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自從六輕來了
報主:人耕食共同體
創刊日期:2012-09-20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788
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pdinyunlin/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自從六輕來了報
自從六輕來了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自從六輕來了
發報時間: 2020-06-10 05:00:00 / 報主:人耕食共同體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本期目錄
為何需營造讓居民能互視、環視的討論環境
福智人如何透過社區互助 解決長輩失智照護難題?(下)
為何需營造讓居民能互視、環視的討論環境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的民主實踐

 

編按:在龍潭村的參與式預算實踐過程中,由於希望營造一個讓每位居民都能夠在討論時互視、環視的環境,因此我們嘗試在社區民主討論會上,以所有居民形成一個大圍圈的方式圍坐討論,取代過往各地參與式預算常見的「先分組討論、分組報告後再綜合討論」,或者村里民大會常見的有講台的演講式討論模式。那麼,為什麼我們認為營造這樣一個討論環境是重要的呢?

 

為何需營造讓居民

能互視、環視的討論環境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為何需營造讓居民能互視、環視的討論環境

▲5月22日龍潭村參與式預算中壇聚落民主討論會。

 

通過環視,確實瞭解每位與會者的看法

 

人與人間的討論可透過電話、視訊、見面等多種方式進行,各種討論方式都有其優越性及侷限性,而討論正事時,我們首選通常都是當面溝通,若真的無法見面才會選擇以視訊或電話連繫,這是因為當面溝通能更全面理解、掌握對方的狀態與想法,增進對他人的認識,提升對他人話語的理解程度,使溝通得以更有效。

 

因此,要能拉近對彼此的認識、同理對方的想法、共同營造好的討論氛圍的關鍵在於人與人間能否互視(看見彼此),因此,營造出「讓在場所有參與者皆能互視(也就是環視)的討論環境」就會是一件重要的事。比方說:雖然分組討論時,各組間也能達到互視的效果,但畢竟只是少部分人間的互視,而不是在場所有參與者間的互視,若要讓在場的所有參與者皆能互視,就必定是環視的狀態,也就是咱幾次民主討論會所採行的「圍圈討論」,讓整個討論過程,在場的每個與會者都可以被看見。

 

通過互視,產生交流共感避免誤會

 

即便是面對面的溝通,都必然會產生誤解,並且,理解程度也會隨著對彼此的認識而正向增長,因此,極力朝向「增進對他人的認識」及「提升相互同理的程度」就會是非常重要的事。

互視,可幫助我們理解發言者及其他與會者的狀態,比起單靠耳朵聽之外,還能看見對方的神情、肢體語言,更能夠理解對方講出來的話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背後的意思是什麼?

從聽懂他人的想法開始,接著,開始引發更多思考。藉由他人的話語,聽見與自己經驗相似、很能夠「同感」的部分,或者,觸發自己有更多其他延伸思考及想像。漸漸地,就能透過每個人的發言,相互「交流共感」,激發、累積出更多想法,而這些想法,是獨自一人時難以思考到的,唯有透過眾人齊聚一堂才有機會被討論出來,正是因為如此,每一個與會者,皆是讓會議討論可以更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平等發言、平等溝通,每一個人都是會議中的重要份子

 

能夠互視、環視的討論環境意謂著會議的討論內容是咱大家的事,每個人都是會議中的一份子。這也意謂著,會議中的意見交流並非「誰說了算」,沒有誰的想法是「比較值得被重視的」,相反的,圍圈討論讓咱每一個人都更重視會議,沒有人是置身事外的,每個人的意見都需要被聽見、被重視。

 

一次次的圍圈討論,一次次地共同經歷「共感交流」的魔力,逐漸拉近彼此的心理關係,大家越來越重視每一個人的意見,進而想要聽見每一個與會者的想法,除了自己更願意表達之外,也因重視他人的意見而更想要聽見他人的想法,甚而邀請他人積極發言,相互培力為發言主體。

 

從圍圈討論開始,會議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相互平等的發言主體,已開始不再是如同過去具有權力中心的會議,因為咱每一個人都是會議中的一份子。

福智人如何透過社區互助 解決長輩失智照護難題?(下)

#姊妹電台FM105.7  #社區能比總統更偉大

 

福智人如何透過社區互助

解決長輩失智照護難題?(下)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主持人:吳松霖

受訪者:王士良、許雪瓊、黃月眉(關媽媽)、楊俊朗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隨著台灣平均壽命的提高,長者們失智的盛行率也日益攀升。為了照顧罹患失智症的老人,讓許多家庭與罹病老人陷入照顧負擔的困境。王士良師兄與許雪瓊師姐夫婦為照顧罹患失智症的母親,選擇從大台北地區移居雲林斗南菩提心村,與福智同修共同打造一個有師、有法、有友的社區。在移住一年後,王媽媽的病情逐漸穩定,原本不解為何他們不遠千里搬到鄉下的親友,也在來訪後從擔心到逐漸放心,究竟是什麼力量幫助王媽媽重拾自信與健康?又為什麼王士良師兄夫婦能夠不再為照護母親而陷入困境?這個經驗能不能給越來越多受苦於失智照顧的家庭,開啟另一種照顧的可能?請一同來瞭解菩提心村的故事:

 

影片:https://youtu.be/GLns8C04WII

福智人如何透過社區互助 解決長輩失智照護難題?(下)


#感謝2020年5月捐款者:陳建志、施聖文

福智人如何透過社區互助 解決長輩失智照護難題?(下)

參與式預算不只是一筆預算經費,我們相信它是能讓社區重新民主凝聚的動力。雖然參與式預算的精神已經漸漸在這兩個社區萌芽,但是我們未來要持續深根下去,就必須要有經費的支持,在此希望認同理念的朋友願意小額捐款,協助我們繼續前進。

捐款帳號:

帳號:戶名: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黃勝豊(郵局代碼:700)

郵政劃撥帳號:2285-0313,郵局存簿帳號:0301056-0218270

(因存簿無法顯示捐款者,匯款後懇請來電告知:劉小姐0928-900364)

推薦訂閱
吟唱婆娑於山與海之間—台東親子海洋『游』學記(2015年6月電子報)@【鯨豚電子報】
轉寄『為何需營造讓居民能互視、環視的討論環境?』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