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錯亂?!蜜蜂開始吃菜!─人‧耕‧食 共同體─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February 22,2017主張對敘動武者該告訴我們動亂該如何收場
施泰翔
英國體制內主戰力量,恐怕想不到他們的動武企圖,會在國會運作下這麼快的遭到挫敗。
首先是工黨領袖米勒班與執政黨內部不滿份子,迫使英相卡麥隆將授權動武投票拆成兩部份,國會將在連合國調查小組調查結果出現後,才真正進行是否做出出兵決策的投票。這讓這次的投票軍事威脅意味已下降了不少,然而在包括保守黨自己的議員質疑證據不充份,出兵不符合英國利益與民意的狀況下,即使是火藥味縮水許多的初階段投票,政府立場還是在黨鞭估計約39名執政黨方議員倒戈下,被擊敗了(30名保守黨,9名自民黨)。
數百人英國抗議群眾8月31於倫敦街頭抗議 來源:CARL COURT/AFP
最後卡麥隆還被逼迫承諾,不會透過利用皇室特權,在國會反對的狀況下獨斷出兵,這也讓卡麥隆的領導威信大受打擊。也難怪高層人士在氣忿難忍的情況下,粗口痛罵米勒班了。
在近年美國侵略行動總是乖順配合的英國,終於在財政不佳、公眾厭戰情緒,以及主戰派證據說服不了人的狀況下,脫離與美方共同行動。
當下美國決策者仍擺出極欲的出兵強硬姿態,但在重要盟友不配合的狀況下,即使美方在軍事力量上幹得來,但其說詞的正當性與合理性已更難於服眾。
這也讓原本不打算尋求國會投票支持的歐巴馬,因此面臨國際情勢更形孤立的窘境,在經過內部策士激辯後,被迫尋求參眾兩院投票支持,以製造出兵得到民意代表支持的公關印象。這造成原本已箭在絃上的攻擊行動,不得不大幅推延。
這對歐巴馬而言,是重大的政治賭注,參院雖為民主黨掌控,但在野黨共和黨所掌控的眾院卻不時與歐巴馬的施政作對。上個月,在共和黨的自由至上主義派議員與過半左傾民主黨議員跨黨合作下,為體制派所支持的大規模網路監控體系,差點遭到重大挑戰。同樣的劇本難保在國會動武授權投票上再次重演。在當下民意反彈聲浪極重,議員需面臨選區龐大選民壓力的狀況下,民主黨眾院少數黨領袖裴洛西雖支持動武決議,但卻不敢發出黨團動員令。
另一方面,英國自由派陣營的媒體,衛報假日版姊妹報觀察家報,其刊出的專欄分析看來是把英相卡麥隆在國會授權動武失敗,歸罪於卡麥隆對公眾可能反彈力量太掉以輕心,沒有跟美國情治機構保持足夠的連繫,以致於無法將敘利亞現場的嚴重性以及敘政府動武的證據鋪陳清楚,讓民意與需面對選區支持者壓力的國會議 員無法接受,表現顯然比英國國會投票後,美國務卿凱瑞所做的演說差了一截 - 觀察家報顯然對美情治單位極有信心,誰知道美國相關決策者,不是在得知英國國會投票結果後,才在給公眾的說服說帖加料灌水?
對於美國提出有1429人在敘政府化武攻擊中喪生,甚至連支持推翻敘政府的敘利亞人權觀察團領導人Abdul-Rahman都認為,這個數字太誇張了,並指控這是敘利亞反抗組織為影響美方決策而做的宣傳,這些反抗組織並不值得信任。
即使拋開反強權干涉對來自美情治機構證據的質疑,要動武的決策者,需說服公眾的,絕對不是只有敘利亞當地狀況多慘,以及政府使用化武的證據性有多麼充分。
要談的還包括:首先是動武的強權,需對過去自己使用化武的例子提出真誠的反省,以及跟公眾對話。
敘利亞的狀況確實很慘,但國際社群出於關心,到底有什麼樣的手段,是可以取得各方共識,而且對實際解決問題會有所幫助,而不是將動亂戰火擴大,軍火產業在一旁笑呵呵?毫不反省自己過去的歷史紀錄,擺出道德悍衛者的臉孔,並且一眛堅持丟飛彈炸人;再怎麼跟公眾保證軍事行動將只是在有限規模短時間內執行,都還是難逃面對國際社群與民意的強力反彈。
歡迎你投稿:本刊作為公共性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說明請參考:http://fpccgoaway.blogspot.tw/2012/11/blog-post_26.html
築夢系列文八:試種--強盛的生命力的番薯屬
文/施朝祥
潭美颱風來襲的前一天,低氣壓壟罩罩天氣極為悶熱。
阿凱一早就從自己的園子拔些空心菜和地瓜葉,希望能在夢農場進行試種,借由試種一方面瞭解地力情況,一方面瞭解水土風候。
(▲扦插時還躺在地上的枝條,這時已挺拔站立,像個英姿煥發的少年郎。 圖/張再凱)
空心菜(Water Convoevueus) 為旋花科牽牛花屬,又稱:應菜、蕹菜、甕蔡、無心菜、藤菜、藤藤菜、竹葉菜、葛菜、草菜、蕻菜、蓊菜。空心菜性喜溫暖濕潤,生長勢強,最大特點是耐澇耐炎熱。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廣,無論旱地水田,溝邊地角都可栽植。夏季炎熱高溫仍能生長,但不耐寒,遇霜莖葉枯死,高溫無霜地區可終年栽培。
地瓜葉(Ipomoea batatas),為旋花科牽牛花屬,又稱:蕃薯、紅薯、甘薯、山芋、番芋、地瓜、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地瓜的生命力很強,只要有水和泥土就可以存活。
對於貧脊的紅土而言,用這兩作物來實驗土地的性質是最好。
潭美颱風過境後,天公作美,連續幾天都有下雨,省去了許多澆水的工,一日到農場看到這些扦插的空心菜和地瓜葉,扦插時還躺在地上的枝條,這時已挺拔站立,並伸開了幾片新葉子,儼然像個英姿煥發的少年郎。
牽牛花屬和番薯屬之間有一些小小的差異,但多數時可以視為同一屬,這屬對土壤的要求都不高,適應性廣,容易栽培,少病蟲害,四季皆可種植,而且好吃、耐吃。
這樣好的作物,卻還是不符合市場的需求。在某一生產專區,使用設施栽培,使得原本25天(夏天)或30~40天(冬天)後可採收,或割除留下5~10公分使之再生,每15~20天可再收一次,卻可以使用「先進」的技術,可以在8~10天就可以採收!
眉批:這麼先進的技術,適合吃進身體嗎?
築夢系列文九:土壤改良(一)--蚯蚓
文/施朝祥
在許大哥的介紹下,認識了熱心公益的張先生。
家住油車的張先生,有自己的肥料廠,希望在自己的家鄉開辦弱勢兒童的課後課輔班,並希望他的肥料可以協助一些有需要的庇護農場,我除了讚賞之外,還提出了一些建言。
對這些公益事項,我比較感興趣的事他養蚯蚓這事。
達爾文說:「蚯蚓是很有趣的小動物。」蚯蚓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可說又聾又瞎的小動物,很多動物以它為食物,農藥的殘害並沒有把它消滅掉,把它養在水裡,可以存活好幾天,放入二氧化碳,竟然超過五分鐘也不會死掉。
在某些地方,土地買賣是以每單位面積的蚯蚓數,來決定價格,可見蚯蚓對農業的重要性。
蚯蚓在農業上 大有作為。蚯蚓日夜不停地在地下活動,使土壤疏鬆柔軟,水分空氣可更多地滲入土壤中,有利於農作物生長。蚯蚓每天吞食大量的腐爛有機物和泥土,形成糞便排出體外。蚯蚓糞是一種無臭、無毒、乾淨、衛生、無污染,氮、磷、鉀含量齊全的高效優質肥料。它不僅能改良土壤,而且能使瓜更香、果更甜、菜更鮮。
(▲具有多用途的蚯蚓 圖/保證責任雲林縣油車合作農場)
在國內,蚯蚓不僅作為畜禽業的蛋白質、做藥引子,還是解決城市垃圾廢物的能手。東南亞有些國家將蚯蚓當成良好的蛋白質來源,把牠們用椰肉飼養,據說很好吃。不過被吃不是蚯蚓的危機。蚯蚓對分解污物和土壤改良很有貢獻,一方面是因為牠們會撕碎有機垃圾並鬆動土壤,一方面也是因為蚯蚓的排泄物可以提供豐富的氮、鉀和磷酸鹽。據報導,日本有一家造紙廠,從美國進口了125噸蚯蚓,用來清除造紙廠的紙漿殘渣。過去這家工廠為了清除紙漿殘渣,每年要花40萬美元。引進這批蚯蚓後,把蚯蚓糞出售,一年就把購買蚯蚓的錢賺回來了。
這些新聞都很令人心動,我也要好好地用蚯蚓來改善土地,並貼補家用。於是向張大哥要了蚯蚓……
朝祥築夢全系列請點此
大茅埔「幸福食堂」老人幸福共食
有位學「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大茅埔社區居民,發現社區內的老人,常常只能坐在門口,眼神渙散地望東望西;有些老人則把電梘打開,枯坐在電視機前,獨自守著空盪的家,有些老人家因為子女外出上班,中餐往往一個人在家隨便吃,飲食較疏於注重飲食營養,造成了營養失衡,讓老人的身體承擔諾大的痛苦,於是發起悲心,希望給老人一個合理的生活。
為了改變老人的生活狀況,促進銀髮族社交互動的機會,於是從建康蔬食下手是個好法子,就約集熱衷社區公共事務的社區婦女,就發起成立「幸福食堂」,用少油、少塩、少調味又不失美味的餐點,免費招待乏人照料的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吃到健康營養的午餐。
起初,有些長者都覺得免費的不好意思前往,甚至也有人質疑是否有什麼企圖,經過幾年的努力,社區的人都能瞭解到義工們真心的付出,於是原本要花大量金錢採買的蔬菜,源源不絕地從社區各處湧進。
這些長者們藉著共聚用餐的時間,也互相聊聊近況、話家常,都說每週到「幸福食堂」用餐的時間,已成為老人們最感幸福快樂的時刻。
一開始,每周只能提供二次的共食,如今社區捐輸較為踴躍,已有能力供餐三次。除了供應一餐外,還關懷長者們的身體健康,由善心的醫療團體在每個月最後一週的禮拜一,到食堂為老人們健診。
還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活動,充實老人的生活,原本還開辦「如何注意飲食」等相關課程,可是一輩子務農的老人們,對於學習一事實在提不起勁,開了二堂就先擱著。
為了每周可以有五天都供餐,義工決定要再抽一點時間,研發各種小吃食品,希望可以進行販售,並將盈餘提撥給「幸福食堂」,讓老人及身心障礙可以每天中午都吃到美味的餐點。
義工表示,自己將來也會老,在有限的能力範圍之下,能讓地方獨居長者安享健康、愉快的晚年。
(圖/幸福食堂提供)
精神錯亂?!蜜蜂開始吃菜!
張世鋒
今天和泉源農場〈北投〉的盧姊買菜時,看到菜豆〈豇豆〉上有細小的孔洞,就詢問:是否為天氣驟冷所致?盧姊趕緊解釋:「跟你說喔,現在的蜜蜂都不採花蜜,都改吃菜了,害我這些豆子長不好!」盧姊指出,除了菜豆以外,這些蜜蜂〈農場裡吃菜的多半為虎頭蜂〉也會啃食部分葉菜類植物,這真的是聞所未聞啊!
據記載,蜜蜂其實除了採食花蜜外,蜜蜂也會從特定植物的汲取樹脂,混和自己的分泌物製成蜂膠。只不過,這些豆科、葉菜植物並沒有樹脂的成分,為何蜜蜂會更改長久以來的習性,難不成現在花朵太少,蜜蜂在餓昏的情況下亂吃一通?
雖然蜜蜂吃菜是頭一回聽到,但事實上,蜜蜂不僅「發瘋」事件時有所聞,蜜蜂似乎也逐漸在我們的自然界消失。2006年,歐美陸續發現蜜蜂消失,影響農作授粉,當時歐美專家將之定名為「蜂群崩解失調症候群」〈註〉,歸因於農藥的濫用。所以後來歐盟便禁止會員國使用可尼丁、益達胺及賽速安等三種導致蜜蜂死亡的殺蟲劑。
到了2012年台灣也發生類似的狀況,不僅蜂蜜產量減少五成,整體的蜜蜂數量也減少一半,當時學者發現有八成八的花粉都檢出農藥,所以推測台灣蜜蜂消失應是農藥中毒所致。此外,也有學者認為,病毒或多種病菌在蜂群間的傳染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學者指出,蜜蜂的染病是因為其免疫力降低所致。但由於因為各種天然與人為因素紛雜〈包括氣候暖化、電磁波氾濫〉,讓學者很難為蜂群得消失歸結出單一原因。
總之,蜜蜂對生態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愛因斯坦更曾說過:「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人類也僅僅剩下4年的光陰。」隨著都市化的不斷擴張,自然生態不斷被去除,人們對蜜蜂等自然生物愈加無感,但殊不知這小小生物的消失,卻可能讓我們人類跟著滅亡。
延伸閱讀:蜜蜂消失事件簿 PK 台灣精緻農業背後「農藥上癮」真相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電子報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如果您支持我們的刊物,我們感謝也歡迎您定期小額捐款
戶名:台灣新社會協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