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本書】暗夜園丁|困惑重重─嬉遊文字─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26,2022只要不承認,就可以當作一切全不曾發生?
書名:黯夜園丁 The night gardener
作者: 喬治.佩勒卡諾斯 George Pelecanos
翻譯: 傅玉安
出版社:遠流
ISBN 978-957-32-6535-1
與其說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以處理「種族相關衍生問題」看待反而更貼近。
透過一樁懸而未決的連續殺人案件,闡述當時(或者持續迄今)的種族問題,關於黑白之間的歧見、所處生活環境的氛圍、黑白通婚可能造成的更多不適、社會觀感……
也許是看多了關於這類的電視影集『CSI犯罪現場』(拉斯維加斯、邁阿密、紐約)、『NCIS』,因此覺得書中翻譯非常饒舌,甚至有些畫蛇添足,如「螃蟹屋」,根據書中情節很容易可以推斷是賣螃蟹的餐廳,實在無須掛弧另作說明。
影集裡,到底是如何翻譯Crime Scene?我其實也沒多大印象。但書中角色直接說「犯罪現場」,不知何故,老覺得怪得很。就像我一直覺得「自我感覺良好」這句話,原本台灣常用的字眼絕對不是這四個字,這是大陸人的用語,但我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我們常見的說法到底是啥。
但書裡還是有好幾樁謀殺案發生,同時兜兜轉轉還彼此有著密不可分的牽扯。
如果人生的志向是當位警察,是因為公家飯,比較安穩,還是因為正義感使然?或者只是因為可以合法拿槍,感覺很帥?
爲孩子選擇就讀學校,在意的學校硬體設備齊全與否和師資優劣,哪一項比較重要?可以為此走法律漏洞,想辦法讓孩子跨區就讀?
將自己期望投注孩子身上、大力撻伐同志戀情,孩子該如何自處?一旦釀成悲劇該如何挽救?
成名的渴望是否每個人都有?有人因此想辦法當明星,有人試圖成為讓人聞之喪膽的黑道人物,但除了金錢的收益之外,還有什麼?我經常認為小偷比強盜聰明,因為刑法後者嚴厲得多。
謀殺或者兇案,總是不脫死者、兇手,旁觀者總是好奇發生的故事,執法人員總是企圖將兩人兜在一起,確定將兇手繩之以法。但為何兇手是否坦承犯案,倒是其次,只要證據證明有罪,即可?
如果你是兇手,已經罪證確鑿,已經獲判刑責,為何不坦承?是因為只要不承認,就可以當作一切全不曾發生?
殺人的動機,通常是因為仇恨,無論是情還是錢,那麼想要遏止,就是讓仇恨無從發生?只是我從不因為怨恨想動手殺人,倒是很想狠摑對方幾巴掌,但從來沒真正付諸行動,於是懦弱如我,只希望「老天有眼,讓惡人有惡報」,我連試圖反擊都懶惰,覺得不需要浪費生命在這些不長進人身上,拿來發呆都還有用一些。
書中每一樁謀殺,最後都有了前因後果,大抵是最教人欣慰的地方,尤其對我這種希望知道答案的讀者(像是劉邦友命案的真相,竟然還沒有下文),應該是最教人寬慰的一點。
不過書中實在有太多歌曲、歌手名稱,球鞋款式……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細節描述,本以為這些東西會牽扯到後續的案件偵破,但其實一點也沒有,忍不住疑問,作者寫入的用意?讓我們更瞭解那個社區、地域的人聽些什麼、穿些什麼、愛用些什麼?好更融入書中情境?
如果真是這樣,我只得說,自己反而更狀況外耶。
也許我真的沒進入這本書的意境啊。腦袋變鈍了?
圖片出處|http://www.fantasticfiction.co.uk/p/george-p-pelecanos/night-gardener.htm
http://www.allthingsgirl.net/atg-giveaways/book-talk-the-turnaround-by-george-pelecanos/
作者官方網站|http://www.fantasticfiction.co.uk/p/george-p-pelecanos/night-garden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