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鯨豚電子報
報主:中華鯨豚協會
創刊日期:2014-07-0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55
官網:
http://www.whale.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鯨豚電子報報
鯨豚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鯨豚電子報
2015-04-10 16:00:00/ 報主:中華鯨豚協會
[公益聯播]切膚之愛基金會魏愛倫學苑志工招募
本期目錄
因為你們,我們看見未來~第16屆鯨豚志工訓練回顧
鯨豚需要你! ~徵才公告
海洋活動報馬仔
感謝您一路相伴:2015年3月捐款名單
協會活動預告
[海人臉譜]擱淺鯨豚的解語人—中華鯨豚協會姚秋如理事長
介紹鯨魚標本的姚秋如理事長。
因為你們,我們看見未來~第16屆鯨豚志工訓練回顧

因為你們,我們看見未來~第16屆鯨豚志工訓練回顧

我仍記得第一次學到鯨魚不噴水時感到的詫異與恍然;第一次了解如何幫助擱淺鯨豚所感到的興奮;和第一次知道台灣就可以觀賞到那麼多種鯨豚時的開心,這麼的感受都是在鯨豚志工訓練的學習中發生。

我也記得當初仍對鯨豚一無所知卻懷抱滿腔熱情的澎湃,正如今天的你們。歡迎第16屆鯨豚志工加入鯨豚大家族!

 

繼續閱讀......

 

鯨豚需要你! ~徵才公告

鯨豚需要你! ~徵才公告湛藍的海洋,吸引你嗎?
我們有個機會能經常接近海洋。當然,海洋有藍色、灰色,還有翻騰的白色。

跳躍的經豚,吸引你嗎?
我們有個機會能學習更多與鯨豚相關的事物。然而,鯨豚不單是跳躍的,還有沉默的、影像的、文字裡的。

如果你有興趣認識不同面貌的海洋、鯨豚,以及海邊各種面貌的島人們,請與我們聯絡。

 

徵求:計畫兼職專員一名(在學學生可)

徵才條件:

  1. 非暑假可視工作量及需求調整兼職上班,但暑假(7至9月)需配合全職上班者
  2. 具備工作熱忱、責任感、主動、良善溝通之能力
  3. 不限科系背景,對鯨豚保育或賞鯨解說服務有興趣者

工作項目:

  1. 協助規畫及執行暑期烏石港賞鯨解說服務(需外勤)
  2. 協助海洋生態旅遊調查訪談、資料蒐集、資料輸入與分析
  3. 協助海洋生態旅遊相關報告及成果撰寫
  4. 其他交辦事項

工作時間:

高峰期為暑假期間(7、8、9月),每週工作天數至少五天,並且週五、週六及週日為必排工作日;非暑假期間(5、6、10、11、12月)可視工作量彈性調整,每週工作天數至少二至三天。

徵才詳細資訊請看:http://www.whale.org.tw/index.php…

下載履歷表:http://goo.gl/BK5BU2

截止日:104年4月17日(五)

海洋活動報馬仔

1. 海洋之美~2015關渡大師講座

秉持學習分享的理念開設生態講堂,邀請各領域的生態達人分享與生物相遇的奇特經驗、探索自然的真實面貌,期盼透過多元的主題,跟著大師的腳步,輕鬆走入生物界的神秘世界。

活動連結:http://gd-park.org.tw/page/2210

2. 水藍之舞~2015 鯨彩台灣 藝魚特展

《水藍之舞–2015鯨彩台灣‧藝魚特展》是台灣首次結合30位海洋生態藝術家,以魚為創作主題,運用繪畫、陶藝、雕刻、手工藝等多元媒材,展出「年年有魚」、「藍色舞者」、「生活之魚」、「鯨彩台灣」、「悠游世界」五大單元。策展目的希望連結生態保育行動與漁業文化,以彰顯台灣與海共生的理念,提升海洋台灣整體形象。

 

《水藍之舞–2015鯨彩台灣 藝魚特展》從4月17日起至10月25日在長榮海事博物館特展區展出,詳細參觀資訊與票價,請洽長榮海事博物館,或至活動官網www.art-fish.com.tw及臉書(請搜尋關鍵字「台灣藝魚工廠」)查詢。

 

展覽地點:長榮海事博物館4樓特展區(台北市中山南路11號)

活動連結:http://e-info.org.tw/node/106220

3. 「聲物狂想曲」系列講座

我們身處的世界,聲音無所不在,四到五月份有一系列精采的「聲」物講座哦!

4/14 草地上的行板—世說蟲語
4/21 蛙!聽誰在說話
4/28 海底下的鳥鳴:海洋竊聽檔案
5 / 5 森聲不息--野性的呼喚
5/12 聽覺甦醒—城市的聲象記憶
5/26 大地精靈的樂章—尋找在地的旋律

活動連結:https://sites.google.com/site/wildchorusing/

 

感謝您一路相伴:2015年3月捐款名單

感謝您支持中華鯨豚協會,讓我們得以持續推動各項鯨豚保育計畫。

2015年1~2月捐款名單:

 

 

【單筆捐款】

 

洪為天       $1000
謝佩倫       $1000
邵欽華         $100
盧虹汎         $755
賴瑞麟         $100

 

 

 

感謝您的一路相伴,

因為有您的支持保護鯨豚的路途我們並不孤獨,

若您支持我們的理念,歡迎與我們一同幫助牠們。

 

捐款方式

※ 郵局劃撥:

   戶名:中華鯨豚協會 劃撥帳號:19293461

※ 銀行或ATM轉帳:

   戶名:中華鯨豚協會 ATM帳號:154-20-018847-3 (華南銀行,銀行代號008)

(若ATM轉帳,請Email告訴我們您的 (1)姓名(2)聯絡電話/地址(3)匯款日期(4)金融卡帳號,方能核對資料,寄發收據給您哦。)

協會活動預告

1. 國小校園推廣活動

4/234/30有多場台北地區國小海洋教育推廣活動,我們徵求種子講師及志工支援,一起前進校園與小朋友分享海洋的故事!

報名網址:http://goo.gl/forms/QUuwaTAKuH

2. 彩繪抹香鯨

抹香鯨是誰?牠是甚麼動物?本次彩繪活動希望讓小朋友知道這隻世界上最大的齒鯨!更希望透過活動告訴小朋友什麼是鯨豚鯨豚?牠們從哪裡來?牠們從陸地演化到海洋生活需要哪些特別的本領?歡迎大手攜小手一同來探索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活動連結:http://www.eastcoast-nsa.gov.tw/zh-tw/Event/News/601

3. 魚鱗、魚骨耳環DIY

協會活動預告

當我們發現魚骨、魚鱗等素材丟棄在市場上會發覺很可惜嗎?對!是真的可惜!五月份,海洋環境教室將請到陳羿均(貝殼)老師現身教學,教大家發揮創意及巧思,利用魚骨、魚鱗製作出耳環!兼具環保創意的「海洋風DIY」,利用「魚鱗耳環」也讓自己變美美吧!

活動時間:104510() 14:30-16:30
活動地點:海洋環境教室(臺東縣成功鎮港邊路1-5)
活動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taitongec/photos/a.450981405004207.1073741829.448758045226543/566024433499903/?type=1&theater

 

 

4. 賞鯨記錄「whalefinderAPP6月全國推廣)

為了鼓勵全國民眾一起蒐集台灣的鯨豚資料,「whalefinderAPP預計將於6月份誕生,在google play與大家見面。

5. 烏石港賞鯨解說員訓練(5/16  台北)

邀請你來擔任烏石港的賞鯨解說員,透過你的力量讓遊客認識愛護海中鯨豚。

6. 海洋環境教室實習(7~9  台東成功)

台東,一處質樸奔放的土地,想不想成為我們的駐站解說員,更認識在地的海洋呢?

7. 成功鎮海洋旅程(7~9  台東成功)

一起來體驗成功鎮的海洋故事吧。

 

 

[海人臉譜]擱淺鯨豚的解語人—中華鯨豚協會姚秋如理事長

這一天,初春的台中早晨剛下過雨,將台中科學博物館植物園內嫩綠的新芽洗得清新無比。星期一科博館不開放,少了喧囂的人群,漫步於綠意盎然、花團錦簇裡,彷彿遊走在森林中。結果真的像小紅帽一樣迷路了!趕緊撥了電話給姚秋如博士,她的聲音輕輕柔柔,很為我著急,思忖著說這裡的路挺複雜的,想要親自出來接我。還好,很快我就找到正確的路。

走到科博館公務門門口,就見到姚秋如博士的盈盈笑臉。姚博士目前擔任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也是中華鯨豚協會的理事長。其實認識姚博士好些年了,我們相交不深,但她在我的印象裡一直是位溫柔敦厚的學者,雖然持著犀利的解剖刀,卻溫和而堅定地走在鯨豚研究的道路上。從解剖第一隻偽虎鯨至今,姚博士的鯨豚歲月已流轉了二十多個年頭,和台灣的鯨豚保育歷史等長。

沙港事件 澎湖女兒投入鯨豚研究

[海人臉譜]擱淺鯨豚的解語人—中華鯨豚協會姚秋如理事長
1990年的沙港事件是台灣鯨豚保育的起點。

1990年春天,澎湖沙港的漁民一如往年,開始進行圍捕海豚獵殺分食的傳統。但是,不同於過去三、四百年的是,這一年,國際保育組織信任地球(Earth Trust)錄下了屠殺海豚的畫面並公開播映。隔年,政府將所有鯨豚類動物納入野生動物保育名單。沙港事件,於是成為台灣鯨豚命運的轉捩點,開啟了台灣的鯨豚保育。

這是大部分從事鯨豚相關工作的人都熟知的歷史,然而當我聽著姚博士再次娓娓道來,我才發現,原來它也是姚博士進入鯨豚保育的起點。

「當時我還在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念碩士,研究主題其實是螃蟹。不過沙港事件發生後,開始有資源調查的計畫,因為我是澎湖人,於是就有機會協助漁民的訪談。」姚博士說。

澎湖是漁村社會,對澎湖人來說,海洋就是賴以為生的依靠,許多吃食都來自於海洋,包括海豚。澎湖的老人家說,海豚是「海龍王賭輸的」,是上天偶爾的賜與,尤其在過去物資貧乏的年代,海豚肉更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身為澎湖的女兒,姚博士第一次接觸鯨豚也是在餐桌上。「我只知道那盤肉是『海鼠』,發現海鼠其實是海豚後,有點訝異。不過,海豚真的並不好吃。」她回想說道。透過與故鄉長輩的閒談,姚博士逐漸理解沙港捕獵海豚的歷史背景:「舊時沙港捕獲的海豚會依個人出力比例發放,豐收時甚至還可以分給旁觀者,對村民來說宛如節慶一般。在當時生活較為困難的日子裡,那是人與人之間分享的淳厚之情。」她在「鯨豚的保育」一文中回憶著。

即使出身於獵捕鯨豚的文化,然而,姚博士並不認為現代應延續舊時傳統。「當然台灣所有鯨類都已禁捕,但也因為海洋污染嚴重,鯨豚已不適合食用。另外,台灣人已不虞匱乏,反倒是鯨豚在海中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更為嚴峻。」她說。

從救援擱淺前線到研究典藏後端

沙港事件後,姚秋如博士因緣際會加入台大周蓮香教授的團隊,協助擱淺鯨豚的處理工作。

[海人臉譜]擱淺鯨豚的解語人—中華鯨豚協會姚秋如理事長
擱淺鯨豚的前線處理是流血流汗的辛苦工作。

「我處理的第一隻擱淺動物是偽虎鯨,」姚博士說,「那是1994年一月在蜜月灣。蜜月灣的潮間帶很長,我們迎著東北季風走到現場,當時我們都沒有經驗,工具也不齊全,幾個人拿著小小的手術刀或徒手,將長約三公尺的動物解剖分裝,再一袋一袋扛回岸上。」

姚博士說得輕描淡寫,但這幅畫面卻是第一線擱淺處理人員再熟悉不過的平常。鯨豚一般體積重量都驚人,就算是看似較小的江豚,成熟個體差不多還有五、六十公斤,死亡擱淺若無法後送處理,通常都得直接當場解剖。寒冬颳著冷列海風,酷夏晒著熾熱太陽,遇到死亡多日的動物,還得忍受自然分解後飄散於空氣中及附著在衣物指甲裡的味道。辛勞時揮汗如雨,對著龐然大物揮刀也時有受傷的情形。鯨豚解剖堪稱是流血流汗的血汗工作,然而卻是後端研究與保育工作的基礎。

鯨豚研究非常困難,一來因為人無法在海上自由來去,海洋研究通常需要花費龐大經費在船隻與器材上;二來鯨豚移動速度快、範圍廣,觀察與資料蒐集極度困難。棲息於近海的種類譬如中華白海豚,已經是比較容易研究的鯨豚,許多害羞的種類像是侏儒抹香鯨,即使在海上驚鴻一瞥,通常也只是遠遠地看見半顆頭而已。因此,擱淺上岸的鯨豚非常重要,牠們帶來自身種類、族群,以及海洋環境的種種訊息。

「我的學習與工作一直是連貫的,就是擱淺標本的研究與處理。」姚秋如博士說。從第一隻偽虎鯨開始,二十多年來,姚博士已經解剖過至少兩百隻的擱淺鯨豚。而目前的工作雖然已退出前線,但她在科博館仍持續鯨豚的標本收藏、研究、教育與展示。

典藏鯨豚標本的重要任務:研究、科教與展示

穿過左彎右拐的長長走廊,我和姚秋如博士來到了科博館位於地下室的鯨豚標本室。為了長久的收藏與保存,標本室裡恆年維持著一定的溫濕度,一走進去,馬上就感受到不同於戶外春雨剛過的乾爽。

不像一般展覽吊掛在空中令人歎為觀止的巨大鯨豚骨骼,標本室裡的動物平實地整齊擺放。標本室的一邊是長長的巨大櫃子,長度超過三公尺的鯨魚一隻隻地排在格子裡;另一邊則是一包包於架子上堆放到天花板的散裝標本,另外還有一個超過一公尺長的鬚鯨頭骨,可能沒有夠大的櫃子容納,悉心地蓋了一張塑膠布擺放在地上。

[海人臉譜]擱淺鯨豚的解語人—中華鯨豚協會姚秋如理事長 [海人臉譜]擱淺鯨豚的解語人—中華鯨豚協會姚秋如理事長 [海人臉譜]擱淺鯨豚的解語人—中華鯨豚協會姚秋如理事長
排排站的鯨魚標本。 大村鯨頭骨。

 

「科博館從1980年代就開始收藏鯨類標本,第一隻是侏儒抹香鯨,也是台灣的第一隻新紀錄種(註)。」姚秋如博士說,「中華鯨豚擱淺組織網(科博館亦是組織成員之一)在19902000年代開始大量處理擱淺鯨豚,科博館應該是目前台灣鯨豚標本在量和多樣性上都是第一的博物館。」

除了大量的東部大洋性海豚如熱帶斑和皺齒海豚之外,科博館也有許多的中大型鯨,其中最特別的是朗氏中喙鯨。朗氏中喙鯨是最為神祕的鯨豚之一,可能因為生存在遠洋深海,因此少有目擊,生活史不詳,全世界有記錄的標本也只有十多件,而科博館就有一件。

另一件擁有有趣故事的標本則是大村鯨。大村鯨是2003年才被確認的新物種,而且是台灣擱淺最多的鬚鯨。在2003年之前,大村鯨都被辨識為其他種類如大翅鯨,直到日本學者透過各地標本的研究後才確認為新種。我很榮幸曾經參與這段歷史,當時陪同Yamada教授到科博館以及成功大學檢視大村鯨頭骨,看著Yamada教授鉅細靡遺地觀察這些死去動物的骨骼型態,推測神經肌肉走向,我深刻地感受到擱淺鯨豚的珍貴之處。

姚博士表示,自然史博物館的任務就是典藏,做有系統的管理,因此只要有鯨豚標本,科博館都會盡量蒐集。透過典藏標本,研究人員才有機會了解這些動物。例如姚博士目前正和香港城市大學與香港大學的學者合作,針對港台兩地鯨豚族群如江豚和中華白海豚的牙齒進行切片,鑑定牠們的年齡,來進一步判斷其族群結構與瀕危程度。

除了研究之外,鯨豚標本也是展示和教育的材料。動物標本分為兩種:研究標本和展示標本。研究標本通常是零散的,可以動手檢視、測量、採樣;而展示標本一旦完成原則上就不能動了,由於需考量美觀與氣味,加強的漂白過程也會破壞標本的生物特性。那麼,如果一件珍貴標本需要可供研究又具有展示教育價值的話,該怎麼辦呢?此時即可以考慮使用複製品,現在的複製技術很純熟,不但可以達到整體展示的美感與教育功能,亦不會損害原標本的研究價值。

[海人臉譜]擱淺鯨豚的解語人—中華鯨豚協會姚秋如理事長 [海人臉譜]擱淺鯨豚的解語人—中華鯨豚協會姚秋如理事長 [海人臉譜]擱淺鯨豚的解語人—中華鯨豚協會姚秋如理事長
 科博館的DNA生命密碼展介紹生物演化與彼此間的關係,其中亦包括鯨豚。(姚秋如博士提供)  鯨豚的牙齒切片。(姚秋如博士提供)

「鯨豚擱淺處理組織網最大的貢獻就是增加了臺灣的鯨豚標本與人才。」姚博士語重心長說道,「一個國家的人對於本土自然史是否認知深入,需要靠自身的物件(標本)和專業人才來研究,無法靠文獻,也不能靠外來的和尚每三年來唸一次經,而自己卻不了解本土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在應用方面,也因為有這些標本,我們方能訓練人才,才有專業的傳承。」

二十多年來,透過中華鯨豚擱淺處理組織網的運作,這些迷途上岸的海中精靈得以在呵護的手中揭露海洋的訊息,讓我們有機會更了解台灣鯨豚與海洋的歷史。

 

姚秋如博士擔任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雖然才一年,但她與協會的淵源卻已超過十載。「鯨豚協會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姚博士說。

當年周蓮香老師成立鯨豚協會的時候,姚博士和許多學生想當然耳都是會員,但也因為有機會參與各項鯨豚保育工作,所獲得的經歷和學習,方才成就許多的研究人員和鯨豚領域的專業。如今成為鯨豚協會的大家長,姚博士認為,鯨豚協會是民間團體,扮演著學術界與政府之間重要的中介角色,協助政府保育以及學界研究的需求。她除了希望延續在鯨豚擱淺方面的努力之外,也期許能多著墨於動物保護與福利,例如持續保育教育和落實賞鯨規範。

我告訴姚博士,小時候,我一直以為鯨魚和海豚是電視中、是國外才有的美麗動物。姚博士說,她也是!然而,短短二十多年,姚博士從拿著小手術刀解剖的生澀學生,蛻變為熟稔臺灣鯨豚的專業學者,她就如同臺灣這一路以來在鯨豚研究與保育上的成長。姚博士當初解剖的第一隻偽虎鯨,現在仍靜靜地躺在科博館的標本室中,見證著她一步步成為擱淺鯨豚的解語人,為牠們解開生命密碼,訴說牠們原本神祕的故事。

 

註:新紀錄種指的是過去從來沒有在台灣出現過,第一次被紀錄的種類。

 

延伸閱讀:

  1. 海中的巨人與精靈鯨豚的保育 http://www.abc-school.com.tw/kids/i/hun4/h5.htm
  2. 秀色正可餐?http://e-info.org.tw/issue/thesis/whale/issue-thesis01031601.htm
推薦訂閱
@【【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電子報】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轉寄『海人臉譜~擱淺鯨豚的解語人(2015年4月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