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報主:中央研究院資創中心
創刊日期:2004-06-03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3,34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報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9-14 16:00:00 / 報主:OSSF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本期目錄
無須使用資料庫的內容管理系統 - gpEasy CMS
[開放原力] COSCUP 當中的親和力討論
[社群花絮] COSCUP 2010 圓滿落幕 總召 Jouston Huang 會後專訪
[源碼報報] 開放源碼社交網路遍地開花 Diaspora 即將公開釋出
[源碼報報] Google Wave 即將開放源碼釋出
[源碼報報] Mozilla 雲端開發環境 Bespin 改名 Skywriter
[源碼報報] Mozilla 釋出 Firefox 行動版本 Fennec Alpha
[源碼報報] 尋找外星人計畫 SETI 公佈專案原始碼
[非商業廣告] 「第八屆黃金企鵝獎 – 開放平台行動裝置應用大賽」,即日起開放網路票選!
[新進專案] 新進專案列表 09/13
無須使用資料庫的內容管理系統 - gpEasy CMS
 翁卓立/文  自從 WWW 被發明以來,建置網站一直是許多公司行號,推廣自家產品的重要方式。雖然這不是販售公司產品唯一的途徑,但相對於傳統的廣告行銷而言,這樣的方式的確有相 當程度的優勢存在。至少當訪客有相關產品資訊的需求時,都能從搜尋引擎中找到自己的網站。並且網站除了作為公司或企業在產品銷售上的輔助工具以外,有時也 相當適合作為個人發表作品或分享想法與心得的園地。其實任何人只要有意願,都可以自行架設網站,讓自己在網路界佔有一席之地。  

內容管理系統與 gpEasy CMS 的簡介

官方網站:http://www.gpeasy.com/
下載網址:http://ncu.dl.sourceforge.net/project/gpeasy/gpeasy/1.6.3/gpEasy_1.6.3.tar.gz (772KB)

建 置網站有許多方法,企業一般來說會將網站設計外包,由專業的網站設計人員協助網站的架設。而以個人用途而言,過往可能會採用傳統 HTML 網頁直接撰寫的方式,現今則大多數人會選擇採用使用 Blog 的方式進行架設。當然也有可能針對不同的用途,採用現成的網站系統進行架設。例如論壇系統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成立一個新的論壇網站,使用者甚至不需要 理解網頁相關的程式語言該如何撰寫。除了這些方式以外,目前網路上也出現另一種趨勢,也就是利用內容管理系統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CMS) 的輔助,進行網站系統的架設。

內容管理系統可以視為一套輔助使用者進行網站內容建立、管理,或是編輯的應用軟 體。如果本身設計得當,使用者甚至可以完全不需要理解網頁設計的程式語言或是相關的標準。大多數的內容管理系統都已經內建所見即所得的編輯器、檔案管理, 或是允許使用者自行更換網站外觀等各種不同的實用功能。而本文所要介紹的 gpEasy CMS,本身也是以內容管理系統方式設計的網站建置系統。而且如同軟體名稱所提示的一樣,gpEasy CMS 在架設與管理方面非常易於上手,不需要花費太多心力即可完成一個網站的建立。

無須使用資料庫的內容管理系統 - gpEasy CMS
▲ gpEasy CMS 的操作畫面

gpEasy CMS 的名稱,主要來自於 GPL 與 Easy 二個關鍵字。由此可知,gpEasy CMS 本身會是採用開放原始碼的 GPL 授權方式釋出,並以自由軟體的方式提供使用者下載使用。除非此系統的軟體名稱有重大變更,否則幾乎可以確定它會持續採用相同的方式推出後續版本,不會在授 權政策上有太大的變動。

除了安裝與使用都非常容易以外,gpEasy CMS 本身也在設計上進行相當程度的簡化。最明顯的一點,是 gpEasy CMS 並不需要資料庫系統的支援。如果以系統管理者身份登入系統,也可以發現只要在同一個視窗之中進行操作,即可完成大多數的頁面編輯或設定工作。此外,由於 gpEasy CMS 的頁面載入速度相當快速,再加上本身的架構已經針對搜尋引擎做過最佳化,所以無論是個人使用或是作為商業網站用途都相當合適。內建的 CKEditor 編輯器,可以讓使用者在編輯頁面時立即得知編輯結果,不需要等到頁面完全編輯完成之後才能檢視結果。

使用 gpEasy CMS 可以不需要任何 HTML 或是其他網頁語言的知識,甚至也不需要了解何謂中繼資料 (meta data)。這種易於上手、易於使用的設計理念,已經被 gpEasy CMS 的開發團隊視為終身目標。無論將來的版本如何演變,都會以達到上述的使用理念作為最主要的開發概念。gpEasy CMS 本身也提供了一個線上的展示網站,其網址為 http://tinyurl.com/26z8dtq。實際使用 gpEasy CMS 之前可以先行測試,再決定是否採用該系統。

gpEasy CMS 的特色所在

由於本身為一套相當完整的 CMS 系統,gpEasy CMS 提供了相當完善的操作功能,以用來輔助使用者進行網站資料的建立,並讓網站建立、管理的作業較為彈性化。這些完善的操作功能也佐以容易使用的操作介面,以 協助使用者能最快的時間之內完成所有操作動作,並快速建立一個可以順暢運作的網站。並且採用開放原始碼的方式釋出軟體,以及主要也是網頁語言中,最多人採 用的 PHP 語言進行開發,因此如果有需要自行修改 gpEasy CMS 的需求,在實際作業上也不至於遭遇太大的困難。

gpEasy CMS 最明顯的優點,在於整合了一套以 CKEditor 為基底所建立的所見即所得編輯器。由於在大多數情況下,網頁的內容都會使用編輯器直接進行處理。如果編輯器可以讓使用者很清楚的了解文件完成後的顯示外 貌,將可以避免文件排版不佳,或是文字內容不易閱讀等各種問題的產生。而雖然在編輯時所看到的畫面與實際輸出結果可能稍有差異,但基本上相去不遠,仍然可 以作為畫面排版時的參考依據。

無須使用資料庫的內容管理系統 - gpEasy CMS
▲ gpEasy CMS 內建所視即所得的編輯器

CKEditor 本身可以提供的功能相當多,例如文字格式的變化、超連結的建立與編輯、圖片內嵌等等。無論編輯的內容是單純的文字頁面,或是需要在文字之中夾雜圖片、超連結,或是附上電子郵件位址等各種不同的資料,都能輕易完成。

gpEasy CMS 本身也支援相片圖庫的彙整功能,可以讓使用者進行相片的管理工作。gpEasy CMS 的相片圖庫功能基本上是將 ColorBox 這一套外掛程式整合至主系統之中,只是加上了一些修改,以便符合 gpEasy CMS 本身的需求。

由於大多數的網站架設者,都希望網站可以得到更高的曝光率,以便吸引更多的訪客前來瀏覽,因此網站本身是否可以在搜尋引擎上容易地被找到,也成了一門重要的 課題。在曝光率的議題上,如果網站本身所使用的連結表示方式,能直接符合搜尋引擎的規範,就能大幅改善網站在搜尋引擎之中的排列先後順序。在這一方面, gpEasy CMS 已經將本身所產生的連結針對搜尋引擎做過最佳化的工作,即使用符合 SEO 規範的超連結。因此採用 gpEasy CMS 不但可以快速完成網站的架設工作,也能在搜尋引擎的搜尋結果之中,輕易達到較高的曝光效果。

雖然 gpEasy CMS 目前的版本尚未支援正體中文,但因為大多數的網頁內容都能直接以中文進行編輯,因此是否有提供正體中文的使用介面影響並不大。而 gpEasy CMS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點,便是所有的網頁外觀內容都能夠加以編輯,且編輯時只需要將滑鼠移動至該部份上方,畫面便會自動浮現編輯鍵,直接點選編輯鍵,即可開 啟編輯器,並編輯此部份的網頁內容。如果有需要的話,外觀主題的管理功能也可以針對各部份的顏色直接進行修改,增加了許多使用上的便利性。

無須使用資料庫的內容管理系統 - gpEasy CMS
▲ 網頁外觀可直接進行編輯,操作上十分便利。

由於在內容管理系統之中,並不是只有文件資訊的提供,檔案管理也是相當常用的功能之一,因此 gpEasy CMS 也針對這部份提供了相關的功能。如果有任何檔案需要上傳至 gpEasy CMS 的系統中,可以直接使用 gpEasy CMS 提供的檔案管理功能進行上傳。檔案在 gpEasy CMS 之中也可以採用樹狀目錄的管理方式進行處理,並且使用了相當易於辨識的圖示代表目錄或是檔案本身。gpEasy CMS 的檔案管理功能也能直接開啟或是刪除檔案,但考慮到有時使用者在操作時若產生疏忽,可能會不小心刪除重要的檔案,因此 gpEasy CMS 針對被刪除的檔案也提供鄉回收桶功能。檔案刪除時會先存放在回收桶之中,如果發生誤刪檔案的情況,便能立即從此處救回檔案。

無須使用資料庫的內容管理系統 - gpEasy CMS
▲ gpEasy CMS 的檔案管理功能也相當完善。

由於 gpEasy CMS 本身並沒有使用資料庫系統,因此在安裝時大幅減少遭遇問題的機會,也降低了安裝時的複雜度。這樣的設計理念,帶來的是更快速的安裝過程,以及更加容易上手 的使用經驗。除了安裝步驟相當容易之外,如果因為任何理由不打算繼續使用 gpEasy CMS,也可以使用內建的反安裝功能進行系統移除。一般而言大多數的網站架設系統並不希望使用者停止使用該系統,因此不會很明確的告知使用者完整移除系統 的操作程序。但 gpEasy CMS 不但在安裝過程中進行簡化,甚至還直接提供反安裝功能,可見系統的設計理念完全是以使用者為出發點,期望帶給使用者一個全新的架站體驗。

無須使用資料庫的內容管理系統 - gpEasy CMS
▲ gpEasy CMS 提供了少見的反安裝功能設計。

除了在安裝過程中,可以相當快速的完成網站的安裝流程之外,由於經過適當的設計,gpEasy CMS 的頁面載入速度也相當快。這樣的設計方式可以避免訪客在讀取頁面時,因為系統反應過慢而無心等待的問題。雖然影響網頁載入速度的原因相當多,有一些並非 gpEasy CMS 可以直接處理並加以解決,但能夠針對網頁載入速度進行最佳化,也是 gpEasy CMS 期望達到「容易使用」這個目標的努力方向之一。

如果網站系統本身是架設在公司行號之中,可能會因為職務的安排而需要同時有二個以上的人員 負責網站的管理工作。這種多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在 gpEasy CMS 上完全沒有問題,只需要在建立新的使用者帳號時,直接設定該使用者為系統管理員身分即可。如果是現成的使用者帳號,也可以透過編輯帳號設定的方式提升特定 使用者的管理權限。

無須使用資料庫的內容管理系統 - gpEasy CMS
▲ gpEasy CMS 的系統管理功能允許一個以上的系統管理員帳號同時存在。

但如果系統之中同時有數名系統管理員帳號的存在,難免會遭遇同時有二人以上要進行系統管理工作的情況。如果要避免二個以上的系統管理員同時處理同一件工作的 情況發生,除了彼此先進行協調以外,另外一個處理方法便是將 gpEasy CMS 系統設定為安全模式。此時系統將暫時離線,並提供 FTP 功能以便進行檔案處理。除非恢復正常運作模式,否則其他人將無法針對系統進行任何處理,以便避開同時管理網站內容,可能發生的問題。

結語

對於稍有經驗的網站架設人員而言,架設網站相關的技術其實並不難,有一些基本的網站管理知識即可進行。但如何讓網站的外觀可以易於操作與使用,則需要在網 頁介面方面花費一些心力進行設計,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如果使用者本身對於網頁設計相關的議題並不熟悉,或許改用 gpEasy CMS 這樣的內容管理系統,會是一個更方便架設與輕鬆管理的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翁卓立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台灣科技大學電子所畢業,目前擔任韌體研發工作,主要使用 Embedded Linux 進行產品開發。著有「Linux 進化特區:Ubuntu 10.04 從入門到精通」等書。
 
[開放原力] COSCUP 當中的親和力討論
Jedi/文

今年的 COSCUP 跟 GNOME.Asia 2010 聯合舉辦,不但在參與人數上破了記錄,議程安排的廣度也是歷年之冠。在今年的議程當中,GNOME.Asia 
在第二天下午安排了親和力(Accessibility)的部份──這其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為一般來說,作業系統必須要符合美國復健法案 508 
公法(類似於我國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的規定,才能在美國販售;微軟的 Windows 與蘋果的 Mac OSX 
均因此而內建許多親和力功能,然而各種開放源碼的 Linux 發行套件如 Ubuntu 等也不例外。但是 Ubuntu 
並不是自己處理親和力功能,而是仰賴其採用的 GNOME 桌面環境來實現。
 
這一次的 GNOME.Asia 2010 當中,提到了 GNOME 對親和力的重視;北斗國小特教組葉志偉組長花了整整一小時分享 
GNOME 桌面的各種親和力功能,所有的操作與選項都製作了完整的示範影片,包括螢幕畫面與操作設備(例如鍵盤)的錄影,一應俱全,十分了不起。
雖然葉組長在這場簡報當中也安插了一些實際個案的功能使用的壯況,但是很可惜地,並沒有完的呈現出個別化方案,
聽眾不見得能夠想像出各項功能該如何搭配運用,有可能因此改變一個人的學習甚至是生活,有種見樹不見林的缺憾。

這一個小時可說是 COSCUP 當中的「U」(使用者)和「P」(推廣者)議程,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則是「C」(開發者)議程,
介紹 GNOME 如何開發親和力功能,以及如何進行各種自動化測試。

具體一點來說,GNOME 的親和力功能開發議程所介紹的重點在於, GNOME 變更了親和力基礎框架架構。原本採用的是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架構,在這個架構當中,GTK+、Mozilla、OOo 應用程式分別透過 
GAIL(GNOME Accessbility Implementation Library)、nsAccessible、UNO 與 
ATK-bridge 橋接,再與 at-spi-registryd 溝通;而Java 應用程式則有所不同,是透過 JAAPI(Java 
Accessibility API)與 JABG(Java Access Bridge)橋接,再與 at-spi-registryd 溝通。然而
 GNOME 打算把訊息匯流排改用 D-Bus 基礎架構來實作,這麼一來就必須在 Java 裡面另外實作 
D-Bus,無法跟其他應用程式一樣直接透過 ATK(Accessibility Toolkit)來傳遞應用程式訊息。解決方案是:利用 Java 
當中的 JNI(Java Native Interface)技術做出 JAW(Java API Wrapper),讓 Java 直接與 C 
溝通,這樣子 Java 應用程式也可以使用 GTK跟 at-spi-registryd 溝通了。這個解決方案是運用 Java 的技術來處理 
Java 應用程式的需求,不令人意外地,這段議程的主講人王珂,便是在昇陽中國工作。

除了 GNOME 相關的議程排進了親和力外,第一天 Charles McCathieNevile 開場的「HTML5──More Web for More 
people」其實也帶到了一些網頁親和力的內容。HTML5 的發展原則上是以「基於現實情況的實務」為導向,例如 
<nav>、<header>、<footer> 等標籤,就是實際統計現有網頁的撰寫模式(<div> 標籤最常用的 class 
屬性值)後所提出來的;此外 HTML5 也對「萬一沒有完全按照規範來撰寫」的情況,認真構思對應行為──以往
「瀏覽器自己看著辦」變成有一套比較廣闊的規則,就實際效果來說,就不再是「萬一沒
有完全按照規範」的問題,而是規範變得更為寬鬆(而聰明)了。這是個很重要的轉機,但是也很有可能是個危機,
因為有些立意良好但各家瀏覽器多年來都沒有認真實作的規格(例如 <img> 標籤內的 longdesc 屬性,
目前主流網頁瀏覽器當中,僅有 Opera 內建支援)也在 HTML5 的討論當中,面臨了被廢除的可能。

到底是這類規格的設計原本就不切實際,導致少有人實作,還是其實癥結在於製作瀏覽器的開發者、撰寫網頁
的設計師兩方對這些規格不求甚解?HTML5 
的發展,會不會反而變成瀏覽器廠商便宜行事逼和的契機?制定標準的時候,應該要肩負「發展方向之標竿」的責任,還是要以「務求既有技術之可行」為最高原
則?這些問題可能沒有簡潔的答案,也不會有「最佳解」,只會有「眾人所能承受的答案」。於是,在與會嘉賓 Charles 
McCathieNevile、Michael(tm) Smith、謝子斌、Kenny 的努力之下,於 COSCUP 第一天晚上的 BoF 掀起 
W3C Chinese HTML Interest Group 成立契機。緊接著在星期二,Charles McCathieNevile 
與謝子斌在 Opera 台灣辦公室與 TOSSUG 合辦的 HTML5 讀書會後,雖然 W3C Chinese HTML Interest 
Group 還尚未正式成立,但對應的 public-html-ig-zh 郵遞論壇已經提早破格建立。

目前在 public-html-ig-zh 郵遞論壇當中,廣泛討論了一些跟中文網頁有關的議題,從天南地北的閒聊,到對 HTML、CSS 
等標準的認真思考與具體建議,Unicode 規格及平面出版的排版照例也在這一連串的討論之中。有趣的是,有一些 HTML (不論是 HTML4 
的推薦標準,或者是 HTML5 的草案)當中語焉不詳的語意細節,反倒是在 WCAG 相關文件當中有較精確的描述,因此在目前的討論當中,
常常就會出現 WCAG 的內容。例如 <abbr>、<track> 等標籤到底該涵蓋哪些情境等等,以及像是對 caption 的討論;又或者 CSS 文字排版中的 justify 
設定,其實也都跟網頁親和力有關,都談到了 WCAG 相關文件中的內容。

從 COSCUP 
開場到結束之後的現在,親和力議題不斷湧出;親和力議題的核心是在處理內容的真正意義、用來表達這些意義的事物狀態變化,以及處理這些事物的載體(例如應
用程式)是否能夠透過恰當的媒介(例如應用程式介面及訊息匯流排)把意義以及狀態變化傳達出來。親和力議題其實就在我們周遭,不但是人人可以研究的領域,
更是人人都應該要研究的領域;從桌面軟體到網頁,從手持裝置到線上服務,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要注意親和力,因為有親和力的地方就能讓人獲益。
[社群花絮] COSCUP 2010 圓滿落幕 總召 Jouston Huang 會後專訪
李婉婷/採訪

2010 開源人年會暨 GNOME 亞洲峰會(COSCUP/GNOME.Asia)2010 已於上個月 14、15 日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盛大舉行並圓滿落幕。COSCUP 2010 今年選擇與 GNOME.Asia 合辦,吸引了近一千人共襄盛舉,線上報名僅開放一個半小時名額就迅速額滿,所以籌辦團隊也因應情勢擴大了今年網路線上轉播的規模 。原本還擔心來現場的人數會因為網路同步轉播而減少,不過從今年實際舉辦時的盛況就可以知道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COSCUP 2010 的總召 Jouston 說:「COSCUP 是國內開源人每年的例行盛會,它就像一個大拜拜一樣,信徒們怎麼能錯過?」 

COSCUP 2010 今年的願景是希望將 COSCUP 這個台灣本土的社群聚會帶往國際,因此本次活動邀請了較往年更多的外國講者,在文宣的部份也同步增設英文版本。而 COSCUP 今年最大的特點,就是與 GNOME.Asia 合辦活動,這是因為籌備團隊恰巧在一次機緣下認識了 GNOME.Asia 的核心成員,討論之後雙方認為彼此的活動屬性相近,因此便決定要聯合舉辦 2010 年的活動,在籌辦過程中文化差異是一項考驗,這相當程度造成溝通上的難度增加,不過最終也確實成功使得 COSCUP 朝著國際化的方向更向前邁進一大步˳ 

參加過歷屆 COSCUP 的朋友都知道,來 COSCUP 研討會裡不但可以參與技術分享、結交同好還有精緻的餐點可以食用,而且參與者完全不需要支出任何費用。「像辦這樣的大型研討會,卻完全不收費,有很多人都 認為我們瘋了!」Jouston 笑著說。但這是因為 COSCUP 的起始定位是為了活絡社群參與而辦的研討會,它的重要設立目標之一就是要成為台灣開源軟體社群的年度大拜拜,所以與會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是自願幫忙的志 工,而報名參加的朋友就像是開源理念的信徒一樣,一年一度難得的盛會社群朋友怎麼能錯過,不論是活動的參與者或是籌辦的志工都是懷抱著熱情來參加。對於開 源人來說免費不是最重要的參加動機,更重要的是參與者對 COSCUP 的認同以及那股對 Open Source 的熱忱,這才是 COSCUP 最無可取代的獨特魅力˳ 

這樣由社群主動辦給社群參與者的大 型研討會,無論團隊、總召、或是核心的工作成員每年都不一樣,辦 COSCUP 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同一總召不能連續擔任兩年,正因為如此,伴隨著不同的領導方式,每年的 COSCUP 都能產生新的創意。Jouston 說,「每年都像是在創業一樣,所有東西都要從頭來,而創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一群對的人,這樣才會做出對的事。」因此他比喻,辦 COSCUP 像是在經營公司一樣,這家公司每年就只專注的生產出一個產品,而 COSCUP 就是籌辦團隊一年來努力的心血結晶。 

經年參加 COSCUP 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增加,每年都有 60%的顯著成長,自去年 9 月,COSCUP 就開始進行籌劃,Jouston 忍不住開玩笑說,今年找場地找得很辛苦!按照逐年增加的比例,明年恐怕又要再煩惱一次了。不過在談到對於明年的期望,Jouston 說:「唯一的期望就是希望 COSCUP 還是一個大家熱烈參與的年度盛會,重點是參與者要開心快樂,至於談願景的重大責任,就保留給明年的總召吧!」

[源碼報報] 開放源碼社交網路遍地開花 Diaspora 即將公開釋出
謝良奇/編譯

社交網路的興起,使得隱私權成為了 2010 年最重要也最為核心的爭議議題,其中多數的焦點都圍繞著 
Facebook。這一股注意力從今年春天開始,在 5 月份時隨著來自美國國會議員和隱私監督團體,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針對 Facebook 
提出多項投訴,而達到高峰。儘管此波關注已逐漸平息,但是背後的隱私權議題卻仍揮之不去。

新的開放源碼社交網路概念也在這波爭議中誕生,其中之一就是 Diaspora。Diaspora 出自 4 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大學生之手。他們認為隱私權和社交網路不應該由某方獨占。因此他們決定在 Facebook 之外創造新的替代選擇。

這個計畫一開始希望成為開放源碼網路,讓使用者握有所擁有個人資訊的控制權,而非聽任 Facebook 
決策者的處置。雖然這個想法對很多網路用戶而言很有吸引力,但問題在於資金。不過這個團隊在線上募資網站 Kickstarter 
以驚人的速度獲得相當大的迴響,募集到 20 萬美金,遠超過預定的 1 萬美金的目標。歷經一整個夏天的開發,Diaspora 如今預定在 9 月 
15 日開放源碼釋出。Diaspora 釋出後,Zhitomirskiy 和 Sofaer 將離開紐約大學,投入該網站的開發與維護。

Diaspora 創立者 Daniel Grippi、Maxwell Salzberg、Raphael Sofaer、Ilya Zhitomirskiy 將 
Diaspora 描述為一套分散式網路,其中完全區隔的電腦彼此直接連接,讓用戶聯繫在一起而無須將隱私權拱手出讓。這些名為種子 
(seeds),由用戶掌控的電腦,一旦設定完成後,將能匯集用戶的所有資訊,例如 Facebook 檔案、推特上的短文 (tweets) 等等。

目前該團隊將重心放在語境式分享(contextual sharing)上。Diaspora 網路希望建構一套工具,讓用戶控制自己的資訊要分享給誰,以及分享到何種程度。例如說,用戶能夠決定某些資訊只分享給朋友,但不分享給同事。

對於自由軟體開發者來說,今年夏天真是熱鬧非凡。除了 Diaspora 之外,GNU Project 和全球各地的獨立軟體開發者也都在和時間賽跑,要在 Facebook 成為新的網際網路霸主之前,先行一步將它拉下寶座。

在 7 月時包括 Diaspora 團隊在內的一群開發者舉行了一次採邀請制的大會。會中這些開發者構思出名為 SWAT0 (Social Web 
Acid Test - Level 0)的計畫。SWAT0 是一項針對社交網路的嚴格測試,相當於微網誌版的 Acid 
Test。Cliqset、Status.Net、GNU Social、Diaspora 等社交網路允諾在 9 月 30 日前要通過此一測試。

儘管 SWAT0 並未制定任何協定,參與該計畫的人在若干標準已經達成了共識。為了提高這些標準的權威性,全球資訊網聯盟 (W3C) 已經著手草擬了在聯合社交溝通上,最為重要的 5 項標準。

GNU Social 如今已經從腦力激盪下產生的專案,成為成熟的軟體套件。該專案的開發與微網誌網路 identi.ca 背後的 StatusNet 軟體密不可分。

Noosfero 是由一組來自巴西的團隊所開發的社群網路,其使用者介面看來相當成熟且易於使用。事實上,該計畫的測試平台 
SoftwareLivre.org,已經累積超過 600 個群組和近 9000 個會員。目前該計畫正在開發跨網站聯盟,如果 Noosfero 
採納 SWAT0/W3C 的標準,那將是外界所樂見。

這股趨勢下的其他專案還包括,行動軟體 Buddycloud,6 月推出小改版的 Crabgrass,增加多重用戶支援的 6d,整個夏天持續改版的 Lorea/N-1,進入beta階段的 
Socknet,Appleseed 持續推出新版。不過也有靜悄悄的專案:Movim、OpenSocialWeb 整個夏天沒有動作,而 
Google Wave 則是結束開發。

相關網址﹕
1.撂倒 Facebook 的漫長夏季比賽
http://www.diaspora-news.net/2010/09/05/the-summer-long-race-to-beat-facebook/
2.開放源碼的 Facebook 競爭者 Diaspora 於 9 月 15 日推出
http://www.newzfor.me/news/85508788.aspx
3.Diaspora 為何會是 Facebook 的安全替代方案?
http://www.helium.com/items/1940168-diaspora-could-be-a-safe-alternative-to-facebook
[源碼報報] Google Wave 即將開放源碼釋出
謝良奇/編譯

應該沒有任何人會對,Google 即將再次釋出極具野心的新開放源碼專案,這種消息感到驚訝了吧。Google 正式宣佈,該公司近期專案之一 Google Wave 以及其中涵蓋的協定,將以開放源碼授權釋出。

這項名為 "Wave in a Box" 的專案,為 Google 日前所終止 Wave 即時協同專案的開放源碼版本。Google Wave 
是以在協同合作環境下,進行同時傳訊為目的,多重使用者可以在同時間操作同一份內容,而其他參與者可以立即地看到其他使用者的活動。

Google 表示,該公司已經將 20 萬行程式碼和 Wave 
協定的部份發展成果加以開放源碼,該公司計畫擴充他們釋出的範例伺服器,來建構出更為完整的應用軟體。Google 之所以開放源碼 Wave 
專案,部份原因是為了回應 Wave 開發者社群在 Wave 協定論壇提出的要求。

"Wave in a Box" 將包含一個伺服器和網路用戶端,用戶端使用和出現在 Google Wave 服務中同樣的結構化對話系統,並擁有對於多線對話的完整支援,Wave 
伺服器與用戶端通訊也經過改進。這套伺服器是以在 waveprotocol.org 釋出過,作為基本用戶端與伺服器雛型的 FedOne 
範例伺服器為基礎。已經貢獻到此一專案的修補程式,將允許 Wave in a Box" 實做以 MongoDB 
為基礎,且支援搜尋的持久性儲存系統。伺服器也提供小工具 (gadget)、機器人 (robot)、資料 API,好讓外部應用程式在 Wave 
對話中,提供內嵌資訊與自動化服務。

由於 Wave 服務預計在明年就會關閉,"Wave in a Box" 將包含匯入現有 
Wave 對話到本地伺服器的功能,協助用戶進行服務轉移。"Wave in a Box" 
也能在某種聯合架構下,將執行該服務的不同實體相互連接起來,不過 Google 表示這樣做必須經過部份額外的系統設定。

Google 指出,"Wave in a Box" 不會提供和現有 Google Wave 服務如出一轍的所有功能,但是該公司希望開發者和使用者能夠讓這個專案往前邁進,
並擴展 Wave 開發者社群。目前 "Wave in a Box" 的釋出時程尚未宣佈。


相關網址﹕
1.Google Wave 的開放源碼未來
http://www.h-online.com/open/news/item/Google-Wave-s-open-source-future-in-a-Box-1071917.html
2.Google Wave: 開放源碼
http://crenk.com/google-wave-open-source/

  [removed]
var jcomments=new JComments(8138, 'com_content','http://openfoundry.org/index.php?option=com_jcomments&tmpl=component&lang=');
jcomments.setList('comments-list');
[removed]

 
 
[源碼報報] Mozilla 雲端開發環境 Bespin 改名 Skywriter
謝良奇/編譯

隨著 1.0 版釋出時程逐漸逼近,Mozilla Labs 日前決定以雲端為基礎的開發環境 Bespin,改名為 Skywriter,作為該專案真正的名稱。
該專案的程式碼也從之前的 Mercurial 倉儲改置於 GitHub 上。

根據 Mozilla 表示,Skywriter 的開發正在轉變為全部以 JavaScript 為基礎的系統。該系統的元件目前已經在 node.js 上運作,
而且轉移該伺服器到同一平台的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這套專案目前正式代管於 GitHub 上,讓開發者更容易為該專案創造分支。之前 Skywriter 本來是使用 Mercurial,開發者只需安裝
 Mercurial 即可存取 Bespin  並建立非官方的映像。新的 GitHub 倉儲目前仍尚未完工,僅包含 Skywriter 系統還不完整的全 JavaScript 版本。

舊的 bespinclient Mercurial 倉儲仍會持續公開給開發者,以便存取可以運作的系統版本。

Mozilla 的 Kevin Dangoor 在公告中表示,當他們第一次以 Bespin 為代號介紹此一專案時,他們獲得許多讚美和抱怨。畢竟你無法同時取悅每個人,
特別是涉及到命名這件事的時候。Bespin 這個代號,取自帝國大反擊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中的令人驚歎的雲城 (cloud city),被用在一套在雲端寫程式的編輯器上,令人倍感其趣味性。


相關網址﹕
1.Mozilla 的 Bespin 變成了 Skywriter
http://www.h-online.com/open/news/item/Mozilla-s-Bespin-becomes-Skywriter-1072113.html
2.Bespin 變成 Mozilla Skywriter 並且搬到 GitHub 上
http://www.developer.com/daily_news/article.php/410498/Bespin-Becomes-Mozilla-Skywriter-and-Moves-to-GitHub.htm
[源碼報報] Mozilla 釋出 Firefox 行動版本 Fennec Alpha
謝良奇/編譯

Mozilla 最著名的專案,瀏覽器 Firefox ,其行動版本 Fennec 推出 Aplha 版本。這次釋出了針對Android 
智慧型手機及 Nokia N900 的 Alpha 版本。儘管數月前已有 Android 平台上的 Fennec alpha 
版本提供下載,不過該版本並不穩定。如今Mozilla 正式釋出的 alpha 版本中,標榜擁有 Firefox 
桌面版本廣受歡迎的功能,另外還納入awesome bar、Firefox Sync、附加元件支援等多項特點。

Fennec 以支援附加元件和 Firefox Sync 試圖在多種行動瀏覽器中創造區隔,Firefox Sync 能夠跨越多個 
Firefox 瀏覽器對書籤、瀏覽分頁 (tabs)、瀏覽歷史紀錄、表單自動完成資訊、我的最愛,進行同步化。Fennec 瀏覽器並且支援包括 
HTML5、CSS、JavaScript 在內的現有和新興網路標準。

Fennec 支援的其他功能包括了儲存為 PDF (Save to PDF)、在地化服務 (location-based services)、find-in-page 等。Mozilla 
的行動團隊技術總監 Stuart Parmenter 在 Mozilla 官方部落格指出,這次釋出的焦點在於增加執行效能和對用戶行為的反應性。

這次的釋出也實做了 Electrolysis 和 Layers。Electrolysis 可以像 Google Chrome 一樣,讓分頁在各自獨立的程序中執行,
避免當掉的分頁彼此影響,讓瀏覽器因為笨重的 JavaScript 負載或附加元件而減緩執行速度時,還能夠對使用者的動作做出回應。
Layers 則在高圖形運算需求如捲動、縮放、動畫、影片等情況下,提供效能改善。

附加元件則能夠隨時安裝和解除安裝,允許用戶客製化並加強瀏覽體驗。Fennec 納入了起始頁面,讓用戶能夠接續在 Firefox 
桌面版本中斷的瀏覽動作。點擊 awesome bar 之後會帶出新的 awesome screen,這是歷史紀錄和書籤的智慧列表,並可用來建立如
 Google Chrome 一般的客製化搜尋引擎。

Mozilla 已經在 Fennec 上發現若干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圖形效能不彰,可能會在捲動、縮放和播放影片時造成部份延遲或甚至是閃爍。
Fennec 在 Android 平台上會使若干附加元件無法運作。

Fennec alpha 版本尚包含的其他功能,例如縮圖模式下的分頁瀏覽可以讓用戶輕鬆找到並開啟網站,網站 (Site) 選單中的儲存為 PDF 
功能有助用戶擷取像駕駛路線圖或登機證等重要資訊,地點感知瀏覽 (Location-Aware Browsing) 
可以提供你和目前位置有關的內容與資訊。


相關網址﹕
1.Mozilla 為Android 和 Nokia N900 釋出 Fennec Alpha
http://www.linuxpromagazine.com/Online/News/Mozilla-Releases-Fennec-Alpha-for-Android-and-Nokia-N900
2.Mozilla 針對Android 2.0+ 和 Nokia N900 釋出 Fennec Alpha (Firefox 行動版本)
http://www.ithinkdiff.com/mozilla-releases-fennec-alpha-firefox-mobile-for-android-2-0-and-nokia-n900/
[源碼報報] 尋找外星人計畫 SETI 公佈專案原始碼
陳瑞霖/編譯

今年 8 月,尋找地外智慧生物計畫(SETI)邁入了新的里程碑。那就是今年 2 月份方才建立的 SETIQuest 子計畫,在 8 月份慶祝 
SETI 計畫成立五十週年的 SETICon 會議上,被正式宣佈要以開放源碼的方式釋出其專案程式的原始碼,此舉被若干觀察家視為 SETI 
邁向新世紀的嶄新佈局,目前 SETIQuest 專案的部份程式原始碼,已經在 Github 平台上公開釋出並開放下載了(http://github.com/setiQuest)。
 
SETIQuest 專案的創立源由,肇始於 SETI 研究中心主任 Jill Tarter 案申請到了 2009 年度的 Ted Prize。有了 Ted Prize 這 10,000 美金的獎金浥注,
SETI 2010 年初成立 SETIQuest 這個子計畫平台,這個子計畫的設立目的,是要建構一個資訊分享的互助平台,讓對地外生物議題有興趣的探索者,能夠聯結在一起,
以分工互助的方式一起尋找地外智慧生物。換個比較通俗的說法 - 一起去尋找 ET 外星人。

由於 SETI 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於 NASA 以及其他的公家單位,並且也常態性的收受民眾的贊助捐款,所以 SETI 
決定將開發的程式,以開放原始碼的方式提供予公眾共享,這樣的開放策略顯然也非常符合取之於公回饋予民眾的情理。Tarter 在稍早接受 Space 
Review 專訪中對媒體記者開玩笑的表示,近年積極參與 SETI 相關活動的人數,少到能夠塞進一座電話亭裡。而受限於人力及資金日漸短缺的問題,
使得 SETI 計畫也想效法 Linux 作業系統開放程式原始碼的擴散方式,透過提供公眾近用共享以吸引參與者回饋的方式,讓對尋找外星人有興趣的全球同好,
能夠更主動積極的參與並提昇 SETI 的研究成果。SETI 是由康乃爾大學的天文學家 Frank Drake 創立,於 1960 年進行首次 SETI 
主導的科學探測實驗。首次的探測試驗,是透過收錄外太空非自然產生的無線電訊號並進行分析比對,以探究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存在可能性與活動跡像。
SETI 亦於 1999 年主導 SETI@home 子計畫的成立,SETI@home 是採用柏克萊開放式網路計算平台(Berkeley Open Infrastructure for Network Computing,BOINC),
BOINC 讓認同 SETI 設立目的的志工們,能夠下載 SETI@home 提供的數據分析程式到自已的電腦,當個人電腦處於閒置狀態時,該程式便能善加利用電腦閒置時的運算能力,從 SETI@home 
網站下載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完畢後再將數據上傳回 SETI@home 主網站進行彙整。

外界可能會好奇,SETIQuest 與 1999 年開始的 SETI@home 計畫,究竟有何不同之處。其實最大的差異點在於,SETI@home 
是利用參與者閒置時的電腦資源進行數據分析,而後者則是利用參與者的腦力、創意,所以 SETIQuest 的參與者,不論是透過程式撰寫的方式,
或者是透過主動參與數位訊號分析與統整的方式,比起 SETI@home 較被動的傳統方式,將得到更有深度的參與感。

 

相關網址:
1. SETI 開放原始碼
http://www.networkworld.com/community/blog/open-sourcing-seti

2. SETI 五十年
http://www.thespacereview.com/article/1686/1

3. 偉大的夢想改變世界 - Jill Tarter
http://www.tedprize.org/jill-tarter/

4. Ted Prizse 夢想專案 - SETI Quest
http://blog.ted.com/2010/02/10/announcing_seti/

5. SETIQuest 官方網站
http://www.setiquest.org/
[非商業廣告] 「第八屆黃金企鵝獎 – 開放平台行動裝置應用大賽」,即日起開放網路票選!
林怡芳/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

延續5月中鼓勵業者應用自由軟體開發的活動,現在評審換你當!「黃金企鵝獎 -- 開放平台行動裝置應用大賽」
為肯定使用自由軟體開發的原創者,請將你寶貴的分數投給你覺得最棒最好用的作品。即日起開放網路投票,投票截止日為
10/31。另外,在9/30前下載安裝使用黃金企鵝專區參賽作品,並給予星等評分的使用者,就有機會把Acer高級智慧型手機帶回家!。

◎ 活動聯絡人:台北市電腦公會 高莉雅小姐 (02-2577-4249*399) 
◎ 活動網頁:http://android.cool3c.com/game/2010
[新進專案] 新進專案列表 09/13
OSSF/整理

1. hwofnmcn

專案摘要:類生物計算之嵌入式硬體演化實作 

2. touch2010

專案摘要:內嵌式系統之多點觸控手勢協定的使用者介面研發

3.
ad3423453 專案摘要:Blog活動報名系統

4. gpscam-android

專案摘要:拍照後於照片標記GPS座標

5.
tvcr 專案摘要:利用節目名稱在節目播放的過程中不會改變的特性,配合場景轉換偵測技術快速偵測出電視廣告的區間並移除之。
推薦訂閱
「邊看電視,邊購物」的電視互動應用程式@【資策會 FIND科技報】
介紹一個免費資訊與網路新知網站@【網頁研習室【網頁製作系列報導】】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轉寄『第 157 無須使用資料庫的內容管理系統 - gpEasy CMS』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