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反霸凌實習工作心得分享─苗栗縣生命線─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11,2016
校園反霸凌實務工作坊心得 記得在我就學時期,不曾聽過「霸凌」這個詞彙,或許當時霸凌的行為早已存在,可是「霸凌」這個詞彙流行於校園和社會時,代表這個詞彙所意義的行為,已經開始頻繁且嚴重的發生於校園和社會!
在我參與此次的反霸凌工作坊前,每每談及霸凌事件,我的情緒總是達到了「怒髮衝冠」的境界,“無法原諒霸凌者”是我在得知霸凌事件後的唯一想法,帶著負面的情緒思索著到底是霸凌者病了還是社會病了?也曾絞盡腦汁的去思考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杜絕霸凌的行為,可是在我參與此次的反霸凌工作坊後,我了解到所謂的「人肉搜尋」和網友情緒性的抵制根本無法消除霸凌事件,因為霸凌行為背後所隱含的問題,是社會問題、教育問題等多重問題所引起的。作家廖玉蕙女士曾經因為自己的女兒遭到霸凌而與霸凌者有所交涉,她發現那些施暴的學生大部份都來自於弱勢家庭,從小到大缺乏家長和老師的關心及肯定,廖玉蕙女士認為立法或隔離施暴者都無法根治霸凌行為,她呼籲教育單位和老師們應該從小學時期就開始關心弱勢家庭的學生,發掘他們多元的才藝並給予讚美和鼓勵,以祈望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擁有正向的力量去面對生活上的困境!
我同意廖玉蕙女士的觀點,我相信那些施暴的學生大部份都來自於弱勢家庭,聚焦於此面向並不是想將霸凌者的暴力行為合理化、除罪化,只是撇開情緒性的抵制,我們應該正視和面對問題的核心點,而不是一昧的責罵或鄙視那些施暴的學生。解決霸凌問題需要明確的方向、正確的方針和適時的關懷與鼓勵!或許我們無法完全根治霸凌的問題,但若是可以大幅降低霸凌事件的發生,讓學生們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下學習,相信不只在校園裡,甚至在未來的社會裡,每一個人都會更懂得尊重他人與愛護彼此!
社工 楊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