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角海域自然風貌─智慧藏百科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9,2014【東方觀點】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hai’an dimao
【中文詞條】海岸地貌
【外文詞條】coastal landform
【作 者】王寶燦 陳吉余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海岸地貌
海岸在構造運動、海水動力、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種形態。第四紀時期冰期和間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昇降和海進、海退,導致海岸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直至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昇到相當於現代海平面的高度,構成了現代海岸的基本輪廓,形成了當今人們所見的各種海岸地貌。
研究簡史 19世紀以前,海岸地貌的研究處於地形描述和積累資料的初始階段。1919年,D.W.約翰遜的《海岸過程和海岸線發育》,開闢了海岸地貌的專門研究。20世紀40年代以來,海岸地貌研究進入動力機制研究階段。......看全文
Dr. iWord的話
因侵蝕、沉積、風化等作用,台灣東北角海岸出現豐富的海岸地形,處處可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國父紀念館現正展出「翁庭華攝影生涯50周年特展:台灣東北角海域自然風貌系列」。翁庭華從1978年開始拍攝東北角風景,因人為的嚴重破壞,許多早期作品中的景象早已不在,希望透過影像,能喚起民眾對東北角的記憶,同時關心維護生態資源的重要性。
【西方觀點】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coastal features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海岸地貌
【外文詞條】coastal features
知識分類:自然科學>地球科學
可大體分為原始地貌、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原始地貌包括上升到海面以上的火山。但這類地貌也依賴於熔岩供應與波浪侵蝕之間的平衡。大部分海岸地貌都屬複合類型,而不是單一類型。海岸堆積地貌中有海灘、海濱砂丘、砂壩、三角洲、珊瑚礁和海濱濕地。
海灘是從海面低潮位向上,向內陸延伸到海面高潮位波浪所到達的地方,其內側界線可以是海蝕崖、系列砂丘或其他地形轉折。海灘可分為上部海灘和下部海灘。上部海灘又分為傾斜的前濱和平坦或不規則的後濱。下部海灘則向下延展到激浪帶以外,直至通常高海面時泥沙仍能運移處,即激浪基面,深度可能在9~11 公尺。上、下部海灘之間常有局部變陡的階梯狀岸坡,該處的沉積物比其以上和以下的都粗。
【知識補給站】侵蝕
侵蝕
erosion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侵蝕
【外文詞條】erosion
知識分類:自然科學篇>地球科學(地理學家、地質學家)
由自然營力將地表物質從地殼上除去並將這種被除去的物質從除去的地點搬走的過程。侵蝕由受風力、流水、海水和冰川作用等引起的。侵蝕和堆積或沉積共同作用通過風、流水和冰的各種地貌作用過程改變現有地形創造出新的地形。侵蝕常在岩石通過風化被瓦解或蝕變之後發生。流水是最重要的自然侵蝕營力。海浪侵蝕主要是通過海水的水壓力和海浪拍擊海岸的衝力,以及通過受海水無休止攪動的砂子和石礫的磨蝕完成的。河岸的侵蝕是由於帶有沉積物的流水的沖刷所引起。冰蝕(冰川侵蝕)由表面磨蝕造成,冰川或冰層底部有岩石碎片,往地面上緩慢移動時,表面受到岩石的拔蝕作用(plucking)。在某些乾旱的荒漠地帶,風通過吹動沙子對造成岩石的侵蝕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未曾黏結在一起的和未受植被保護的沙丘的表面就要遭到侵蝕並通過沙子的吹積而改變。人類的介入,無論是為了農業或放牧的理由而改變它的自然生長環境,都會造成或加速風和水的侵蝕。
【知識補給站】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
weathering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fenghua zuoyong
【中文詞條】風化作用
【外文詞條】weathering
【作 者】嚴欽尚 邵虛生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地理學/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地貌成因及學說〕/風化作用
地表和近地表的岩石在日光、空氣、水和生物等外力作用下所發生的物理或化學變化。被風化了的岩石圈疏鬆表層稱為風化殼。風化作用使岩石(層)發生崩解和分解,所能達到的深度為風化殼的厚度,可以從幾十厘米至幾百米。在寒冷地區風化殼的厚度較小,在濕熱的熱帶地區可以達到100~200米,在斷裂帶發育區風化殼可以達到更大深度。風化作用通常分為物理風化作用和化學風化作用兩類。它為地表各種外營力(塊體運動、流水、冰川、波浪及風等)的剝蝕和侵蝕作用準備了條件,沒有風化作用為先導,剝蝕和侵蝕作用難以進行。風化碎屑物和淋溶物從原地被搬運外輸,地面被低夷,殘遺的風化物質在各地不同地理條件下發育了不同類型的土壤。......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