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勞工陣線-勞動者電子報
報主: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創刊日期:1998-04-01
發報頻率:每週六出刊
訂閱人數:2,07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勞工陣線-勞動者電子報報
台灣勞工陣線-勞動者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勞工陣線-勞動者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4-03-01 05:00:00 / 報主: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公益聯播]以關懷動物為關懷生命的起點
編按

本文摘取自勞動者雜誌第175期,因受限於電子報版面,未能將其相關資料完整呈現,若讀者想要更深入了解,請看勞動者雜誌第175期。

建教合作制度,如何向前走?

建教合作制度,如何向前走?
文/張烽益

  建教合作制度自1969年開始試辦輪調式以來,已經超過四十年。時至今日建教合作制度已逐漸失去學習技術的基本價值,並淪為企業使用廉價勞力的來源。身為主管單位的教育部,長久以來並未制訂相對法律規範,僅發布行政命令,反而是勞委會主管的勞基法與職業訓練法中,才有建教生相關權益保障。

  正因為教育部對建教生的漠視,使得教建合作在法令殘缺與制度不明的情況下,學生權益受到侵害,直到2010年教育部始著手擬定專法「建教生權益保障法」,並於2012年立法院三讀通過,於2013年1月開始實施。

  以推動建教生權益為主體的「建教生權益促進聯盟」,日前與台北市教育局合作在2013年12月13日,內湖高工舉行「新法上路:建教合作制度,如何向前走」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學校與建教合作機構,針對建教制度的困境回顧、建教專法核心價值、創新的職場見習模式以及建教合作制度中的老師角色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早期建教合作以國營事業與公立高職為主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認為,建教合作在早期的70年代有二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公、民營企業與公立高職的建教合作,依企業需求不同採階梯式、輪調式及實習式皆有之,而當時報考者不乏高中前三大志願錄取者,其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該類人員畢業後服務於國營事業擔任技術員者,後因考取國立技術學院及大學、或因生涯規劃另謀出路者比例頗高,且轉業後在各領域發展多有所成就。第二種模式是國營事業與職業訓練中心的建教合作,施以6個月至2年不等的專業技能訓練,且受訓期間除學雜費全免外,並提供津貼、食宿及勞工保險等,至結訓後分發各事業單位從事技術員工作。

33.4%建教生投入餐飲業,留廠率僅15%
  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張烽益認為,雖然1954年教育部就公佈建教合作方案,但是大規模的建教合作,是要到1972年配合政府十大建設所需要的基礎技術人才,因此建教生初期是以國營事業與製造業為主,更是「國家建設」與「教育訓練」的結合。

  依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張烽益指出,隨著台灣服務業的發展,建教生投入服務業的人數也大增,其中餐飲業最大宗,逐年增加所佔比例,從2008年的28.5%成長到2012年的33.4%,美容美髮業則從2008年的16.2%微幅降到14.5%,流通業在2012則佔了6.9%,影視業0.4%,因此服務業總計就佔了54.8%。而電子電機業在2008年為最大宗為30.6%,但隨著電子業的不景氣,到了2012年已經下降為26%,製造業2008年為18%,到了2012年依然穩定維持在18.5%。

  張烽益認為,由於臺灣產業的去工業化與服務業的興起,使得建教合作在產業去技術化的浪潮之下,已經喪失「做中學」的技術學習本質,再加上私立高職學費高漲與家長薪資停滯,且在台灣城鄉差距日益擴大之下,中南部建教生大量北移,都將使建教生淪為企業的補充勞動力,而非技術學習,過去幾年留廠率僅有約15%。這都造成學校的對建教合作的主導性逐漸喪失,被企業的補充人力需求所支配掌控。

技術縱深不足,建教生成為企業補充人力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黃耀南指出,建教生的人數在2002學年度以前都一直維持在1.5萬人、600班左右的規模,但從2003學年度開始急遽增加,到了2008年度已經有3.5萬人、1940班的規模,增加最多的是餐旅類科。而目前以美容美髮、超商流通、餐旅服務、資訊電子等產業為大宗,造成學生所學之技術縱深不足,建教生逐漸成為企業補充人力的現象。

  正修科大教授蕭錫錡指出,早期根據「加強輪調式建教合作實施要點」,學校與機構不能超過三十公里,且類科與產業必須有八成相同,才能辦理。但是精省後,該要點廢止後,再加上經建部門的壓力下,前述規定被無限制開放,建教生變成企業缺工的補充人力。建教合作機構必須要有技術縱深,有好的理念,企業經營行有餘力,如此的建教合作才不會變調。但目前卻逐漸走向廠商缺工要人,學校淪為派遣公司的亂象。

建教合作老師應具備的四項能力
  台中東勢高工老師陳祖吉認為,建教合作制度中老師的角色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師資的問題若不解決,建教生的問題會層出不窮。而職業學校的老師作為中介的協調工作,必須具備以下能力,1.包括有能力為學生安排到職場實習,分析學校能夠提供的能力,那些需要職場培育。2.把學生送到職場去,必須了解學生的發展情形。生活是否順利?訓練過程是否如預期?3.必須透過校的管道跟職場的各階層人員溝通觀念,讓學生回到軌道。4.不只單純到職場看學生,也對於老師的課程計畫、教學計畫,有很大的幫助,以利學校系統所教育的學生符合業界的需要。

  陳祖吉老師更進一步指出,實務面上學校把學生送至外地,擔任建教業務的同仁壓力必定會很大。以自身經驗分享,半夜接到廠商電話就立即從台中衝到桃園,因為學生翻牆外出準備尋仇,卻被當地派出所抓住;另外,電機科的女學生,送至台北樹林建教合作,沒多久就失蹤不知去向,找到後才發現因為認識朋友而私奔,總總事項讓他領悟到,建教合作規模越辦越大,責任和壓力也應該越大。

建教合作學校合格教師嚴重不足
  陳祖吉老師指出,目前有40多所辦理建教合作,有30多所財務有問題。規模大的學校,因為成本考量,聘請師資非常不足。某些學校經過查看師資總名冊後發現,餐飲科日間在校有23個班級,但只有6個合格師資。另外,南部某學校辦理建教合作的班級數有69班,正式聘任師資才93個,合格師資40個。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祕書長葉大華認為,目前建教生集中受限在餐飲、美容業,產業類別需要滾動修正,並應該參考英國從1993年試辦「新學徒制服務」(NAS)的成功經驗,該計畫共分十大領域,上百種職類,訓練與結業密切結合。可使建教合作制度更寬廣,符合時代的需求,讓選擇更多元。而學校可嘗試跟公益團體合作,發展多元創新的職場見習模式,目前建教合作的產業與模式都過於僵化,應引進新型態產業與新的職場體驗型態,活化既有建教合作體系。

  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以德國雙軌制點出了建教合作制度的問題。他指出,從小學五年級起就有二到三年的職校學習與企業訓練,有350種職訓種類,培訓160萬青少年。德國從小學畢業就依照興趣分流,而不是依照成績分流,學術性向者進入文理中學,職業性向者則進入實科中學,這種雙軌的分流教育,讓學生很要就透過「做中學」學到技術,奠定了德國紮實的工藝技術基礎。

小額捐款挺勞陣 

小額捐款挺勞陣 堅定的信念,緊握的雙手 勞陣更待您資金的扶持

勞工陣線推動各項勞動與社會政策的改革。我們不斷的努力,也希望各界對於勞陣的政策推動,給予批評與鼓勵,我們更期盼各位朋友,按以你所能,在經濟上支持勞陣。

★帳號:347118069803
★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公館分行
★銀行代號:822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捐款帳號:09310116958 
★銀行:第一商業銀行 總行營業部
★銀行代號:007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郵政劃撥:50118157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推薦訂閱
【南方】本來就不應該叫做「南榕廣場」(Nick Lin )@【南方電子報】
【電子報115期】撿屍就是性侵害@【現代婦女基金會電子報】
轉寄『建教合作制度,如何向前走?』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