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20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03-14 05:00:00 /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本期目錄
台灣好米高調出口
台灣光華電子報
台灣好米高調出口

文.朱立群 圖.林格立

 

初春,當北部還陷在冷氣團裡,春陽已把嘉南平原的白天曬暖,農家開始為今年第一期稻作做開耕的準備。

來到彰化埤頭,以「中興米」品牌攻占四成國內市場的聯米企業,去年搶下360公噸、全台歷來最大單筆銷日訂單。而且日商已口頭承諾今年還將再買500公噸,米廠員工這一陣子幾乎忙到沒時間休息。

往南來到嘉義大林,從瑞記碾米廠起家的米圃企業,去年開始,每兩個月外銷澳洲一個貨櫃(25公噸)小包裝米的訂單,在布里斯本、雪梨等大城的超市賣場上架販售。

國際稻米市場上,台灣米出口價格高,比泰國米價貴7成,甚至是越南米的兩倍,比價,拚不過人家,只能主打品質戰。財政部進出口資料顯示,台灣米出口香港、澳洲、新加坡訂單年年增加,日本訂單也很穩定,可見台灣米雖貴,但品質、口碑已受到肯定。

日人「驚為天米」

去年,受福島核災及主要稻米產地淹水影響,日本缺糧嚴重而必須進口,第一個想到的地方,就是台灣,日本第二大糧商木德神糧社長平山惇,訪遍台灣主要稻米產區。

11月底,平山來到聯米,董事長莊麗珠、總經理劉德隆夫婦煮五鍋白飯,事先不透露品種,招待客人品嚐。

幾分鐘後,平山指著端在手中的碗,莊麗珠揭曉謎底,是占台灣稻米種植面積一半以上的台南11號米。日方隨行的檢驗技師隨即測出「食味值」(口感與營養價值的綜合評分)高達80分,與日本米相去不多(台灣一般市售米約60~70分)。

平山仔細詢問稻米生產、碾製狀況後,指定就要埤頭鄉農民種的台南11號,並於當下簽署108噸進口訂單。隔天媒體以「驚為天米」大幅報導。

第一批出口後,日方又追加252公噸,共計360公噸,是台灣米2004年恢復出口日本以來,接到的最大一筆訂單。

台灣去年只有獲得400公噸稻米出口日本的配額,聯米的銷日360公噸訂單,幾乎占了全部。

莊麗珠認為,台灣米受到日本人肯定,不令人意外。「10年前,世界上最好吃的米,依序是日本米、美國加州米、台灣米、韓國米;10年後再比較,日本米還是第一,但台灣有些品種,口感更勝日本米。」

「台灣農民的種植技術水準提升,要拜加入WTO之賜,」莊麗珠說。

因應入會可能帶來的衝擊,聯米當時也在思考如何提升米的品質,於是進口一批每公斤台幣250元的日本米,請經常往來的農友比較。試吃後,農友鴉雀無聲、心服口服,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比台灣米好吃的米。

當下,劉德隆與這二十多位農友合作成立產銷班,立下共同的目標:種出品質不輸日本米的台灣米。

這二十多位「種子農民」只是聯米踏出的第一步,日後更進一步接受農糧署的輔導,成立稻米專業區。

農糧署於2005年起,在全國成立稻米生產專業區,由政府管理,輔導糧商整合稻農、育苗及加工業者共同契作,拉出一條生產鏈,把零碎的稻田,串併成規模較大的生產聚落,並以市場為導向,訂出規格化的生產方式(例如品種、肥料的選用、農藥的檢測)。換句話說,糧商想賣什麼樣的米,農民即配合種出。

聯米接受農政單位輔導兩年後,決定獨立發展、自主管理。去年底聯米搶下360公噸白米銷日訂單,政府深感驕傲,總統馬英九亦親自到米廠致賀。

Part-time的專業米農

自從各地農村陸續成立代耕中心,在契作關係下,糧商管理稻農,稻農管理代耕農,已是常態。

43歲的吳國銘參加「小地主大佃農」計畫,租地10公頃參加聯米的契作,種台粳9號、台南11號及越光米。

「耙田機一台200~400萬元,割稻機一台300萬元,自己買、自己做的話,投資報酬率太低。」相較之下,請人代耕,一期作一分地,吳國銘請人代耕的工資及電費合計約一萬元,而他收成一分地,約可收益兩萬元。

高齡73歲的謝長是契作產銷班的班長,跟著聯米種稻已經十多年,只種7分地的他開玩笑說,「種田很簡單啦,施肥、放水而已!」

「現在已經很分工了,施肥的有施肥的專業,開收割機的有操作機器的專業,」吳國銘說。

至於施肥與噴藥的量及範圍,則全靠農民本身的經驗與專業。

謝、吳兩人是全職農民,而在稻米生產專業區,還有許多「兼職」但充滿熱情的農友。

白天,55歲的劉文明是民雄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的主任,48歲的翁鎮聖是南亞塑膠公司的課長;夜晚與周末,他們脫掉皮鞋、換穿雨鞋下田,與米圃企業契作台粳9號。

「台灣農耕的技術很棒,一分地可收成2,000台斤以上,比泰國高很多,但我們每人耕地面積太小,老農種1~2公頃,平均一個月根本賺不到兩萬元,」劉文明說。

翁鎮聖也認為擴大耕作面積才有競爭力,「種10公頃以上,才是專業農民。」

至於台灣米的國際競爭力,翁鎮聖分析說:「稻米專業區的規定很嚴格,品質可以確保;但台灣米的生產成本偏高,恐怕不容易外銷。」

然而,面對國際市場,如果「貴」是真材實料的台灣米難以改變的事實,有沒有可能讓它貴得有意義、有價值,貴得受歡迎?時尚界有LV,米界難道不能也有LV?

「創造被利用的價值」

「我思考的是,如何創造台灣米『被利用的價值』?就是『包裝』!」1971年次的米圃企業執行長林璐說。

米圃是嘉義縣境內唯一的稻米生產專區,與近60位農友契作160公頃生產台粳9號米。農友做好生產管理,行銷的部分就全權由糧商主導。

林璐堅持米一定要先好吃,才能談包裝;先要及格,才能談加分。至於何謂「包裝」?她說,就是「講故事」,就是「創造氛圍」。

她親自操刀產品包裝的設計,譬如,在形狀上動手腳,把台粳9號米的真空包,做成台灣造型,上頭畫有北回歸線通過嘉義,講的是產地的故事。

她也在敘事上動手腳,把農友的卡通肖像畫在包裝上,把生產者「人」的故事傳達給消費者。

台灣米在她手裡,是食品、商品、禮品,也是藝品。譬如,她拍攝一雙黏滿白米的高跟鞋,收入台灣米寫真集裡,餵飽觀者的視覺食慾。她也是第一位在時尚雜誌《Brand》刊登台灣米廣告的米商。

米圃去年打入澳洲市場,目前每兩個月出口一個貨櫃、25公噸小包裝白米(10公斤、5公斤、2公斤),上岸後直接上架銷售。雖然外銷穩定,但林璐也說:台灣米太貴,在國際上真的不好賣。

根據財政部農產品進出口統計,澳洲去年從台灣進口336公噸稻米,僅次於香港的532公噸進口量,馬來西亞以253公噸排第三;台灣米全年出口量1,885公噸,賺進約一億台幣。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稻米,但稻米的市場不必侷限於華人地區。國內米商繞著地球跑,目的無非是要與全世界的消費者分享,台灣稻農種出的米有多麼好吃!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2年03月號)

稻米產銷專業區的生產以市場為導向,糧商想賣什麼樣的米,稻農即配合種出。
聯米企業(中興米)去年出口日本360公噸,創台灣米單筆銷日最大訂單紀錄。圖為聯米廠內包裝區一景。
米是食品,也是禮品,右圖為聯米董事長莊麗珠展示該公司製作的米禮盒,大方貴氣。
透過包裝,米在食用價值之外,多了視覺的美感。圖為米圃執行長林璐和員工一起展示經過設計的小包裝米禮盒。

  1. 自由化貿易的浪潮一波接一波來,衝擊亞洲國家最敏感的農業神經。
    The WTO and various free trade agreements have thrown Asia's sensitive agricultural sector off kilter.
    ◎ off kilter 不順,感覺奇怪
    Even one sleepless night would throw your body off kilter.


     
  2. 由政府管理,輔導糧商整合稻農及加工業者共同契作,拉出一條生產鍊。
    The government assisted brokers, planters and processors to agree contracts, thus helping to lay the groundwork for a chain of production.
    ◎ lay the groundwork for something 打下基礎
    Saving money equals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retirement.
     
推薦訂閱
讓呼吸練習法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體驗式瑜伽】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八十七期--【法式烤香蕉】@【素食聰明吃】
轉寄『台灣光華電子報-台灣好米高調出口(2012/03/1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