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百年結婚生子潮(2011/10/19)─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1,2024百年結婚生子潮
文‧張瓊方 「長長久久」、「百年好合」,象徵吉祥的日子可遇不可求,於是,百年僅有一次的民國99年9月9日、100年10月10日,誘發一波結婚潮;加上明年欣逢諸事大吉的龍年,政府釋放政策「大利多」,預估今明兩年的兔寶寶和龍寶寶都將顯著增加。 一直以來,人們追求「五子登科」,只要能擁有銀子、房子、車子、妻子、兒子,就一生幸福俱足矣。但隨著大環境轉變,現代年輕人追求前3子的困難度日增,連帶也影響了對後2子的想望。 不婚、晚婚族越來越多,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25~29歲未婚的單身女性,10年來增加了22.6%。 不婚或晚婚連帶影響生育率。去年我國的總生育率(平均每位婦女生育子女數)只有0.89人,與全球平均2.5人相去甚遠,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 百年婚育開紅盤 不意今年形勢出現大逆轉,不但走進結婚禮堂的人數增加,嬰兒出生率也顯著提升。 內政部統計今年1~7月的結婚人數,較去年同期成長了12.5%,其中台北市以1萬1,252對(年增率21.1%)奪冠,新北市1萬6,346對(年增12.4%)居次。 更令人興奮的是,生育率也傳出捷報。主計處統計今年前7個月累計新生兒數目,較去年同期成長12.8%。催生最「給力」的縣市紛紛開出紅盤,成長比例依序為台北市34%、台中市18.3%、台南市17%、新北市14.6%。 依此比例預估,今年出生的兔寶寶可望達18.8萬人,讓台灣低迷多時的總生育率有了「破一」的希望。 百年列車大客滿 今年與結婚相關的產業大發利市,根據市場調查,舉凡洗衣機、電視、冰箱等新婚家庭必備家電,上半年的銷售量都增加2成以上。 從事婚禮紀錄攝影的廖脆麵表示,今年業績比往年增加2倍以上。「有同行搭高鐵飛奔來去,一天趕3場,早上拍完文定,中午、晚上還各跑一場喜宴。」 30歲的廖脆麵自己也想婚,但心動卻無法行動,因為工作檔期已經排到明年一月,好日子都得工作,只好延後自己的婚期。 藝人帶頭誘發「延婚族」的結婚衝動,也喚醒了單身者尋找另一半的想望。媒婆產業也順勢推出種種聯誼策略。婚戀平台業者──月老銀行,將在10月初啟航的「戀愛郵輪之旅」,3天2夜行程在浪漫海洋星空下密集相親,引起許多單身男女的興趣。月老銀行媒體公關吳家伶指出,該平台在去年底成立,目前網站會員已有二十幾萬人,每個月業績仍以10%比例持續成長中。 主管單位內政部自己也下海也充當月老,繼去年與交通部、經濟部、鴻海科技集團共同舉辦未婚聯誼活動後,今年更分別在北、中、南、東、離島,陽明山、雪霸、太魯閣、金門、墾丁各地舉辦8場「喜相逢」未婚聯誼活動,希望找回婚姻的甜蜜價值。 生育直直落 話說民國40年時,台灣婦女的總生育率高達7.04,30年後,這些4年級、5年級生長大成人,生育率卻降到2.46。1985年,台灣的總生育率更降到替代水準(2.1)以下的1.89,從此一路下滑未見起色。 社會學者詹火生曾分析台灣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觀念改變,享樂主義盛行;結婚年齡延後,生育年齡提高;托兒不易,費用高昂;養育成本高,養不起。 104人力銀行與「財訊」雜誌今年8月公布的「世代就業與生活態度調查」,也證實七年級「凱飛族」(care-free)的人生觀已大不相同,高達63.6%的凱飛族認為,薪水養自己都不夠,怎麼可能生小孩? 中研院研究員楊文山分析指出,五十幾歲與四十幾歲不同世代出生的台灣婦女,期望子女數都在2個左右(2.12→1.95),並未大幅減少,婦女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婚育步調延後所導致的晚婚、不婚及遲育。 助你好「孕」 為了提高生育率,中央及各縣市政府紛紛祭出「催生政策」。 內政部兒童局長張秀鴛指出,生育補助目前由地方政府自籌財源,中央並未統一發放,因此在不同縣市生孩子、養孩子,待遇不同。其中以台北市的「助你好孕」條件最豐厚,每胎補助2萬元生育津貼,並給予5歲以下兒童每個月2,500元的育兒津貼。高雄市則每胎生育補助6,000元,另發放2歲以下兒童每個月3,000元育兒津貼。 今年6月剛升格當爸爸的小隆,認真的計算過,假若設籍在台北市,除了生育補助2萬元外,孩子從出生到5歲總共可領到17萬元,但自己戶籍在新北市,只有生育補助2萬元,目前尚無育兒津貼。 為了讓全台各縣市都享有與台北市相同的育兒待遇,行政院明年已編列32億元預算,從明年一月起,補助近一年綜合所得稅率在12%(即年收入113萬元)以下家庭,「居家保母托育費」或「育兒補助」,無論是將幼兒送托有證照保母,或父母一方在家照顧2歲以下兒童,都可以獲得每個月2,500~5,000元不等的補助。預估,全台至少有超過17萬名的幼兒受惠。兒童局長張秀鴛指出,礙於經費有限,民國101年實施初期仍設「排富條款」,預計在110年時能適用所有家庭。 龍年效應 根據民間的習俗,龍年是結婚、生育、創業的黃道吉年,為人父母者基於「望子成龍」的心理,樂於生個生肖屬龍的孩子,尤其在有效避孕方法、可控制生育的醫學技術幫助之下,每到龍年總會掀起一波生育潮,在1976、1988、2000等龍年,都可以看到出生率上升的龍年效應。 中國人對於龍年的偏好,即便知道產後坐月子中心可能「人擠人」,未來孩子的升學競爭壓力也可能大過其他生肖,也依然義無反顧。 楊文山預估,今年新生兒數預估可從去年的16萬增加到18萬,增加2萬名新生兒,明年龍年可能還更多,「但真正的考驗在2年後,」目前政策的效應尚未顯現,屆時生育率如果還能維持不墜,才是真正的催生奏效。 楊文山指出,在早期人口學的研究中,認為生育率由高轉低是一種「不可逆」直直落的過程,幾乎沒有國家能挽回,但在法國、丹麥等歐洲國家因相關政策及福利措施而使得生育率略有回升後,社會學者的看法已有修正,不若先前悲觀,但政府必須投入大量的經費和資源,才有可能扭轉情勢。 國家之「寶」 這一波生育潮究竟是百年與龍年效應還是催生政策奏效?目前尚難評斷。但肯定的是,補助或津貼雖不見得能「引誘」年輕人結婚生子,但對於「意外」懷孕的夫妻來說,卻有「定心丸」的效用。 即便不為生育補助生孩子,但種種催生福利卻能讓人放心生。內政部政務次長簡太郎表示,挽救生育率不見得花錢就有用,但透過育嬰假、生育津貼、育兒津貼等措施,營造有利的生育環境,有助於提高民眾子女是國家公共財的觀念。 是的,百年難得結婚生子潮,衷心地祝福每對新人百年好合,早日孕育「傳家之寶」。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1年10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