裡的人都是忘了時間的,一百年就像一瞬間,忽然夢醒,卻換了人間。新生的工農政權徹底取締賽馬,收回跑馬場的土地,這些馬呢?這些馬裡面的紈,在接踵而至的柴米生涯裡,它們以什麼為生計呢?要這麼想,這匹弄堂裡的白馬就是落魄的,相比從前,如今幾乎和乞討差不多。大約身處歷史的局部,並不自知,所以彷彿沒什麼怨艾,安詳地挨家挨戶走過,出賣它的乳。那牽馬的北路人,黑瘦的刀條臉,也是看不出年紀和哀樂的,主僕共守著什麼祕密,是他們的身世之謎?

    在這些身世淵源的上等馬之下,這城市曾經還有著許多苦作的馬,拉人,拉貨,蹄子在碼頭的石階上打滑,吃主子的鞭子,為讓它們出力,閹了它們的生殖器,春天不再發情,這麼些微的牲畜的樂趣就也沒有了……哪一個是白馬的先人呢?  你要是看著白馬的眼睛,很難不動容,那眼睛裡藏著多少馴順,馴順它的命運。這眼睛的輪廓呈出平行四邊形,因角與梢都是斜長的。雙瞼極深,覆著粗長的眼睫。瞳仁是褐色的,看進去,如同一眼深井,井底有個小小的人兒,就是你,可你卻不認得了。你看著你,就像今生看著前世。你也許還看見過白馬的眼淚,一大顆一大顆地落地,劈啪作響。有時是北路人的粗手擠裂了奶頭;有時候是脫落了馬蹄鐵,肉掌裡紮進碎磚爛瓦和鐵釘子;還有時候是生了搭背。它挺遭罪的,可都忍下了,從沒見它起過反抗,也沒見北路人對它有過溫柔的表示。有善心的女人,摸著白馬的脖子說:下一世投胎個人吧!可做人又怎麼樣,也沒見北路人笑過,誰知道他在想什麼。這人和馬之間,看起來是冷淡的,也許卻是至深也不定,因為都是同樣的孤寂,是命運的同道。

    偶爾地,千年難得,北路人發出「喔唏」一聲,白馬忽然邁開步子小跑起來,鈴鐺和馬蹄聲快了節奏,清泠地響起在弄堂裡。馬尾巴蓬鬆著,一揚起一伏下。腰和臀凸凹著,有一點嫵媚,又有一點風騷。隨了又一聲「喔唏」,白馬停下來,回到原先的步態,四周復又沉寂了。這時候,弄堂裡無人,那北路人和白馬也是因為無人,以為是他們的世界,才放縱了一下,其實呢,一扇後門裡,有一雙眼睛在看著呢!

    這小孩子一直羞慚他不能得大人允許,買一碗馬奶。尤其在這午後,北路人領著白馬走遍了弄堂,也沒召喚出來一個買主,小孩子們又都不知跑到哪裡去了,這條龐大的弄堂此時出奇的清寂著。通常,這小孩子總是夥著別的小孩子一起和白馬親近,可現在只有他一個人,他又沒有買乳的錢。他知道,事關白馬的生計。他一個人躲在門後,西斜的太陽照在弄堂裡,黃澄澄的光裡面,沒想到,窺見了這一幕,北路人和白馬竟是活潑潑的。這一幕,稍縱即逝,簡直驚豔。他們安靜下來,走出橫弄,鈴鐺和馬蹄又恢復原先的節奏。小孩子悄悄掩門而出,尾隨其後。他跟著馬和人走出橫弄,走上直弄,又轉進後一條橫弄。夕陽將門扉染得通明,門後有隱約的笑語,可是,沒有人出來,大約是因為過了喝奶的時間。偶有小孩子在弄堂,卻埋頭玩自己的新鮮的遊戲。人和馬兀自走在明晃晃的弄堂裡,終於走完了所有的橫弄,來到了弄底。

    小孩子還是跟在後面,來到弄底的橫弄。這條橫弄更像是一條夾弄,比前邊的橫弄狹窄許多,所以也陰暗許多。兩邊樓房的格式也和前邊不同,外牆上嵌著無數黑暗的窗戶,一律沉寂著。水管盤桓,漏水洇透磚面,就有無數裂紋糾纏。水管裡忽有激蕩而下的水聲,表明裡面有著人的居住和活動。兩邊的樓房越離越近,那夾弄越過越窄,頭上是一線天,眼看就要合縫,樓房陡然地斷住,換成兩面高牆,牆上有無名的茅草生長,在風中搖曳。北路人和白馬走進高牆之下,就改並排為前後。人在前,馬在後,小孩子在最後。腳下的水門汀先是變碎石路,接著又變泥地,馬蹄聲便也輕悄下來,鈴鐺自個兒叮叮著。小孩子等待白馬回一回頭,可是沒有,白馬和北路人一直向前,走到狹巷盡頭。那裡有一扇破爛的木門,門框胡亂嵌在破磚裡,有光進到狹巷裡,像是誰家天井裡的光,這裡的弄堂巷道都是四通八達。白馬隨北路人走過木門,有那麼一瞬,鑲在了那一塊光裡邊,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出去。時間大約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
 ──二○○七年五月二十六日 上海
推薦訂閱
九歌│健行│天培8月新書資料@【九歌文學報】
2013笠山文學營圓滿落幕,農村工作坊開始報名囉!@【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文化社區電子報】
九歌文學報
轉寄『《弄堂裡的白馬》在拒絕改變的上海弄堂嬉戲』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