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20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3-24 05:00:00 /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102年最新活動大事曆
本期目錄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台灣光華電子報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文.李珊 圖.林格立

 

把來自不同國家、文化、年齡、教育體系的外籍生丟進台灣的課堂,彷彿一道原已駕輕就熟的料理,忽然加入了各種新食材,廚師需要因應不同材料的性質,適時調整火候、配料、煮法等,做得好會是一道佳餚,搞不好也可能全盤走味、難以下嚥!

而國際學生眼中的台灣校園與師生又是什麼樣貌?從他們的負面觀感中,能否照見台灣高等教育的缺失,引發課堂的「教」、「學」革新?

許多外籍生初來乍到,第一個文化衝擊是「上課時同學睡覺、吃東西、講手機、傳簡訊,老師居然默許!」來自貝里斯的淡江圖資系白安東認為,這反映了學生對課業的不在乎。後來他才知道,這是因為台灣的大學入學是根據考試成績分發,許多人對自己的科系既無興趣,將來也不準備從事這行。

「那為何不轉系呢?」他不解地問,就他3年觀察,系上許多人對所學不冷不熱、非常疏離,但只有一位同學勇於追求所愛,退學後先去當兵,再報考服裝設計。

他認為,老師面對這樣的現實,應儘量把課程上得活潑有趣,或多從應用面著手,以引發學生興趣。「但有些老師似乎自己都失去了教書的熱情,2 小時站在講台上不移動、不提問,連聲音、表情都沒有變化!」

來自西方的外籍生最常提到的「不適應症」,還包括台灣老師的授課方式。

「討論、辯論是我們課堂中最重要的一環。」薩爾瓦多、聖文森等中美洲國家外籍生不約而同提及,台灣老師講課常是演講或打開Powerpoint一頁頁解說,缺乏互動討論,「即使我們主動提問,老師也多半沒有充分回應,也很少繼續引導討論。」

「課堂上永遠只有我們幾個會問問題,」來自聖文森的銘傳大傳系學生蔣家慕說,他很希望聽聽台灣同學的看法,英文溜不溜並不重要,多元觀點的刺激交流才是學習的重點。

「台灣學生不太會質疑老師、父母或在上位者。」蔣家慕舉例,如果發現考試成績有問題,台灣學生通常嘀咕一陣後就默默接受;他的做法則是向老師反映,並請老師再檢查是否考卷改錯了。「台灣人把頭銜看得太重了,博士、校長、總統也是人,他們也可能做的不對!」

對於中華文化強調的「尊師重道」,他的看法是:師生應該「互相」尊重。蔣家慕這學期就不幸遇到一位不尊重學生的老師,這位廣告學老師第一堂課在聽取同學的自我介紹後,就下馬威似地說,「如果你們自認為懂廣告,其實就意味著你們什麼都不懂!」蔣家慕表示,大傳、尤其廣告學是需要創意奇想、集體激盪的學問,若缺乏包容聆聽的誠意,是難以對話的。

請尊重學生

「我以前在廣告公司工作過幾年,這是我最期待的一門課,」蔣家慕沉著臉說,沒想到第一堂課就聽到老師用這樣傲慢的口氣來開場。幾星期後,他有機會與老師會面談話,仍不死心地表達了師生應互相尊重的想法,才說到一半,老師竟然情緒失控地打斷他並直言,「我不想再聽了!」讓他錯愕不已。

蔣家慕的情形或許是個極端,但是根據多位有教導外籍生經驗的老師表示,國際學生背景多元而複雜,老師的確需要調整心態,才能滿足課堂中各種不同甚且彼此矛盾的需求。

銘傳資訊學程老師劉龍龍表示,外籍學生求學的動機、條件和本地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美洲國家的大一生已經25~6歲了,早已具備專業知識甚至職場經驗,來亞洲是為自己的人生找尋新機會;而太平洋島國或非洲學生則是有心要來進修各項技能,偏偏他們的基礎知識又嚴重不足,需要從頭教起。

在這種外籍生呈現M型化、本地生又夾在中間不上不下的拉鋸下,教師更需要做彈性調配,依程度分組,給予難易不等的授課內容與成績要求。而年級的高低不同,心態也有異,外籍生到大三、大四已經熟稔本地生活,最在乎的是否能持續拿到獎學金等現實問題,因此特別計較成績。對這些不同需求,老師都需要費心處理。

互動、對話

此外,由於國際學院及國際學程開的課並不只限於外籍生,本地生也可修讀,而在課堂中,台灣和東南亞學生怯於表達,導致「英語好的學生往往獨佔舞台、主導討論」,這是許多老師的共同困擾。

銘傳國際企業與管理學程主任杜蕙生表示,她就曾被本地生抱怨「對外籍生比較好」,因為一不注意,可能就花了半節課與外籍生對談。如何兼顧互動又不至於拖延上課進度、損害其他沈默者的權益,的確是個挑戰。

杜蕙生近兩年刻意想幫本地生多參與課程討論,她和學生講好,「只要你們給我一個眼神,我就會想辦法讓你發言。」據她觀察,有些本地生經過「操練」後已經敢侃侃而談,不再怕用英語和來自全球、南腔北調的同學互相討論。

順了姑意逆嫂意?

有趣的是,對台灣老師的教法,亞、非或東歐學生又有另一番評價,和美洲或西歐學生簡直南轅北轍。

「在捷克,老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有聽的份;但這裡老師退居第二線,強調teamwork,對我來說是一種新的學習經驗,」政大中文系的交換生蘇黛楊說。來自韓國的政大外交系4 年級學生申雅嵐則說,韓國的好學校一定是每堂課點名,而政大有些老師不點名,上課氣氛鬆散,她覺得並不好。

學校對外籍生的管理,究竟要「一國兩制」或是一視同仁?也頗值得討論。

來自南太平洋吉里巴斯的田嘉蕾表示,大部分外籍生不是有工作經驗、就是年紀較長,上課點名讓他們有「被迫」且不受尊重的感覺,而且某個課程若是自己學習更有效的話,又為何一定要到課堂呢?

比如羽球、籃球等體育課,許多外籍生都覺得這些基本動作或比賽規則他們早就會了,老師既不肯彈性安排,學校又強迫課堂點名,實在苦不堪言。

攪動一池春水以後

換一個角度看,台灣學生身處在被外籍生「攪動」的課堂中,又受到哪些衝擊和變化?

「以前是別人『塞』給我什麼,我就拿什麼,」銘傳國際學院大二的台灣生褚韋宏表示,他和外國同學交往,除了英文進步神速外,最大的改變是燃起自己主動學習的熱情;雖然現在還不清楚未來的路,但碰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他已經懂得要勇敢去追求。

「但是老外的習慣有好有壞,好的要學習,壞的要引以為戒。」褚韋宏舉例,有些中南美洲同學很隨性,行事做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別人的方便或感受。例如答應要出席會議,卻遲到很久甚至放鴿子,以前他不好意思直講,現在他會抗議;辦活動開會時,外籍生若霸道地只撿輕鬆的做,造成工作分配不均,他也會據理力爭。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既然已張開雙臂歡迎國際學生來台,他們的意見我們聽進去了,他們的需求我們也樂於回應,才不枉費推動國際化的初衷!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0年03月號)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生思維模式迥異於台灣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帶來了衝擊,也提供本地師生自我省思的機會。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外籍生只要積極融入,從日常生活到校園內外的活動,有諸多機會可以體驗繽紛多彩的台灣文化。
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
當外籍生對台灣教育提出諸多建議時,校方或老師若能聆聽並調整,才不枉費推動國際化的初衷。

  1. 台灣老師講課常是演講或打開PowerPoint一頁頁解說,缺乏互動討論。
    In Taiwan the teachers just scroll through their PowerPoint presentations and drone on about each page, without any interaction with the students.
    ◎ drone on 以單調的聲音說
    The boss droned on for hours.


     
  2. 有些中南美洲同學很隨性,行事做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別人的方便或感受。
    Some foreigners are just too easy-going, even irresponsible at times, and put themselves first in both their schoolwork and relationships, without regard for the convenience or feelings of others.
    ◎ without regard for 不考慮;不管
    Johnny commented on this topic without regard for reason or reality.
     
推薦訂閱
台灣光華電子報-頭好壯壯──運動夏令營(2013/09/25)@【台灣光華電子報】
認識及防治不速之蛙-斑腿樹蛙@【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轉寄『台灣光華電子報-當外籍生進入台灣課堂(2010/03/2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