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節日與心理健康─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0,2018談節日與心理健康
談節日與心理健康
桃園療養院 馮天妏臨床心理師
年終將至,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的節日,萬聖節、聖誕節、元旦跨年、除夕、農歷過年…等,每年當中,總是有許多如此豐富多采的節日,世界各國的人民也會在每年過節之時,舉行一些紀念或慶祝儀式。這些節日除了紀念或慶祝外,是否還有隱含著其他意義呢?殊不知自古已來,人類早已一再的利用這些節日與家人好友相聚,所謂的中秋月圓人團圓、聖誕火雞大餐乃至現代才發展出來的跨年晚會不正是如此嗎?
其實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節日的意義不僅止於紀念或慶祝,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讓我們與親戚朋友相聚的機會,讓我們可以藉此培養「社會支持」的強度。「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 是一心理學的概念,代表的是一個人感覺到另一個人或團體所提供的協助、慰藉、關心與尊重。藉由聚會,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與久未謀面的親友話說當年、暢談未來、寒暄問暖、關心彼此…等,這些正是社會支持存在的形式。它可以豐富我們的生命,讓我們不感覺孤單,譬如當生病時,總需要有家人的照顧;亦或當自己心靈哀傷時,也總需要好友的陪伴。而社會支持依照其功能也可分為幾個不同的類別:
1. 情緒支持:一個人對我們表達關心同理即是情緒性的支持。例如當一個人失戀哀傷時,有好友在旁陪伴及提供慰藉,不致於讓自己獨自面臨情感失落的痛苦,也可感覺到別人對我們的關心及自己存在的價值。
2. 尊重支持:表示一個人對我們的鼓勵或同意我們所提出的觀點。例如當自己想法與他人不同時,仍可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認同。
3. 工具支持:它包含了直接的提供幫助、捐獻物資或金錢。前幾年的莫拉克風災,災區收到來自全台各地的募集物資或資金協助即是工具性的支持。
4. 訊息支持:收到來自他人所提供的忠告、建議或者是對我們的行為所給予的回饋。例如
當我們生病至醫療院所看醫生時,會從醫生得到一些治療疾病的建議,即屬於訊息支持的一種。
5. 網絡支持:此種形式的社會支持,會讓一個人感覺到自己是屬於某些團體的一員,而這些團體有著共同的興趣或社會活動,並一起分享。坊間有許多的登山隊、晨泳會、讀書會或者是教會等,當此類的成員聚在一起時,都相當投入在共同的興趣主題中,這些聚會就提供了網絡支持,讓自己有歸屬感。
由此可見社會支持是可以來自朋友、家人、伴侶或者是社會團體,而同一件事,也可能有著多重的支持功能,如當讀書會的成員聚在一起討論時,除了提供網絡支持外,也相對的產生了尊重支持。而社會支持對一個人而言有什麼好處呢?除了讓自己在遭逢困難時有人可以適時提供協助、讓自己在悲傷時有人陪伴以及讓自己有愛及歸屬感外,它其實還攸關我們的身心健康。研究指出,有較多社會支持的人,會面臨較少的壓力,因病死亡的機率也較小;此外,有較多社會支持的人,從疾病康復的速度也較快,也有著較強的免疫力。說穿了,社會支持對我們的身體與心理健康提供了良好的保護力。
所以,每年在節日時與親友相聚,有著重要的心理意義,即便是一通生日的祝賀電話,都可以藉此聯繫彼此之間的情感,增強社會支持。但話說回來,社會支持並不是在過年過節時才顯得重要,在日常生活裡即須用心經營,如此提供的支持力量才會日益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