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島嶼新聞─愛在島嶼─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14,2021玫瑰之路?或荊棘之途?資料摘錄於 : 文化視窗第34期/2001/ 34月份/地方拼館
玫瑰之路?或荊棘之途?
金門面臨傳統文化流失的困局
文/楊天厚(金門文史工作者)
這之前,是村姑,純樸嬌羞而自然憨 厚;在這之後,是城市少女,流行崇尚而熱情洋溢。是它-──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一個解放的迷思,也是讓金門脫胎換骨的日子。
軍管時期的抑鬱 緣於「戰地政務」的囿限,金門保守、傳統,生活起居俱以固有閩南習俗為依歸。
(攝影/謝統勝) |
戒嚴時期的拘束,意外地完整保留傳統閩南文化,解嚴後,會成為摧毀閩南文化的致命殺手嗎?在政治層面上:鄉鎮長一律官派,人民雖同具憲法賦予選舉與被選舉 權,實際上卻無法參與。每當台灣本島的競選場景透過新聞播放,不知令多少金門人扼腕嗟歎?為何同屬「台灣地區」的統轄範疇,金門人不能自選理想中的鄉鎮 長? 在經濟層面上:基於「戰地」考量,財團不允進駐,工廠不得設置,公司行號不能任意開放...等,致使金門缺乏就業機會,被迫出外謀職;不願外出者,僅能固 守貧瘠多旱的薄田,栽種雜糧作物,勉強糊口度日。或開設傳統雜貨舖,附設洗衣、飲食,專門招攬駐軍生意,活生之困頓,經濟之瑟縮,於此可見。在社會層面 上:「戰地政務」阻隔金門近四十年,直接、間接影響金門社會發展。無論是食、衣、住、行、育、樂等基本需求,即如教育、社會設施、國民所得等方面亦遠遜許 多。甚至連新聞媒體也多所限制,除收音機禁用外,凡攸關社會、國家較負面的報導一概過濾,人們所聽所聞盡是偏頗、片面之詞,使金門人無法對社會真相全面了 解。 在交通層面上:台金往返,須向警備總部申辦出入境證,交通工具亦只限搭乘軍機和軍船,軍船有船期限制,一趟金高航程長達十多小時,一路巔頗,下得船後,全 身狼狽,猶如難民。軍機雖每日皆有航班,但申排不易,一旦急事在身,亦只能望機徒呼負負。開放民航機後,雖較便捷,唯導航設備不周全,若逢霧季,輾轉機場 折騰等候的痛苦經歷,亦是金門人迄今猶存的夢魘。過去夜晚十時以後進行宵禁,若無通行證,人車不得隨意行走,亦造成行的障礙。 在文化層面上:基於「戰地」的國防考量,諸如展覽、表演、劇團...等藝文活動,在台灣早已非常普遍,金門人卻無福享饗,有的僅是年節偶來的勞軍團演出, 且非每場次均能無條件開放民眾同樂。長久以來,衍生金門文化機制的嚴重缺失。 類此「戰地政務」統轄下的不合常理景象,一夕之間解除桎梏,怎不令金門人欣喜若狂呢?只因這正是金門人翹盼久矣的期待,正是金門人長久鬱積的吶喊和心聲。
鬆綁後大不同 束縛既已鬆綁,金門社會有何迥異呢? 一張身分證件,即可自由進出,毋須再辦理「入出境證」,毋須再行走金馬特別檢驗關卡,這是行的自由。 跨入金門土地,觸目所及,盡可大肆談論、批評,有興趣者,亦可慨興「換人做做看」之想,加入民選首長行列,甚或以言論廣場見諸報端,陳述己見。大眾傳媒的 言論尺度也大幅放寬,從此回歸民眾應有「知」的權利,而不再受變相剝削。 收音機、路燈等禁用品,在解嚴之後已全數開放,從此可同步觀賞任何視聽節目,也可在金門「綠色隧道」般的戰備道路上恣意行走,不必再擔心受怕。累了,渴 了,就近鑽進廿四小時便利商店吹吹冷氣,喝杯冷飲消暑解渴,亦是金門人新近的景象。如具投資眼光,隨時歡迎投身生意行伍:開設商舖、興建旅館、籌辦餐廳、 挹注休閒娛樂設施...等。貪婪金門特有新鮮空氣者,亦可隨意遷住、定居,成為道道地地的金門住民。
現代化正衝擊傳統閩南文化 軍管的神秘外衣已然脫除,金門的面目不再隱祕,不必躲藏,而是陽光透明的平凡離島,任人品評、任人鑑賞。生活各層面的長足進步,大家也有目共睹,共享便利。
唯一令筆者擔憂者,在於金門豐厚的傳統閩南文化,恐在開放觀光,漸被同化、感染而漸次消蝕,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 解嚴前,受各方拘限保護,閩南建築、固有傳統禮儀民俗、中原部分語音...等等特有文化都得以留存在金門,形成今日台閩地區閩南文化的重鎮。尤其是傳統聚 落中,閩南風味獨具的燕尾脊、馬背,不但是觀光客的最愛,也是金門人的驕傲,它是如此的熟稔,這般的親切,但在時代脈動中,終究不敵歲月的侵蝕,或呈斑 駁,或現老態,加上周遭林立的鋼筋水泥房、鐵皮屋的映襯,顯得格外地不搭調,格外地唐突。 如何在現代化的進步軌道上,保存傳統固有文化資產,應是金門鬆綁後首要注重的課題。畢竟,閩南文化有其留存的價值與意義,只要傳統和現代能保持平衡,並相 互保有其的發展空間,則金門的解嚴迷思,應是促進現代化的契機,而非摧毀閩南文化的致命殺手。
▼離島交通問題的改善,讓世人能夠更輕易的接近金門,卻也更加速了傳統閩南文化的流逝。圖為金門尚義機場前數量頗多的排班計程車。
(攝影/謝統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