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本書】 雅麗嘉.古德曼 《直覺》|真相之路,血跡斑斑?─嬉遊文字─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26,2022栽種與收穫只是從屬關係
作者:雅麗嘉.古德曼 Allegra Goodman
譯者:李靜宜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29日
ISBN:9789573260172

該怎麼形容這本小說?是因為柯裕棻的格文(http://blog.chinatimes.com/yufen/archive/2007/05/11/166056.html),才對這本書有印象,因此惦念著一定要讀上一讀。
格文提到,「此書雖叫做《直覺》,但我想它更深切的主題是『忌妒』。」
真是一語道中。
克里夫的癌症病毒研究始終沒有成果,儘管已經被明言制止繼續,他卻依然一意孤行。故事一開場,就是他因此再次受責備,並且義正詞嚴地宣告,絕對不准繼續陽奉陰違。 克里夫的沮喪,女友若冰完全可以感同身受,一再鼓勵勸說,卻是徒勞無功,克里夫無論如何都無法放棄自己耗費多年的研究,更遑論必須加入、協助若冰的研究。
沒想到事情峰迴路轉,克里夫的研究突然有了成效,實驗用的小白鼠身上的腫瘤竟然消失了! 倏忽之間,克里夫成為天之驕子,實驗室所有人都授命協助克里夫的實驗,連若冰也不能例外,但若冰有自己的掙扎考量。
她比克里夫大八歲,而他則是博士學位新鮮人,頂著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明星光環入主實驗室,成為實驗室新寵,全然取代若冰主導的地位,他自己卻不自知,這也是若冰更氣餒的原因,因為他的天賦並沒有教他變得高傲,依然純真。
若冰的嫉妒昭然若揭,連她自己都心知肚明,而意外發現克里夫的研究數據不夠完整甚至可能有虛構的嫌疑,更加劇了嫉妒的火焰。甚至最後連她自己都無法釐清追尋的是究竟是真相還是因為自己無法遏止的嫉妒?

圖說| 雅麗嘉.古德曼 Allegra Goodman
故事呈現兩兩一組的對照,實驗室主持人一擅長包裝、一著重實務,在經費即將告罄狀況下,如何利用克里夫的研究成果取得經費,成為兩人之間的角力。
克里夫與若冰同儕之間競爭,如何毀壞一段感情、人性在私我(榮譽、個人成就)和大我(研究事實、對人類生命有助益)之間,究竟孰輕孰重?
華人范翔則是另一個生動的角色;一個旅美的中國人,為了綠卡、為了可以在美國安身立命,他如何低調地保有自我本色,而且實事求是。即便書中著墨不多,但不知何故,卻反而讓我印象深刻。

書中有一處,始終教我困惑。若冰質疑克里夫掩蓋不成功的病例數據,讓世人知道真相。我卻老想著,同樣的實驗必須經過不同實驗室再次實驗,一旦不能成功複製,那麼真相自然得以大白,何必急於一時?
而且再未確認實驗結果時,也不會貿然用人體作實驗,因此也就不會造成傷害,那麼若冰究竟為了什麽,如此迫不及待要揭穿一切?
因此,我始終以「嫉妒」看待若冰處理這件事情的過程,可以理解她的痛苦,可以明瞭傾盡所有努力也不及天才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付出的辛酸、淒楚感受。
努力從來與收穫不成對比關係;卻是必經過程。「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其實只指出部分事實,栽種與收穫只是從屬關係,不盡然會處於對等地位。
柯裕棻的格文最後提到,「我被那少見的精神和熱情說服了,從中得到繼續努力的力量。」
真是教我好生羨慕。
我只是想著,真相也許終有大白的一天,但有多少人在過程中嚴重受創,甚至一蹶不振?!
圖片出處| http://ebookstore.sony.com/ebook/allegra-goodman/intuition/_/R-400000000000000035967
http://www.randomhouse.com/acmart/catalog/author.pperl?authorid=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