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愛在島嶼
報主:中華民國島嶼愛鄉協會
創刊日期:2012-10-23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87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愛在島嶼報
愛在島嶼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愛在島嶼
發報時間: 2013-08-25 05:00:00 / 報主:中華民國島嶼愛鄉協會
[公益聯播]2013真善美憨樂中秋月餅開賣啦!!
金門是個充滿人文歷史、自然風情與戰地情懷的小島
中華民國島嶼愛鄉協會2013「戰地漫遊」活動

中華民國島嶼愛鄉協會首次舉辦的營隊活動:「戰地漫遊」,參加學員共23人,分別來自台北文山社大、士林社大及淡水社大等學生,另有一家3人則從本會電子報得知訊息而報名。

這個結合生態旅遊及議題討論的活動,學員反應熱烈。

住宿於水頭「水調歌頭」民宿,是個金門閩南傳統建築

 

 

 

 

816日當日即往后豐港,這個金門「鱟」最大的棲地,金門縣政府為了效用不大的水頭商港,仍執意開發,后豐港從此消失。這個海灘不僅鱟的數量可觀,也是水獺的重要覓食生態廊道。

后豐 

 

旁邊的野溪是水獺覓食重要的棲地,無法倖免

 后豐

 

當日晚上,利用民宿外面庭院進行課程研討。首部是金門縣休農漁業發展促進會向政府申請經費拍攝的紀錄片「守鱟的人」

 守鱟

 

第二堂是本會理事長楊政峰「金門木麻黃生態」,述說木麻黃對金門的重要性,以及消失的過程。

木

 

荒野保護協會陳德鴻夥伴的金門濕地植物課程

濕 

 

817日早晨,趁剛開始退潮造訪金門生命力的泉源:浯江溪口。

水頭商港的擴建一度要掩埋這個美麗的沙灘

浯 

 

 

 

浯 

 

隨便就能找到稚鱟蛻下的殼,硬幣是50元。縣政府怎可忽視這片土地的存在。

鱟 

 

爬行中的稚鱟也現身了

鱟 

 

鱟 

 

中午再訪另一個被破壞的泥灘地:官澳的澳口

 

渡 

 

同是鱟的棲地,因為離岸海堤的興建,海水被阻絕不再進入

官澳 

 

因為馬山連外道路僅容一部遊覽車通行,縣政府在交通考量下堅持在官澳外海開闢一條道路。幾分鐘的時間,車流量幾等於零。而金門的道路密度已是東南亞第一

馬山 

 

中午用餐地點:沙美「鮮豐食堂」,品嚐金門道地菜色

沙美 

 

下午參訪田埔濕地,在戰地政務時代,這樣的濕地隨處可見,不僅提供民生農業用水,造就豐富生態,也賦予金門美麗的景觀視覺。

濕地

 

 

戰地政務結束後,在發展的大旗下,濕地大量消失。缺乏自然美感的金門,遊客自然不想花昂貴的機票來玩,觀光當然做不起來。

田埔

  

這個濕地,生長許多水生植物,這是「大葉穀精草」

穀精 

 

滿地的食蟲植物「寬葉茅氈苔」

寬葉 

 

茅

 

食蟲植物「長葉茅膏菜」

膏菜 

 

田 

 

當然,文史遺跡的探訪也是不可少的

風獅 

 

是誰逼鱟至絕境

為了擴建水頭商港,從水頭、后豐港至浯江溪口鱟的棲息是個棘手的問題。

我們不知環境影響說書是怎麼通過的。浯江口曾有賞鳥人士拍到水獺的身影,但說明書中的哺乳動物並未調查到這個物種,令人疑惑金門水域這麼常見的動物,卻不存於商港預定地中。

說明書中也提到后豐港是鱟的重要棲地,但隨即轉而描述浯江溪口、瓊林、嚨口至西園也有相當多的鱟棲息,若能劃設保護區,並由金門水試所設立鱟的展示中心,同時配合鄉土教材的編訂定,定能達到全民保育的目的。

這個建議詳細看總覺得不痛不癢,避重就輕,反正就是讓水頭商港順利施工,鱟只要透過劃設保護區及鄉土教樣就能達到保育目的!?

結果金門縣政府就在遠在天邊,且開發上無關緊要的北山海邊劃設保護區,並於1999年舉辦「為小鱟搬家」的活動,活動與中研院某位研究員一起與中小學生從水頭抓起小鱟,搬到古寧頭「野放」。

古寧頭離水頭並不遠,若這個地方很適合鱟的棲息,不用人為牠們搬家。事實上,當時的研究並未指出這裡是鱟的最大棲地
再說,一個生態系有一定承載量及棲位,多進來的只會先引起一翻競爭,重新洗牌後才有新的住民。

而中研院這位學者在文宣資料中也承認,后豐港是鱟的主要棲地,請看以下這個文宣

鱟

 

 

以下有一段文字:「鱟的主要棲地--后豐港」

 

鱟

 

 

編印的中研院研究室

 

鱟

 

可憐的小鱟,押送他們的小朋友基於愛心帶走牠們,卻不知牠們卻已葬身古寧頭超過十年了。

 

結果,中研院又在數年後承認自已的錯誤,請看這則報導

戰地金門 意外成鱟堡壘

作者: 楊舒媚╱調查採訪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5月20日 上午5:30
 

 

四億年前就出現在台海周邊的鱟,與兩岸人民關係深厚。在台灣,台北龍山寺右手進門柱子就刻有鱟,因為鱟台語發音和「孝」一樣,搭配左邊的章魚,整體喻意「彰顯孝道」。於金門、澎湖,人們用鱟殼做虎頭牌避邪,或當作結婚感情永固的信物,也把殼拿來舀水用。對岸福州,則在貴賓來到時,殺鱟宴客。

文化上,意思是抓姦的流行語「抓猴」,其實源自「掠鱟」,因為鱟抓起來一對對,加上「鱟」與「猴」台語音近,久而久之就變成「抓猴」了。此外,民間也有不少「鱟」語,如「鴨子吃鱟」意思是進退兩難,因為鱟殼很硬,鴨子吞也不是、不吞也不是;「死蟳活鱟,未死先臭」,則用以警示別氣數未到,便臭名滿天下。

鱟早和台灣人生活在一起,只是人們「後知後覺」,以為是啥奇怪的東西。中研院生物多樣中心研究員陳章波家鄉在新竹南寮漁港,小時候見過鱟;大學時唸師大生物系,去過澎湖買鱟標本;後來台大海洋生物所研究海洋無脊椎動物的訓練,也讓他清楚鱟的特殊性,因此,一九九五年到金門做研究看到沙灘上的三、四齡鱟時,便動手成為台灣最早保育鱟的專家。

陳章波說,「戰爭是很笨的事,卻因此把鱟保護下來。」金門長久以來是軍事管制區,人們不敢亂接近,鱟才活得好好的。

過去,水頭一帶是金門擁有最多鱟的地方,後來卻因為小三通開港,鱟的棲地被迫消失。不得已下,中研院只好「幫鱟搬家」,把鱟從水頭搬到古寧頭。不過,鱟到古寧頭後狀況不妙,陳章波表示,「從每年的調查看,南山的稚鱟量變少,北山也顯示了統計上無意義的下降。」

濕地法議題演講金門場次

濕地法議題演講金門場次

主講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詹順貴律師、林子淩秘書長

主辦單位: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行程表

 

日期

時間

行程

102/8/25

(日)

第一天

1310抵金

自行安排行程

102/8/26

(一)

第二天

0800-1100

西半島濕地會勘:慈湖濕地、浯江溪、建功嶼等地現勘

102/8/26

(一)

第二天

1330-1730

烈嶼施地會勘:陵水湖等現勘

102/8/27

(二)

第三天

0900-1200

中山林小簡報室演講

102/8/27

(二)

第三天

1330-1600

東半島濕地會勘:浦邊濕地

102/8/27

(二)

第三天

1600-1650

機場

 

金門BOT的代價

軍管時期的金門很美,雖然不少阿兵哥痛退抽到金馬獎,卻也有不少軍人從此愛上金門,因為金門很美,富有戰地特色。他們喜歡這裡,並不是因為金門像個觀光區,而是個「戰地」。或者,他也是融合閩南文化與僑鄉文化的地方,兼有自然人文之美。

解嚴後的金門,許多環境被破壞,軍營被拆除、現代大樓興起、馬路擴寬、濕地減少、木麻黃大量砍除。觀光客來了又走,他們覺得金門沒有什麼。

幾年前,金門縣公車漆上七個大字「為什麼來金門?」

這真的是一個好問題

$SC_0059.JPG@電子報一

其實人們來金門,不是來看一個人工雕琢的觀光景點,而是來體驗一個戰地、一個富有閩南風情的小島。

但執政者、當地民眾永遠想不透。以為金門要像台灣,甚至像廈門的大城,才會繁榮。

但人們愈來愈不想來,以前隨處可見的碉堡、坑道都不見了,他們看到的不是個戰地。

BOT的推動,簡直焚琴煮鶴,金門不像金門,誰還會來。現在的民宿住房率,在暑假都沒有天天客滿,這種大型的飯店有什麼搞頭?

這個大殺太湖的風景的BOT

DSC00105.JPG@電子報一

 

可怕的龐然大物

DSC00235.JPG@電子報一

 

預料他可能會成為全國最大的蚊子館,如果他經營不下去

DSC00234.JPG@電子報一

 

結果,地價、房價被拱抬得不像話地貴。不只金門,在台灣的鄉間地方,土地那麼多,應該享受住獨門獨院房子的舒適、寬闊感,結果現在金門也開始住在狹小的公寓了,只因為買不起獨棟的房子

DSC00242.JPG@電子報一

DSC00243.JPG@電子報一

 

新聞回顧:金門解嚴十年間 濕地大縮水

金門解嚴十年間 濕地大縮水  2001/5/9 中時電子摩報

  李金生/金門報導 由多位金門、台灣大學生組成的「新金門環境觀察學會」,在經過長期的調查之後,發現金門在解嚴十年之間,因為偏高密度的開發和人為破壞,已使得做為環境重要指標的濕地一塊塊消失,其中又以西園鹽場和田墩海堤一帶最為嚴重,而曾經淪為垃圾掩埋場的浯江溪口,在與鄰近的濱海公園結合以後,已有穩定活絡生機的跡象。

  目前就讀於中央、輔仁、淡江和成大的陳光中、王進益、陳學研、黃志成、曹應德等十餘人基於對金門解嚴之後環境變遷的共同關懷,在前年成立「新金門環境觀察學會」,利用寒、暑假到金門進行田野觀察、紀錄。

  去年十月至今年二月,該學會在本報金門縣採訪辦事處的協助下,以「金門濕地的現在與未來」為主題進行系列的調查和訪問,重點在於現況的探討和評估未來可能的環境變化。

  結果在受訪的九十七位成人中,有三十二人認為「濕地」只是一般無用的爛泥地,並有六十二人表示在最近的十年,「濕地」在金門讓人與垃圾、廢棄物或海堤產生聯想。但其中也有五十一人對金門濕地遭到破壞和快速消失表示憂心。

  另外,也有八十五位受訪者同意濕地是水鳥在金門過冬的家,並認為如果濕地繼續遭到破壞,在未來十年之內,濕地有可能在金門完全消失或僅剩下一小部分,並必然導致冬季候鳥數量銳減。其中也有九十位受訪者肯定「水鳥」係金門重要的觀光資源之一。

  該學會在調查報告中指出,由於中、高密度的開發,金門濕地面積正大幅縮減,最顯著的地方在於西園鹽場和田墩海堤一帶,由於濫倒廢棄物,導致水鳥棲息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可活動和覓食範圍持續減少中。

  同樣情形也出現在莒光湖、金山池一帶,由於長期施工和開發,水鳥群已不再選擇為度冬的棲地,最近二年不僅出現於莒光湖、水試所周遭的水鳥數量減少,且種類也僅及以往的五分之一左右,同時水鳥群有往外海移動,避開人群的明顯動態。

  以往曾是雁鴨科、鷺科主要度冬棲地的金沙水庫和金沙溪出海口,分別因為施工做為自來水源區和傾倒廢土,使得水鴨群不再出現,只偶爾有零星的發現,人為破壞同樣十分明顯。

  同時由於連年濫抽地下水,也導致以往遍佈全島的農塘,幾已全數乾涸,對一些淡水生物如金門的原生種「鬥魚」、「金龜」、「犁魚」的存在都造成很大的威脅,目前均已難得一見。

  至於曾獲台灣學者、專家撰文呼籲搶救的浯江溪口,在停止傾倒廢棄物填海「造陸」之後,環境破壞已獲得喘息的機會,並在縣府開闢濱海公園,結合溪口國寶級水生植物「紅樹林」,營造一處新的觀光景點以後,在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方面,取得一個較成功的示範。

  但該學會也提醒指出,濕地保育應以最原始、自然的方式來做,任何人工的建設和改變,均可能扭曲環境的本質;而濕地在環境中可以扮演調節洪流、保護海岸和防範海水入侵內地,導致土層鹽化及確保一個地方生物多樣性、豐富性的重要作用,更值得縣府與當地居民一起努力維護。

尋找金門歷史風華(一)

戰地政務時代,軍營與自然村雜處,每個家庭仰賴軍人消費維生。因此戶戶開店成了金門每個家庭收入的來源。每家店軍用品、小吃、電影欣賞、五金、文具、特產樣樣俱全,即使一家只以一個小空間經營商店,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裁軍後,許多家庭的經濟來源頓失 ,留下的老招牌,也是歷史的遺跡。

 

瓊林也曾有熱鬧的街市

 DSC09961.JPG@電子報一

knop

 

沙美是金門第三大市集,從這些老招牌可以見證當時的榮景。老招牌的辨識可從電話號碼是五碼看出。因為戰地政府結束後幾年,金門電話號碼全改為六碼。

 DSC00051.JPG@電子報一

 

老街附近驚喜發現當年的舊路標

路

 

以及金東師的軍戲院「金東戲院」

DSC00053.JPG@電子報一 

 

人潮退去,徒留冷清的沙美市街,依稀可見當時每家一商店的榮景

p137733702169.jpg

 

料羅也是一個大村落,附近有海龍蛙兵營區,也有一條熱鬧的新興街

DSC00204.JPG@電子報一

 

可見當時商店之興盛

DSC00207.JPG@電子報一

 

如今繁華落盡,只留空巷

DSC00199.JPG@電子報一

 

江西不到十戶的人家,也能嗅出當時的氣息

DSC00161.JPG@電子報一

 

李炷烽縣長任內,把金門大部份的愛國標語破壞,倖存的標語尤其珍貴

DSC09866.JPG@電子報一

 

DSC09957.JPG@電子報一

 

標語

推薦訂閱
台灣民謠組曲管樂套譜歡迎試聽!!!@【卡穠文化】
2013年德瑪汶祝大家新年快樂!@【深耕部落報】
本期目錄
中華民國島嶼愛鄉協會2013「戰地漫遊」活動
是誰逼鱟至絕境
濕地法議題演講金門場次
金門BOT的代價
新聞回顧:金門解嚴十年間 濕地大縮水
尋找金門歷史風華(一)
島嶼活動

濕地法議題演講金門場次

主講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詹順貴律師、林子淩秘書長

主辦單位: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島嶼新聞

「守鱟的人」首映記者會

一個人能有多愛故鄉?如果用著青春不悔,守候著家鄉的海洋,那樣的執著,是不是最深的故鄉愛戀?在金門后豐,在一片美麗的灘地上,一個有關守鱟的故事,註記一場人生的不悔。

金門後豐是一個開發歷史久遠的地方,鄭成功渡海來台,旗下大將洪旭落腳金門開發,打造出後豐聚落的世代榮景,後豐村內的百年古宅,訴說著這段輝煌的歷史。但是沒有想到,金門因應小三通的出現,大肆開發水頭商港,在不斷擴大腹地面積下,緊臨水頭的后豐,也成為開發的目標。數百年的聚落歷史,在村外海灘即將填掉之際,面臨著重大危機,后豐人一下子不知如何面對這個巨變。洪德舜是金門后豐人,在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後,瞭解故鄉的生態價值,於是投入環境保護運動,守候故鄉的海洋。

在後豐海域,有一項珍貴的生態資源,那就是有著活化石之稱的鱟存在,並且以后豐灘地,作為繁殖的的自然棲地。洪德舜在知道鱟的珍貴後,成為一位守鱟之人,五年來每逢六到九月鱟的繁殖季,都會到灘地上,觀察鱟的生態。長期的觀察,資料的閱讀,讓洪德舜成為一位鱟的生態觀察家,熟悉鱟在繁殖時的生物行為。認識鱟的生態,讓洪德舜更加確定后豐灘地保存的重要,於是他開始以個人之力,為灘地保存奔走。

「摘自公共電視記者郭志榮/ 整理」

為了這個無悔的承諾,后豐港居民洪德舜向政府申請經費,拍攝金門中國鱟的生態影片「守鱟的人」。本片已準備發行。

發行記者會:9月24日,林務局

首映:10月4日 14:00、16:00各一場,台北車站

 

守鱟

 

轉寄『尋找金門的風華』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