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勞工陣線-勞動者電子報
報主: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創刊日期:1998-04-01
發報頻率:每週六出刊
訂閱人數:2,07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勞工陣線-勞動者電子報報
台灣勞工陣線-勞動者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勞工陣線-勞動者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01-08 11:00:00 / 報主: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公益聯播]【志工招募】志願服務教育訓練
編按

本文摘取自勞動者雜誌第158期,因受限於電子報版面,未能將其相關資料完整呈現,若讀者想要更深入了解,請看勞動者雜誌第158期。

居住是人權,社會住宅≠貧民窟

居住是人權,社會住宅≠貧民窟
 

  台灣貧富差距的擴大,從上億豪宅推出後銷售一空,但年青人卻一屋難求或房貸壓力沉重可看出,事態的嚴重。最新調查台北市平均房價所得比為10.87倍,為8年來新高。房價高不可攀,勞工薪資停滯不前,消費物價上漲,台灣房市過度私有化,政府幾乎不介入,只拼命推購屋貸款,誘導受薪階級當高房價的奴隸,讓勞工必須長期支付大半薪資給銀行與建商。

  華人社會長期以來「有土斯有財」的根深蒂固觀念,其實是對未來不確定感的心理投射,是一種手中鈔票貨幣都可能一夕間變成廢紙的深層恐懼,而這種深層心理狀態恐怕是源自於上層統治結構常發生革命性崩潰,導致社會動亂的不安。因此唯一安身立命的依賴,就是腳下踩的自己的土地。這也導致,台灣的房屋自有率高達八成五,遠高於日本的六成與美國的六成五。

  而高房屋自有率,其實是更多人揹高額的房貸結果。目前金融機構機構對住宅貸款已經突破5兆元,對建築貸款餘額也高達1.17兆元,整體房市總放款佔金融總放款從2003年的22%,提高到目前的超過三成。可見金融放款近年來快速高度集中在房市的現象,這也意謂著台灣的屋奴人數急遽增加。

  政府目前打房市的做法,不管是規畫課徵「豪宅稅」、「空地稅」,還是央行要求銀行對建商空地放款必須有所節制,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只打蒼蠅不敢打老虎的做法。

  五都市長選舉,特別是在北市與新北市,「社會住宅」的議題,突然成為熱門話題,這兩都的候選人,都紛紛提出選舉支票,由此可見在北市與新北市,居住權已經成為一個大眾關注的議題,。

  台北市長郝龍斌於十月中旬拋出要在台北市仁愛路帝寶旁的空軍總部興建社會住宅(也就是媒體俗稱的「小帝寶」)後,引發各界熱烈討論,除了以不符合經濟效益為論點的反彈音浪為主外,當地居民的反應亦是矚目焦點,市議員候選人林慶隆於10月24日帶領附近居民至現場拉白布條抗議,擔憂住戶複雜容易造成治安問題,更擔心房價因而大跌,先不論此舉是否為選舉操作,卻明確地顯現出一般大眾對於社會住宅的疑慮及對弱勢者的刻板印象。接著,內政部於十一月中旬公布「社會住宅實施方案」第一批選址地點後,台北市松山寶清段周邊居民也群起抗議,質疑地方原有公共設施量不足以承載新入住的社會住宅居民,也擔心地方治安品質及房價受到影響。

  從上述這些新聞事件,可以瞭解民眾對於社會住宅有著諸多疑慮,對於所謂的「弱勢者」更有許多刻板印象和歧視。據這些反對居民所表示,由於社會住宅非永久住宅,入住對象交替複雜,其低落的生活習慣及背後複雜的社經背景,可能會造成居住環境的衛生問題和影響社區安寧,且某些身心障礙者,其疾病是否會傳染,不成熟的心智或不穩定的情緒是否會成為社區的不定時炸彈等疑慮,都是他們所擔憂的事情。

  事實上,這不僅僅只是被選為社會住宅基地周邊居民的疑慮,而是一般大眾對於「弱勢者」都有的疑惑,也因為對其的不瞭解,造成民眾對於弱勢者=貧窮=髒亂=生活作息不正常的刻板印象,造成將提供其居住的社會住宅,在政府還沒提出完整政策規劃前,幾乎已變成令人聞之色變的鄰避設施。

  有趣的是內政部11月15日公布的「社會住宅」民意調查,顯示高達八成四的民眾贊成政府興辦「只租不售」的住宅,出租給買不起房子的社會或經濟弱勢族群;而民眾對於與社區混合在一起的社會住宅蓋在自家附近的看法,贊成的比例則有七成八。另外,台灣智庫12月1日發表的「五都選後台灣新局勢民意調查」,顯示有七成三的民眾認為未來需繼續推動社會住宅政策。既然各項民調皆顯示此政策擁有極高的民意基礎,那又為何選哪兒蓋社會住宅,那兒就反對抗議?尤其是那些所謂的高房價地段,附近居民的反彈更是激烈。

  深究這矛盾的背後,除了上述民眾對弱勢者之所以為弱勢的成因不瞭解外,還隱含著階級歧視,從「不見得要在精華地段生出便宜的東西,例如小帝寶。」、「精華地段的食、衣、行,弱勢族群不見得可以負擔。」、「周圍物價這麼高,一碗蚵仔麵線要四十五元,弱勢族群住進來負擔得起嗎?」等言論即可看出,這些住在市中心的居民有著不可言喻的優越感,非我族類的人不可隨意越雷池一步。所以當其提出弱勢者進住會衍伸社區治安問題時,讓人不禁想問「難道有錢的人社交關係就比較單純?」、「難道有錢的人情緒就不會失控,影響社區安寧?」「難道有錢的人,就不會有犯罪行為?」

  社會住宅會讓人快速聯想到「貧民窟」,實在是因為台灣現有的公有出租住宅,多半殘破不堪,疏於維修管理,任人從外觀都可一眼看出那是「貧宅」。針對此問題,國外早有成功避免社會住宅貧民窟化的案例,就荷蘭為例,政府在民間徵求建築師設計,利用美化建築外觀,成功將社會住宅融入城市景象,徹底破除貧民窟老舊殘破之印象。

  客觀而論,弱勢者有可能就你、我、他的其中一人,之所以為弱勢者,只是在生理上有障礙或缺陷,抑或者是社會條件缺乏導致收入無法平衡支出的經濟窘境,沒有人願意被貼上「弱勢者」的標籤。而社會住宅要解決的就是這些無法在住宅自由市場裡,擁有居住尊嚴的弱勢者住宅問題,給予其的是脫貧的機會,也是還其在城市擁有合宜住宅環境的權利。

  台灣當前瀰漫著住宅商品化的概念,居住不被當做是一種人權,貸款購屋反而讓受薪者背負龐大房貸,也擴大了貧富差距,若要徹底翻轉,這種商品化邏輯,政府就必須積極介入住宅市場,確認「居住是人權、住宅非商品」的原則,以香港有三分之一居住在低廉的公屋,即使是高度資本主義的美國,社會住宅也有約6~8%給社會弱勢者居住,台灣的國宅則不到1%。顯然政府不能再以「與民爭利」為藉口,必須大力介入房市,才能遏止受薪階級大量成為屋奴的困境。
 

小額捐款挺勞陣
小額捐款挺勞陣 堅定的信念,緊握的雙手 勞陣更待您資金的扶持

勞工陣線推動各項勞動與社會政策的改革。我們不斷的努力,也希望各界對於勞陣的政策推動,給予批評與鼓勵,我們更期盼各位朋友,按以你所能,在經濟上支持勞陣。

★帳號:347118069803
★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公館分行
★銀行代號:822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捐款帳號:09310116958 
★銀行:第一商業銀行總行
★銀行代號:007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郵政劃撥:10139422
 
小額捐款挺勞陣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居住是人權,社會住宅≠貧民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