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迷思與生氣管理(上)─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0,2018生氣迷思與生氣管理(上)
生氣迷思與生氣管理(上) 國軍桃園總醫院臨床心理師潘能靜
藝人Makiyo 毆打計程車司機的事件震驚了全台,許多人都覺得不可置信,外表甜美、可愛的女孩,怎麼會做出這樣傷害人的事。在社會新聞中,家暴、虐待、自我傷害…的報導亦屢見不鮮,不禁讓人思考到底怎麼了?為甚麼生氣就要用傷害他人與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
處理生氣的方式,通常與我們怎麼看待生氣,以及學習到哪些方法來處理情緒有關,本期電子報先介紹一些我們對生氣的迷思,下一期再和大家談談如何處理我們的情緒。
一、有關生氣的迷思
迷思:生氣是不好的
生氣是一種人類常見的情緒反應,當遇到事情的發展偏離或未達到預期,受到挫折、需求未被滿足或受威脅時,便容易產生生氣的情緒,讓人感到痛苦。憤怒之所以不被人接納的原因,是它常使人在衝動下做出傷人傷己的行為,但若壓抑下來又會啃噬自己的身心,造成身心症。因此,在面對憤怒時,許多人都覺得它傷神又傷身,最好不要擁有它或遭遇它。
可是大家忽略了生氣是一種維護尊嚴、價值及信念的情緒,其出發點是良善的。若能善用這份生氣的能量在積極的事項上,可以完成許多事情、解決許多問題,甚至因建設性的溝通,讓自己更能改善人際關係。
因此生氣是好或壞,取決於我們的選擇,決定讓生氣成為我們人生的阻力還是助力。
迷思:我沒有辦法控制我的生氣
我們常聽人說:「我沒有辦法控制我發脾氣」,其實真正的意思是「我不想控制我的生氣」。常常緊抓著生氣情緒不放的人,常因為自己的生氣,迷失在自我毀滅、從屬關係和受害者角色中。大家不妨找個曾有的生氣經驗體會一下,是否有「意願」這個部份在影響我們對生氣的反應。
生氣管理與是否「願意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有關。你會發現其實當自己真心願意為自己的生氣負責以及學習時,內在的生氣感受會有頗特別的削弱性轉變,也會覺得生氣管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迷思:生氣都是別人、外界環境、事件造成的
外界環境、人、事、物,的確是造成我們生氣的原因之一,但是為甚麼有些人會為某些事生氣,有些人不會?為甚麼有些人總是比其他人容易生氣,而有些人卻可以很輕易的處理生氣的感覺和面對生氣的人?
生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除了外在環境的人事物外,也與如何處理生氣的意圖、過去經驗、自尊、想法、期待、價值觀、處理時是否具備相關的問題解決、社交技巧與資源等等有關,這些都會影響我們是否生氣以及如何表達。
迷思:把氣發洩出來,才會過去
將生氣以攻擊的言行發洩出來,即使在此過程中情緒張力獲得短暫的宣洩,但不見得會減輕憤怒,反而會因為害怕他人觀感、報復或罪惡感,而更焦躁不安。長期下來,不但不能降低這種行為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你以後用此方法表達生氣的機會,容易成為習慣,甚至變成癮頭。嚴重影響你的人際關係、職場適應,也無法發展出更好的問題解決與人際互動能力。
當一個人不能看到自己應該對其行為或情緒的發洩付上應有的責任時,他就不太可能去了解在自己生氣情緒後隱藏的問題,當然也不會主動學習新的技巧與其它變通方法來有效地處理他們的情緒。因此處理生氣的重點,在於將那負面的能量轉為非破壞性和積極有益的能量。
迷思:把生氣壓抑下來,不發出去,就是生氣管理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即使把氣壓下來,但沒有進一步去處理生氣,氣還是悶在心理,事情也沒有解決。而且有些人還會發展出胸痛、頭痛、高血壓、失眠…的身心症狀,也會影響到自己面對外在環境的人、事、物的態度與方法。有些人會變成迴避,有的甚至會轉為被動攻擊,例如:消極抵制、拖延、貶低對方、散布不利對方的消息、裝可憐讓對方有罪惡感或被人責罵…。由此可見壓抑情緒,不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也會造成人際上更大的傷害,對自己真正的問題也沒有幫助。
因此,學習「肯定而自信的生氣反應方式」,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例如心平氣和的溝通,明白表達自己的想法等等。這個方式不但可降低彼此的傷害,也能朝著成功地解決問題,促進彼此關係,達成共同目標,成就更有力量的自己而邁進。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