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不能轉移是個荒唐的政策─台灣勞工陣線-勞動者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19,2014社保不能轉移是個荒唐的政策
社保不能轉移是個荒唐的政策
文/譚翊飛(「財經」雜誌記者)
如果我們還記得去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機剛爆發時的情景,我們就不會忘記在珠三角地區每個社保局(所)門口排起的長龍,農民工們失去了工作,一個個等待退回自己繳納的社保資金,然後收拾行李,回到家鄉。
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社保本是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而設,而現在這些外地來的農民工們卻主動退回自己的錢,放棄這一基本權利。表面上看,是農民的愚昧,實則是他們的無奈!
這種無奈又發生在湖南的農民工易承芳身上,2009年10月12日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講述了珠三角第一代打工者易承芳沒法退休的故事,她辛辛苦苦在廣州工作了22年,繳納了11年的社保,而現在到了退休年齡卻領不了退休工資。她的這些錢都白繳了,她的養老仍必須靠拖著年邁的身子回到農村繼勞作,或依賴經濟並不寬裕的兒女。
這莫不是對我國社保制度的一個巨大的諷刺。當初,國家強行要求農民工和企業繳納社保。而今到了他們需要這套制度發揮作用的時候,卻發現它失靈了。
以易承芳為例,易承芳繳納了11年的養老保險,沒有到15年的繳納期限,按理是不能領退休工資。然而,這一規定卻存在歧視性的補充規定,對本地居民來說,只需要補繳費就可以,而對易承芳卻不能。另外,既然易承芳工作地不能領取社保,那麼她應當到她的戶籍所在地主張社保權利。可這又出了問題,易承芳如果要轉移社保資金,只能轉移個人繳納的部分,企業和廣東地方政府的補助資金不包括其中。如果每個人都只轉移個人繳納部分到戶籍地就能享受社保,那麼顯然是湖南地方政府所不能負擔的。
這樣,易承芳和像易承芳一樣的千千萬萬的農民工就成了社保制度的犧牲品,他們卡在中間,工作地不能領取社保,戶籍地亦不能領取社保。這種困境的背後實質正是地方利益作祟,退保給易承芳這樣的個人帶來生活困難,卻給廣東地方的社保基金增加了收益。有人以某市的資料作過推算,如果有83萬人退保,每人退保後留給地方2000元(退回個人繳納部分後,剩餘的企業繳納部分)計算,那麼該市社保資金就可以淨賺16億。難怪
乎有人說,農民工退保,廣東地方勞動部門偷著樂。
在另一邊,勞動力輸出地政府則叫苦連天。當沿海發達地區需要勞動力時,他們組織農民工外出務工;當經濟形勢不好時,農民工就被踢回來,安置就業等工作都由他們承擔。農民工在工作地付出汗水,可回到家卻是“赤身裸體”,他們帶回來微薄的工資所得,而為他們企業繳納部分、工作地政府補助部分卻不能轉移到家鄉。這樣的社保制度根本保障不了候鳥般遷徙的農民工。
有人認為,兩地生活水準差異太大,不可能實現社保銜接。誠然,生活水準差異不小,然而這就像不同地區土地價格不同一樣,社保同樣可以通過計算各地的平均工資水準、物價水準,實現跨地區轉移,這套體系並不複雜,至今卻沒有建立。而至於不少地方社保基金虧空,不宜實行全國統籌,這也同樣是阻礙改革的藉口。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市場實現了自由流動,而與勞動者權利緊密相關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卻比“計劃經濟”還要“計劃經濟”,仍然實行嚴格的區域分割和地方保護制度。如果再不著手改革,關注像易承芳一樣的千千萬萬的農民工的基本生活問題,一方面完善具體的制度設計,尤其是跨地區資金轉移的制度,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對社保的支出,尤其是對落後地區的支出,那麼社保將可能失去其應有的正義性,背離了社保的根本要義,甚至有可能葬送整個改革開放的成果。
作者簡介
譚翊飛,江西九江人,現居北京。關注社會現實諸問題,如農村、貨幣金融、社會思潮、公共政策、政治及IT技術等。2005年獲工商管理學士、法學學士。同年取得新聞採編從業資格證及記者證,先後在南方農村報、南方人物週刊和南方週末任記者,現為財經雜誌記者,走遍大江南北30個省區,從業期間主要從事調查報導。
(本文摘錄自作者個人博客:「政經觀察」http://www.tanyifei.cn)
小額捐款挺勞陣
小額捐款挺勞陣 堅定的信念,緊握的雙手 勞陣更待您資金的扶持
勞工陣線推動各項勞動與社會政策的改革。我們不斷的努力,也希望各界對於勞陣的政策推動,給予批評與鼓勵,我們更期盼各位朋友,按以你所能,在經濟上支持勞陣。
★帳號:347118069803
★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公館分行
★銀行代號:822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捐款帳號:09310116958
★銀行:第一商業銀行總行
★銀行代號:007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郵政劃撥:50118157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編按
本文摘取自勞動者雜誌第165期,因受限於電子報版面,未能將其相關資料完整呈現,若讀者想要更深入了解,請看勞動者雜誌第1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