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的警鐘,大失業潮來臨?─台灣勞工陣線-勞動者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19,2014
失業率的警鐘,大失業潮來臨?失業率的警鐘,大失業潮來臨?
文/洪敬舒(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
日前行政院主計總處公佈失業率調查,結果顯示十月份失業率並未如往年般出現下降的趨勢,反而微幅增加至4.33%,雖然這只是單一月份的資訊,卻已透露出就業巿場持續低靡不振的現象,倘若主計總處於年底前所公布的十一月份失業率仍舊維持「空頭」,那麼幾可斷言,來年的就業環境乃至經濟表現必然是「熊巿」走向。畢竟失業率的提昇,總是造成薪資的持續性下滑,並引發消費緊縮的信心崩解。
「聖誕佳音」今年並未降臨
首先,單以同一時期的年度比較,2011年期的失業率是呈現緩步下滑的局勢,但2012年則明顯是出現先低後高,雖然6至8月份的失業率從4.21%攀升至4.4%,但這畢竟是因為畢業潮青年學子,集體謀職的短暫季節性現象,理應正常,因此,從2011年的9月與今年的9月觀之,隨著青年畢業生陸續進入職場,失業率也從高峰轉而減少,2011年的4.35%及2012年的4.32%都反應出相同的趨勢,但2011年的10月份失業率仍舊持續下修至4.28%,直到11月份才又微幅增加至4.30%,而今年的10月卻已經提前反應失業率增加的現象,這正代表以出口為主的製造業,傳統上所期待的「聖誕佳音」今年並未降臨。
今年10月份的失業率提升,代表著就業市場第四季的危機出現,若再進一步分析,即可發現失業問題是遠比表面上所反應的零點幾趴更為嚴重,因為,失業率的上升幾乎可斷言是源於大學青年失業的惡化所致。
大學青年失業的惡化
首先,根據主計總處的人力資源調查,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間的各年齡層失業率,15至24歲的上升比例遠高於其他年齡層,甚至45至64歲以及65歲以上的中高齡就業者,其失業率還出現下滑,至於25至44歲則是上升了0.06%。
若進一步檢視15至34歲,屬於青壯年的世代,更可發現,尚在就業期間的15歲至19歲青少年,其失業率的跨年比較是下降的趨勢,由11.61%降至9.61%;進入社會較久的30至34歲,其失業率亦從4.23略為降至4.13,唯獨20至24歲以及25歲至29歲的青年族群,其失業率皆是明顯上升,顯示從20至29歲的青年世代一旦失業率提升,其牽動總體失業率的效應也相當提高。
此外,若再針對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來看20至24歲正是大學生畢業年齡,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之間,其失業率共計降低0.74%,顯示雖屬低薪就業巿場,但青年族群的就業媒合機會仍舊存在。反觀今年的8至10月,20歲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皆在14%以上,僅在9月份略降至14.21%,隨即在10月又增加至14.26%,等於8月至10月間僅下降0.15%,此結果除了顯示好不容易擠進職場的青年開始退出職場之外,與去年同一基期的0.74%相較,大學畢業青年的失業問題又趨向惡化,甚至逼近2009年金融風暴後期平均14.67%的超高失業率。
台灣青年失業嚴重度直逼南歐
事實上,台灣的青年失業率,不僅遠較一般失業者高,即使在國際比較上,也較日韓等鄰近國家更甚,若再佐以青年失業率與總體失業率的倍數差,台灣的狀況與義大利相仿,甚至還高於西班牙,青年失業率遠高於總體失業的現象也突顯出台灣的青年高失業率,並非整體經濟環境不佳所致,而是肇因於就業巿場對於青年勞動力的高度不友善,因此,政府理當更為關注此失業趨勢所透露的警世訊息。
2011年青年失業率與總體失業率之國際比較(單位:%)
青年失業率(A)
總體失業率(B)
比值(A/B)
台灣
12.47
4.39
2.84
日本
8
4.6
1.73
韓國
9.6
3.4
2.82
美國
15.7
9.0
1.74
義大利
29.1
8.5
3.42
西班牙
46.4
21.7
2.13
OECD平均
16.2
8
2.02
資料來源:台灣-主計總處101年人力資源調查;各國為OECD Eploymemt Outlook 2012。
大失業潮即將到來的三大警訊
警訊一、不降反升有異於趨勢。
通常八、九月畢業生求職旺季過後,十月份失業率都會下降,一直下降到二月過完農曆年後轉職潮,才又小幅上升然後再下降,到暑假再上升。近年來只有2008年底金融風暴時,其十月份失業率就是開始異常上升,從此一路飆高到歷史新高的。因此十月份失業率不降反升,增加到4.33%,是一重大警訊。
警訊二、青年失業居高不下。
十月份15-24歲青年失業率13.57%,與九月份一樣,反常沒有下降。畢業青年求職碰壁,代表就業市場疲弱,沒有足夠的新職位吸納年輕人。青年失業率與總體失業率的比值為3.13倍,這比值逼近2011年義大利的3.42倍(29.1/8.5),比起OECD國家平均2.02,是全世界第二高,可見台灣青年失業的嚴重性。
警訊三、退出勞動力市場的非勞動力人數持續增加。
1-10月份非勞動力人數809.4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3萬人,屢創歷史新高,2000年僅為717.8萬人,整整增加91.6萬人。由於非勞動力不計入失業人口且持續上升,證明勞工因為就業市場極度惡化而退出。
由此上述三項警訊所交疊的就業問題,更顯示政府該做的已非未雨綢繆,而是必須要拿出具體對策來因應逐漸浮現的就業危機。但是,大失業潮風險持續提高的當下,台灣勞工卻持續陷在雇主違法減薪(違法無薪假)與過勞的高壓剝削之中,一旦失業壓力劇升,談勞動條件的改善無異是緣木求魚。
政府官員,只想粉飾太平
面對大量的勞工持續退出勞動力市場,非勞動力創歷史新高,這都是4.33%失業率底下所隱藏的警訊。因應這些警訊,行政部門理應積極面對,並理清問題所在與對症下藥。然而媒體報導卻見經建會主委尹啟銘的高談濶論,辯解「10月失業率攀升,未必是反常現象」,其粉飾太平之用意,不言可喻。
但,尹啟銘坐的是經濟部會的廟堂大位,以政策為企業護航、淡化失業危機等諸多舉措,本是意料之內,但勞工主管單位,在面對財經部門的強大壓力時,是自縛手腳甘為經濟部會下的勞工局處,或甘心成為勞工之後盾,力抗經濟強權,確保勞工應有權益,就看主事者心之所繫了。
小額捐款挺勞陣 小額捐款挺勞陣 堅定的信念,緊握的雙手 勞陣更待您資金的扶持
勞工陣線推動各項勞動與社會政策的改革。我們不斷的努力,也希望各界對於勞陣的政策推動,給予批評與鼓勵,我們更期盼各位朋友,按以你所能,在經濟上支持勞陣。
★帳號:347118069803
★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公館分行
★銀行代號:822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捐款帳號:09310116958
★銀行:第一商業銀行總行
★銀行代號:007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郵政劃撥:50118157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編按本文摘取自勞動者雜誌第168期,因受限於電子報版面,未能將其相關資料完整呈現,若讀者想要更深入了解,請看勞動者雜誌第168期。
失業率的警鐘,大失業潮來臨?
失業率的警鐘,大失業潮來臨?
文/洪敬舒(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
日前行政院主計總處公佈失業率調查,結果顯示十月份失業率並未如往年般出現下降的趨勢,反而微幅增加至4.33%,雖然這只是單一月份的資訊,卻已透露出就業巿場持續低靡不振的現象,倘若主計總處於年底前所公布的十一月份失業率仍舊維持「空頭」,那麼幾可斷言,來年的就業環境乃至經濟表現必然是「熊巿」走向。畢竟失業率的提昇,總是造成薪資的持續性下滑,並引發消費緊縮的信心崩解。
「聖誕佳音」今年並未降臨
首先,單以同一時期的年度比較,2011年期的失業率是呈現緩步下滑的局勢,但2012年則明顯是出現先低後高,雖然6至8月份的失業率從4.21%攀升至4.4%,但這畢竟是因為畢業潮青年學子,集體謀職的短暫季節性現象,理應正常,因此,從2011年的9月與今年的9月觀之,隨著青年畢業生陸續進入職場,失業率也從高峰轉而減少,2011年的4.35%及2012年的4.32%都反應出相同的趨勢,但2011年的10月份失業率仍舊持續下修至4.28%,直到11月份才又微幅增加至4.30%,而今年的10月卻已經提前反應失業率增加的現象,這正代表以出口為主的製造業,傳統上所期待的「聖誕佳音」今年並未降臨。
今年10月份的失業率提升,代表著就業市場第四季的危機出現,若再進一步分析,即可發現失業問題是遠比表面上所反應的零點幾趴更為嚴重,因為,失業率的上升幾乎可斷言是源於大學青年失業的惡化所致。
大學青年失業的惡化
首先,根據主計總處的人力資源調查,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間的各年齡層失業率,15至24歲的上升比例遠高於其他年齡層,甚至45至64歲以及65歲以上的中高齡就業者,其失業率還出現下滑,至於25至44歲則是上升了0.06%。
若進一步檢視15至34歲,屬於青壯年的世代,更可發現,尚在就業期間的15歲至19歲青少年,其失業率的跨年比較是下降的趨勢,由11.61%降至9.61%;進入社會較久的30至34歲,其失業率亦從4.23略為降至4.13,唯獨20至24歲以及25歲至29歲的青年族群,其失業率皆是明顯上升,顯示從20至29歲的青年世代一旦失業率提升,其牽動總體失業率的效應也相當提高。
此外,若再針對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來看20至24歲正是大學生畢業年齡,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之間,其失業率共計降低0.74%,顯示雖屬低薪就業巿場,但青年族群的就業媒合機會仍舊存在。反觀今年的8至10月,20歲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皆在14%以上,僅在9月份略降至14.21%,隨即在10月又增加至14.26%,等於8月至10月間僅下降0.15%,此結果除了顯示好不容易擠進職場的青年開始退出職場之外,與去年同一基期的0.74%相較,大學畢業青年的失業問題又趨向惡化,甚至逼近2009年金融風暴後期平均14.67%的超高失業率。
台灣青年失業嚴重度直逼南歐
事實上,台灣的青年失業率,不僅遠較一般失業者高,即使在國際比較上,也較日韓等鄰近國家更甚,若再佐以青年失業率與總體失業率的倍數差,台灣的狀況與義大利相仿,甚至還高於西班牙,青年失業率遠高於總體失業的現象也突顯出台灣的青年高失業率,並非整體經濟環境不佳所致,而是肇因於就業巿場對於青年勞動力的高度不友善,因此,政府理當更為關注此失業趨勢所透露的警世訊息。
2011年青年失業率與總體失業率之國際比較(單位:%)
|
青年失業率(A)
|
總體失業率(B)
|
比值(A/B)
|
台灣
|
12.47
|
4.39
|
2.84
|
日本
|
8
|
4.6
|
1.73
|
韓國
|
9.6
|
3.4
|
2.82
|
美國
|
15.7
|
9.0
|
1.74
|
義大利
|
29.1
|
8.5
|
3.42
|
西班牙
|
46.4
|
21.7
|
2.13
|
OECD平均
|
16.2
|
8
|
2.02
|
資料來源:台灣-主計總處101年人力資源調查;各國為OECD Eploymemt Outlook 2012。
大失業潮即將到來的三大警訊
警訊一、不降反升有異於趨勢。
通常八、九月畢業生求職旺季過後,十月份失業率都會下降,一直下降到二月過完農曆年後轉職潮,才又小幅上升然後再下降,到暑假再上升。近年來只有2008年底金融風暴時,其十月份失業率就是開始異常上升,從此一路飆高到歷史新高的。因此十月份失業率不降反升,增加到4.33%,是一重大警訊。
警訊二、青年失業居高不下。
十月份15-24歲青年失業率13.57%,與九月份一樣,反常沒有下降。畢業青年求職碰壁,代表就業市場疲弱,沒有足夠的新職位吸納年輕人。青年失業率與總體失業率的比值為3.13倍,這比值逼近2011年義大利的3.42倍(29.1/8.5),比起OECD國家平均2.02,是全世界第二高,可見台灣青年失業的嚴重性。
警訊三、退出勞動力市場的非勞動力人數持續增加。
1-10月份非勞動力人數809.4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3萬人,屢創歷史新高,2000年僅為717.8萬人,整整增加91.6萬人。由於非勞動力不計入失業人口且持續上升,證明勞工因為就業市場極度惡化而退出。
由此上述三項警訊所交疊的就業問題,更顯示政府該做的已非未雨綢繆,而是必須要拿出具體對策來因應逐漸浮現的就業危機。但是,大失業潮風險持續提高的當下,台灣勞工卻持續陷在雇主違法減薪(違法無薪假)與過勞的高壓剝削之中,一旦失業壓力劇升,談勞動條件的改善無異是緣木求魚。
政府官員,只想粉飾太平
面對大量的勞工持續退出勞動力市場,非勞動力創歷史新高,這都是4.33%失業率底下所隱藏的警訊。因應這些警訊,行政部門理應積極面對,並理清問題所在與對症下藥。然而媒體報導卻見經建會主委尹啟銘的高談濶論,辯解「10月失業率攀升,未必是反常現象」,其粉飾太平之用意,不言可喻。
但,尹啟銘坐的是經濟部會的廟堂大位,以政策為企業護航、淡化失業危機等諸多舉措,本是意料之內,但勞工主管單位,在面對財經部門的強大壓力時,是自縛手腳甘為經濟部會下的勞工局處,或甘心成為勞工之後盾,力抗經濟強權,確保勞工應有權益,就看主事者心之所繫了。
小額捐款挺勞陣
小額捐款挺勞陣 堅定的信念,緊握的雙手 勞陣更待您資金的扶持
勞工陣線推動各項勞動與社會政策的改革。我們不斷的努力,也希望各界對於勞陣的政策推動,給予批評與鼓勵,我們更期盼各位朋友,按以你所能,在經濟上支持勞陣。
★帳號:347118069803
★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公館分行
★銀行代號:822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捐款帳號:09310116958
★銀行:第一商業銀行總行
★銀行代號:007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郵政劃撥:50118157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編按
本文摘取自勞動者雜誌第168期,因受限於電子報版面,未能將其相關資料完整呈現,若讀者想要更深入了解,請看勞動者雜誌第1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