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20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3-11-20 05:00:00 /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人才招募
本期目錄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文.林欣靜 圖.莊坤儒

曾奪下18面奧運游泳金牌的美國游泳選手麥可.菲爾普斯,從小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游泳讓他找回學習自信心,並在國際賽事中大放異彩;美國NBA職籃賽首位台裔美籍球員林書豪,更是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的高材生。他們都證實:愛運動的孩子,絕非「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越來越多的研究已證實,運動表現佳的孩子,記憶力、學習力、應變力和資訊整合力往往高人一等。而運動競技過程中經歷的競爭、挫折、團隊合作,以及勝不驕敗不餒的修養淬礪,都將成為孩子面對未來挑戰一輩子受用的人生經驗。

一向將體育視為五育末項的台灣中小學,該如何鍛鍊下一代的運動競爭力呢?

清晨6時50分,九月秋日的朝陽,不慍不火地灑落在大安溪沿岸的富饒平原,秋高氣爽的好天氣,正是最適合晨起運動的完美季節。

位於大安溪南岸的台中市大甲國小,校門口已聚集了百名以上的小朋友,準備參加「零時體育計畫」的跑步運動。

學生人數超過1,500人的大甲國小,是台中市的大型學校,操場十分遼闊,每圈距離達250公尺。不過這群小健將,早已習慣考驗耐力與體力的長跑訓練。

20分鐘過後,體能佳者,已繞跑操場十餘圈;體力稍遜的孩子,也在邊跑邊走中繞場3~4圈。接著他們各自換下臭汗滿身的運動服,帶著紅潤臉龐及愉悅心情,迎接國語、數學、閱讀訓練等需要集中精神的正式課程。

提升學習力的零時體育課

源自美國的零時體育計畫(Zero Hour PE),是指學生每天到校上第一節課前,先進行晨間運動,並達成最大心跳率8~9成的目標,之後再進教室上課。

這項創新的體育實驗,是十餘年前由美國芝加哥的內帕維中央高中開始實施。該校有6成學生自願參與零時體育計畫,運動後還多上一堂讀寫加強課,以測試提升學習力的正向效果。

一學期過後,實驗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起受測前提高了17%;其他只上正常體育課的學生,則僅進步10.7%。這項研究也證實,晨間運動對學習的幫助,大於中午或其他時段;指導顧問甚至建議,全校學生都應該在上完體育課後,接著進行最頭痛的學科,以充分發揮運動帶來的正面效益。

內帕維中央高中的零時體育計畫極為成功,引起全美多所學校仿效。台中大甲國小則從4年前起實施。

校長陳浪勇指出,大甲地區的居民本有早起習慣;很多雙薪家庭的家長為了趕上班,7點不到就將孩子送至學校。雖然校方多次提醒不要太早送孩子到校,以免衍生安全疑慮,但似乎成效不彰。

校方轉而思考,既然有不少學生提早上學,不如為他們安排更有意義的活動,而零時體育計畫,正是最合適的選擇。

起初部分家長及老師對「先運動、再讀書」的作法頗有疑慮,認為孩子們跑跑跳跳後會心浮氣躁,怎麼能靜得下來上課?也有人擔心學生會累過頭,一進教室就打瞌睡。

但實驗結果卻正好相反。參與計畫的孩子,不但健康體位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值漸趨標準,而且精神變好、情緒變佳,上課時也更能集中注意力;特別是原本愛搗蛋或活潑好動的孩子,在操場上先發洩精力後,回到教室反而變得循規蹈矩。

由於成效良好,晨起運動的師生年年增加,這學期才一開學,就有超過110人自願報名。

強身益腦、改變人生的大補帖

眾所皆知,運動能強身健體,但為何它對提升學習力,也有如此驚人的效果呢?

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約翰.瑞提在其著作《運動改造大腦》中解釋,人在運動時會分泌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能協助控管腦部活動,對情緒、衝動行為都具關鍵影響;正腎上腺素則有增強注意力、動機及警覺心的作用;多巴胺更會讓人產生心情愉悅的正向情緒。

這3種神經傳導物質,均與人類的學習活動息息相關,可提高大腦神經元的鍵結及活化,並調節大腦輸入及處理新訊息的效率及能力,因此運動量夠多的孩子,學習效果往往也事半功倍。

此外,運動更對消弭過動、憂鬱等現代學童常見的情緒障礙及行為問題深具成效。其中又以對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DADHD)患者的改善最為明顯。這是因為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都是控制人類注意力系統的要角,像ADHD患者常服用的藥物「利他能」,就是藉由增進多巴胺的分泌,達成抑制分心的目的。

「跑步很像服用少量的百憂解或利他能。」約翰.瑞提指出,運動沒有副作用,是最好的自我控制良藥。

拳擊讓他的人生敗部復活

運動是最自然的益腦大補帖。曾任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副團長,並領軍在2004年雅典奧運,為我國奪得2金、2銀、1銅最佳戰績的體育署副署長彭臺臨,也因為服用這帖神奇補藥而改寫人生。

彭臺臨從小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無法專心坐在課堂上聽講,逃學、打架更是中學階段的家常便飯;甚至曾隨身攜帶長達30公分的柴刀四處滋事。

升上高工第二年,學校成立了拳擊社,為了培養「打架生產力」,彭臺臨興沖沖地加入。沒想到竟打出興趣。他在房間裡綁了一個沙袋,每天對著它猛力揮拳;練完拳後,他發現自己的情緒變穩定了,不但睡得好,精神也很愉快。

學了一陣子,自認拳技精進的彭臺臨,分頭去找曾欺負過他的人單挑。其中一個和他對打,不到兩下就被打趴;另一個聽到風聲,還沒開打就自動認輸。

意識到自己已是強手的彭臺臨,反而收歛起銳氣,也體會到練拳是為了強身,而非欺負弱小的道理。在教練的循循善誘下,他更從拳擊中領悟「設定目標─擬定戰術─努力達成─永不放棄」的運動精神;原本桀驁不馴的問題少年,也逐漸蛻變為懂得忍讓、為人著想的沈穩青年。

高工畢業後,他透過半工半讀的自修,經歷3次落榜,終於考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其後更一路升上研究所、並擠進公費留考的窄門,最後赴美取得賓州州立大學工業教育博士學位。

「拳擊讓我的人生敗部復活!」彭臺臨常以自己為例,鼓勵莘莘學子多運動。

愛運動卻不運動的矛盾現象

運動的好處多多,但在升學至上的台灣,無論是運動風氣的推廣或體育教育的扎根,仍有極大的進步空間。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去年底發布的「2012年兒童運動狀況調查報告」,我國學童普遍存在「愛運動卻不運動」、「體育時數、社團偏少」及「白斬雞體質」等3種現象。

兒盟發現,超過9成的台灣學童自稱喜愛運動,另有55.4%愛運動甚於玩電腦、63.7%愛運動多過看電視;但實際上,超過7成的孩子,每周放學後的運動時間不到兩小時;而看電視及上網的時間,卻各為運動的7倍及5倍。

此外,和世界各國相較,台灣中小學的體育課時數也明顯偏少,如國小學童每周僅有80分鐘的體育課,遠低於法國(200分鐘)、中國大陸(185分鐘)、美國(100分鐘),也不及日本、新加坡的90分鐘。

由於運動量不足,台灣學童普遍形成肥胖、不耐操的「白斬雞」體質。報告中指出,28.1%的學童每個月都在感冒;4成以上的孩子身體質量指數的BMI值不是過輕就是過重,更有57.7%的學童,只要跑步400公尺,就覺得胸痛或呼吸困難。

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IOTF)2011年的調查也發現,我國6~18歲兒童的肥胖盛行率高達26.8%,位居世界第十六重,也比日本、韓國、中國大陸、新加坡的孩子還重,堪稱是「亞洲第一胖」。

原因:乏善可陳的體育課

台灣孩子為何會有內心熱血,卻不運動的弔詭現象?

兒福聯盟研究發展處研究員洪毓甡指出,我國小學體育課的時數不但偏少,課程內容也很單調,常離不開打球、跑步、體操等範疇;「看影片」、「借課考試」更是司空見慣的常態。

欠缺專業師資,正是體育課內容貧乏的主因。教育部今年6月公布的〈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指出,超過82%的國小體育教師不是體育專科畢業;也就是說,體育老師多由校內其他學科的教職員兼任。

「當老師本身對體育教育的了解有限,又如何期待他們能端出引起孩子運動興趣的教學內容呢?」洪敏甡說。

例如很多體育老師喜歡讓小學生打躲避球,表面上孩子們玩得開心,老師也樂得輕鬆。但台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教授周建智卻提醒,躲避球的攻擊權,往往掌握在少數幾個球技過人的學生手中;而閃躲能力「肉腳」的孩子,則常被當成目標物攻擊。長期下來,很可能影響孩子們的運動表現及自信心。

「這種以打到人為樂趣的運動,實在不該成為體育課的主流,」他語重心長地說。

只玩虛擬運動的宅小孩

放學後,學童的運動時間更為受限。

兒盟調查發現,孩子們常因功課太多、要上補習班及才藝課,或被父母要求唸書而無法運動。

「每天放學後,學生就被一車車的載往安親班,接下來就是密密麻麻的才藝課,哪裡擠得出時間運動?」大甲國小校長陳浪勇一語道破孩子們的無奈。

另外,公園籃球場或社區桌球檯等運動設施,常被成人或較大的孩子佔用,體型不如人的國小生很少能「搶贏」,致使他們寧可宅在家玩Wii Sport 等運動型電玩,甚至還有不少人認為玩Wii就能取代戶外運動!

然而,「虛擬運動」既無團隊合作的社會互動,也沒有身心靈經驗的完整洗禮,更可能因姿勢不良、用力失當而受傷,當然也學不到運動背後的教育意涵。

「像打籃球需要眼快、手快、腳快、決策快,還有默契十足的團隊合作,才能因應不同對手的攻擊。它所培養的『後設認知能力』,絕非虛擬運動可比擬,」周建智說。

行動1:系統化培養運動習慣與技能

如何提升台灣學童的運動力?學校仍是最關鍵的角色。若校方能善用環境優勢,配合系統化的教學課程,就能幫助孩子奠定良好的運動基礎。

號稱全校一千八百多名學生,個個都是「水中蛟龍」的台中市頭家國小,就是國內少數落實游泳教育的學校。該校是台中市唯一擁有溫水游泳池的國小,也是全國少數讓小一新生學游泳的公立小學。

游泳是教育部積極推動的國小體育重點課程,但一般學校多從三年級後才開始上,每堂體育課又僅40分鐘,扣除換裝、暖身運動及嚴冬不宜下水的日子,學生能練習的時間十分有限。很多孩子在畢業時仍屬不諳水性的旱鴨子,要不然就得再花錢到校外學。

而頭家國小的作法,是讓所有學生從小一開始,每周都集中上兩堂、80分鐘的游泳課,還外聘8名以上專業游泳教練,與校內的體育老師聯手教學。

該校的體育課程設計也很多元,低年級生是以水中尋寶、吹泡泡、岸邊漂浮等水中遊戲為主,讓孩子先適應水性、克服對水的恐懼;中年級生則以換氣練習為重點,再漸次進階至自由式及仰式教學;升上高年級後,則引導他們接觸更高難度的蛙式及蝶式。

在學校的介入規劃,以及有系統、有方法的長期訓練下,頭家國小的孩子畢業時,個個都具備自由式、仰式50公尺、蛙式25公尺的游泳實力。

行動2:投其所好,讓孩子愛上運動

頭家國小的經驗能否複製到其他國小?沒有相同硬體條件的學校,還有沒有其他作法讓孩子愛上運動?

「運動必須因材施教。」長期調查中小學生健康體位變化的陽明大學學校衛生研究中心主任劉影梅建議,外向、愛表現的孩子,適合籃球、足球等偏重協調與動作發展的團隊運動;但內向或慢熱型的孩子,較易在體操、舞蹈等帶有康樂性質、能自己掌握肢體動作的運動中找到成就感。

「有些女生不愛運動,其實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的運動。」劉影梅舉例,很多女生不喜歡肢體碰撞的競技運動,就可以引導她們接觸跳繩、溜冰、呼拉圈及踢毽子等靈巧型的運動。

劉影梅曾經在宜蘭縣多所小學推廣每天30分鐘的跳繩運動,連續跳20周後,實驗組學生就比對照組多長高了1.5公分。「身體靈巧的女生,本就適合跳繩運動,若再以長高、身材變好為誘因,她們會更喜愛,」她笑說。

至於運動神經不發達的孩子,劉影梅則建議可由步行、跑步開始;再由傳接大球(如籃球),進階為傳接小球(如桌球)等訓練眼腳協調及眼手協調的運動入門。

動得多、學得好,是人類的本能,也是全球的教育趨勢,培養允文允武、競爭力十足的下一代,坐而言,不如快快起而動!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3年11月號)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東北角野柳國小學生的跑步訓練,是在國際知名的野柳地質公園進行,沿途可盡覽蕈狀岩等豐富的地質景觀。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台中市大甲國小力推上課前先運動的「零時體育課」,讓孩子們的精神變好,上課更能集中注意力。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台中市頭家國小為學生安排紮實的游泳訓練,該校學生畢業時個個都是水中蛟龍。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為下一代培育運動力,國內小學的體育課已漸朝系統化的方向發展。由上而下為宛如水中彩蝶的台中市頭家國小學生、新北市大埔國小的射箭課,以及南投縣永興國小的網球與武術訓練。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動得多、學得好,孩子們也會更快樂!圖為入學就有武術訓練課的南投縣永興國小,小朋友個個文武雙全、活力十足。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越運動越有競爭力
 

  1. 愛運動的孩子,絕非「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An old stereotype would have us believe that 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athletes comes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intellect. Bluntly put, this old stereotype is all wet.
    ◎ be all wet 完全錯誤
    A biologist argued that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in the report was all wet.


  2. 另一個聽到風聲,還沒開打就自動認輸。
    Another saw which way the wind was blowing and acknowledged Peng as his better without a fight.
    ◎ which way the wind is blowing 預見事情將如何發展
    The company saw which way the wind was blowing and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immediately to tell its side of the story.
推薦訂閱
台灣光華電子報-社區重建,青梅產銷——2021擁抱小林新故鄉(2013/10/30)@【台灣光華電子報】
【南方】誰需要美麗灣渡假村?──以「照顧」為本的部落發展之路(廖貽得)@【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灣光華電子報-越運動越有競爭力(2013/11/2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