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屏東糖業與殖民經濟 文資行動講堂路線二:走訪屏東糖業上下游 (活動心得)─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網路通訊─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12,2015甜蜜蜜?屏東糖業與殖民經濟 文資行動講堂路線二:走訪屏東糖業上下游 (活動心得)
- 參與者:賴虹曲
我對糖廠的印象非常片段,大煙囪(這是不用進到廠區就能看到的)、水池(裏頭的鯉魚總是等著遊客來餵食)和簡陋的販賣部。屏東糖廠現在只有被攔腰折斷的煙囪,要找到煙囪需要先穿越偌大的園區,路上可以看到一旁擺放了多輛五分車,雖然知道那是作為展示用途,卻又忍不住覺得那些老車頭只是被隨意放置而已。
煙囪周圍種了一圈小葉欖仁,還有椅子讓人可以360度觀看煙囪。煙囪內部是由TR磚推砌而成,外部包覆著RC。雖然高度剩下一半不到,不過也因此我們有良好的光線可以看到漂亮的磚砌紋理,紅磚密集的排序由下往上看非常壯觀;而少數牆面則是被修補過的,相較於原始的「緊密」,近來填補的痕跡是「稀疏」的,帶有交差了事的味道。
在找資料時,日治時期來到屏東驛可以參觀的名勝是鐵橋和瑞竹。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台,預定參觀阿緱糖廠,廠方特地從南投竹山運來竹子搭建涼亭,在裕仁抵達前夕,這些竹子竟發了新芽,因此這些竹子在日後便成了大家必參訪的「名勝」。我終於看到瑞竹了,可惜不如照片上茂密,據說此瑞竹非彼瑞竹。帶有神話意涵的瑞竹,在戰後,似乎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在文物館內的舊照片中,幾乎看不到日治時期的糖廠身影,曾在雜誌中出現的瑞竹也未出現。
經過行政院,都會有點難以相信眼前的建築物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原因就在於樣式過於簡單,不如旁邊的監察院有氣魄。阿緱糖廠的大門亦是跟隨現代建築潮流,造型十分簡潔,但也不讓我那麼大驚小怪了。糖廠辦公區域空間寬敞,似乎用做學校教室、病院也都適合,希望在裡面辦公的人不會嫌棄這些屋舍太老舊。
每一次經過嘉南平原,總是要讚嘆一次嘉南大圳的偉大,卻不知道自己家鄉有個二峰圳。二峰圳是日治時期的地下取水工程,至今仍有在運作,不論枯水期還是豐水期。因為破堤,大雨過後的河水是混濁的,沿著集水廊道往下游走,一路上都是灰色的水流。在明渠與暗渠的交接處,除了水以外,還有爆出來的水管,讓我想起佳冬沿海的龐大水管群(這也快成也特色景觀了),我想這是無法整理整合的吧。到底來說,一戶一水管還是比較便利,想要整理二峰圳的景觀,唯一能做的或許只有把水管排整齊。
在二峰圳的分流處,我們只看到很多的水管和乾涸的地面,水,根本分不出去。恰逢今年已經面臨乾旱危機,讓人忍不住懷疑難道這地下水庫也失靈了嗎。還是只是剛好都被接水接走了,下游田地根本用不到。資料上總是寫著二峰圳穩定供水,結果我們似乎看到了他的另外一面。
一條溪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詮釋,有很多種。以前曾經參考過論文對林邊溪的區分是,上游原住民、中游六堆移民,下游則是甘蔗農場移民。而在這場活動的分類,下游已經到了糖廠了。我還記得國小時從圍牆縫隙看到五分車載著甘蔗經過,如今鐵道早已鋪上柏油,會社地上只有綠樹,從市區往山裡走,從下游往上游走,路上景色單調又荒涼,似乎與我們要找尋的風華歷史有著不一樣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