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凡爾賽宮─智慧藏百科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9,2014Dr. iWord的話
1860年英法聯軍,圓明園在一場大火中焚毀。園內的文物除了燒燬的部份外,大多流散世界各地。時間適逢「火燒圓明園」滿149周年,圓明園管理處決定派出專家到海外各地考察圓明園文物目前的去向,此計劃預計1年內公佈調查結果,並建立起圓明園文物的資料庫。
【東方觀點】圓明園
圓明園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Yuanmingyuan
【中文詞條】圓明園
【作 者】王道成
知識分類:知識分類:分類檢索/中國歷史/中國歷史/〔歷史地理〕/〔清〕(3)/圓明園
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遊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行宴會的山高水長樓,模擬《仙山樓閣圖》的蓬島瑤台,再現《桃花源記》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園勝景,如蘇州的獅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於園中。長春園內還有一組歐式建築,俗稱西洋樓。......看全文
【西方觀點】 圓明園
圓明園
Yuan-ming Yuan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圓明園
【外文詞條】Yuan-ming Yuan
知識分類:人文藝術>建築
亦作Yuanmingyuan。
中國清代皇家御苑。在北京西郊頤和園東。原是1709年康熙賜予雍正的別墅,雍正即位後於1725年建為苑囿。乾隆時對圓明園大加擴建,在東面新建長春園和綺春園(後改名萬春園)。通常說的圓明園即指圓明、長春、綺春三園。1709~1860年間,清帝每年大部分時間在此處理政務。三園建在湖泊密布的平地上,占地320公頃,水面占35%。除圓明園前部中軸線上的正大光明殿和後面的九洲、清宴兩組建築具有宮殿性質外,其餘上百組大小建築群都是分布在湖邊島上的園林建築。其中圓明園在後湖四周九座島上布置,包括九洲清宴的九組建築。又在福海10座島上散列大量樓台軒館,湖心建象徵蓬萊三島的三個小島,在三園中景物最密集。綺春園可稱小園集錦,長春園較開闊,以中心大島上的淳化軒為主體。三園經營了150年,園中各景仿天下名園和歷代苑囿大意,按宮廷所尚的雍容華貴風格建造,反映清代園林藝術的最高水平。長春園北還有法國洛可可式的「西洋樓」,由著名畫家郎世寧設計,體現歐洲式建築的民族化。三園於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現遺址也大半湮沒,僅「西洋樓」還存斷壁殘垣。
【知識補給站】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Di-er Ci Yapian Zhanzheng
【中文詞條】第二次鴉片戰爭
【作 者】龔書鐸 李志英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中國歷史/中國歷史/〔政治史〕/清/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年(咸豐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因其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而得名,亦稱英法聯軍之役。
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相繼侵入中國。但是,它們不滿足已經取得的特權和利益,蓄意加緊侵犯中國主權,進行經濟掠奪。1854年,《南京條約》屆滿十二年。英國曲解中美《望廈條約》關於十二年後貿易及海面各款稍可變更的規定,援引最惠國條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主要內容為﹕中國全境開放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進出口貨物免交子口稅,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等。法、美兩國也分別要求修改條約。清政府表示拒絕,交涉沒有結果。1856年,《望廈條約》屆滿十二年。美國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條約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絕。於是,西方列強決心對中國發動一場新的侵略戰爭。是年春,克里米亞戰爭結束。英、法獲勝,得以調出較多的兵力轉向中國。俄國則因戰敗,企圖用侵略中國來彌補損失。美國積極向外擴張,採取與英、法勾結侵略中國的政策。......看全文
【知識補給站】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Cixi Taihou
【中文詞條】慈禧太后
【作 者】王道成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中國歷史/中國歷史/〔政治史〕/清/慈禧太后
(1835~1908)
清咸豐帝奕訢之妃,同治、光緒兩朝實際最高統治者。那拉氏,祖居葉赫,故稱葉赫那拉。滿洲鑲藍旗人。父惠徵,曾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員。1852年(咸豐二年),被選入宮,封蘭貴人。1854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晉封懿妃。次年,封懿貴妃。在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后鈕鈷祿氏。且因得咸豐帝寵倖,“時時批覽各省章奏”,干預朝廷政事。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台,佔領天津,進逼北京。她隨咸豐帝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次年8月,咸豐帝病死,六歲的載淳繼位,年號祺祥。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人奉遺詔“贊襄政務”。她和鈕鈷祿氏被尊為皇太后,徽號慈禧、慈安,俗稱分別為西太后、東太后。由於不滿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專權,11月,她與恭親王奕訢等貴族官僚在北京發動宮廷政變,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戍,改元同治,實行兩太后“垂簾聽政”,自己掌握實權。史稱“辛酉政變”或“祺祥政變”、“北京政變”。......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