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愛 樹 保 育 協 會第30期電子報-2─愛樹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y 01,2013前進校園與小朋友共同護樹
植樹節(植樹月)已至,從小師長就教導我們應當於今日或本月種
樹,而每年百官也帶頭種樹,是一份春天賞櫻的榮景,也是
重要的應景活動,各公益社團也常以種樹為會長的政績,
但都市地區據估計公務單位每年約發出400 萬棵樹苗,
若包括林務局於山區種樹全國約800 萬棵樹苗產出,
若以此推斷這幾十年下來臺灣應當不能住人,全是樹林及猴
子,但走出門口。
這樣的光景讓協會興起應是護樹重於種樹才是,所以經和
忠孝國小的陳建輝老師積極連系下,再由五年二班同學郭鎧甯
編寫企劃案終於促成今日的活動,也讓小朋友們提前度過不一樣的植樹節。
3 月3 日陰天微雨氣溫12℃,早上8:30 不到小朋友陸續在父母親
的接送下來到學校,看見小朋友睡眼惺忪,手中拿的並不是平常的書包
而是小工具,這是他們期待已久與筆者有約的日子,原本想粗重的工作
在養尊處優的現代小朋友的眼中,應當不會有太多人參與,想不到來了
70 位,這全都是歸功陳老師及郭小妹妹的努力感人,我想讓這棵樹為出
發點然後影響其它棵樹,在影響其他學校,這樣樹木便不再受到如此不
公平的對待。
小朋友對樹木健康的期許。
小朋友的心得:
三月三日護樹活動(忠孝國小)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打破傳統以實際的行動傳達對生命的尊重與
愛護!
我們班的學生,五年級15 班再加上其他很用心的同學年和其他年級的學
生共同參與,從一早的簡報、樹醫生的指導與示範到學生切身的體驗與
醫治,從早上到下午,大家只有一個念頭只希望陪伴我們的樹可以緊快
好起來。
五年二班 林佑琛
經過:3/3(日)有許多人來幫忙醫治一年六班前的樹和百年老樹,還有
一位貴賓,臺灣愛樹保育協會的會長,樹醫生─曾檉銳,雖然這樣整
天的活動很累,但我覺得非常值得,因為我學到如何照顧樹,如何讓
樹擁有最好的環境。
心得:3/3(日)的活動我非常開心,因為有那麼多人共襄盛舉,就是為
了一起來醫治我們忠孝的大樹,我也感謝樹醫生告訴我們關於「樹,
的一切!我相信有朝一日,忠孝將會變成最美麗的校園!」
五年一班 潘麗玲
今天,把它的水泥和柏油挖開之後,才知道為什麼它會生病。
柏油就像是小怪獸般,拼死也要把大樹的根往下壓。水泥是硬
塊,也是防護牆,將大樹的根弄得生不如死。那天,我們挖開的不是
一條淡咖啡色的樹根,而是一條條紅磚瓦色的樹根,大家都誤以為那
是水管,還使用鏟子對它敲敲打打,當它流下白色的乳汁才知道那是
樹根。您看,這不就是它快死亡的訊號嗎?
五年二班 郭鎧寧
三月三日,我與一群和我一樣愛樹的人聚集在忠孝,從早上開始,
許多人都興奮不已,因為我們即將幫樹掙脫長久以來的束縛,
挖土、產土、裝土便是我們主要的工作,一直到下午,有人已
累到筋疲力盡、無法動彈。當然,我也不例外,但只要一想到
榕樹長期壓迫在柏油和水泥中,那種「萬斤壓頂」的難受,
就讓我有堅持下去的力量,持續到整個活動結束。
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想起整個過程:曾會長先詳細的說明,
我們大家再一起努力的挖。有新聞媒體到訪採訪,其中還認識
了許多與我志同道合的朋友。
這時讓我想到當初寫企劃書的時候,從剛開始自己一個人努力,
接著有同學的支持及勉勵;直到現在,有越來越多資源的加入,
理想更進一步實現了。然而,三月三日並不是一個結束,
而是另一個開始;目前只是個起步的開始,希望未來能更加美好。
其實樹的生命是不容小覷的,包括花草植物也一樣,它們為我們
提供很多好處,但人類為什麼不斷的壓榨它們呢?仍有許多值得
省思的地方,希望能藉由此活動讓更多人瞭解樹植物的優點,
也能影響更多人。
謝謝協會、曾會長、陳老師,以及與我們志同道合的人。
五年三班 陳韻文
今天,終於要醫治老樹了!我高高興興的來到學校,仔細聆
聽樹醫生的經驗才開始動工。
首先,我們先測試土質的硬度,再將土全部挖起來,眼看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結果才用了一些,而且也很累了,不
過看到被醫治的樹就十分高興,也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了!之後,我們將土加上一些東西混一混後,把土鏟填回
去,汗一滴一滴的滴在地上,訴說我們的辛苦,我相信樹一
定很快樂,也會很感謝我們。而其它老樹呢?我會盡全力去幫忙的。
活動完成後的期許:
1、 樹木棲地水泥化的問題:由於學校活動人員越來越多,所以我們
就築起水泥鋪面,樹木的耐受力,通常如此行為樹木並不會立即死
亡,所以我們就不斷的在他的棲地踐踏。
2、 教育問題:學校是個教育單位,但我們忽略了對其他生命的尊
重,並非會動才是生命,若能讓小朋友愛樹,他對於身邊無聲的朋友
若能尊重,則對身邊更愛他們的父母、家人、師長定然更能愛惜了。
3、 生命教育:常聽朋友說這一條路是我要走的,試問我們已佔據地
球每一片土地,讓幾坪地給樹木它就能替我遮風、避雨,這是何等快
樂的事,只是大家忙於升學卻忘了我們身邊這些美好的事務,我們必
須重拾這些生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