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捐款挺勞陣
小額捐款挺勞陣 堅定的信念,緊握的雙手 勞陣更待您資金的扶持
勞工陣線推動各項勞動與社會政策的改革。我們不斷的努力,也希望各界對於勞陣的政策推動,給予批評與鼓勵,我們更期盼各位朋友,按以你所能,在經濟上支持勞陣。
★帳號:347118069803
★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公館分行
★銀行代號:822
★捐款帳號:09310116958
★銀行:第一商業銀行總行
★銀行代號:007
★郵政劃撥:10139422
★戶名:勞動者雜誌社
編按
本文摘取自勞動者雜誌第154期,因受限於電子報版面,未能將其相關資料完整呈現,若讀者想要更深入了解,請看勞動者雜誌第154期。
尋找正港的勞工文化
尋找正港的勞工文化
何明修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提到勞工文化,一般人立即浮現在腦中的圖像就是維士比加咖啡、嚼檳榔、抽煙。勞工的飲食是「俗又大碗」,因為他們需要準備「明天的力氣」。中產階級覺得太俗艷的電子花車、太殘忍的釣蝦、太喧鬧的卡拉OK,也被認為是最能代表勞工的休閒活動。無疑地,這樣的看法是扭曲的刻板印象,不符合真實的勞工生活。更重要,如此簡化的認知似乎意味著,勞工是不體面的,被賦與不高的社會地位是理所當然的。
日前,籌畫九年的高雄市勞工博物館終於正式開張了,勞工的勞動經驗、日常生活,乃至於勞工抗爭、勞工文學都終於獲得了永久展覽的空間了。除了提供公眾了解真實的勞工生活之外,將勞工放入博物館的意義到底何在?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博物館的首要社會作用就是神聖化,賦與被展示物品某種超凡的意義,它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對象,而是負載了文化的意涵。其次,博物館也是一種正當化階級統治的工具。博物館在十九世紀歐洲的興盛,即是反映了布爾喬亞社會的崛起,資產階級開始形塑一套他們的正統品味,以取代貴族的宮廷文化。
因此,勞工博物館的理念本身就是具有顛覆性,它挑戰了我們所習以為常的文化評判標準。對於台灣的中產階級,博物館不外乎是家長帶小孩去看梵谷、莫內世界名畫,去學習某種高尚、優雅的品味之場所。相對於此,博物館也可以是勞工集體發聲的管道,他們要昭告世界,勞動者也是有他們的驕傲。
簡單地說,如果妥善規畫,勞工博物館能將勞動意義神聖化,但同時也能批判普遍存在的階級歧視。從這個觀點來看,勞工博物館不應只以古早味路邊攤、矸仔店來吸引訪客,勞工文化也不應該被簡化為庶民的日常生活。勞工要的是階級尊嚴,而不是濃濃的懷舊風。
在接下來,勞工博物館可以試著多呈現勞動現場的文化。台灣有很多學歷不高的師傅,他們認份地投入工作,也從其中培養出精湛的技藝。這些師傅不僅是年輕工人所敬重的老領班,也由於他們的實作經驗,很多製程技術得以突破,讓台灣的製造業不斷的升級。此外,勞動現場也可看到工人們彼此相互扶持,共同對抗不合理的管理部門要求。這些勞動現場的點點滴滴才是正港的勞工文化,也是勞工博物館應該呈現出來的內容。
以往的勞工是工廠裏的操作員,但是在經歷了急劇的去工業化之後,大部分的台灣勞工已經變成了大賣場、便利商店的服務員、銀行的櫃台人員或是保全人員。表面上,他們有可能看起來光鮮亮麗,而且還都有大學文憑,但是實際上他們卻是不折不扣的無產階級。如果透過展示的設計,呈現出當前服務業勞工的處境,這將會使勞工博物館更吸引年輕人。
(本文刊登於2010-01-05╱中國時報╱第A14版╱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