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自從六輕來了
報主:人耕食共同體
創刊日期:2012-09-20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788
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pdinyunlin/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自從六輕來了報
自從六輕來了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自從六輕來了
發報時間: 2013-03-10 11:00:00 / 報主:吳松霖
本期目錄
群眾為何對社會變革悲觀?
與真實世界相會--從【教你如何戰爆反核人士】說起
瓶中詩
(轉載)另眼相看:別讓孩子淪為三無世代
<卯上台塑的女人>連載17. 直搗台塑核心
要點新聞與訊息轉載
加入臉書粉絲團
 


各種與六輕相關的新聞、資訊、影片

歡迎大家加入
自從六輕來了臉書粉絲團,一起來關心我們的土地,做自己的主人!
只要按幾下滑鼠就能做環境志工
大家好,在我們團隊實際下雲林投入環境工作以來,發現社會大眾對於六輕所造成的環境與健康問題,能獲知真相的管道實在太少,我們認為有必要一起拿回『知的權利』,因此辦了刊物<自從六輕來了>,可惜我們不是具有大量資源的媒體,我們沒有能力直接讓我們的資訊直接流入到需要關心此一議題的廣大公民手中。單單是寫文章,沒辦法擴大發揮影響力。在此我們需要請託各位,協助轉載出現在自從六輕來了粉絲團,部落格,電子報的訊息給您臉書上或email聯絡清單中的好友,或者轉載到各個論壇上。只要按幾下滑鼠,您也能做環境志工,為增進社會大眾對我們土地上發生事情的了解盡一份力,謝謝各位!(願意擔任『轉貼志工』者,煩請寄信告知我們您的聯絡方式,感恩!fpccgoaway@gmail.com)
誠徵《自從六輕來了》志工、編輯委員、文章投稿
<自從六輕來了>公共民宿計畫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工作團隊在雲林縣東勢鄉設立工作室,由於空間甚為寬敞,故將部份臥室供作公共民宿, 竭誠歡迎關注六輕公害之紀錄片工作者、學術研究者、媒體記者、公民記者、文字工作者、藝術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攝影工作者、社會運動工作者、環保運動工作 者、教育工作者、作家...等免費借住,讓來自四面八方的『公民』在此交流、分享、集氣,共商監察六輕並迫其克盡社會責任之方案及計劃。欲借住東勢厝公共 民宿者,煩請先於<自從六輕來了>臉書或部落格告知。"
《自從六輕來了》可以用聽的喔!
蝦咪?《自從六輕來了》還可以用聽的?是的!從10/13開始,每週六的上午七點到八點,FM105.7姊妹電台,就可以收聽我們的廣播節目,我們除了邀請醫生、學者、環運鬥士、在地居民、六輕員工以外,還會有您意想不到的來賓喔!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群眾為何對社會變革悲觀?
李大同

我們在雲林進行訪調時,遇上許多對六輕危害反應悲觀、無奈的居民。悲觀、無奈,是居民長期原子化與非民主狀態之必然,今後我們需要做的是,一方面,詳析悲觀無奈之因與源,另一方面,闡論我們之群眾路線基本思想,即是培力與變革居民之原子化與非民主化狀態,以朝向民主集體之公共人。

面對龐然之六輕體制,長期原子化個人(鄉村鄰里人情味濃、來往互動較都市頻繁,不等於去原子化,原子化,係指人與人之間,去公共性/政治性/社會性聯結之個人主義生命狀態)縱對六輕稍知稍感,無非幾種可能反應:

一.不滿,但不知何為,故只能忍受;

二. 忍受久之,轉為無奈、悲觀;

三. 恐懼,遷離;

四. 多想,無益於現狀之改變,乾脆不聞不問不管,甚而,不再認為六輕有害。

當非民主化之思想與生命,與原子化結合,除了悲觀、無奈,還能如何呢?何謂非民主化之思想與生命呢?民主,不止是權利意識,還有對自己身處之環境、結構,有做主之動力、能力及權力,動力包含了意志與企圖,非民主化之思想與生命連做主之動力、意志及企圖俱缺,所以,只能讓悲觀無奈統治了。

未來,我們不能與居民在悲觀無奈之表相表層打轉,而須深入掘近悲觀無奈之因與源,於此過程,共同培力,扭轉被無奈與悲觀支配的思考。

如果您支持我們的理念,我們感謝也歡迎您定期小額捐款

戶名:台灣新社會協進會
郵政劃撥帳號:22464246

與真實世界相會--從【教你如何戰爆反核人士】說起
王法明

(本文為讀者熱心供稿照登,僅呈現讀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物立場)

日前有一篇清大核工所的學生所寫的【教你如何戰爆反核人士】(以下簡稱【戰】)在網路上流傳,正反意見皆有。我今天不打算處理雙方的是非,而準備從這篇文章的「說法」為出發點,來討論一些台灣網路社群談論公共事件的方式。

【戰】文中,先強調了一下回應時的注意事項(......盡量多以問句的方式來答覆,且回答時不要太文雅,以免你的氣勢顯得薄弱......),並將目前常見的反核論點列舉,並且分析各種論點的回應方式。分析了那些論點比較好回應(如綠色能源),那些論點比較不好回應(如台電弊案),分別要將論點導向何處才比較容易「戰贏」。

這篇文章的目的在於「戰贏」,換言之,就是透過各種辯論的技巧,讓對手無法反駁甚至認輸。這凸顯了一個台灣社會長期的困境:「我們不習慣『真的』去處理公共議題」。

『真的』去處理公共議題」是甚麼意思呢?讓我們從小地方開始講。舉凡公寓管理委員會、里民大會,或是清大學生最熟悉的「宿舍大會」,其實都算是公共事務的一種。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自己上一次參加這些會議是甚麼時候?我之前甚至還遇到過齋民大會「人太少,開不起來」的狀況。當然這某種程度上也關係到宿舍大會的效力,很多事情是住宿生無法決定的,最後都要看住宿組的臉色,大家自然就不會想參與。

把層次拉高,讓我們回顧國光石化、阿朗壹古道等目前被認為「成功」的環保抗爭。成功的原因不外乎都是因為「決策者佛心來了」,就「大發慈悲」的說:「好吧,那就不要蓋了!」不過失敗的案例也同樣是「政府展現魄力」,「一定要蓋到底!」,舉凡樂生、中科都是如此。
換言之,我們真的可以去影響決策的機會非常非常的少。長期的無力感讓大家只好在網路上打嘴砲為樂。日前蘋果日報勘登了一篇 廖偉翔學長寫的社論,論及政府應受公開檢驗云云。底下的第一篇回應就說:「阿政府就是不鳥你啊,想怎樣?」

我們可以發現,台灣社會中人治的色彩仍然相當濃厚。選民期待的是可以選出一個「身體好、精神好、愛清潔、有禮貌,人人見了都喜愛」的政府首長,然後大家就可以快快樂樂的實現「民不知有官也」的「大同之治」。就算這個「人人喜愛」的首長變成了「人人喊打」的「衰神」,連過年紅包都發不完,大家也只會說:「反正政府就是要A錢」「反正公務員就是打混摸魚」「都在破壞環境」「反正......」積極一點的人會說「那你就自己努力,明哲保身...」,而大多數的人,最後結論就是「阿也不能怎麼樣!」

換言之,台灣社會中對公共事務長期的無力感已經讓大家倦於「認真」,反正到最後都還是要期盼統治者「大發慈悲」來「體恤」民間疾苦。我們也不用太積極。不管支持或反對,反正無法有所影響,最大的目標也不過就是「戰爆對面」而已。這也就是為什麼【戰】文會出現的原因:我跟你討論,但也只是討論而已。最後會發生甚麼事,留給高官去處理吧!

這次的核四公投,是人民第一次可以直接決定與自己切身相關的事情。但我們還是停留在過往的討論氛圍之中,卻忽略了,就是你我的一票,會決定核四這座危險的核電廠,應不應該完工商轉。這是第一次,網路上的我們脫離了串聯、聲援、抗議的層次,這是第一次,我們離真實世界這麼近。

真實的世界,具體的危險;粗糙的砂礫在風中刮著你我的臉頰;貢寮的水梯田映照遠方的圍阻體;你聽到了嗎?那是你我的心跳聲啊!

拷秋勤 灰色海岸線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jErTbh9EyVI
瓶中詩
(本篇為熱心讀者文藝供稿照登)

劉康威


雷陣雨

而今夜又是
多雲無月風向北
濕度80%
雷陣雨
憂鬱如
節拍器
搗弄著無力的風
流注你
無主的那心

土地

而今夜又是

隱晦的
漂流在霾霧中的信息
如田疇水澤的
起伏魚貫的蛙鳴
遼闊了畸零的天空
與斜斜切線的噴射尾流

瓶中信

而今夜又是
天際線
縱橫交叉的
平行的海洋
一併的
封存於瓶中
付與那隨機的潮流泊
(轉載)另眼相看:別讓孩子淪為三無世代
洪致翔

(本文原刊登於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2570)

洪致翔
「三無世代」這個詞源於日本,其「三無」意指「無氣力、無感動、無關心」;日前中國時報刊出之「三無世代,看不到希望」一文,該文作 者將「三無」重新定義為「無成就、無信念、無希望」。但無論是哪個版本的定義,我們都不希望孩子的現在與未來成為這樣的狀態。因此,首要之務當是培養孩子 成為主體——成為能夠主動思考規劃自己人生的,自主人。也唯有成為行為與思想的主體,才能避免成年或踏入社會後成為三無世代。

然而在現代孩子的身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他們成為三無世代的明顯徵兆:早晨與下午的上放學時段,中小學校門口的孩子們臉上表情往往是一片空洞與茫 然,即便少數孩子能夠帶著笑容走過校門,但他們的快樂和喜悅也往往無關乎知識技能的學習、探索與應用——大多數學生身上難以見到他們對生活的「希望」,更 無任何生活生命目標,亦無個人興趣可供積極發展,於是只好鎮日耽溺於電視電腦。是什麼樣的環境,讓我們的孩子如同行屍走肉活著?

首先,我們的孩子窮得只剩功課。學校作業幾乎全是反覆、大量、單調的抄寫與計算,我們的孩子完成作業後,腦袋已被反覆轟炸、陷入彈性疲乏,只想靠單調無趣的電視電腦打發時間,如何期望我們孩子能夠主動思考?

參加補習的孩子狀況更不樂觀。孩子不只要應付學校的作業,更要應付補習班的作業。筆者曾聽過兩例:一位小四學生因為5個英文單字拼錯,每個單字要罰 寫20遍,共100遍;一位小五學生被安親老師罰寫評量,到晚上11點仍無法回家。這些現象絕非特例,然而當孩子的童年普遍被評量、作業、罰寫佔去大量時 間,如何期望他們能有時間進行思考、成為思考的主體?

除了作業外,考試更是使孩子靈魂與思想陷入枯竭的原因。有考試,就會有成績與名次。當身旁的師長親友都只看見成績與排名,忘了細究教學歷程、學習困境、試題內容時,孩子自然會受到感染。而當為「學習」意味著考試與競爭壓力時。如何可能有助於培養自主思考能力?

或許有人會想:孩子只要學習就好,何必思考人生方向這麼大的事情?但如果童年時期如果不思考自己的未來,如何能夠期待他們「成年」後能立刻擁有成熟思考能力?若因片面認定孩子「無能力、無必要」而不鼓勵孩子嘗試思考與立志,何異於扼殺孩子培養自主思考能力的機會?

因此,要阻止三無世代繼續大量出現,得先從反省作業與考試的客觀效果開始。

(文教工作者)


轉寄『群眾為何對社會變革悲觀?』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