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夢28: 小農、小農文化與公平貿易─人‧耕‧食 共同體─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February 22,2017老農立傳之志求淨土的陳道男
文/施朝祥
「一輩子東忙西忙,以前都只是有地就隨便亂種,到五十歲才真正開始認真務農,現在七十歲了,真是越老越認真,人就是要認真,現在是一門深入,認真求往生淨土」陳道男雙眼炬炬有神臉帶腆靦地說。
將陳道男將自己的農場取名為「添進四重恩有機農場」是為表明:契入有機境界才能知恩、感恩、才能惜福,朱夫子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民生問題食、衣、住、行、育、樂。次地分明,食事為大,人得一(真理)而大,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契入這個境界在經營,佛家所謂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政府有教育民眾的必要。法施(正法教育)的功德大於大梵天王七寶布施。
陳道南精於農事,在夢農場邊,他也種了些白蘿蔔。從當日早上十點許才決定,中午時分就出現了耕耘機在那塊地上耕作,還不到一小時就把地耕好了,才一眨眼,就看到陳道南拿著裝有白蘿蔔種子的袋子,飄逸地邊走邊灑種子,沒多久的功夫,一整塊地就工作完成。
第二天,他又拿把掃帚,把地面掃一掃,就種子可以輕輕地覆上一層土,再淹灌水,整個種植的工作正式告一段落。
看著陳道男乾淨俐落完整的工作流程,令人生起一份敬仰之心。
那日和陳道男談到農食教育時,陳道男雙眼炬炬有神,立馬答應願意提供場地和作物,讓社區居民和小朋友進行拔蘿蔔體驗和蘿蔔干等相關食品製作活動。還拿出壓箱寶,用瓢瓜老化後的瓜所製作的容器,希望小朋友也可以知道,在現代塑膠器皿還沒有盛行之前,老一輩的人如何使用各種天然物資,製作各種方便生活的工具和器皿,如米缸、水瓢………。
除此之外,陳道男還發願損十包米給弱勢的家庭,志求往生淨土資糧。
農場夢28: 小農、小農文化與公平貿易
文/施朝祥
阿凱問朋友說:「你種麥子一甲(公頃)可以賣多少呢?」
朋友輕鬆的回答說:「每斤收售價是32元,加上種植綠肥植物的農地每公頃補助一萬一千元,轉作每公頃補助三萬四千元、有機質肥料補助、有機作物生產設施補助……,這樣算起來還可以啦!」
聽完朋友的回答,我沒有勇氣承認這位朋友是個農夫,我倒覺得他是個精明的商人!
不禁讓我重新思索小農是什麼?國家的補助為了什麼呢?
記得小時候,在我小學時啦,水稻收割若是晒穀,大家都還是日曬為主,那時鄰居之間遇到下雨都會互相幫忙。
每到了割稻剛好只要是放假時,鄉下小孩那懂得打工,也沒有打工機會,都嘛呆在家裡幫忙田裡的工作,或是女兒的男朋友(已經論及婚嫁的男朋友)、女婿,都會在假日回娘家幫忙割稻、扛穀包,晒乾後的乾穀裝入麻布袋中每袋約一百斤(60公斤)更需要男丁來才扛的動,這時才真的叫扛穀包。
晒榖時,就是小孩上學前幫忙開穀(前天收成堆的稻穀打開)之後才上學,而後讓大人去排成一排一排晒榖。
小孩下午放學不但不能到處跑還得回家幫忙晒榖,直到傍晚太陽下山再把稻穀收成一推土丘。
那時候大家都曬穀,所以互相幫忙是理所當然的事。現在~不曬穀了,都送進烘穀機去烘穀,當然也就不會有鄰居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幫忙了。晒榖變成異類~被嘲笑的對象。
在更早前,大概是我阿公那個年代,稻子採收時,還要早上三點就起床,全家族大大小小還有鄰居們都要一起工作,在大太陽上三干前把穀子收割完成。
在娶媳婦前一夜,大伙都要幫忙殺豬公、拜天公,忙到三更半夜,第二天村子裏的人,每家都要拿出家中的桌椅協助宴客。
英哲也說起了一個自身的故事,老婆的家在湖南的南部,英哲在大陸娶媳婦前,老丈人要求村子中的鄰居,協助組裝新人床,雖然組新人床花了二個月時間,但是不用付工資,而且堅固耐用。改天換誰家娶媳婦時,大家就又到那家去幫忙。老丈人也常常到村子中去協助村子的成員蓋新家,大家輪流蓋新家,也不用花什麼錢,就是大家互相幫來幫去!
最後,英哲感嘆地說:「在台灣什麼都要錢,農作物的收成很難預期,又難以請到工人,和老丈人的家鄉,我們真的過得太辛苦了!」
「小農」一直是個很夯的議題,小農的困境也常被提起,但是每當談到個別小農,與協助個小農困境時,就會遇到我朋友的狀況,一個精明的商人或是農企業拿走國家資源,一個沒有小農文化社會的小農是無法存在的。
最近欣恒提起,是否可以來進行公平貿易的實驗計劃,對我而言在公平貿易中有些基本的要求,是很有意思的,一是小農組織的互助合作的要求,二是勞動基準的要求。對於這二個要求,不僅僅是要生產端,也還包括在消費端,也要一起承擔這部分的責任,公平貿易做法是很有意思的。
涵養一個小農文化是社會整體的責任,包括要改變一塊被農藥、化學肥料傷害的土地,也是社會的責任,並不是某個生產者或是生產單位的個別義務!
也是公平貿易是個可以考慮的實驗計劃!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如果您支持我們的刊物,我們感謝也歡迎您定期小額捐款
戶名:台灣新社會協進會
郵政劃撥帳號:22464246 (或者您可選擇郵局帳戶定期自動小額捐款)
農場夢29──耕道之 親近土地的第一步──無障礙斜坡道
文/施朝祥
就讀大學時,有學長曾說:「美國有些海水浴場,有人行步道一直到達沙灘的盡頭,為了讓座輪椅的身心障礙者可以直接接觸海水,認為接觸海水是基本的人權,就要有設施能讓身心障礙者能有可及性。」
很多人都會認為,我從事耕作是很不理智的事,完沒有經濟效益可談,而且有很多強人所難之事,重點是無法養活自己。很幸運地,我不用靠耕作也可以活下去,那耕作是為了什麼呢?這是一項基本人權──可以享受種植的樂趣。
除了是一項權利外,更是身體勞動侷限性的覺醒與開發,以及客觀的自然環境中的互動與對話。
在農場的路和田地之間,有一道難行動自如的階梯,老張為了在改善這個缺失,決定做一個坡道。老張原本的想法是讓我可以自由地『行走』到田中,而我則指出腳的結構狀況走在大馬路上都有難度,不應作此思考,應讓我的輔具四輪機車可以進入田中才是最好的選項。
第二部分是製作斜坡道所使用的材料,應要找尋當地有的材料,剛開始是用田中的土方,但因為需使用土方量太大,不合效益。於是就到大甲溪岸去找石頭和腐木充當部分材料,再加上前二天阿凱撿拾回來的板材放在下方,當填充物,再加上土方進行一次的工作。
在大致完成後,開始試車時,土方尚未堅固,當車子往上爬時,輪子找不到承受反作用力的支點,造成空轉現象,我的機車卡在斜坡道上無法動彈。
(新作的斜坡道,看起來還不錯。 圖/施朝祥)
在研究後,老張又用了木材板橫枕斜坡道上,在適當距離放置一根,在鋪上土方固定木頭的位置和強化結構。
在理論上應是可行,但還沒有時間測試!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是毫無效率可言,對許多人而言,這更是如同兒戲般的胡作。
我們就這麼地玩著、嘗試著、實驗著、討論著……
很多人總想要作點有意義的事情,而我卻覺得這麼有趣地嘗試本身就是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