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自從六輕來了
報主:人耕食共同體
創刊日期:2012-09-20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786
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pdinyunlin/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自從六輕來了報
自從六輕來了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自從六輕來了
發報時間: 2025-09-12 11:00:00 / 報主:人耕食共同體
[公益聯播]電子發票請捐531 董氏基金會感謝您
本期目錄
輪廚共煮,作伙呷百二
輪廚共煮,作伙呷百二

 

#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作伙運動

 

 

 

輪廚共煮,作伙呷百二

 

 

 

圖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輪廚共煮?甘有可能?!」

 

這很可能是大家讀完標題之後,第一個最直覺的反應。「阿公仔要煮鹹,阿媽仔要煮淡,二個相打弄破鼎,弄破鼎」、「一個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這些,是我們所熟悉,從小聽到大的歌謠或觀念,聽起來好像再正常不過,就像是天經地義的道理那般,但卻是普遍人都曾經歷的痛苦經驗。而這些痛苦,並非真的無法解決。

 

 

 

讓咱作伙創建共好之基礎,作伙跳脫兩化邏輯與身心桎梏

 

由於人人的生活越來越商品化及原子化,且身不由己地越陷越深,上述這樣的矛盾越來越普遍且高頻發生,我們的身心靈都受桎梏,且只能再從商品化生活中尋求解方,例如:解方通常只能是其中一方壓抑自己順從另一方,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或是各自購買自己愛吃的,但必定還是會迎來各種不同形式的矛盾,隨時都可能因為一句話,或一個「引爆點」,有爆發衝突或情緒的風險,緊張、壓力或負面情緒可能隨時襲來。

 

 

 

當社區輪廚共煮,從採買(或一部分種植)、備料(整理、清洗、挑揀、退冰等事前所需之處理)、烹調等所有準備工作及細項工作都分工,讓社區有空閒之長者們,一人做一小項,大家齊聚一堂熱鬧烘烘,如此一來,沒有人會太累,壓力也不是由一人或少部分人承擔,可以吃到新鮮、營養、多樣的餐點,且能促進健康延緩老化,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身心解放,充分享受歡喜熱鬧氣氛與精神生活,人人作伙歡喜健康呷百二。

 

 

 

龍潭村「輪廚共煮,作伙呷百二」正在持續發展中,歡迎大家持續參與、加入輪廚共煮,讓咱大家作伙歡喜呷百二。

 

輪廚共煮,作伙呷百二輪廚共煮,作伙呷百二

 

 

 

(全文完)

 

 

 

延伸閱讀:

 

龍潭村灌肚猴(蟋蟀)趣談

 

因為泡茶會,迸出社區縫紉站的新想像

 

廟宇慶典結合社區作伙過節,龍潭村民共融共樂

 

泡茶會讓龍潭村長者的生活從黑白變彩色!

 

從走春拜年到作伙過節,一起讓農村家鄉更黏人!

 

持恆運動,從結伴開始

 

作伙寫出咱自己的春聯, 開創健康歡喜新生年!

 

作伙運動新進展:村民彼此帶動身心健康

 

平安宴包水餃重現熱鬧 村民作伙嗨翻天!

 

【影片】龍潭村泡茶會:阿疼阿姨篇

 

什麼樣的社區活動,能讓長期失眠的長者擺脫安眠藥?

 

相招包水餃,「作伙過節」邁出新的一步!

 

龍潭村民也是「全能住宅改造王」!

 

為偏鄉長者打造更安全的共學環境, 需要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共老不夠好,共好不怕老

 

龍潭有座多功能多媒體活動中心

 

長者作伙寫字,孕育社區公共生活——龍潭村長者識字班系列

 

去年被動握住的鉛筆,今年主動提起的畫筆

 

這封下筆千斤重的家書,從無到有的各種精彩

 

我們龍潭識字班值得驕傲的內在精神

 

共學,讓生活越來越有趣!

 

識字班寫的春聯,充滿人味、趣味、社區味

 

麵線煎、很好吃,「麵線煎」很難寫

 

秋風也來與我們共樂 ——九月一日龍潭村樂齡活動記

 

我們和社區的阿公阿嬤,今天一起上課!

 

龍潭村食堂交流記

 

少壯時做啥去?老大才來學識字!——龍潭村識字班札記(三)

 

執子之手 與子共好——龍潭村識字開班囉!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募款茶會】

 

為台灣的未來,投資一個互助共好的解方

2025年,台灣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這五個字的背後,是政府日益沉重的財政負擔,以及無數家庭「世代互囚」的長照困境。尤其在青年外流的農村,我們正親眼目睹一個個村里社區疾速凋零。

 

現行的超高齡社會治理思維,無非是將「單向服務」無限加碼,卻也意味著,將長者視為「必須被照顧之社會負擔」。然而,我們其實還有另一條可能的道路。

 

我們是「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一群在台灣農村第一線,蹲點實踐13年的青年。我們相信,面對結構性的危機,必須有結構性的解方,因此,我們給自己的任務,不是慈善服務或籌辦活動供長者「殺時間」,而是不斷探索實驗「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也就是如何讓我們與長者們,共同將彼此重建為生命主體、社會實踐主體。

 

我們的方法,是將被動的「被服務者」,培力為「群策群力、互相服務」的主體。在雲林古坑鄉麻園村和東勢鄉龍潭村,我們透過輪廚共餐、共學、共議,邀請長者們踏出家門、走出孤獨,重新成為社區的一份力量,有效延緩了身心退化,並持續努力擴大參與,企圖循此從根本上減輕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我們正在做的,是滴水穿石地打造互助共好社區,致力於引青年回流、翻轉城鄉關係。也是為台灣未來的巨大挑戰,探尋一個更永續、更具韌性、更在地化的解方。

 

然而,這條逆洪流而行的社會實驗道路,格外艱難寂寞而漫長,一如原子化孤老長者的生活處境,障礙坎坷不曾消停,我們本是凡人,始終難以甩脫「半途而廢、回歸資本主義世界」之魔鬼誘惑,所以,亟需您的激勵與鼓舞,以持續戰勝之,堅定地走下去!

 

此刻,我們將於10月18日舉辦募款茶會,與大家分享這13年來,生命蛻變與困頓掙扎交織不休的故事。

 

期待您的蒞臨與支持。

 

時間:2025年10月18日 (週六) 下午14:00~17:00

 

地點:女書店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理事長 王麗萍

暨 全體理監事與工作團隊 敬邀

 

推薦訂閱
心光樂團團員心得分享@【彰視協感恩有您~讓愛看見】
轉寄『輪廚共煮,作伙呷百二』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