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本書】《櫥櫃裡的哲學家》|訓練思辨的能力─嬉遊文字─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26,2022有了哲學的人生是否比沒有哲學的日子好?
書名|櫥櫃裡的哲學家If minds had toes
作者|露希˙艾兒Lucy Eyre
譯者|游敏
出版|皇冠文化 ISBN 978-957-33-2605-2(平裝)
這不是第一本將史上不同時期的哲學家全部兜在一起的小說,印象所及,自己所讀的這類書的第一本是《哲學家的咖啡館》,但內容為何?我殘存的只有感覺:並沒有從書中獲得任何實質上的益處,或者該說,沒有提供某種解答,雖然我連自己的疑惑是什麽也早已遺忘。
但我非常喜歡《櫥櫃裡的哲學家》這本小說,原因也不在於它真正提供了解答,但卻條理分明。
小說開始於一個爭論:有了哲學的人生是否比沒有哲學的日子好?
這問題很難回答,因為首先得先知道哲學是什麽。
只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更龐大,因此姑且讓我們把哲學當作一種省思──書裡的確這麼說著,並且繼續說著──如果不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度過(也就是沒有哲學的人生),那麼要怎麼讓人瞭解這個事實?
因此班恩成為實驗的主角,他來到思想世界(一個亡故、以擅長思考或經由思考創作文學作品而名留於世人的人聚集的世界),藉由思想世界不同哲人針對同一個問題,各持對立論調的觀點,進行討論。
閱讀之際,我也忍不住加入討論,而且小心翼翼地別讓自己被牽著鼻子走,因此讀時內心交戰得無比激烈,真希望自己真的到了思想世界,可以加入戰局並且獲得回應。
但書無法互動,所以我拉出一個主項:
一個惡漢闖入校園,挾持三十名人質,你也是其中之一,他威脅只要你鎗殺某一人,他便放走所有人,偏偏那個某一人是你的愛人,那麼你是殺愛人救全部的人,還是保有自己和愛人的性命,讓惡漢殺死所有人?
我想如果可以,沒人想要作這個選擇,因為兩個答案都不討喜,所以我回頭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麽惡漢自己搞出來的爛攤子要我來處理?
所以,如果我在現場,自己則會追問惡漢:為何要殺在場所有人?你想要什麽?再針對惡漢給的答案,繼續追問、討論。
換言之,我想要拿回主導權,不想被惡漢左右。
如果答案只是惡漢發神經,沒有任何緣由就是想殺人,那麼我就讓他殺吧,所以我還是回到問題本身,因此我選擇了玉石俱焚。
那麼可能會留下的苛責是,我有能力讓死亡人數變少,卻沒有行動。
但如果我如是被苛責,是否表示多數人贊同,另一個選擇是比較好或者正確的選擇?
道理何在?
書中引用史達林的看法:一個人之死是個悲劇,千百萬條人命就只是統計數字而已。
你也如是想。
這個問題背後的主訴的重點在於道德。
個人自掃門前雪,被歸類成「自私與自我,只想到自己」,但我經常想,如果每個人都不佔別人便宜,管好自己,那麼自掃門前雪,有什麽不好?
最近碰到兩個顯著的提問:
「稿酬晚一週給付,有這樣嚴重嗎?」對方問我。
我反問,「那麼同樣的,稿酬準時給付,有這麼難嗎?」
這問題的發生,在於合約給付的稿酬時間與當初談定不同,而我直到當天才得知被更改,但期間對方還是持續告訴我會準時給付稿酬,所以我很堅持要在當天拿到稿酬。
另一,是面談時對於薪資的爭議。
對方提供的薪資偏低,讓我根本入不敷出,是我推拒這份工作的說法之一,但也是事實。
對方針對這點,提出駁斥,提到很多求職者都以「我」為出發點,想著可以從中獲得什麽,只衡量這些。公司為何要管員工是否入不敷出?
這也是一個好觀點,不過單純這樣簡化問題,可能很難讓人釐清雙方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論調的來龍去脈。更何況這論點是歷經半年之後再談而衍生。
「收支平衡」論點,應該是對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不過,這的確是個人問題,因此問題該回歸到,薪資是否合理化?但這合理化的基礎建立在公司的制度規章、以及求職者的專業和能力。
我會在初次談時提到「入不敷出」的問題,是因為對方極力要我不要計較金額的多寡,而要注重這份工作可以帶給我什麽,並且舉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為例,劇中人不支薪工作半年。
對我而言,這例子舉得有點糟,因為所面談的工作內容是我熟稔的領域,而非全然陌生。不過再次去談這份工作,對方也直言我在職場的劣勢,尤其指出,如果我依然保有優勢甚至強勢,就無須再歷經大半年之後,又來面談。
是事實。無能反駁的事實。
因此回到,主控權。「稿酬給付的早晚」問題,如果最終對方堅持晚付稿酬,那麼我會拒接這個案子,我損失的是一些時間還有提案的內容,但還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衍生的其他後續效應,我得自己處理。
除此之外,這決定也和先前接的一個案子有關。那案子的合約確認,在工作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但與自己當初遞交的內容迥異,我沒有棄權是因為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迄今我仍然非常非常的悔恨接這一個案子。
至於「入不敷出」問題,我是自找羞辱。只有這句結論。這是屬於我的思辨。
因此再回到:有了哲學(思辨)的人生是否比沒有哲學(思辨)的日子好?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那個好,只是心靈層面的感受。
而我因為讀了這本書而懂得思辨?不,只是確認思辨這事情的重要性。
生活不會因為懂得思辨而變得比較輕鬆,但我想要清醒地活著,即便人生的事實與真相有太多的不堪與殘酷。
【圖片出處】
http://www.fantasticfiction.co.uk/e/lucy-eyre/if-minds-had-toes.htm
http://www.flickr.com/photos/revamptramp/337976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