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期 從 BusyBox 案談起:台灣業者侵權利用自由軟體所面對的法律風險─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February 07,2012[技術專欄] 一行命令啟動 VirtualBox 下的虛擬機器
許仲佑/文 2010/03/20
使用 Linux 也一段時間了,我想我使用電腦的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就改變了,簡單的說應該是變懶惰了,可以打命令完成的事,就不用動到滑鼠。(其實這也是在避免手腕運動傷害)
在此前題之下,對於要執行 VirtualBox 下的虛擬機器,一定要動滑鼠先去執行 VirtualBox 應用程式,等待它的開啟,開啟之後,又要拉動滑鼠去點所要執行的虛擬機器。
對於這些拉來拉去,點來點去的過程,實在是很不能忍受,與覺得自己很呆,因為機器可以自動完成的事,為什麼我要一再重覆呢?
於是,觀察與分析了一下 VirtualBox 的執行過程,發現其實也沒那麼複雜,不過是 VirtualBox 一執行,然後去執行虛擬機器。對 VirtualBox 而言,只要清楚告訴 VirtualBox 虛擬機器的代號以及所在位置就好了,前前後後,就是這麼簡單。
好,知道過程之後,那要去哪裡找到所要資訊呢?
翻查一下檔案,因為是要查 VirtualBox 相關事情,所以直覺便是到家目錄底下的 .VirtualBox 目錄去查,嘿嘿~果然,有一些要的資訊是躲在 VirtualBox.xml 裡(只要用文字編輯器便可以開啟此檔案了)。
呃~ 舉例來說,如果我裝了一部 WinXP 的虛擬機器,那我便會看到相關的註冊訊息:
<MachineRegistry>
<MachineEntry uuid="{dc5d1064-d125-431e-
</MachineRegistry>
對我們來說,關鍵的訊息是:uuid="{dc5d1064-
好,目標找到了,那命令該如何下呢? 只要 ~~
--comment 註解,給人看的訊息,會出現在視窗標題。
--startvm 要執行哪部虛擬機器,只要告訴程式 uuid 便可以啦。
呃~ 這麼簡單? 是的,就這麼簡單!
那像我裝了好幾部虛擬機器怎麼辦呢?那就只好麻煩細心一次,
## Star ACFS
VirtualBox --comment ACFS --startvm b0e219c9-bcd6-43d2-a543-
## Star EZGO7
VirtualBox --comment EZGO7 --startvm 779e2870-a910-4163-a2d2-
## Star WinXP
VirtualBox --comment WinXP --startvm dc5d1064-d125-431e-988c-
那如果我只要執行 WinXP 的話,只要開 終端機 輸入:
說明:
用 grep 到 virtualbox.txt 去找有 XinXP 的這一行,找到了就丟給 sh 去執行,用 & 的目的是把此程序放到背景
執行
延伸思考,如果我要一登入便執行某虛擬機器呢?(例如: WinXP)
我只要建個文字檔,例如:vm_winxp.txt, 然後,把內容
VirtualBox --comment WinXP --startvm dc5d1064-d125-431e-988c-
這一行放進去。
記得更改檔案屬性, chmod 755 vm_winxp.txt (開 終端機 程式)
然後在放到相關目錄區便可以,因 Gnome 與 KDE 登入後自動執行的目錄不同,不在這裡的討論範圍,所以就不寫了。
---- 20100301 新增 -----
根據迴響(1) 強者小朱說,只要
VirtualBox --comment WinXP --startvm (虛擬機器名稱,例:WinXP)
就可以了,我試了一下,果然通耶,果然是強者!
啊~ 還虧我前面寫了一大堆!!
# 請參考許仲佑部落格
◎作者簡介
許仲佑 (Chung-Yu Hsu),國小專任教師,熱愛文史,更愛自由。
[法律源地] 從 BusyBox 案談起:台灣業者侵權利用自由軟體所面對的法律風險
葛冬梅/文 2010/03/20
去年 (2009) 12 月 BusyBox 專案(註一)的著作權人,透過 SFLC(Software Freedom Law Center,軟體自由法律中心)(註二)進行訴訟代理,在美國紐約南區地方法院對 14 家公司提出了自由軟體侵權控訴,其中被告包括了台灣的合勤科技在內,這是繼 2006 年友訊科技在德國被告之後,第二件台灣廠商被控違反 GPL(註三)、侵害自由軟體著作權的訴訟案件(註四)。在此同時,多家國內資訊業者也收到了 BusyBox 代理人所發出的警告信。BusyBox 著作權人這一波所採取的法律措施,對於台灣業界傳達出了不同於以往的意義,這表示,侵權利用自由軟體的法律風險,已由歐洲擴散至美國,其後,甚至可能演變至全球各地。
在 2007 年 10 月之前,自由軟體訴訟案件主要都是發生在歐洲,並且以德國為主,原告均是德國軟體工程師 Harald Welte,主要的訴訟案件在 2007 年前有 2 件,2008 年 1 件 (註五),其中包括全球第一件自由軟體侵權訴訟的確定判決,原告 Welte,被告為台灣友訊在德國的子公司,判決結果 Welte 勝訴。相對於此,在美洲地區,最為關注自由軟體侵權議題的 FSF(Free Software Foundation,自由軟體基金會)與 SFLC,過去一直對於侵權業者採取溝通協調的態度,故未有直接相關的訴訟案件在美國出現(註六),因此在 2007 年以前,台灣產品輸往歐洲所面臨的自由軟體侵權訴訟風險,較美洲來的高上許多。
直到 2007 年 BusyBox 著作權人首次在美國境內提告,其透過 SFLC 控訴美國 Monsoon 公司違反 GPL,開啟了 GPL 侵權案件在美國走上司法訴訟之路,與 BusyBox 有關的 GPL 侵權訴訟,2007 年共有 4 件,2008 年中 3 件,至去年 2009 年 12 月,更一次向 14 家公司提出告訴 (註七)。而就筆者個人所知,從去年底到今年初,BusyBox 委託 SFLC 的關係組織 SFC(Software Freedom Conservancy,軟體自由管理機構)(註八)為代理人,對多家台灣廠商發出警告信,信中聲明已發現業者侵權利用 BusyBox 的情況,並表示希望透過溝通協商,來改變侵權利用的現狀。
持續浮出檯面的訴訟案件,加上檯面下集中發送但尚未全盤曝光的警告信趨勢,筆者以為這些現象透露出,BusyBox 社群、SFLC 與 SFC 這些推動軟體自由理念的組織,想要藉此宣示:利用 GPL 程式的業者們,請務必遵守 GPL 的遊戲規則,否則未來將要面對更嚴峻的侵權質疑,與更為強硬的悍衛手段。
早在去年中,筆者個人的資訊管道顯示,部份美國自由軟體的推動組織,對於國內業者侵權利用自由軟體的現狀已經相當不滿,並且計劃透過 SFLC,採取新一波更為強悍的法律行動,而在去年年底,BusyBox 果真透過 SFC 寄發警告信函,並且對 14 家業者提出具體的司法侵權訴訟。而就筆者所知,這只是此波行動的開端,未來以美國地區為主的自由軟體推動組織,將會嘗試各式各樣的有效方法與管道,以圖改變台灣業者侵權利用自由軟體的現狀。
2009 年底的 BusyBox 訴訟案件與新一波的警告信寄發活動,代表台灣業者所面對的自由軟體侵權爭訟風險,已經確定從歐洲擴展到美國,而來自美國的侵權救濟手段,由於大多是經由分工化的推動組織發動,比起在歐洲目前仍是透過個人來發動的形式,更具組織與規模,其爭訟結果的影響性更是不容小覷。雖然自從 Android 平台問世之後,越來越多的台灣業者開始主動去了解何謂自由軟體,不過整體來說,許多業者對於自由軟體的認知還是處在「免費工具」的印象,其實自由軟體在商業應用上有著多元化的運用手法及遊戲規則,台灣業者應該從不同的面向來認識自由軟體,進而訂定出具體的自由軟體開發管理政策,如此才可以在商業運用方面正確利用的自由軟體,降低取用時所可能遭遇到的法律風險。
註一:BusyBox 是一個輕量級的 UNIX 工具組,特別適合運算資源有限的微型作業系統。
註二:http://www.softwarefreedom.org/。
註三:關於 GPL 的相關資訊,請參考。
註四:訴狀下載網址。
註五:2006 年 Harald Welte 控告 D-Link,2007 年在法國對 Iliad 提出控訴,2008 年則控告 Skype。資料來源。
註六:雖然 SCO 告 IBM 一案與衍生的訴訟,自 2003 年就開始陸續浮現,不過由於 SCO 與 IBM 間的訴訟爭執焦點,並非是以違反 GPL 為主軸,而是 UNIX 授權協議,因此與本文討論的自由軟體侵權利用案件並不相同。
註七:2007 年 BusyBox 分別控告 Monsoon(9 月)、Xterasys(11 月)、High-Gain Antennas(11 月)與 Verizon(12 月)4 家公司。2008 年中則分別控告 Bell Microproduct(6 月)、Super Micro Computer(6 月)與Extreme Networks(7 月)3 家公司。2009 年 12 月一次控告 Best Buy 等 14 家公司(2009 年 12 月)。資料來源。
註八:http://conservancy.softwarefreedo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