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台灣羽絨,溫暖全世界(2013/03/06)─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1,2024台灣羽絨,溫暖全世界
文.陳歆怡 圖.林格立 台灣每年羽絨加工出口占全球總量的4分之1,僅次於中國大陸及歐盟。今年6月,擁有一百多個會員代表的國際羽絨羽毛局,將首度在台灣召開年會,象徵台灣羽毛產業在全球羽毛業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最夯環保素材 羽絨跟羽毛如何分別?為何有這樣優異的保暖性能? 首先,只有鴨、鵝、及生存於極地的企鵝等水禽類才有羽絨,陸禽類動物如雞、鴿子等則沒有羽絨。羽毛外觀呈扁平狀、中心有骨幹,遍布於全身;羽絨則密生於水禽類的胸、腹部,也存在翅膀根基部及成鳥的羽毛下部,是讓其保持溫度的重要防護,尤其胸、腹部的羽絨專門用來孵蛋或接觸寒冷水面。 羽絨看起來有如一朵朵細小球狀的蒲公英,據估算,每一盎司(約28.35公克)的羽絨,約有200萬根的柔軟小細絲,從中心點向外輻射、散開,因此形成嚴密保暖結構,能有效留住人體熱空氣,又避免冷空氣穿透。至於羽毛則沒有保暖性,但因有良好的彈力及支撐性,常用來填充墊被、抱枕、沙發椅等。 羽絨具有質輕、保暖、柔軟、吸濕、透氣、乾爽等特性,經濟價值遠高於羽毛,然而,一隻5.5~6公斤的鵝,全身羽絨量約只有35公克,體型較小的鴨,羽絨量更少至約20公克。換句話說,一床1公斤、含絨量90%的羽絨被,需要用上24隻鵝或43隻鴨身上的羽絨。 點「毛」成金術 羽絨可謂廢棄資源再生利用,後製處理技術學問大。 農委會家禽生產科科長江文全指出,精密的加工處理流程,攸關原料的清潔衛生、成本控制、品質好壞等,能積極提升羽絨及羽毛的經濟價值。 簡單來說,加工過程可分為清潔、分毛、混合(或稱拼堆)三步驟,而清潔又分為粗洗跟精洗兩次程序。 粗洗是將從鴨鵝身上收集的原毛進行初級清潔、殺菌、分毛,由於原毛混雜很多泥沙、塵埃、殘血及雜質等,要在數日內完成粗洗與烘乾,才能確保羽毛不因潮濕而腐爛。台灣進口的原料,都是在產地粗洗過的半成品。 從精洗到高溫殺菌是一貫化機械作業,也是台灣強項;使用專業的清潔及除臭藥劑,經過約8回水洗,脫水後再用攝氏130度的高溫烘乾,以達到徹底去灰、去污、去雜味、及消毒殺菌。重要的是,烘乾的時間與溫度必須控制恰當,過與不及都將影響羽毛的光澤、彈性與蓬鬆度。 分毛則是半自動化操作,利用流體力學原理,在高達10米的分毛機中,經由風速及風量的調控,讓原本糾結成團、輕重不同的羽毛及羽絨,分別飄落於遠近不同、由木板隔開的箱室內,以達到分類羽絨及羽毛的效果。 混合是將已分毛、檢驗合格的原料挑出來再做調合,達到客戶要求的羽絨比例與品質。由於不同產地、不同季節收集的羽絨及羽毛,品質都有差異,因此,藉由混合能讓成品更為穩定、均勻。 「酒矸倘賣無」起家 江文全科長指出,台灣在1950~1970年代,曾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羽毛加工地區,如今羽絨出口量仍占全球總量的4分之1,僅次於原毛產量豐厚的中國大陸及歐盟。 從百年大廠合隆的蛻變歷程,即可窺見台灣羽毛產業的傳承。 合隆毛廠在台灣桃園,以及中國大陸的深圳、江西、黑龍江等地都設有工廠,一年加工生產的羽絨原料重量超過2萬公噸。主要客戶包括義大利Zegna、FILA、美國Coach、Ralph Lauren等。 現年59歲的合隆董事長陳焜耀,將合隆毛廠的源起回溯至百年前渡海來台的先祖陳順風──當年他落腳台北大稻埕,從沿街叫賣「酒矸倘賣無」的小販起家,之後向日本政府取得三大廢棄物(羽毛、酒瓶、鋼鐵)回收的特許執照,成為家族羽毛加工事業的發軔。 1950年韓戰爆發,當時美國封鎖中國及東歐等共產國家的羽毛原料,因美軍需要大量羽絨夾克、睡袋等軍備物資,於是被納入「反共」防禦體系的台灣,順勢成為羽毛原料供應地區。 1960年代,西方富裕國家對羽絨寢具需求大增,台灣羽毛加工及羽絨成衣業蓬勃發展。只是當時國內只有初級加工,製作成衣所需的精製羽絨原料均從歐美進口。而合隆之所以選在桃園大園設廠,看重的是臨近國際機場,航空貿易便捷。 傳產大蛻變 1964年,合隆第三代陳雲溪決定在新加坡自由港設廠,為台灣合隆日後的全球布局奠下基礎,也為當年尚屬封閉的台灣,打開與國際羽毛技術接軌的窗口﹔1972年,台灣合隆大園廠從新加坡廠引進德國中古水洗烘乾機再仿製,此後又研發分毛機成功,帶動國內羽毛精洗加工技術大躍進。 1988年以降,隨著大陸開放及國內產業環境變遷,傳統產業紛紛外移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合隆集團在第四代接班人陳焜耀的努力下,也從深圳廠開始拓展在大陸的生產據點,更重要的是,合隆陸續在加拿大、德國及美國設立合夥企業,得以深入世界各著名羽絨產區,建立完整的原料供應體系並掌握市場趨勢。 如今合隆擁有12條產品線,可供應世界上最挑剔客戶的需求。舉例而言,年產量僅2,000~3,000公斤、昂貴珍稀的冰島雁鴨絨,一床被要價在新台幣40萬元以上,合隆是極少數能供貨的廠商。 冰島雁鴨生長於冰島及加拿大北極圈內,孵蛋期間母鴨會用嘴喙拔下胸前羽絨築巢,特色為每根絨絲上都有天然的「鉤」,黏團性優異,放在手心上就能感覺溫暖。每年6~9月孵化期過後,當地農民會摘取受總量管制的巢中羽絨,由取得執照的業者蒐購後,再賣給有規模的加工廠商,部分收入還要回饋做保育基金。 又如中國著名的東北大白鵝,產地氣候與歷史悠久的加拿大白鵝類似,且兩者都以生產鵝肝為目的,採放牧飼養、飼養期長,因此絨球彈性與保暖性佳。 然而,過去東北地區缺乏基礎建設,直到合隆身先士卒在黑龍江的杜蒙設廠,才將東北大白鵝的鵝絨做出名氣與價值。 使命:讓台灣在世界發光 也是老字號的大洋羽毛副總經理陸亮豪指出,羽絨業具有期貨業特質,其價格跟著鴨鵝肉市場連動,一旦發生禽流感等天災人禍,造成鴨鵝隻短缺,羽絨產量跟著減少,收購價格就會上升,但賣出價卻是早在幾個月前就訂下的。能否看準趨勢,適時低買高賣,就成了獲利與否的重要關鍵。 陳焜耀認為,台灣羽絨產業能生存至今,有賴世代傳承的一分使命感,「必須不辭辛勞,全球走透透。」策略上,透過全球採購與垂直整合,在國際產業鏈中扮演無可取代的「轉運中心」角色。 2006年,陳焜耀選任全球最重要產業組織「國際羽毛羽絨局」(IDFB)的技術委員會主席至今,同時擔任台灣區羽毛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的他,積極爭取到今年IDFB大會在台灣舉辦,「我希望台灣羽毛產業對世界的貢獻能被看到。」 從小販挑擔挨家挨戶收毛,到台商全球趴趴走,台灣羽毛產業勤奮用心的精神,始終如一。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3年02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