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金質農業,戀戀秋菊(2013/01/02)─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1,2024金質農業,戀戀秋菊
文‧朱立群 圖‧林格立 台灣氣候最為宜人的此刻,苗栗銅鑼與台東的菊花正在豐收。只有七、八十位農民種植的台灣杭菊,卻能創造台幣破億的產值,不管是白菊或黃菊,都是含金純度最高的作物。 春蘭、夏竹、秋菊、冬梅,在台灣,花中四君子生長有時,是賞花者的福氣。然而,值此秋冬之交,寒梅未綻,秋菊卻已開盡,對遊客而言甚是尷尬。 可幸的是,菊花除了深具觀賞價值,還有保健功效,尤其源自大陸杭州的杭菊,烘乾後可當清肝、明目的藥引、沖泡花茶,也可料理入菜,保守估計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新台幣一億元。 苗栗銅鑼是國內最早栽種杭菊的地區,有「杭菊之鄉」的美名。白色杭菊(杭白菊)五十多年前開始在此種植,近年已成當地最具特色的藥用作物。每年11月初繁花盛開,秋風吹送菊香,銅鑼山城宛如鋪上白色地毯,與南投奧萬大楓紅並稱全台兩大秋景。 除了杭白菊之外,國內另有種植黃色杭菊,稱為杭黃菊或金菊,產地集中在台東。兩者打造出台灣杭菊的白金與黃金產業,隔著中央山脈相互輝映。 在銅鑼鄉農會的輔導下,以九華山附近的九湖村為中心,有一個產銷班、近四十位農友種杭白菊。菊花採收、烘乾後賣至中藥行,或製成花茶販售,每朵直徑不到兩公分的乾燥菊花,每年為人口不到2萬人的銅鑼鄉賺進超過5,000萬元的收入。 現齡46歲的韓順雄,銅鑼鄉親無人不曉。他二十多年前接手家族杭菊事業以來,看盡這個有特色、但缺乏規模的產業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也在進口杭菊近年頻傳農藥殘留問題時,預見了有機栽種的趨勢與商機。 廉價陸菊吃掉8成市場,台菊幾乎滅頂 在銅鑼九湖村開設遊客休息站的韓順雄,同時經營茶葉與杭菊的生產,並在自家店面販售。他今年種菊3公頃,其中2公頃種杭白菊,另外1公頃則種從台東引回的金菊,嘗試擴大經營的面向。 事實上,韓順雄二十來歲接班家業時,整個台灣的杭菊產業就已苟延殘喘,猶如強弩之末。 「民國60年左右是杭菊的黃金年代,銅鑼每年種植面積高達一百多公頃。」相較於全鄉近年生產面積頂多10公頃出頭,韓順雄不勝欷噓。遭受低價進口杭菊的衝擊,國內杭菊產業已難恢復當年的盛況。 根據海關的統計,國內進口的乾燥食用菊花9成以上來自中國大陸。銅鑼鄉農會股長葉金城表示,大陸進口杭菊每台斤售價台幣300~500元,不到國產杭菊每台斤1,000~1,200元的一半。 葉金城表示,全台一年的杭菊消費量約300~400公噸,進口杭菊吃掉其中的8成,剩下的才由銅鑼與台東杭菊填補。他與韓順雄一致認為,市場就這麼大,除非停止進口,否則未來將不會有更多農民投入國產杭菊生產的行列。 然而,國產杭菊價位雖高,但並非沒有擴大市占的可能,尤其市售進口杭菊近年頻被驗出農藥殘留超標或使用未經核准的農藥,光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這兩年在海關「抽驗」66批進口食用菊花,就有兩批違規,消費者信心多少已被動搖。 國產杭菊能否跳脫價格戰的泥淖,關鍵在於,能否以更高的品質贏取消費者信任。 安全生產,台菊掛保證 杭菊的生產有其季節性,重要時程包括:清明節前後完成田間定植,10月下旬花苞結蕾綻放,11月中下旬採收、烘乾,並做農藥殘留檢驗。 韓順雄表示,杭菊定植後,每隔15~20天必須進行一次「摘心」,將植株上端摘去3~5公分;必須持續摘心至中元節過後,目的是要助長側芽大量生長,以便每棵植株都能結出綿密層疊的花苞,開出茂盛的花期。 此外,從定植到開花的期間,每隔一個月就得除草一次,並兼做施肥、翻土、培土。 杭菊生產是典型的微型產業,銅鑼與台東的農友人數加起來不超過一百位,但因涉及廣大消費者飲食安全而格外受到重視。農委會自2011年起,動員農糧署、農業改良場、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及茶葉改良場,輔導兩地杭菊農友安全用藥,以及推廣非農藥資材的使用。 生物性非農藥的防制方法遵循有機農業的原則,譬如:以「窄域油」防治葉(ㄇㄢˊ)類蟲害,用「舒立菌」嚇阻葉蛾類;又如釋放性費洛蒙,引開雄葉蛾成蟲,阻絕雌蛾與其交配、產下幼蟲造成的危害。 其實,在農政單位介入杭菊生產輔導之前,韓順雄就已先一步預見無毒農法的趨勢。2002年,他與里仁事業及主婦聯盟洽談合作,自此逐年遞減農藥使用量及噴灑次數。他說,2011年他的杭菊田只噴過3次農藥,2012年11月收成的這批則都採用非農藥方式防治病蟲,他拍胸脯保證絕對無毒。 為了管理上市杭菊製品符合食品安全的規定,杭菊自2011年起已被農糧署納入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成為適用該標章唯一的非蔬果類作物。銅鑼杭菊上市前都經過檢驗,除了吉園圃,並已取得象徵銅鑼農會出品的團體標章,雙管齊下,為銅鑼杭菊掛保證。 危機:勞力不足,老農無人接班 韓順雄表示,沖泡後的杭白菊茶散發天然清淡菊香,金菊茶的香氣、入口後的餘味則較濃厚,風味不同,各有支持者。 至於用作藥材,除了賣給中藥行之外,銅鑼鄉農會股長葉金城表示,農會正規劃推出由杭白菊搭配枸杞、黃耆等藥材組成的綜合中藥調理包,就是希望消費者能以最便利的方式嚐到銅鑼杭菊的滋味,未來也希望能以較好賣相的包裝,由政府帶頭推動外銷至日本、韓國等講究食補養生的國家,為台灣杭菊另闢出路。 然而,農村人口外移、農民老化問題嚴重、接班人難尋,是杭菊產業迴避不了的內在隱憂。再者,杭菊生產是勞力密集的產業,從育苗到採收,每道步驟都要人工下田實作,無法由農機代勞。 11月採收之前,韓順雄攤開帳本結算:2012年共除草5次,每次每公頃雇用15名工人、付出工資總額新台幣3萬元;採收分3次,每次每公頃菊田雇工400人,蹲在及膝高度的花叢裡,將菊花一朵、一朵摘取,算下來,採收1台斤菊花付出的工資高達台幣120元。 因此,台灣杭菊市價遠高於進口杭菊,並非沒有道理。同樣是乾燥後的杭白菊,韓順雄比較台菊與陸菊的外觀:銅鑼杭菊花苞豐滿,每朵都有100片以上的花瓣,陸菊則體型扁平、瓣數稀落,反映出兩岸杭菊栽種自然條件與人工素質的高下,遑論用藥管理與食品安全檢驗制度的差異。 東晉詩人陶淵明喜寫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辭官歸隱的生活;「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則寫秋菊入酒,一飲而盡,讓人忘俗。 在台灣,趁著秋末冬初走一趟苗栗銅鑼或卑南、知本等台東杭菊產區,縱使花期已盡,但光是親臨產地,就近沏壺菊茶,獨飲或與三五好友共享之餘,遠眺田園美景,也能引發思古幽情。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2年12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