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報主: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9-03-09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316
官網:
http://www.fhccr.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報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路克米
發報時間: 2009-08-07 05:00:00 / 報主: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公益聯播]歡迎加入傑瑞粉絲團
路克米
體會生活中的美好,珍惜城市中歷史空間的人文內涵。
【老屋欣力-戀戀和風故事】
「321 巷日本宿舍區」的魅力   文/張玉璜(古都基金會執行長)

《契子》
   321 巷日本宿舍區正是一個被凍結的時光窗口,從這兒,我們看到了幾乎只能在記憶裡追尋的日本宿舍及綠樹成蔭、蛙叫蟬鳴的兒時歲月,以及那段被塵封的歷史的種種美好。


《三百年見證多少興衰--歷史篇》
   321 巷日本宿舍區位於府城舊城區內的大北門和小北門之間,附近廣大地域自十七世紀後半清朝領有台灣初期,即設置總鎮衙署及左營,成為府城暨台灣地區的軍事中心所在。日治時期則由山砲兵部隊和工兵營所管轄。1920 年代起,官方開始在附近地區營築官舍,據日本學者推測,宿舍的興建年代,可能在大正末年至昭和初年間(1925-1930),由其營建規模和空間型態可以得知,應屬當時的高級軍官宿舍。

   光復初期宿舍區為隨軍轉進台灣的教授團住用(亦有軍方發現或成大前身台南工學院發現進駐之說法),山砲兵部隊營區則改為兵工件配廠。民國 40-50 年間,台南工學院與軍方達成借用協議,自此本區大部分房舍乃成為教授宿舍直至今日。1992 年兵工配件廠北遷至南投集集,營區曾空置多年。1997 年,軍方房舍多數遭拆除,數棟築造至今已達八十餘年的近代兵舍建築,亦沒頂於歷史洪流之中,僅留下本宿舍區及散落於營區周圍的少數幾棟軍眷住宅,孤單地見證著數百年來本地區作為府城軍事要地的輝煌歷史。


《探訪321 巷的日本宿舍--建築篇》
   321 巷目前尚存有十數棟日本宿舍,建築為南北座向,多採用雙拼格局,街道是東西走向,戶戶皆有入口小前庭與陽光充足的後院,前後院多種植原生喬木,經過長久的歲月,綠樹早已成蔭。此區的建築形式屬和洋折衷風格,由榻榻米所組成的空間模矩與非對稱的平面空間,從前院進入「玄關」通過「廊」而進入室內空間,人也逐漸沉澱了因塵世而紛擾的心。

  由於日本本島之氣候與台灣相異,日式宿舍亦發展出適合本島環境風土建築:為了防潮而抬高的基座、屋頂散熱的換氣孔、防雨的裙擺式雨淋板、窗台與基座下的通風口、外部門窗上方的雙重簷等,由這些適合環境的貼心設計,可以看出當時設計者的用心與宿舍的實用價值。

一、321 巷日本宿舍的室外空間
雙拼的日本宿舍每戶佔地約 180 坪,包含40 坪的建物及 140 坪的室外空
間,整體原以低矮的圍牆圈圍起來,現則皆改為高牆。而在當年陸軍技師的用心規劃下,每戶皆有完整的前、後院空間,前院作為大門與建築的過渡,公共性較強,後院則屬家居的戶外空間,與前院有一牆之隔,面積亦較大。由於前後院皆種有許多植栽,因而形成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另為便於落葉殘枝的整理清運,每戶的後院圍牆邊皆設有磚砌的垃圾棄置口,規劃十分周到而符合人性。


二、321 巷日本宿舍的室內空間
本區的宿舍皆於入口處設玄關,往內以「廊」連接「居間」 (起居室)、「座敷」(日式客廳)、「應接室」(西式客廳)、「台所」(廚房)、「寢間」(臥室)等空間,後側設「緣側」(外廊)以作為庭院之過渡,「便所」 (廁所)、「風呂」(浴室)則置於角落,係當時相當典型的室內空間配置方式。由於國人生活習性與當日人不同,321 巷宿舍建築內部於光復後多經翻修轉用,且空間機能多改為單一固定,不似當初較具有使用彈性。


三、321 巷日本宿舍的構造
本區日本宿舍多數為雙拼的木構造建築。除基座及隔戶牆係以紅磚砌造、屋面採用日本黑瓦,其餘自屋架、天花、柱樑、壁體、窗戶、地板等多屬木造。在設計者的巧思下,宿舍建築融合了和洋風格,如屋架以傳統日式構造為主體,另加上西式屋架的架間斜撐作補強、壁體外部採用源自美國的「雨淋板」構造,內部卻採用日本傳統民宅常見的「真壁」構造。整體設計並配合當時之法規(如防火隔戶牆)、工法、材料取得(如木料的大量運用)和使用需求(如遮陽板、磚基座和窗台通風口等)進行規劃,故有許多精采之處,相當值得細細品味。



《大隱於市的桃花源--生態篇》
   321 巷日本宿舍的早晨,喚醒住在這兒的人並非鬧鐘,而是來自一隻隻可愛留鳥所發出的啾啾聲。起床後走到後院裡,將身體浸浴在充滿芬多精的樹林之中,呼吸露水中泛著的淡淡花香,享受大自然所賜予的恩典,這對現代的城市居民來說,是多麼不可思異的經驗。時至中午,此起彼落的蟬鳴之聲不絕於耳,幾聲的犬吠聲,告訴主人訪客的到來,偶然間,樹叢裡跳躍著黑影,三兩隻松鼠在果樹間覓食,發現有人靠近,會用圓滾滾的眼睛,目不轉睛的盯著你看,不久,害羞的牠們就會沿著圍牆,消失在屋脊線中。

   絢麗的晚霞落幕,街燈隨之亮起,夜晚來臨時,在這裡,任何的聲音都會被大樹所吞噬,宿舍的夜是出奇的靜,靜得讓人發現自己存在的呼吸聲。在如此的桃花源中,用心體會,將可發現大自然的種種美好,原來就離我們這麼近!


《美好的故事,希望不要結束—期待與迴響》
   1999 年,台南市公園國小慶祝百年校慶時,曾有兩對日本夫婦回到了離開50 餘年的321 巷宿舍區,藉由比手畫腳的溝通,要求現在屋主允許他們能入內窺探兒時故居。當仔細繞行過每一個角落後,日本夫婦的臉上湧現了潺潺淚水,而這幾滴來自異國的感人淚水,竟激起了許多人心中的漣漪,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歷史應該被延續,優美的生態環境應該被維持,珍貴的文化資產應該被保存再生,那麼,我們期待熱愛這塊土地人們,終能保有 321巷日本宿舍區的種種美好,並將他完好地交到後代手中。
【古都欣體驗】
上:日本抹茶道/下:台灣茶藝




2009/07/25和風欣意文化講堂活動報導】              文/藝郿
     
    夏日雨中話品茶,大珠小珠地落在日式屋瓦上,別有詩意。本場「和風欣意 文化講堂」特別不一樣,午後驟雨改變了原本的規劃,庭園茶會轉而移進室內,主講者
葉東泰先生開場就說了一句禪味十足的話:「今天是好日子還是壞日子呢?」

 

     在雨聲的伴隨下,「茶臉-日本綠與台灣彩」正式開始,先由張詠捷老師所帶來的三線琴表演沖繩民謠kajadibu節」,作為日本茶道的序曲,此曲是用於琉球國王御前演出的祝賀舞蹈,常在慶祝儀式中作開場曲目。曲畢後則由茶道老師鍾宜哲帶來「裏千家流派」抹茶道表演,日本抹茶道講究空間氛圍的營造,鍾老師表示,抹茶道源自於宋代的點茶,每一道程序皆嚴謹馬虎不得;每一個動作也別具意義,主人會以肢體語言告知客人茶會進行的階段,客人品嚐前先轉動茶碗,欣賞陶器釉色之美,而品茶過程盡量少語,表演則寧靜肅穆。來賓在和風空間內一邊觀賞抹茶道演出,一邊賞味和菓子的綿密及抹茶的濃郁,細細品嚐抹茶與嘴裡的豆沙融合的甜蜜,用視覺、味覺體驗日本抹茶道的精神與豐富層次。

 

       下半場,由陳慶隆老師的琵琶演奏作為繽紛綺麗的音樂序曲,台灣彩意指台灣飲茶的種類多元而豐富,發展出許多茶香特色,就如同爭奇鬥艷的花一般熱鬧繽紛,此次特邀江昭慧、羅英銀、喻佩蘭三位老師為大家示範演出,她們分別帶來了梨山春茶、紅水烏龍、梨山紅茶讓來賓體驗,這些由茶葉發酵程度差異所帶來的多重味覺層次,再搭配蘋婆果粒與紅茶醃漬糕點,靜靜品嚐甘醇茶香,及咀嚼食材最自然的芬芳。當天除了點茶,還有掛畫、焚香、插花等南宋文化的再現,琵琶悠揚迴盪,演奏著令人懷念的台灣歌謠,真有一番風味!現場氣氛愉悅恬適,很多人開始以輕鬆的心情與鄰座輕聲交談、品茶。

  

        而伴著濃郁的茶香、葉先生的詩詞吟頌、屋外的落雨聲、圍聚的人情交流,茶會漸漸進入尾聲,令人流連忘返。古都基金會張玉璜執行長也不忘呼籲,過去十年間台灣各地許多像321巷的日式老房子被拆毀,目前所剩無幾,大家平常要多多體會生活中的美好,珍惜城市中歷史空間的人文內涵。

 

 

【古都欣體驗-工作坊篇】





2009台南傳統白灰壁工作坊活動報導】
古都「灰」灑魅力,傳承美好的生活智慧            / 雪鈺

今年暑假,由古都基金會主辦,台南市勝安社區發展協會協辦的「2009台南傳統白灰壁工作坊」,為了推廣傳統工法的精髓,並協助社區進行美化工作,本會號召各地民眾來到勝安社區舊倉庫,一起動手在四週牆面抹麻絨白灰,希望替老建築換上新面貌 

 
  傳統的「白灰壁」是過去尚未有水泥牆年代的建築裝修技術,其有效降低室內溫度及吸收過多水氣,是屬天然活性材料,與一般的水泥牆大不相同,白灰壁的吸水性較佳,保持乾燥及降低室溫的功用都優於水泥牆
。白灰品質的掌握仰賴「養灰」這個程序,養灰時間短則二週,長至數月,時間愈長,品質愈佳。在養灰過程中,首要是加入麻纖維,再和以白灰及水攪拌混合。白灰壁的施作過程相當繁雜,主要是以麻絨與白灰混合攪拌均勻來增加材料強度,過程中每個細節皆馬虎不得,若有任何差錯,可是會影響施工品質的呢!


   活動一開始先由匠師講解施作流程,並示範操作,再由學員們親自上陣,眾學員在觀看匠師示範時,感覺似乎輕而易舉,但換自己操作時,卻發現沒想像中的輕鬆!原來塗抹白灰壁是有訣竅的,要把壁面塗得平整,是得靠長久的經驗累積!此次,參與學員有的是台南市國中老師,也有建築從業人員及相關科系學生,很多學員都紛紛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施作白灰壁,除了嚐到新鮮體驗外,更感受到資深匠師深厚技術的展現,以及傳統工法不凡價值。


   本會也希望藉由工作坊的辦理,讓學員們親身體驗先民們日經月累的傳統技藝,也帶給社區居民不一樣的建築修復觀念,並期許這樣珍貴的生活智慧也能受用於現代生活!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崔媽媽】害房東租金收入曝光了,是我的錯嗎? 20130905@【崔媽媽網路通訊】
本期目錄
【老屋欣力-戀戀和風故事】
【古都欣體驗】
【古都欣體驗-工作坊篇】
路克米
轉寄『茶臉-日本綠與台灣彩』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