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人‧耕‧食 共同體
報主:台灣培力教育協會
創刊日期:2012-08-15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687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人‧耕‧食 共同體報
人‧耕‧食 共同體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耕‧食 共同體
發報時間: 2014-04-29 05:00:00 / 報主:台灣培力教育協會
本期目錄
從適當科技談農業的展望
為老農立傳徵稿
我常常的享受各種美食,這是千千萬萬和我父親一樣辛勞的農民所生產出來的食物,希望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記得這些農民的辛勞付出,及向天學習得的生命智慧,讓我們用文字、用影像等方式,來感謝他們的辛勞!來瞭解他們的生命也歡迎你(妳)一起來記錄!       

朝祥于山城發聲工作團隊   請將你的稿件寄到
guevara4900@gmail.com 在主旨上註明:為老農立傳
徵人耕食志工
徵求認同「扶助農民,消除盤剝」、「讓
消費者獲得合理價格」、「降低食物里
程,愛護地球」這三大理念的熱心人士
,加入我們的志工。

身為人耕食志工,我可以做什麼?

訂閱人耕食電子報;

將人耕食電子報與網站的文章,轉載
於你的FB、部落格,或者將網路文章
寄發給你的親朋好友,讓更多人得知
相關訊息;

召集親朋友好友、厝邊隔壁擔任人耕
食直銷志工;

投稿人耕食電子報。

聯絡方式

fpccgoaway@gmail.com


[公益聯播]【愛心募集】動物照片大募集
從適當科技談農業的展望

施朝祥

 

前言

  從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開始談起,在九二一大地震後,大量救援物資與救援人力大量流入災區,不論是政府部門或是各慈善單位也紛紛成立救助單位,協助災民各項事宜。

  從救助的立場來看,人們發揮著慈悲為懷,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偉大慈善精神。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災民呢?

  從口述資料來看,災民反應出了另一個不同的面向,在所謂的明星災區,擁有大量的物資,除了少數本就樂心公益的人之外,通常是不知道要作什麼事,每天就到處逛,看看有什麼新鮮事發生,每到吃飯時間,就拿著餐具到慈善單位的伙食站取食。

  當然,慈善單位很多菜色不一樣,災民們還會互相比較一下,那一伙食站的菜色較好。大家就這麼地過了好長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非明星災區就沒有這等福份了,每天汲汲營營地打理各項災後事宜,還東缺一些西少一點的,短少的物資,一時間還不知要如何補足。

  現在的生活,依賴工業化流程大量製造、便宜的產品,仰賴便捷的交通基礎建設與運輸系統,讓我們擁有便捷的生活方式,也讓和自身所楚的環境如此地疏遠。

  這種便捷的生活方式卻是如此的脆弱,從石油化原料的短少,價格揚升對升斗小民就便得異常沉重。更何況是大災難來臨時,交通系統中斷,物資難以達到有需要的地方,即使到達,也要付出很多的成本。

  根據研究,石化燃料已經逐漸逼近產油頂峰期,也就是說,今後支持我們現在所謂文明社會的石油,開採成本會慢慢越來越高,產量卻越來越少。雖然各國均積極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等種種替代能源,但人類若不同時改變目前大量消耗能源的生活方式,再多的新能源開發恐怕也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

  在台灣,除了原有的地震外,現今更因大氣暖化所帶來的極端氣候等

確因素,更重要的事,台灣並不出產石油等能源,所須的一切都要依賴國際貿易系統,那我們要這樣繼續下去嗎?

  每當提出這樣問題時,總會讓人誤以為要回到古老的生活方式,那種物資匱乏的年代的生活方式。其實不然,我們是要找回一種古老的生活態度,在物力為艱的年代,人們都會非常珍惜各項資源的有效利用,應該思考如何改變生活模式,更有效率地使用在地能資源,研發適地適所卻又高效益的適切科技,尋找更不消費自然、更有創意的生活方式,為我們的未來開創另一種可能。如此,才是治本的永續生活策略━━淺談適性科技在夢農場的踐概況。

  何謂適性科技 (摘取自 : http://tinyurl.com/kl7usf9 )

 


  適切科技(Appropriate Technology, AT),是一種以當地脈絡(local context)為考量的科技發展(或設計)。這個脈絡包括:地理環境、生態、文化、社會倫理、政治經濟,此外,也要容易取得、合理價格的材料。除了因地制宜的特點,適切科技無須投入眾多的勞力和資源,即可輕易操作及維護,是門檻很低的技術,因此在低度開發及開發中國家被廣泛的使用,同時也可運用於已開發國家的鄉村或資源較匱乏之地區。另外,適切科技的進駐是經過周延思考,與在地人文地理環境處於共生的狀態,因此技術的使用,在不破壞環境和地景的情況下,得以永續的被運用,並且其效益可直接回饋予使用者。

  「適切科技」或「中級科技」(intermediate technology)的概念,最早來自於印度國父甘地對「科技」的思考,認為能真正幫助人類的科技,並非精密、高度密集資本、高度倚賴能源的投入、大量生產的技術,甘地認為這樣的科技反而貶抑了人類的勞動價值,他不以為科技的運用和成效必然和經濟發展相關,甘地提倡自助式(self-reliance)的科技,而科技的力量來自於人類能有技巧的運用它、掌握其過程,並直接從過程中獲益(benefit,而非「利」(interest))。由此,科技和個人的生活是緊密貼近的、互利的,而這樣的科技,甘地認為應該分散的(decentralized)發展,避免資源、知識的過度集中,造成人被科技控制、而非人掌控科技。

  這樣的概念,被後來的德國經濟學者修馬克(E.F. Schumacher)大力提倡,透過其著作《小即是美-M型社會的出路》,更有系統及具體的闡述其核心理念:「一個人性化的科技,事實上是可能存活的,而且重新將人和他技巧的雙手以及有創造力的大腦,與生產程序結合在一起。它使用大量人力來生產而不是大量生產」(183),而適切科技的運用,是「由大量人來生產的方式在使用了現代知識與經驗中最好的一部份後,將有助於解構都市,符合生態法則,不那麼大量耗用稀少的資源,並且被設計成替人服務,而不適讓人成為機器的奴隸。」(176),修馬克除了鼓吹生態,更關注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勞動之間的關係,他倡導根植於佛教儉樸、非暴力、「中道」、「正業」等價值觀的佛教經濟學,也就是認為應「以人性為尺度,科技適當就好」! 

  夢農場實踐原則 (摘取自 : http://tinyurl.com/lxokpzm )

  除了應用適性科技的理念,並秉持「3R
—Reduce(垃圾減量) 、 Reuse(延續物命)
Recycle(資源回收),及「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C2C)理念,重新檢視各項資源及其可能性。

  就環境觀念來說,「3R」反映出要在資源還沒正式成為垃圾前,就能夠回收、分類、再利用,使之物盡其用。

  從經濟效益來看,「3R」打破了以往認為環保與經濟不能兼得的刻板印象。在社會風氣的推廣上,「3R」所強調的,就是鼓勵民眾重新發現生活的新價值,減少浪費,並且愛物惜物,以「心室效應調節溫室效應」。

  簡單來說,「搖籃到搖籃」的理念,力圖矯正以往產品從製造、銷售到報銷,只能一次性消費的缺失,轉而鼓吹新一波的產品設計理念,採用可以升級回收(up cycling)的材料,避免廢棄物因降級回收(down cycling)產生有毒物質。

(本文為節錄自2014非營利組織管理研討會:跨部門合作鏈結的建構與管理之第三場次主題:開展農業新價值(講稿))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從適當科技談農業的展望 

如果您支持我們的刊物,我們感謝也歡迎您定期小額捐款

 

戶名:台灣新社會協進會          

 

郵政劃撥帳號:22464246

 

推薦訂閱
「視」事如意.大吉大利~馬年行大運!@【視點外的世界】
身心障礙者社區樂活補給站@【桃肢電子報】
轉寄『從適當科技談農業的展望』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