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內湖人
報主:內湖社區發展協會
創刊日期:2011-12-3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70
官網:
http://www.nei-hu.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內湖人報
內湖人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內湖人
發報時間: 2012-08-10 16:00:00 / 報主:黃俊賢
本期目錄
獨立人格背後的問題
[公益聯播]人才招募
獨立人格背後的問題

在職場上,獨立人格者相對於依賴性格者,顯現出積極、主動、負責等特質,並經常會產生有深度、甚至有創意的見解,往往是部門中容易有突出的表現。但一個有經驗的主管,在獨立人格顯著的同仁身上,也經常發現下列現象:
 
第一、獨立人格顯著者經常悶著頭做事,甚少主動與主管溝通,直到負責的業務出了狀況,主管察覺後,問他為何不找主管協助時,經常會回答「不想麻煩主管」或「自己應負起責任完成」,讓主管又生氣、又無可奈何。
 
第二、獨立人格者尚在基層時,工作相當積極、獨立、負責,表現良好,但升為主管後,自己雖仍努力做份內工作,卻甚少過問下屬做事的狀況,與下屬的互動頻度不高,形成自忙自的、一般稱為「獨行俠」的狀況。主管雖一再提示其身為主管應要管理、輔導部屬,屢屢勸說卻難有改善。「主管應管理其部門」此一身為主管的基本觀念與要求,對其似乎十分難達到。
 
第三、在與平行單位的溝通時,獨立人格者經常會只抓了幾個重點,就拿來闡述、應用、下判斷,容易斷章取義、曲解對方意涵而不自知,使得平行單位感覺其難以溝通。
 
上述三種現象都點出一個共通問題:某些獨立人格者的背後,會不自覺出現「與人互動」不足的現象。然而,為何有些具獨立人格者會有缺乏「與人互動」的缺點?而有些則不會有上述現象?這個原因可能與人的成長過程有關。
 
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在人格上大致是從依賴走向獨立(見圖一)。第一類人(A)為缺乏獨立性格者,其一路成長的過程中,都被過度保護,長大成人後依賴性格仍重(學習獨立程度為(a))。進入職場後,依賴人格者因從小養成的依賴習性,即便「與人互動」能力再好,工作仍難有突出表現,主管輔導起來也會事倍功半。
 
 

  第二類人(B)是屬於「健全的獨立人格者」。這類人一開始雖被長輩照顧、呵護,但成長到一定程度,父母即著意訓練其學習獨立,遭遇困難時再適時介入;隨著獨立性的增加,父母逐漸放手,小孩培養出「自我思考」的習慣,也同步發展與長輩、同儕互動的習慣與能力(學習獨立程度為(b))。因而進入職場後,「獨立人格」與「與人互動」能力兼而有之,不會有所偏頗。
 
第三類人(C)即是獨立但缺乏「與人互動」能力者。這類人在年紀很小時,即因父母工作繁忙無暇照顧,或是因身為老么、父母未投注時間陪伴,反而在幼小生活上,大部分時間必須自己做決定、自己處理事情,無意中很小即養成了「自我思考」的習慣。自此,「與人互動」的機制,就缺乏培養與練習。所以,表面上形成獨立特質很強,但是在「與人互動」上則有明顯缺陷。
 
何謂「與人互動」的機制?其實即是一種發送(send)與接收(receive)訊息的能力與習慣(見圖二)。一方面要能對他人提問(發送訊息),一方面要能接收他人回覆(接收訊息)的機制,而且兩者是同步在運作中。個體一旦啟動「與人互動」機制,主動發出訊息並接收外在的回饋,或者,被動接收到別人的訊息(意見)後,再透過大腦「自我思考」的機制,將所吸收的資訊整理、儲存在腦中。因此,透過與外界持續的互動,即能學習到很多東西。個人運用此機制愈順暢、熟練度愈高,吸收力就愈好,能力也就提升得愈高。而且這種接收(receive)能力愈熟練,就是很微弱的訊息也接收得到,即所謂的「敏感性」很高。
 
 

  理想上,個人同時擁有「自我思考」與「與人互動」的機制,將最為完美。然而,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都是有所欠缺,如上述第一類人「與人互動」能力雖強,但因依賴性高,缺乏「自我思考」能力,無法充分消化、吸收,成長不易。第三類人雖無意中養成「自我思考」能力,但「與人互動」能力不足,接收他人訊息少,習慣關起門來「自己想」,易與真實世界脫節;遭遇到困難時,不習慣也不懂得求援的方法與技巧。與人溝通時,也容易聽話聽一半,尚未掌握要點,就陷入自己的思維中,導致曲解對方意涵而不自知。沿續到職場上,也就容易出現上述包括不習慣與主管互動、經常忘了關照下屬、聽話聽一半因而易斷章取義等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聰明才智極高的第三類獨立人格者,「與人互動」能力雖然不佳,但因頭腦靈活又能獨立思考,進入職場之初,相當程度「自己想」仍能解決問題。然而,隨著職位上升,責任範圍、牽涉單位與問題複雜度都擴大時,遲早會面臨無法從自己所學解決問題的狀況。此時,若不能適時強化「與人互動」的機制,將會面臨成長的瓶頸;正因為如此,我們認為「與人互動」是一個跟「自我思考」一樣的重要機制。
 
以上的說明都在提醒主管,對具有獨立人格特質且表現優異的員工,應注意獨立人格背後形成的原因,是否屬於第三種類型,而能及早輔導,以免拔擢後發生上述現象,反而頭疼。
 
另外,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可追本溯源,先回想自己在非常小的時候,印象中自己是否經常孤獨一人?還是在父母呵護下成長的類型?若是屬於前者,很有可能會出現與人互動不足的傾向。然後自我檢視,自己在管理、決策遭遇困難時,是否會經深思後主動向主管求援?是否主動照顧部屬?是否確實注意聽別人說什麼?
 
若是有所不足,則需要積極培養與人互動的習慣,刻意要求自己傾聽別人的說話,並在聽話的過程中,刻意降低自我意識的比重。此外,在遭遇困難時,則多尋求主管的協助。久而久之,將能逐步導正「凡事自己想」的習慣,不致於陷入成長的障礙。
(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與大家共勉之)
 

推薦訂閱
e他命報報【第259期】不被命運擊垮的曉萍@【智邦公益館電子報】
台塑恫嚇學界之訴駁回@【蠻野心足Wild at Heart】
內湖人
轉寄『獨立人格背後的問題』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