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七月份 華文文學華麗推出徐則臣長篇小說《耶路撒冷》─九歌文學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25,2017層層探索卡繆思想與人性處境的對照
作者:傅佩榮
書名:荒謬之外──卡繆思想研究
定價:360元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 ★傅佩榮教授對於西方哲學家卡繆的思想精闢解析
★附錄兩篇由傅佩榮翻譯的卡繆原作《薛西弗斯的神話》、《誤會》
「使我認識西方人、甚至現代人內心隱痛的,是卡繆;使我決意正視荒謬並努力超越的,是卡繆;使我承擔薛西弗斯巨石、勇敢推向山頂的,是卡繆;使我親切體察人類意識與人性尊嚴的,也是卡繆。我所依存的信念與智慧固然得自東西方的古代聖哲,但是勇氣則得自卡繆。」──傅佩榮
以小說《異鄉人》聞名於世的卡繆,時而被人們誤會其作品充滿了悲觀與絕望,事實上,卡繆的思想充滿信念,企圖喚醒人類對生命作最英勇的肯定。與《異鄉人》並列「三荒謬」的散文《薛西弗斯的神話》,更把自荒謬中產生希望的「反荒謬」爭辯之聲發展得更清晰。
專擅解讀國學經典智慧的傅佩榮教授,自承也從西方哲學思想中汲取勇氣和態度,這本《荒謬之外──卡繆思想研究》層層探索卡繆思想與人性處境的對照,並集中於卡繆的核心思想──「生命是荒謬的」來展開討論,分析此一核心思想在卡繆整個思想歷程中的發展和成熟過程。
開宗明義的「總論」一篇,概述了卡繆思想的歷程與意義,並將卡繆的思想具體分為荒謬期、反抗期和自由期。上卷「卡繆對荒謬的哲學反思」,著重分析卡繆的「荒謬」概念,系統地爬梳此一思想的發展演變過程,具體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荒謬之感受階段、荒謬之概念階段、荒謬之規範階段。首先發現生命是荒謬的,然後將此一認識上升到理論階段,最後就是超越生命之荒謬。其後並特載傅佩榮對卡繆原著《薛西弗斯的神話》的譯文,譯文全面清晰地再現了卡繆法文著作的思想精髓。
下卷則是作者對卡繆的劇本《誤會》所做深入細膩的分析,從中析取出卡繆的理論思想,為讀者展現了一個深入淺出的卡繆。同樣下卷也特載傅佩榮對卡繆進入「反抗期」的代表作之一《誤會》的全譯文。從此劇本中可看出卡繆肯定「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一種新的人文主義漸露曙光。
海洋詩人汪啟疆最新作品《季節》
作者:汪啟疆
書名:季節
定價:260元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詩人余光中、張默、李進文、高雄市長陳菊、醫師曾貴海、音樂創作者王榆鈞聯合推薦
★海洋詩人汪啟疆最新作品,跳脫過去的模式,展現另外一種詩的風貌。
沒有惆悵,祇是安慰。海洋仍安靜在那兒。白鯨再度失踪,一人漂泊海上,死亡的等候,將心靈撐得有所畏懼、有所飽滿。一個過程,如同所有海洋人的過程。整個夢、如漁網,收回到陸地,曬在罟架上;帶了懶散,具足,認真焚燒後餘燼的星火。而生活的大地,充滿回聲,不再是男人們單獨世界,台灣已是繁複若三稜鏡的一點更易就全色皆變的政治板塊。我所認識的島嶼土壤與人情,需要若干重新整理與收攏。——汪啟疆
田地就是世界,生活就是人間。所有聲音從寂靜裡醒來。季節是這樣誕生了。詩人汪啟疆跳脫海洋詩的侷限,回歸到陸地,從生活中去創作,參與監獄志工,關心社會,以虔敬的心與高度宗教情懷,寫下不只包含春夏秋冬的季節,還有關於社會囚禁生態、死亡的感情、追夢的哀慽……,透過《季節》簡潔明亮的文字,看見詩人從生活與生命中領悟的美學價值。
二○一四年老舍文學長篇小說獎《耶路撒冷》
作者:徐則臣
書名:耶路撒冷
定價:450元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中國上市一年再刷十餘次
★本書榮獲老舍文學長篇小說獎、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好書第一名等,被譽為「七○年代的成長心靈史」。
二○一四年「第五屆老舍文學獎」得獎作品
魯迅、老舍文學獎,雙料得主 徐則臣
畢飛宇 推薦
徐則臣的能力與才華出類拔萃,《耶路撒冷》必將成爲一種標誌。──畢飛宇
從鮮血自景天賜手腕噴灑而出的那一刻起,初平陽、易長安、楊傑、秦福小青澀的少年時光,就被這道陰影,狠狠劃開一道殷紅的口子。他們扛著原罪,彼此祕而不宣,沉默地成長,數年後,像要尋求嶄新人生般,他們隨著運河的水,游出了故鄉花街,朝著大世界邁進,在個個城市,助跑,起跳,騰空,落地。
心裡的傷疤一直都在,甚至影響了人生道路的抉擇,為了尋找心靈的聖地耶路撒冷,初平陽決定賣掉花街舊居「大和堂」籌措費用。消息一出,昔日的小夥伴們從各地火速返歸故鄉,他們都想買下大和堂。花街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展開,新的變革悄然勾引出每個花街人的陳年心事,再一次改變他們的人生。
本書獲二○一四年「第五屆老舍文學獎.優秀長篇小說獎」、《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說排名首位、《人民日報》年度五佳長篇小說、新浪中國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等多項殊榮。每篇以主角為名,將數個人的故事線索,擰結成結構嚴謹、內勁強大的小說,筆功扎實,重視細節又語帶詼諧。
背景橫跨二次大戰猶太人赴上海避難、父祖輩文革故事,一直到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現象,書中並以主角的報紙專欄「我們這一代」書寫七○年後出生的一代,面對中國重大轉型的精神焦慮、恐懼,豐富了小說的格局,從故事中不同的人物類型探索彼此的異同性、在出走與回歸中尋找心中的原鄉,因此又被喻為「七○年代的成長心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