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北投好好
報主: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創刊日期:2012-02-22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977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北投好好報
北投好好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北投好好
發報時間: 2012-04-01 16:00:00 / 報主:北投文化基金會
[公益聯播]用「愛」點亮「礙」的成長能量~「十方」需要您伸出愛的雙手,扶持慢飛天使
北投好好
好事集消息網站
本期焦點
北投好消息報報
 
[北投好食材]北投農業概說
北投農業概說
北投區農會、編輯小組
 
北投的農業區分布於中和、大屯、湖山、湖田、泉源、關渡、一德、豐年、桃園、八仙、建民、洲美、復興、立農、力和、清江以及奇岩等十七個里。主要的觀光農園多集中在中和里、大屯里、泉源里以及湖山里內的陽明山公園和湖田里內的竹子湖等頗富詩意的山區,農園就錯落在景緻優美的遊憩據點間。由於山區潮濕冷涼的特殊氣候,本區栽種的作 物大多是高冷地蔬果與花卉,在這些農園裡可以讓您攜帶親朋好友來採摘水果、欣賞花,並品嚐現採的炒青菜,談笑間輕鬆愉快的體驗農村生活。除了以作物為觀光主題的農園外,本區還有以體驗耕作野趣為主的市民農園。溫泉鄉的北投除了暖暖的溫泉外,還有暖暖的鄉村風情,喜歡親近大自然的您,千萬別忘了抽空來北投,體驗一下樸實的鄉野情趣。
 
北投區的觀光菜園主要分布在竹子湖路沿線的腹地上,園區內大多栽培高冷蔬菜,以甘藍菜為主,栽培面積約8公頃,還有番茄、玉米、番薯以及多種的野菜。由於山區氣候環境得天獨厚,因此所生產的高冷蔬菜品質特佳,也就成為台北市民樂於品嚐的佳餚,許多遊客下山前總不忘帶一些高冷蔬菜回家。除此之外,大屯山區、泉源里及行義路沿線農園所產的綠竹筍,栽種面積約20公頃,口味甜美可口,亦屬本區主要作物。竹子湖內所產的孟宗竹筍及各地所產的桂竹筍,市場亦獲得極佳口碑。
本區所生產的山藥,栽培面積雖然不到2公頃,但品質極佳,口感特好,頗受市民喜愛。其他如絲瓜、苦瓜、南瓜、甜椒、山芹菜、玉米、藤三七等作物,也有栽培。
花卉也是本區的重要經濟作物,本區的觀光花圃主要位於陽明山後山公園及竹子湖附近地區,栽培農戶多達七十餘家,栽培面積約40公頃,除了陽明山最為聞名的杜鵑、茶花外,也展售各種美豔的四季草花及風格獨特的盆栽與球根花卉。而切花植栽中,以竹子湖的海芋佔了約10公頃最具代表性,其它如向日葵、愛情花、馬格麗特、葉牡丹、天鵝絨、飛燕草、線菊、鬱金香、唐菖蒲、愛莉絲等約佔了5公頃;櫻花、桃花、楓樹、松柏等庭園木約3公頃,年產值六千多萬元,均屬於高經濟作物。而本區「北農休閒農場」以園藝設施來克服當地低溫溼重的氣候環境,栽培數百品種的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奇形怪狀,各異其趣,令人嘆為觀止。
 
北投的觀光柑橘園大致分布在兩個區域,一部分集中在大屯里的山上,另一部分於泉源里的登山路上,栽培面積約20公頃,以開放採果為主,入園繳交清潔管理費後,即可在園內親手採摘享用新鮮甜美的柑橘。而北投所種植的柑橘大部分為桶柑,風味獨特,是廣為人知的冬季水果。在五月中旬,本區另一新興水果『平地水蜜桃』盛產,汁多味美甜度佳,品質絕對不比拉拉山水蜜桃差,但產量有限且產期短,是相當值得推廣的農產品。
北投區的觀光草莓園位於十八份產業道路上,嬌嫩的草莓都種植在覆蓋膠布的網室裡,以免山區的強風和雨水傷害到。每年的一至四月是草莓的盛產期,草莓的果實轉成鮮豔的紅色時,味道最為鮮美甘甜,而且還會散發出一股清甜的芳香呢!本區更有農友專門栽種楊梅,酸中帶甜的口感,更加令人垂涎欲滴,農友更從海外進口『乒乓球』大小品種楊梅,一般楊梅需透紅才會甜,但此品種只要果實由綠轉紅即香甜味美,是相當鮮見且具特色的果實。
 
關渡平原這號稱台北市最後一片水稻田即位於北投區內,水稻種植面積約300公頃,堪稱是本區最大宗作物。每年夏、冬兩收,但近年因加入WTO,稻米價格低落,目前已有農友轉種蓮藕等水生作物,夏季賞蓮,秋天採收蓮藕,相當符合休閒農業的條件,相信經過轉型,農業定可走出另一片天空。
[北投好食材]我在北投社大買菜
 我在北投社大買菜       
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校長 謝國清
 
「我住在好山好水的基隆暖暖,卻在每週四從北投社大買一藍菜回家」
 
一切從農民市集開始
民國98年1月,我從基隆社區大學轉進北投社區大學,基隆僅有非常少量的農業,而且主要以柚子、綠竹筍、山藥等為主,漁業倒是比較發達一點,因此在基隆社大的期間,跟漁村及漁民的接觸遠比跟農村及農友的接觸多了許多,特別是跟漁民的接觸過程中,深深感受到那種素樸的氣息,所以,雖然吃魚不懂魚,更無法親身體會漁民「出海捕魚去」的辛苦,但總樂於找機會為這些素樸的朋友推銷一番,另一個深遠的意義則在於讓更多人了解台灣的漁業狀況及海洋環境所面臨的問題。

轉進北投社大後的第一個活動,竟然是「農民市集」,在漁村的經營很難會辦理「漁民市集」這種活動,因此當我自己第一次遇到「農民市集」時,是既好奇又感到興奮,等到了現場才發現,原來是用社區大學慣常辦活動的方式舉辦市集;那一天北投社大的前任校長帶著我一一介紹站在每個攤位後方的農友,雖然我無法記得每位農友的名字及臉孔,但跟他們的短暫接觸後,心裡頭的印象是,如果把那一攤攤擺滿的各種蔬菜,換成魚市場裡的各式海產,這群農民的神態跟我過去熟悉的漁民似乎沒什麼兩樣。
 
不過,用這種模式辦農民市集顯然成本過高,半天下來的營業額,不但連租帳篷及音響的費用都很難cover,更別說還有站了大半天的農友及我們那群在旁邊協助叫賣、敲邊鼓的年輕人的人力費用,因此,在97年年底到98年年初連續四場農民市集後,不得不去討論如何持續這個有意義的活動,農民市集因而改為與公民週結合,也就是在辦理公民週的同時辦理農民市集,這有幾個好處,一個是利用社大現成簡易的設備,以減輕經費上的負擔,再則是讓全校師生也能知道北投社大到底在做什麼,還有就是可以跟社大其他班級相互搭配成一個更豐富多元的活動。
 
不過,我們同時也試圖找出一種有特色的模式,期能使農友有固定地點與固定時間,將他們所生產的作物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因此民國100年五月份開始,每個月第一個週末,我們輪流在北投區各個公園,如新北投公園, 大豐公園, 復興公園等,邀請農友、一些年輕藝術家及北投社大班級,共同舉辦「北投創意好事集」。
 
 
秀明自然農法課程
社區大學畢竟是以開課為本業,因此在辦理農民市集的同時,我們一方面也積極邀請了一位老師開設自然農法課程,開設自然農法課程有兩個目的,首先是進行社區培力,當我們在辦理農民市集或推動農業議題時,對於農作應該要有些要求,因此,第一批受邀參加農民市集的農友,手邊都具備一份北投農會開立的無毒證明,但更多農友為了種出大又漂亮的作物以賣得好價格,則使用大量除草劑及農藥,這不但對環境有害,對人體也是種慢性毒藥,如果要讓他們改變種植方式,除了消費者的需求外,也必須同時給他們新的概念及種植方法,也許一開始不到有機的地步,但至少要能夠生產安心無毒的蔬果,因此,秀明自然農法課程乃免費提供給陽明山上的農友選讀。
 
而當農友了解如何生產安心無毒蔬果,並願意開始栽種後,如果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不改變,則農友生產出來的蔬果還是銷不掉,因此,在協助農友的同時,我們認為消費者教育同等重要,因此,秀明自然農法課程也開放給一般消費者選讀。
 
因為這門課不是純理論的課程,授課老師一方面在課堂內教授學理,一方面則必須帶著學員實作,而為了讓學員實作並方便農友選讀,北投社大還特別到陽明山十八份地區向農友租了一塊地作為學員的實習場地;發展至今,一些資深學員自主性的組成社團,並向農友租地耕種達五百坪,並分享耕種心得。
 
 
四校聯合讀書會
如同「吃魚不懂魚」一般,我一樣是「吃菜不懂菜」,北投社大其他行政同仁也不惶多讓,不過不懂菜倒無關緊要,因為我們可以藉助於專家學者,譬如秀明自然農法的老師或山上的農友,但如果北投社大行政團隊對為什麼要辦農民市集、開設秀明自然農法課程等的理念不夠清楚的話,那我們接下去恐怕就很難對在地農業有更深更廣的發展!
 
因此北投社大乃與同樣有興趣發展在地農業議題的文山、新莊、林口等三所社區大學合作舉辦四校讀書會,所閱讀的就是以農業為主的書籍,各社大內部先各自閱讀分享後,再進行四校分享;老實說,雖然前後讀了兩、三本書,但對增進在地農業議題的認知效果似乎有限,不過,也許是因為我們持續不斷進行這個議題的發展,在地農業逐漸成為北投社大無法割捨的重要議題,而北投社大行政團隊也在實踐過程中,對農業議題有愈來愈清晰的印象。
 
 
共同採購
前面提到我們把農民市集改到公民週舉辦,雖然因此省下經費,也讓更多北投社大師生認識了北投的在地農友,但北投社大與農友間的直接接觸,卻是半年才會有一次,這對我們推動在地農業議題反而造成阻礙,因此,我們就重新思考什麼樣的模式可以讓北投社大跟農友間保持更緊密的關係?99年初,我們推出了「共同採購」。
 
「共同採購」看似容易實則不然,她牽涉到上游到下游的各種細節,譬如哪些農友可以在共同採購日供應蔬菜?供應那些菜?菜色如果重複如何處理?誰能負責整理?如何包裝?有沒有必須立即冷藏的生鮮?
 
以社區大學單薄的人力及對蔬菜的專業度,其實是不可能在兼顧校務的狀況下完成的,幾經討論後,我們決定將這個工作先單純化!
 
我們找了一對妯娌—敏惠及懷弟,由她們兩位率先擔任「共同採購」的供應者,而恰巧他們兩位所種植的蔬菜也有一些些區別,加上妯娌關係的好溝通,所有的前端工作就由她們幫忙解決了!而當敏惠及懷弟願意承擔這項任務後,我們的任務就是積極招募願意加入共同採購的朋友,作為北投社大校長的我自然義不容辭成為採購的一員,每週帶一籃菜回基隆,一晃眼我在北投社大買菜已經超過兩年!
 
兩年多來的每週四,我都會帶一籃菜回家,家裡老婆小孩也逐漸習以為常,偶而因為有事而兩手空空回到家,全家人也感到若有所失;特別是大約半年光景後,平日挑嘴的兒子(當時還是國中生),有一回指著餐桌上一盤從超市買回來的地瓜葉說,還是我每週帶回家的菜比較好吃!
 
而這兩年多來,每週從北投社大帶回一籃菜的過程中,遇到幾次大雨及乾旱,這個時候我們就拿不到那一籃菜,一開始讓我非常訝異,也不過是三、四藍菜,怎麼就開天窗了?但這也讓我充分體會到過去書本上所寫的『農人看天吃飯』的真正意涵!並同時增強我繼續努力經營這個議題的信念。
 
近兩年時光,參與共同採購的人數可說是寥寥無幾,印象中最多同時有五人,最少則有三人,其中當然一直包含我參加的那一份,大家一定感到訝異怎麼連三個人的蔬菜都無法供應呢?事實確是如此,也因此才會讓我有『看天吃飯』的深刻感受,而每當我沒拿到那一籃菜時,我心裡也忐忑著下個月會不會有人退訂?還好在北投社大長期且不間斷的努力下,我們一直為續著小規模的共同採購,同時也有不少北投居民從北投社大得知農友聯絡方式後,直接向農友訂購,還有少數人則是利用週三農業下午茶上課的時候,向農友訂一籃菜,我猜想有些朋友也許認為一週只有一籃菜,或只有週四送菜,感到不方便或不夠吃,只好直接向農友訂購吧!不過不論是透過何種管道向農友訂購,對北投社大而言都是個重大的成就。
 
 
農業下午茶
大概在去除年暑假期間,我開始跟我們的同仁討論,除了農民市集、共同採購及自然農法課程外,還能做些什麼事來影響更多人?於是就誕生了『農業下午茶』工作坊,『農業下午茶』設定的目標為拉近農友、消費者及加工者間的距離,換句話說,我們一樣在進行消費者教育的同時,也企圖擴大農友農產品的銷售管道,為使農也下午茶工作坊順利進行,我們特別拜託綠色陣線協會的吳東傑老師過來幫忙。
 
一開始非常辛苦,因為,雖然我們設定的目標非常清楚,並且在開始實施以前就找來農友、課程講師等開了好幾次會議,但一來有些參與者乃是衝著免費課程而來了解狀況,二來顯然大家對這樣的工作坊的操作模式還在摸索當中,尤其是我們負責此工作坊的行政同仁也摸不著頭緒!所以在第一期結束後,我們又花了許多時間討論,不僅找來綠色陣線吳東傑老師及農友,甚至找來參與課程的學員進行討論,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討論後,我們為第二期農業下午茶取了個副名稱--『吃得安心』,看名稱就知道是一門消費者取向的課程,同時第二期工作坊也在吳東傑老師的協助下,找來了三位年輕人擔任助理兼觀察者,不但協助課程進行、課程記錄,並上山進行一些農事調查。
 
也許是因為三位年輕人的加入,使得我們的行政同仁有了年紀相彷的伙伴可以討論,第三期很順利的在今年秋季班展開,同時也許也因為已經進入第三期,參與的學員及農友似乎已經進入狀況,參與工作坊的人不但增加許多,氣氛也極為熱絡,同時從第二期後期起,參與農業下午茶的學員幫「共同採購」另取名為『一籃菜』,而看起來他們正在建構『一籃菜』的故事,更令人高興的是,負責這項業務的同仁對農業下午茶的未來發展似乎更有信心了。
 
北投山上生產的草山柑過去極富盛名,農友敏慧家是少數還在種植草山柑的農戶,每年年初是採收期,為使果粒更漂亮,這個時間(約11月份)必須將部分漲得不好的果粒打掉,這次敏慧問了北投一位受邀參與工作坊,專門以有機作物生產麵包、點心的夥伴,他們就在農業下午茶課程中,由這位麵包店的夥伴將原本要打掉的草山柑製作成各式的麵包及點心。
 
 
在地農業發展平台
除了舉辦農民市集、開設秀明自然農法、農業下午茶課程及推動共同採購外,我們也針對農業議題舉辦多次討論及座談,其中包括探究北投農友所遭遇的問題,譬如農用水或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等議題,或者從國家及全球環境的角度深度探討推動在地農業議題的意義,譬如全球糧食危機、天氣暖化、食物里程等;此外,我們也進行農事調查,了解有哪些農友還持續從事農業生產?四季的生產作物有哪些?哪些農友是生產安心健康農產的農戶?我們認為這些屬於發展在地農業的基礎工作,但透過這些基礎工作,一方面讓更多人了解在地農業的重要性,一方面也讓北投社大更了解北投在地農業的狀況,以增添我們發展在地農業的概念與信心。
 
另外,我們開始建構「北投永續農業網站」,將北投社大在這個議題所發展的成果及過程數位化、網路化,讓更多沒有機會參加的朋友,可以透過網路獲取更多北投在地農業的資訊與知識。
 
我們認為北投社大可以扮演在地農業的發展平台,讓農友、消費者、加工者、專家學者在這個平台上對話,而且透過這個平台讓更多人了解全球環境即將面臨的重大問題,並能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農業,進而關注環境議題;當然,我們也認為在最都會的臺北市,北投的在地農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標,北投社大也將持續在這個議題上努力。
[北投好食材]北投山區農業的困境與未來
農園田野調查:北投山區農業的困境與未來
北投文化基金會
洪珮玲  朱孝慈  陳姿安  賴怡安  陳家銘  洪德仁
 
為了倡導健康安心農產品、最短的食物哩程,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與中原大學景觀系、湖山里辦公處、草山溫泉社區發展協會結合在地的湖山國小,在2009年7月8日至12日,透過社區參與的觀念,邀請11位願意付出、充滿熱忱的大學在學學生,在湖山里、泉源里進行農園田野調查。
在五天四夜的活動中,經過田野調查技巧、社區導覽後,同學進行分組田野調查。總共25位農 家:17家湖山社區(大坑聚落11家、半嶺聚落3家、湖底聚落3家)、7家泉源社區與1家大屯社區的 農園,完成本次調查工作。
25份調查裡面,主要耕種受訪者男性18人,女性7人。年齡50~60歲有6位(24%),60~70歲 有8位(32%),49歲以下有5位(20%),71歲以上有6位(24%)。
 
量少多樣的農作
農地的面積部份,完整資料的20位農家中,平均每位農民的耕種農地為2,589坪(8,859平方公 尺)。最小的僅293坪(969平方公尺),最大的為12, 100坪(40,000平方公尺);農地為2,000至2,999坪8位(40%)、1,000至1,999坪4位(20%)、小於999坪5位(25%)、大於3,000坪只有3 位(15%)。顯示出農民的耕種農地極小,即少數耕種面積較大,而且耕地大多位於山坡地,地處陽明山國家公園,耕種受許多法令與地形的限制,更增加了耕種的困難。
※農家的農作物一年四季皆有生產,極為多樣性,總共有62種,前五名分別為:蕃茄(10位);高麗菜(9位);茄子、地瓜(7位);胡瓜、南瓜、芋頭、玉米(6位)。
※若依農作物種類及季節來看,葉菜類收成季節主要是夏冬兩季,種類繁多,有小白菜、莧菜、空心菜、地瓜葉、龍鬚菜等。
※瓜果類收成季節主要是夏季,但是如有颱風就難以收成。種類有冬瓜、胡瓜、佛手瓜、南瓜、苦瓜等。農民嘗試種植新品種冬瓜、茄子、造型南瓜,極具特色。
※根莖類四季均可耕種,有黃心地瓜、筊白筍、綠竹筍、地瓜、花生、白蘿蔔、山藥、芋頭等。
※豆、穀類收成季節主要是春夏兩季,有土豆、敏豆、玉米、四季豆等。稻米可一年兩穫。
※水果類四季均可耕種收成,有春季的樹梅、春夏的水蜜桃、夏季的小番茄、冬春的草莓,其他有柿子、木瓜、草莓、甘蔗、柑橘、柚子、芒果、波蘿蜜、火龍果等。
※園藝作物,有夏季的茶花、楊梅和杏花、櫻花、玫瑰、百合、水蓮、薄荷、菊花、杜鵑、桂花、楓樹等。
 
本次調查無法很精確的瞭解農家的農作物的產量,較為可惜,初步只能知道少量種植—種類繁多,尚未達到經濟規模程度。
 
半賣半送的販賣
農作物的販賣方式,可分為4種模式,有9戶農家(36%)販賣農作物,7(28%)以自己食用為主、多的才會拿出來販賣、半賣半送,5戶(20%)不販賣農作物,4戶(16%)未明確告知。農民採收後,大多是自行到北投、石牌、天母一帶販賣,多以遊客為販賣對象,聚集的國家公園附近公車站牌或是路邊。由於農產品總產量不大,因此自行零售成為唯一的銷售管道,但是這樣的販賣方式收入不一定,也無法掌握穩定的客源。其實,有時連販賣地點都無法固定。有2位農民原本販賣的地方重建後,其中1位只好改由在公園暫時擺攤,另外1位改成不以販賣為主,改由半賣慢送給人。還有1位農民在政府禁止於路邊販賣之後,乾脆不賣了。農家們細心栽種農產品的努力,很多時候卻無法帶來與付出等值的結果。
就有販賣農作物的16位農家,農作物總共56種。其中第一名為高麗菜(8位);胡瓜、南瓜、 地瓜葉並列第二(6位);冬瓜、茄子、芋頭、蕃茄並列第三(5位)。
 
農產發展的困難
現今人人都強調健康與有機,但是全數的受訪農家都未取得農業認證。有12人(48%)農友認證取得困難,其原因有:覺得自己吃沒有必要(5人)、不可能不灑化肥、農藥(3人)、對得起道德良心比較重要(2人)、負擔太大(2人)及其他(2人)。
目前,行政院農委會將認證授權給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MOA)、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農會(TOPA)、中華有機農業協會(COAA)等5個機構。其認證的手續費都要五、六萬,甚至還要每一年都辦一次認證,令許多農民怯步。一位農民表示,辦一次認證的錢要賣多少的蔬菜,根本不可能。受訪的農民都是小面積耕作,費用對它來說負擔想地相對更龐大,這是最難克服的問題。
  北投農業發展另一個隱憂是受天候的影響,像今年天氣乾旱、雨量較少,造成土地乾燥,而灌溉水源又受到溫泉業者引水,水量不穩定,農民受到極大困擾;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南部,北投山區的農園也全部受到摧毀,損失嚴重。
此外,社區農地多為代代相傳的祖產,不少農民們割捨不下對土地的情感,卻也面臨到年輕人不願繼承農耕的窘境。
 
土地的情懷
在田野調查中,我們看到了農家們的困境,卻也看到了他們對土地的執著和情感。農友曹先生的一句話,聽了好心酸:「颱風來就到田裡哭,有的時候起來到田裡一看,作物突然死光了。」有時就是這樣,心血會一夕之間化為烏有。但是什麼還讓他們堅持留在他們的土地?另一為農友吳先生表示:「雖然賺不到什麼錢,種菜還是很快樂。」那種最簡單的滿足,讓他們很快樂。耕種,不再只是為了餬口,對土地的感情已經讓耕種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不種田活不知道怎麼生活!」農友許先生的話可能說中了很多農民地心裡話。農友中有當過廚師的,有在清潔公司做事的,也有做過景觀設計的。在外面闖盪,繞了一圈之後,他們還是回到了田裡,回到了最初的原點。就像負責採訪農友的果逸、逸希和憶婷同學說的:「經過了這次的採訪,我們聽到了農夫們最內心的聲音,雖然有一些因為現實生活的莫可奈何,卻也會找一些自己的方式來享受生活,享受這裡的陽光、鳥語花香,像是對於這一個從小生長的地方有著不為旁人所了解的深厚情感。對於這片土地所付出的熱誠,或許就像吳老先生一樣抱怨著現實可是卻又依依不捨著這塊寶地。」
 
未來的可能出路
未來基金會正在規劃持續的農民市集、銷售平台,讓社區民眾可以藉由基金會,購買到在地的農產品,以高麗菜、胡瓜、南瓜、地瓜葉等作為優先開放購買的產品項目。我們也在「2009年健康綠活節」,鼓勵溫泉旅館採購在地農產品,研發最短「食物哩程」的健康餐飲和農園體驗行程。
農業,看在很多人的眼裡並不是待遇相當好的工作。雖然無情的大雨、颱風,會讓心血毀於一旦,但對許多農民而言,看到自己細心耕種的農作物長的很好,長大長高,走到菜園口都會覺得滿足和值得。就是那樣在園地中哭過、笑過,就算整個大環境已經改變了,儘管無奈,卻放棄不了對 土地的情感。如果你也有機會能夠品嚐他們栽種的農作物,是不是也能感受到菜裡那一份用心和苦 澀中卻漸漸散出的甜味呢?
[北投好食材]由農業價值的本質出發,一起護持北投農業的未來
由農業價值的本質出發,一起護持北投農業的未來
 
楊志彬
 
雖然北投仍然保有難得、優美的農業景觀,以及得天獨厚的山林環境條件,但是大環境的農業這個有利的先天基礎上為北投的農業加分。

關渡平原面臨龐大的開發壓力以及當年填棄不明廢土的隱憂,今日的稻浪以及蓮葉田絲毫沒見金黃的未來遠景,反而更像建築公司開工之前招睞顧客的廣告佈景,隨時可能功成身退。

北投後山大屯、七星山系的農業其長久的主流思維一直是朝休閒農業轉型,但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及山坡地水土保護區的管制非常嚴密,讓曾經嘗試的小農幾乎動彈不得,痛苦不堪。北投農會做了很大的努力,每年創造或利用各式農藝節慶活動,為北投的休閒農場促銷,但是除了竹子湖之外,大多數點狀的農場經營仍然十分困難,農園群聚擴散的效應無法產生,並不能作為北投農業集體出路的有力證明。除此之外,竹仔湖的觀光發展帶來了農作面積的縮減,農村文化氛圍的改變與淡化,以及生態環境品質的惡化,這樣的轉變我在其他點狀的農場經營裡也看到了,某一觀光農園的主人為了因應遊客的停車問題,先清除種植面積鋪上水泥,闢出停車場。對此,我們不忍批評農友們努力尋求出路的思維模式,但是這樣的發展方向對於北投農業的意義在哪裡,卻值得深思。

許多朋友努力整合資源,希望結合北投的溫泉業者購買在地蔬菜,形成一個兼具在地環境、文化特質以及在地品牌、社區信任的地方養生產業。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景,值得花許多年的時間來推動,但是現階段,我們看到囿於市場價格機制,本地的小規模蔬果生產不管是在量與價上都不敵南部運上來的大宗蔬果。特別是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變化也悄悄影響著北投不同產業之間的資源競爭關係。在八八水災之前,其實北投近郊遭逢幾十年來最大的乾旱危機,溫泉業者與農友競奪水資源,水源頭中下游即使是號稱泉源里的農友,也面臨無水灌溉的困境。在資 源有限的觀念覺醒下,在地的產業鏈環除了互助合作之外,還有資源競奪的現實關係,我們需要更細緻與全局的觀點來思考北投以及農業在北投的價值定位。

泉源里是北投後山地區社區組織力量較成熟的社區,也是維持生產性農業較完整的區塊。因此,這幾年我們協助在地的社區組織以及農友從事環境調查、農民市集、以及社區支持型農業的嘗試,最主要的精神在於回歸農業本質的價值,既然北投還有人從事農業,也願意用友善土地的方式耕種,就由彰顯他們尊嚴與價值出發,透過在地人安心吃在地菜的社區信任基礎,發展地方品牌與社區共同購買。
 
這些都只是漫漫長路的實驗開端,會不會成功還需要更多的人給予支持與建議。依我之見,以下的工作需要同步推動,才能讓北投的農業重建計畫更為穩固:
1. 更完整確實的農業與農村調查:包括專業農與兼業農數量、家庭生計、耕種面積與區位、水資源配置關係、農業產銷管道、農業、肥料與除草劑用藥情形、社區組織等基本資料。
2. 農友自發組織,逐步建立生產公約、安心耕種守則等自主規範、成立地方蔬果產銷平台,打造在地品牌。
3. 邀請更多社區夥伴加入社大的共同購買活動,讓生活的蔬果購買行為逐步加深背後的教育與文化意涵。
4. 休閒農業仍不應放棄,但應放入生態旅遊的創新模式中思考未來可行的發展形式。
5. 彰舉友善地方的綠色企業,發展在地企業(以溫泉產業為主)的地方企業責任指標,要求並倡議北投企業尊重、支持北投農業的生存與發展。
[北投好遊學]北投燕歸來賞鳥趣
[15-30歲青年限定體驗]
台北北投青年壯遊點4月份主題行程
北投燕歸來賞鳥趣


時間:4月14日
  
從北投捷運站出發,走入繁華的北投小鎮,巷弄中處處驚見古蹟之美。包含周氏節孝坊、學仔內、陳氏宗祠、幸福牌腳踏車、百年柑仔店、北投教會、畜魂碑、福安宮、限時專送等,充滿著傳統的味道。每年三月到九月,是燕子飛至台灣繁衍後代的季節,牠們在屋簷下築巢,走在北投老街區中,對民眾而言,燕子是種吉祥的象徵,這段時間,在北投,可以看到人與鳥類共善的畫面。 

除了探訪燕子的生態,位於關渡的關渡自然公園,是台北市的豐富生態園區,也是孕育鳥類生態的寶藏之地,透過導覽老師介紹,共同觀察與探訪多元風貌的鳥類自然生態。
關渡水岸旁還有機會遇到北投那卡西團在微涼的夜晚唱出悠揚的樂章。
[北投好遊學]北投燕歸來賞鳥趣

09:00    北投捷運站 
09:30    北投老街漫步(燕子生態)  
12:00    北投小吃
13:00    關渡自然公園
16:00    關渡宮
17:00    關渡捷運站(如遇得那卡西演奏可選擇於關渡水岸解散) 

我要報名 http://tour.youthtravel.tw/grandtour/son01/act_detail.php?id=39&sid=646 
[北投好文資]向陽學苑迎向朝陽
向陽學苑迎向朝陽
北投社區大學
洪德揚
 
向陽學苑的前身為「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即現今國軍北投醫院。1898年,日本台灣守備軍醫部長藤田嗣章,因部隊長久守備在台北,看中了北投優質的溫泉,於是建設了此療養院,藤田嗣章主要想利用此地的溫泉,作為傷患的療養地。恰巧1905年爆發日俄戰爭,在遼東半島作戰的傷兵,大量送到北投療養。當年又發現地熱谷與北投溪中存有放射性物質─「鐳溫泉(青磺)」,被認為非常具有療效,傷兵大量擁入,來來去去間接地將北投溫泉被介紹出去,於是北投聲名日益遠播,成為遠近馳名的溫泉鄉。
當年療養院的院址範圍,包括現在的國軍北投醫院、北投逸仙國小、新民國中校地,總共有三大棟院舍,而其中一棟的門扁上掛著「向陽學苑」的建築,正是其中三大棟院舍中,碩果僅存的一棟。
 
[北投好文資]向陽學苑迎向朝陽[北投好文資]向陽學苑迎向朝陽 
修復前向陽學苑
 
1998年民政局舉行古蹟審查會,通過「向陽學苑」為台北直轄市定古蹟,並薦請定名為「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隨即台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確定為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主要指定理由是:1.為日治初期利用北投溫泉所建之軍用療養所,與地方發展史關係密切。 2.大型日式建築,入口及前後廊為其主要特色,具建築價值。 3.建築物現況完整,周圍庭院寬廣、古木參天,整體環境保存良好。
 
戰後國民政府轉進台灣,前日軍陸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由國軍軍醫單位接收,該院延續原有的溫泉文化,也設有湯屋,名為「宿松溫泉」。裡面建造兩間小型浴池,專供員工與貴賓使用。未來希望能夠成為國軍官兵精神減壓中心與國軍慢性病溫泉醫療復健中心。
 
2009年11月經國防部長高華柱巡視會勘後,指示依文資法辦理古蹟修復及再利用工程,表達國軍對國家文化資產的支持與保護。2012年1月2日舉行修復工程開工儀式,由院長顧毓琦上校主持,在開工致詞強調,工程與監造單位除要依據契約規範施工外,更要注重工程期間的「安全維護」及「環境保護」工作,保持與地方居民良好的溝通與互動,讓該分院順利恢復古蹟歷史風貌,確維文化資產保存的意義、價值與精神。修復工程區分4年4階段辦理,2010年依計畫撰擬「修復再利用計畫報告書」、2011年辦理「規劃設計」及「工程發包」作業,未來將陸續完成「修復再利用工程」、「古蹟維護管理計畫」等相關作業,確保工程如期如質完成。
 
[北投好文資]向陽學苑迎向朝陽 
修復中向陽學苑〈一〉
[北投好文資]向陽學苑迎向朝陽[北投好文資]向陽學苑迎向朝陽 
修復中向陽學苑〈二〉
[北投好文資]向陽學苑迎向朝陽
修復中向陽學苑〈三〉

 
推薦訂閱
花蓮畢士大教養院電子報102-13期@【花蓮畢士大教養院院訊】
「文化愛河促進會」成立緣起@【文化愛河訊息報】
本期目錄
本期焦點
北投好消息報報
[北投好食材]北投農業概說
[北投好食材]我在北投社大買菜
[北投好食材]北投山區農業的困境與未來
[北投好食材]由農業價值的本質出發,一起護持北投農業的未來
[北投好遊學]北投燕歸來賞鳥趣
[北投好文資]向陽學苑迎向朝陽
北投好「畫話」
支持本會
本會出版新訊
看見北投,營造幸福系列

以分類彙整出各主題方式收羅歷年北投文化雜誌、北投文化基金會、北投社區大學相關文章與論述, 全套四冊。
出版日期:100年12月。 

 
系列一 社區願景與憲章

系列二 永續與健康


系列三 審議式民主與社區產業 
 
系列四 終身學習與北投學

社區銀髮族健康關懷--
長輩的健康是家人與社會的幸福


以100年操作之銀髮族在社區健康促進之課程與學習模式、學員及志工的心得、振興醫院營養師建議的得舒(Dash)健康餐飲等撰寫、集結文章,期望透過社區與社會的支持,促進與建構長輩們老的健康、老得快樂、老的有尊嚴的環境, 全套一冊。
出版日期:100年12月。 



如於本會捐款1500元以上,即贈送上述五本一組,亦煩請於劃撥單中註明姓名、地址、電話。

本會郵政劃撥帳號:19558705,戶名
轉寄『第二期 健康無毒好安心 永續農業好食材(101年4月份)』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