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報主:舊鐵橋協會
創刊日期:2008-05-09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27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報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4-06-10 16:00:00 / 報主:李曉菁
[公益聯播]103年信義南港身障資源中心-6/17辦理紓壓按摩及夢境晤談室講座活動
本期目錄
麻 雀 、 山 麻 雀 掃 描
麻 雀 、 山 麻 雀 掃 描

     李文化 2009.06.12整理

麻雀一種身旁隨時可見的鳥,牠身材不大;羽色也不艷麗,但牠的存在卻是一種物種的指標。

從前農業社會,牠同樣存在,但數量明顯沒有這麼興旺,探究原因農田收穫較完整仔細。而

且收成後遺留下來的稻穗還有窮人家小孩做仔細的撿拾,殘留的穀粒等養鴨人家放養鴨群會

徹底撿食乾淨。麻雀只能在未收成時偷食亦撿食一些殘餘路旁的榖粒,路旁一些禾本科植物

也因牛隻啃食而不結果;食物鏈的大環境沒有,繁殖能力必然減低。

繁殖環境也因農村低矮的房舍,竹泥牆壁本身就不厚,屋簾接合處又大多是圓形築巢不易;

偶而有較平坦築巢地點又常被農具掛滿,故小時候常發現整個麻雀巢掉下地上,幼鳥也常掉

出,農業社會小孩也較喜歡抓鳥。以上諸點明顯影嚮其數量。

反觀現代整個農村完全被機械化取代,機械收成有一定比率的損耗,而那些灑在田野的榖粒

,遺留在稻草堆的穗粒,沒有人會去撿拾;養鴨人家已經企業化,更不可能帶領鴨群到處去

野放。沒養牛羊任由路旁禾本科植物長大開花結果,廢耕的農田到處有,更因農產品的多元

化整年的食物來源不缺,從鄉村到都會區馬路兩旁卡車掉下的榖類、玉米、小麥、豆類凡凡

種種養活了大群鳩鴿科、文鳥科的鳥類。農田收成後更可見到數量可觀的麻雀群。

麻雀(Passer montanus) 体長約13~14cm左右,屬文鳥科目前台灣據我個人觀察的記錄有較明顯

的三種不同羽色的麻雀,牠的共同特徵嘴粗且短、先端尖、成圓錐狀。翅膀圓短,腳不長但有

力,在地上大多用跳躍式前進,飛行技巧不錯能在短程有障礙的空間穿梭自如。主要棲息環境

在人類居住附近,築巢於濃密枝椏間及建築物夾縫中。食物從昆虫、禾本科植物種子、果實、

人類食物殘渣如米、麵包碎……..等。性群体棲息;喜喧嘩常發出[噈啾、噈啾]之聲。在都會

及鄉村裏,喜停棲屋頂、電線上、公園草地上,不甚懼人,除非有人故意追逐,否則遇人靠近

也不逃避。另一種夜宿行為更為有趣,台南新吉農場兩顆老榕樹每天傍晚鳩鴿科聚集過夜,麻

雀更有可觀數量停棲過夜喧嘩;但吵雜聲大多在晚上9~10時左右就安靜些然後隔天清晨4~5

才又吵鬧半小時陸續飛出覓食活動。另一個場景則絕然不同;高速公路休息站裏的植物不管任何樹

種只要夠高大菩提、樟樹、榕樹……..等,那黃昏的鳥歸樹真的有夠絕..三、五隻,十來隻一整群

陸續飛回同一顆樹夜宿,數量多到所有可停棲的枝頭全站滿而旦還有點擠,但喧吵的聲音則持續

整夜,我真懷疑牠們怎麼休息而為什麼會如此?是否跟燈光照射有關;但又為什麼牠們選擇靠停

車這排樹而不選擇後面的樹木?有興趣者可去揭謎。

麻雀有洗澡的習慣,天氣熱時牠會在淺水中沐浴;也會在沙堆中進行沙浴。本來麻雀在台灣的繁         殖期為2~8月,但目前有時在其他月份同樣發現求偶、交配行為,只是一直沒有去探究可否下蛋

?可否整年都有能力繁殖?實有待進一步去証明。目前幾種可能列入強勢鳥種如白頭翁、紅鳩、小       彎嘴畫眉是否因其同樣有求偶及交配行為而有繁殖能力。

麻雀的食物從雛鳥期餵食昆虫起大都以榖類及草類的種子,但如果有飼料類亦水果牠同樣會啄食利

用;故牠同樣有雜食行為,目前在整個大環境中跟人類衝突唯有稻子、小麥、高梁、小米成熟時,常成群

出現在田裏覓食造成農民大量損失;造成民怨而架網捕捉。另一種則屬人類的宗教行為放生,為

滿足信眾的放生行為,獵人會架起長網捕捉,有時網子綿延數百公尺,不但放生鳥麻雀、白頭翁會中

網其他鳥類同樣會無辜受害。

麻雀雌雄同色,頭上暗赤栗褐色,背則都為栗褐色有黑色縱斑紋,腰及尾羽顏色較淡,腹部灰白,翼有

兩條略帶黃白翼帶,依我個人觀察腮、喉中間有黑斑其他臉脥為白色數量最多歸類標準型,第二暗色型

則臉脥兩側完全不見白色;褐栗中浮現黑色斑紋喉部暗栗中帶有污白但不明顯。第三型則臉脥及喉部完全

是白灰色;脥兩側幾乎與山麻雀相似完全沒有黑斑塊,但喉中央則有黑斑可是比標準型略小,同時第二、三型大都出現在都會附近的草原或公園較多,低海拔以上則較不易發現。剛開始我一直以為像白仔一樣是

屬於物種突變,但長時間記錄後發現牠有一定的數量不可能是突變種,另一個懷疑是接近成鳥的亞成鳥但

卻因整年都有幾乎又否定。有心人可仔細去探究牠。

麻雀分佈從平地至中海拔幾乎都有,平地到低海拔到處可見;大約在海拔500公尺開始至2000公尺左右牠

只出現在有人居住的地方,是否意味牠巢位利用與活動範圍有著密切關係,但平地牠就不受此影響,像都會型住家沒有屋簷牠會利用冷氣機旁的隙縫亦水塔底座來築巢,甚至在濃密枝椏間、樹洞聚集築巢。但在山上牠則大都利用屋簷或掩避型山礔凹處,但一旦與山麻雀有所重疊,則兩種鳥會分佈在不同建築物建立

巢位,甚至活動區塊也會有所不同。麻雀的巢材以草類的莖、根、穗為主要,其他樹葉、花絮、棉質材料、羽毛、塑膠帶等築巢,巢似碗狀,巢徑大約250~300mm,高度80~100mm,深度則分樹型45~70mm,屋簷

型大約30~45mm,蛋數量通常3~4枚居多,顏色為白底、暗白灰、但都有赤褐色污斑點,大小則大約15~

20mm

山麻雀公母鳥差異較大,雄鳥從頭頂到背部大致為紅褐色翅羽同樣有黑色軸斑;初級飛羽、尾羽較黑褐色,

臉脥、腹部白色有灰污,喉中央黑色(冬羽有黃白眉斑紋)。雌鳥背部大都為灰褐色,黑色軸斑較雄鳥明顯,

有黃白色眉斑,腹部則較雄鳥灰褐色,過眼線灰褐色也較為清楚,脥及喉部無黑色斑塊。

山麻雀通常棲於海拔500~2000公尺左右的聚落、樹林,多單獨或小群活動,牠的習性較停棲枝頭、電線

、草地比較不喜歡濃密的草叢、密林中。食物則與麻雀略同,我個人觀察記錄有嫩葉、花朵、小米、禾本科種子、偶而也看見牠啄食昆虫(較小型)。但因部落小米為大宗作物故不管是收成前的偷食;收成後的檢食牠大部分會活動於有小米田的範圍,尤其碾過的小米殼原住民大都拿來當作物的肥料,此時更是牠大塊

啖食的好時機,你可以看見小群聚集覓食。在台灣牠可也不普遍,繁殖期每年3~7月,海拔高低牠繁殖

期是否有所變化目前不知道,至於巢位原住民朋友告知的訊息大致跟麻雀雷同,因我不曾觀察過山麻雀巢

位,都看見亞成鳥去推算牠的繁殖期。

任何一種物種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當然數量是否過量亦過少,我們也許只能從大環境去瞭解,需復育時伸出援手,過量則從食物鏈去解決,儘可能減少捕獵及放生,尤其外來種往往會引來生態浩劫不可不慎。

                                                              麻 雀 、 山 麻 雀 掃 描

麻 雀 、 山 麻 雀 掃 描

推薦訂閱
為什麼日本零核電也沒問題?@【蠻野心足Wild at Heart】
【活動訊息】PM2.5減量與相關技術研討會:搶救蒙塵的台灣文化之都 研討會@【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轉寄『麻 雀 、 山 麻 雀 掃 描』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