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本書】 The Galton Case by Ross Macdonald|解謎人性─嬉遊文字─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26,2022在層層謎霧中,瞥見人性的美好與醜惡
作者:羅斯‧麥唐諾 Ross Macdonald
出版社:寂寞出版社
出版日:102年7月
圖片出處|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542/3765958895_f0d7391321.jpg
閱讀偵探小說的樂趣在於解謎,循著書中要角視野探索每一個可能、推敲每一種答案,其中更教我耽溺的則是人性面的解析,現身人物的言行舉止、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源自於哪一種利害關係、是貪念私慾還是愛或者只是明哲保身也可能只是遭人利用或自以為是。
有什麼類型小說可以在一個故事裡涵蓋如此豐富多元的人性特質以及形形色色的樣貌,尤其作者本身如果觀察細微、能夠以簡潔俐落的文字,描述外在場景、人物穿著打扮甚至形貌特質突顯,那麼怎能不教人深陷其中,即便徹夜不眠也要把故事讀盡,確認謎題的最終樣貌。
The Galton Case就是這樣一本偵探推理小說;Ross Macdonald就是這麼位作者。
圖片出處|http://www.thrillingdetective.com/images3/ross_macdonald.jpg
作者簡介(維基百科):
羅斯·麥唐諾是一位美國作家,主要的作品以冷硬派的犯罪小說為主。
羅斯·麥唐諾創造了盧·亞徹這位知名的偵探,並曾經獲得金匕首獎、銀匕首獎與推理大師獎。
出生: 1915 年 12 月 13 日, 洛斯加圖斯
逝世: 1983 年 7 月 11 日, 聖塔芭芭拉(加利福尼亞州)
------------------------------------------------------我不專精也不分門別類就是喜歡閱讀推理、驚悚推理故事,當然最終還是會有必看的作者如:勞倫斯‧卜洛克、米涅‧渥特絲、宮部美幸等人,但還是無法鉅細靡遺地分析,從中彙整,是個不夠勤勉的讀者,然而卻無礙於喜歡;喜歡是一種剛剛好的情感,愛太沉重!
因此就單書來說說這個故事,書裡的私家偵探盧‧亞徹,無法從中得知他的外型、年歲甚至穿著打扮,也不知他居家品味,不存在的辦公室也沒有同事、助理之眼可以 相佐旁敲側擊,但是透過作者加諸於他的言語,我感受一點點尖銳的刻薄性格,並非刻意倒是直言不諱且該是傳神而頗有見地,如:「那男僕笑得很誇張,像呲牙裂 嘴的狗,一副要找麻煩的樣子。從他臉上的傷痕看得出來,這是愛惹麻煩的人。」寥寥數語,就讓人彷彿親見,這是傳神的部分,見地該就是結論:是惹麻煩的人。 略帶尖銳刻薄的性格則在其後一句:「有些人容易招來友誼,而他容易招來暴力」,呵呵,是不是很棒呢。
故事起於一則尋人案件,律師朋友的客戶希望找回數十年前離家出走的親兒,當年他一意孤行娶了門當戶不對的女子為妻,為此放棄鉅額家業,自此失聯,年邁的母親 悔恨不已,希望可以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彌補傷痕,家庭醫師持反對意見也相信那人早已離世,否則怎會數十年不聞不問,律師也持相同看法,然而拗不過客戶的固 執,於是央求亞徹協尋,只求滿足老者心願。
單憑大學時代舊照、幾段當年離家時的描述字語,尋人是大海撈針,只怕徒勞無功,然而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亞徹還是從中找出可行的線索,追尋其中的可能。推理小 說不可或缺的謀殺還是得出場,就在亞徹準備離開客戶住處之際,律師朋友家中卻出了事;有人闖入家中行兇,男僕陳屍血泊之中。亞徹心急趕往查看途中,卻迷了 路......
故事就這樣開展,一樁尋人啟事、一個謀殺案件、律師、家庭醫師、客戶、客戶姪女、醫師女兒、律師妻子、律師家僕......這是線,即將開展成面,牽扯更多的點,再交串疊成更多面,最後得出出人意表的暫時性終點也是謎之最後解答。
劇情沒有驚險的高潮迭起,倒是在在考驗著思慮的周密,亞徹追索的每一條線,都導出謎樣的點,教人反覆思考其中的關聯性:是他還是她?謊話還是有所保留的實 言?每場對話總巧妙地顯露精闢的見解,如:「男人對有錢的老太太過度殷勤,總讓我有些疑心,就連對窮老太太殷勤也很可疑。」
但更多的是透過觀察的結論,這是我非常喜歡的環節:「說話的樣子像小女孩,可是面容布滿歲月的痕跡,除了白髮和皺紋,還有對死亡的恐懼」。這是對於超熟女的描述。
我攬鏡自照,想看出自己的面容顯露什麼樣訊息?一無所獲,是因為太過熟悉或是不願面對?
也喜歡「凱西的情感彷彿在一只老舊的嫁妝裡自燃」,這是描述她仍眷戀青澀年少情感的心情,是否一針見血得教人心生憐憫?
推理小說的閱讀感想被我寫得如此抒情,會教人氣得噴血的吧。哈哈哈,只是我也是忠於自己的心罷了。
在層層謎霧中,我瞥見人性的美好與醜惡,有些美其實只是本性、順勢而為,惡行多數只是源於自保或者貪婪,沒有人初心就以傷人為樂,也從中發現儘管目的相同但手法和行徑卻是迥異的源頭。
結果論的世界,也許不盡美好但也不那麼卑劣,我如是想著,最終還是能在醜惡中看見美,一如汙泥裡的蓮,生命中的醜惡與美都得概括承受,缺一便無法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