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九歌文學報
報主:九歌小僮
創刊日期:2005-06-15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59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九歌文學報報
九歌文學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九歌文學報
2015-12-08 16:00:00/ 報主:九歌小僮
[公益聯播]官網首頁
本期目錄
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葛浩文
且聽陳榕笙緩緩道出你我身邊既真實又虛幻的故事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
人只不過是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蘆葦,但他是會思想的蘆葦。
景物是被歲月淘洗的黃,帶有潮濕黏膩的氣息
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葛浩文

書名:從美國軍官到華文翻譯家──葛浩文的半世紀台灣情

作者:葛浩文/著  林麗君/編

定價: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葛浩文曾翻譯過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作品,將其推向國際,為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重要引介人。其所譯介作品

的作者姜戎、蘇童、畢飛宇三人,曾獲曼氏亞洲文學獎。

書中附有葛浩文對於翻譯的看法與心得,頗值得一覷。

 

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 葛浩文

成功讓莫言站上國際舞臺,獲諾貝爾文學獎

李昂作序推薦:

  書中詳細地談到了與臺灣的結緣,將許多作品譯介到國際舞臺,可以說是另外一部臺灣文學史的書寫,提供了英語世界的臺灣文學面相,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也會是研究這個階段的臺灣文學必用的參考書籍。

  回顧這過去五十多年的臺灣,有我成長的痕跡,有學習國語的道路,有多少難忘的回憶,有我翻譯過的臺灣作家與作品,更有許許多多令我敬佩的臺灣人。我熱愛臺灣的種種,經常跟朋友說臺北是我的第二個故鄉。──葛浩文

  葛浩文,華文文學界不可忽略的名字,曾翻譯過許多優秀的華文作品,透過他的翻譯,眾多華文作品得以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成功將莫言推上諾貝爾文學獎的舞臺上,而畢飛宇《玉米》經由他與林麗君的翻譯後,獲得曼氏亞洲文學獎。葛浩文的成就,連著名學者夏志清都不禁盛譽他為「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

  一九六二年,二十三歲的美國年輕軍官踏上這塊被他稱為「寶島」的臺灣,住日式平房,身穿唐衫棉襖,熱愛美食與書店,從軍生涯兩度駐臺,退役後仍戀戀不捨,留臺學中文,一切契機由此開始。

  翻譯之路是孤獨的,但他身旁不乏文壇知交,他暱稱黃春明「阿明」、與李昂吃遍世界美食,喜愛他們的作品,也珍視彼此的情誼;他感懷前輩孫陵、周錦、張蘭熙、柏陽的另眼相待,視他們為生命裡溫暖的貴人;與他結識者尚有瘂弦、白先勇、陳若曦、劉紹明、夏志清、王德威等。

  葛浩文翻譯作品多不勝數,從書名到內文用字,思索中外不同用語習慣,仔細計較、用心推敲,每一輪的檢視都試以不同視角不斷修正,面對神聖的文字,一絲不苟。二○○九年他與林麗君所譯的朱天文《荒人手記》獲得年度最佳翻譯獎,即是最佳明證。

  他從臺灣的土地、生活、友情中積澱大量養分,與臺灣文壇密不可分,視臺灣為「第二故鄉」,這冊結緣半世紀的點滴紀錄,已可視為一部感性與知性兼具的「臺灣文學五十年別史」。

且聽陳榕笙緩緩道出你我身邊既真實又虛幻的故事

書名:如何拍攝靜止的閃電

作者:陳榕笙

定價: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本書收錄陳榕笙九篇短篇小說,數篇獲得各地方文學獎的肯定,寫出不同在地的生活風情。

  一群廣告傳播學系畢業生為了製作專題拍攝電影,為了開場閃電的場景苦等不到,〈如何拍攝靜止的閃電〉成為他們急於解決的難題,卻也混雜著性愛與背叛;一生都在賣茶泡茶喝茶的父親,留下三只〈傳家之寶〉的茶壺,沒想到父親常用的紅泥壺也是其中之一,到底這只茶壺藏了什麼祕密?採蜜人追蹤無預警消失的蜂群,竟然發現自己失蹤許久的兒子,面色枯槁,這該如何是好?年輕保全被分配負責一棟舊大樓,每天只能在定時枯燥的巡邏中周而復始,這天在大樓裡遇見一個女孩,告訴他這棟廢棄大樓除了他和另外一個保全外,還有一群人也躲藏在裡頭的生活……

  陳榕笙結合許多在地特色,基隆的雨霧、新竹的科技都會風情、嘉義山區的採蜜人、南投的茶壺、台南結束營業的舊百貨公司、澎湖小島的特殊民俗風情,塑造出小說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場景,細膩的描繪,搭配上獨特的切入點,緩緩道出你我身邊,既真實又虛幻的故事。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

書名:左手的謬思

作者:余光中

定價:260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余光中第一本散文集《左手的繆思》初版於1963年,書名成為台灣文學史中的一個典故。
★余光中用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雖自謙散文是副產,但書中收錄了知性與感性兼具、令人讚嘆的美文。

  「詩文雙璧」的余光中,以右手,向詩的繆思不斷燃香,左手也在案頭筆耕散文。他所期待的散文,應該有聲,有色,有光;應該有木簫的甜味,釜形大銅鼓的騷響,有旋轉自如像虹一樣的光譜,而明滅閃爍於字裡行間的,應該有一種奇幻的光。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思想與文字相遇,每如撒鹽於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

  余光中在台灣文學的豐盛耕耘及重要性,放眼現代文壇,少見能出其右者,《左手的繆思》更成為他散文的代名詞。陳芳明說:「他筆下揮灑成形的恢宏氣象,既是個人豐饒生命的投影,也是當代歷史魂魄的縮影。」他學貫中西,以文為論,有豐富的知識,將夾敘夾議的文章,寫得說理透徹、深入淺出;有璀璨的文采,評述一代文學家或藝術家,均能點出其神魂氣魄,比喻鮮活、精采易讀。

  他揮灑詩人的感性,「感情用事」的篇章讀來灑脫浪漫。〈記佛洛斯特〉中一張與美國詩壇巨擘的泛黃合照,紀念東西方兩大詩人交會時互換的光亮。當他初聞佛洛斯特「挾有十九世紀風沙」的聲音,竟熱淚盈眶,盡顯對文學大師的孺慕之情,猶如今日文青仰望余光中這顆恆星。

  他具備學者的理性,認為寫文應有知性作為感性的脊梁。他用暢達的文筆與清明的分析,評論艾略特、安格爾,介紹梵谷、畢卡索,綜論各種畫風流派,深究個人生命史的演變,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學理與藝術性竟能完美交融。看詩人論詩分外好看,作者本身詩藝超群,評價影響二十世紀的大詩人時,更能引領我們一窺創作門道的虛實。
第一篇短文〈猛虎與薔薇〉,暗示他知性與感性兼備的文風,既如猛虎般陽剛,也有薔薇的陰柔。以他在本書揭露的散文美學,來檢視他歷年的文集,無一不符合標準,彷彿實現了遙遠的時空承諾,也預見了未來的創作成就。

 

 

 

人只不過是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蘆葦,但他是會思想的蘆葦。

書名:會思想的蘆葦

作者:傅佩榮

定價: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傅佩榮教授經典勵志文集新版重出。

精闢闡述引用中西偉大思想家的智慧,加上作家自身的研究體悟,寫成這一系列啟發思考、勉勵人生的精華文章

全書深入淺出,解答青年朋友對人生及生涯規劃的困惑

 

「人只不過是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蘆葦,但他是會思想的蘆葦。」──巴斯卡(B. Pascal

人難免老病衰亡,然而思考改變了一切。

人不單單只是會思想的蘆葦,更可能是會關懷、會施予且擁有生命喜悅的蘆葦!

 

  「人,為何而活?」「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諸如此類現代人常有的大哉問,在傅佩榮教授的書中往往可以找到解答。他主張人生意義的發現,必須透過「覺醒」的過程,由渾渾噩噩的日常生活與俗務羈絆中「驀然回首」,生命才能向上提升。

  以巴斯卡哲言為題的《會思想的蘆葦》,闡明蘆葦極易受到風雨摧折,正如人之難免老病衰亡。但是人能夠「思想」,由此卻改變了一切;而思想要如何提升並深化,才能煥發光明、燭照生命意義並展示生命境界,可說是這本書關心並探究的主旨。

  傅佩榮教授以哲學為豐厚基底,融會中西偉大思想家的智慧以及作家本身的體悟,寫成這一系列啟發思考、勉勵人生的精華文章。全書分為四大部份,首先「闡明境界」,由抉擇、覺悟、修行、智慧而開顯四種不同的境界,期許每個人都可以由辨認自己的鼓聲,走出自己的人生。接著開展的「致知途徑」,八篇文章簡明而深刻,是對於思想方法之簡單而完美的導引,之前沒有機會研究哲學的讀者皆可以用為參考。

  十分特別的是,「人間關懷」一輯中有多篇評述宗教問題的文章,對於始終莫衷一是的宗教現象的釐清界定,有一些幫助。而最後的「返本開新」,以淺顯方式說明傅佩榮多年來研究儒家人性論的心得及其與現代社會的關係。

  人生難免遇到挫折、困惑與徬徨的低谷,此時哲學最能賦予勇氣和智慧。這本傅佩榮教授的經典文集,多年來鼓勵了不少青年朋友,經由這獨立思考與判斷的養成過程,發現人的本質在於創新,進而能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實現更完美的生命。

景物是被歲月淘洗的黃,帶有潮濕黏膩的氣息

書名:去過敏的三種方法   

作者:陳思宏

定價: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廁所裡的鬼〉第十屆林榮三短篇小說首獎、〈平的 歪的 真的〉獲第八屆林榮三短篇小說三獎、〈臥室裡的洞〉

獲第五屆林榮三短篇小說獎三獎。

崩壞的人物、難以預料的故事、黏膩陳舊的空間,充滿黑色小說氛圍。

 

故事,總是從小鎮開始說起,景物是被歲月淘洗的黃,帶有潮濕黏膩的氣息,而家庭則是充滿故事的魔術方塊,不論固守或轉出,地位與性別,都有說不盡的祕密,或隨時遭受襲擊的危險。陳思宏的筆,鑽入這些鄉間人的心裡,愈是不堪,愈有故事。

 本書六篇小說中有三篇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其中〈廁所裡的鬼〉為林榮三第十屆短篇小說首獎作品,寫鄉長為富不仁的貪婪,行為失序的母親,藉由廢男的眼裡心裡,看到小說世界裡的快轉與慢轉;〈平的 歪的 直的〉寫鄉下學生的多元家庭背景,以及成績、外在因素所造成的勢力消長;〈臥室裡的洞〉寫校園性別霸凌,及為師不端;〈去過敏的三種方法〉保守小鎮努力迎合世俗卻總是落後,以及大齡女子的身體祕密;〈果蠅罌粟哈雷〉以體罰禁錮青春心靈,破繭後與父母死生不認;〈鋪沙的路段〉寫重男輕女的貨車行,女漢子的粉紅心事。

小說裡崩壞的人物,即便被數度揉捏碎裂,或殘或廢,仍舊如常度日、自我縫拼,裂痕紋身,還是活著。六篇小說中,每篇皆隱含著鄉村裡的社會現象,外表看似寫實、敘事冷靜,內裡實則白浪滔天,等待時機顛覆常理,充滿黑色寓言氛圍。

 

【作家推薦】

我喜歡陳思宏那些關於性別的小說。它們講的不僅僅是愛男人或愛女人,而是這裡的缺憾,竟可以支援那裡的傷害,這一個人的死亡竟可以幫助另一些人掙脫生命的繭。愛在深不可測之處流動,這世界被監視得再嚴密,也總有裂縫可以湧泉。──楊佳嫻.作家

梨子一樣多汁的故事,像蘋果那麼脆的語言,吃到芯裡也有委婉的苦處。陳思宏集中處理了一些傳統的、或許與個人史有關的階段性命題,舊風景裡仍然有新光線。是一本和作者同樣色藝雙全的小說集。──黃麗群.作家

思宏是個演員。寫小說時,他同樣站上舞臺,用他獨到的文字聲腔,說出這些在城鄉,性別,親子,過去與現在之間,不斷拉扯辯證糾纏的故事。那既是個人的頹痛,家族的傷痕,何嘗不是今時今日臺灣,如一只空轉唱盤,且因某些幽魂而不斷跳針?最難演的角色是鬼。陳思宏為我們展現了魅影的演技。──孫梓評.作家

推薦訂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網頁研習室【網頁製作系列報導】】
轉寄『九歌華文』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