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自從六輕來了
報主:人耕食共同體
創刊日期:2012-09-20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789
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pdinyunlin/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自從六輕來了報
自從六輕來了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自從六輕來了
發報時間: 2020-08-26 16:00:00 / 報主:人耕食共同體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本期目錄
我們的燃眉之急,振興券能解決嗎?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六)
我們的燃眉之急,振興券能解決嗎?

#落實民主深化 #參與式預算

 

我們的燃眉之急,振興券能解決嗎?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為了刺激因為疫情而低迷的消費市場,我們可見中央政府推行振興券之用心,其中,光是多元的兌領方式就比過往類似的政策手段細緻許多,只是,筆者認為這個政策雖然能讓餐旅業者和許多商家受惠,但是,用一千換三千,對我們這些平民百姓而言,振興券不過就像是突然多了兩千塊的「零用錢」,多買一雙鞋、多吃一頓大餐,花掉了就什麼也不剩。

  我們即便不是經濟學者,也能理解,振興經濟是一項極艱難卻極其必要的長期大工程,但若回歸振興經濟的初衷,金錢與物質的不虞匱乏,只是為了使生活穩定,生活穩定方能滿足人們對美好與理想社會的追求,比方說,讓高齡化的台灣社會能夠幾乎不存在孤老、窮困、被遺棄的老人家。這才明白,所謂的「幸福感」,就必須要回歸集體共好的日常,皮夾裡突然多出來的那兩張千元大鈔,是不可能遮住我們每日從生活與新聞中目睹他人落魄處境的雙眼。

我們的燃眉之急,振興券能解決嗎?

  上圖是衛福部所提供近五年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核定人數與金額的統計圖表,急遽攀升的曲線只是說明了,高齡化台灣社會完全沒有做好迎接高齡化台灣社會的準備,也就是說,我們並沒有做好迎接自己未來的一切準備,在政策上、在心理上、在物質上,皆然。

  這個數據圖表只能呈現遠被低估的中低收入老人人數,但令人害怕的不是精準統計後被提高的數字,而是這越來越多孤絕乃至自棄的長輩們,其實就生活在被我們刻意忽視的農村社區角落。如果有這樣一個社區,大家不僅願意關心彼此,還能夠經常討論社區公共事務,並透過集體實踐,讓他們確認自己對社區對社會還能有所貢獻,他們才不需要終日坐在電視前被電視看、枯坐在前庭發呆,腦子裡只有自己已經老而無用的悲嘆。要讓他們重拾對人生的希望,振興券絕非解方,實踐參與式預算以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才是解方,使長者物質不窮、心靈富足、生命共好。

 

延伸閱讀:

《自由時報》16萬老人申領中低收入生活津貼 創新高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六)

#讀者投書 全文照登

#照服員實習心得

 

編按:

本報讀者日安為受照顧服務員訓練的實習生,將其在受訓階段所觀察到的各種長照現象與自己的思考,以報導文學的書寫方式投稿本報。有鑑於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長照已隱隱然成為台灣社會一項重大議題,對長照的需求與現況越瞭解,越有助我們思考如何共同努力解決、改善社區中的長照需求,故而本報在徵得日安同意的情況下,將此文以讀者投書全文照登的方式進行連載。 

前情提要: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一)(二)(三)(四)(五)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六)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六)

 

文/日安(長照服務員實習生)

 

  第三天,一早來,就遇到跟我們同一個樓層的另一位實習生,是一位外配,她說她嫁來台灣快三十年了,兒子也很大了,跟我差不多,而她也覺得來這邊,是一場洗禮,她照顧的那幾床中,有好幾位是年輕人,說是「年輕」真是一點都不為過,有些是三十幾歲的人,最小的是1990後的,也跟我差不多年紀,她說她連續兩天,都作惡夢,那是她兒子的年紀,她不懂為什麼?她也不敢問,帶她的照服員只跟同學說,年輕人是因為車禍。每次,只要碰到那位年輕人,外配都會想跟他聊聊天,他也還有些許意識,會有點反應,例如眨眨眼或一些臉部表情,但聊到一半,想到他大好年紀在這裡,淚珠總是在眼眶裡打轉,原來長照不是老年人的事。

  我感受到她真的是帶著「心」來的,但只要帶著心,就免不了掉很多眼淚,當然能的話,我們都想要「照顧好」,但是,現實就是大多都只能看到永無止境的迴圈,然後一天一天又一天的過。

  聊到一半,我們又要上工了。今天就是要自己來,分配到誰就照顧誰,但需要協助還是可以找同學或學姊幫忙。

  上手了之後,時間就過得很快了,學姊看我餵鼻胃管比較上手了,就問我說:「妳要不要來餵另外一個阿嬤?」我不知道情況,但也就是點頭答應,把原本還沒餵的床數,告訴餵食隔壁床的實習生,請她記得餵,我就過去了。

  其實這幾天,已經都接觸過這位阿嬤,不過都是學姊換尿布的時候幫忙,翻身之類的工作,這位阿嬤是少數沒有插鼻胃管的,所以要一口一口餵,需要餵食要很久,如果是學姊一個人,通常都是把所有人餵完之後再來餵,有實習生就剛好可以幫忙。

  阿嬤不願意說話,只會看著,不願意表達任何狀態,不哭不叫,是醒著的,但也像沒有反應。

  我注意到這間病房有些不同,不是男生一間,女生一間,隔壁床是一位阿公,學姊說:「他們是夫妻」,隔壁的阿公,大部分時候是眼睛閉著,插著鼻胃管跟尿管,更沒有什麼反應。阿嬤床頭的照片,讓我注意到,她年輕的時候應該是個大美女,我一口一口的餵她,但她貌似不太願意張嘴,而且嘴唇有點裂開,我以為是乾裂,但學姊說:「那是她自己咬的,不知道她為什麼要咬。」每一口都很慢,但是餵一口就感覺她吐一點出來,圍兜兜上的飯粒掉的都是,不太願意吃,但還是要餵完,而水,為了怕她吞嚥困難,家人去買了凝結寶,一罐要上千塊,調一點點放入水中,水會像果凍狀,比較不會嗆到,但她也是不願意喝,不會表示掙扎,但嘴巴也不願意張開,跟她說說話:「阿嬤,這是妳兒女幫你買的果凍喔!多少吃一點嘛!身體才會好喔!」學著學姊的各種話術,但阿嬤仍是沒有反應,最後只能一口一口送到嘴唇旁邊,等她願意張嘴,就這樣慢慢地餵完阿嬤。餵完才發現,學姊其他東西都收完了,果然會很花時間。

  「謝謝妳喔!」學姊擦了一下汗,好不容易坐下來。

  「剛剛那間房間的阿嬤,是照顧老公多年之後也倒下,他們年輕的時候感情不錯,但照顧到後期,也有憂鬱症,比阿公先進來機構,阿公的看護回國之後,才一起送進來同一間病房。」聽著學姊講述,發現老老照顧的困難,真的不是想像中的那樣容易,一個其實也需要被照顧的家屬,照顧另外一位更失能的家屬,往往照顧的家屬,最後都會變成第一個倒下,而這個重擔又有誰能扛的起呢?

  看了一下時鐘,學姊站起說:「時間差不多,剛剛灌過腸的阿公阿嬤要等我們換他們的便便了。記得要拿去秤喔!」說完又經歷了前兩天的輪迴與忙碌。

  回家後,忍不住想,如果我們有選擇,會怎麼做呢?尤其是,只能家人來照顧的現在社會,不管是育兒還是老人照護,只要是照顧都會顯得非常吃力,特別是老人照護,除了提供資源協助以外,真的沒有更好的辦法嗎?

  這些問題又可以讓我思考徹夜,身體的疲憊不允許,一個閉眼就天亮了。

 

延伸閱讀: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一)(二)(三)(四)(五)


#感謝2020年1-6月捐款者

 

 照顧服務員實習奇遇記(六)

參與式預算不只是一筆預算經費,我們相信它是能讓社區重新民主凝聚的動力。雖然參與式預算的精神已經漸漸在這兩個社區萌芽,但是我們未來要持續深根下去,就必須要有經費的支持,在此希望認同理念的朋友願意小額捐款,協助我們繼續前進。

捐款帳號:【戶名: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黃勝豊(郵局代碼:700)

郵政劃撥帳號:2285-0313,郵局存簿帳號:0301056-0218270】

(因存簿無法顯示捐款者,匯款後懇請來電告知:劉小姐0928-900364)

推薦訂閱
銅鑼療癒之旅@【體驗式瑜伽】
小心背後靈就在你身邊~電子報160期@【現代婦女基金會電子報】
轉寄『我們的燃眉之急,振興券能解決嗎?』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