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菊島上的鶵鳥(2015/05/27)─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03,2025菊島上的鶵鳥
文‧朱立群 圖‧莊坤儒 開在澎湖的「鶵鳥」,既是書店、咖啡館,也是宣揚理念的藝廊展場、講座教室……。這家最不像書店的獨立書店,骨子裡住著一個「生態主義」的靈魂。 3年前,「鶵鳥」孵化在澎湖馬公市區乏人出沒的巷弄裡,占地13坪;打開門,它就只是一個陽春的展覽空間。 但鶵鳥持續演化、摸索生長的姿態;3年後的今天,它既是書店、展間,也是咖啡館和講座教室。「空間是實驗的基地,書店是展場的延伸」,這句話,是對它最貼切的寫照。 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作為台灣至今唯一宣揚生態保育與推介科普知識的主題書店,鶵鳥堅守「生態」的底線,「生態主義」就是它的靈魂。 有意思的是,催生鶵鳥在澎湖落腳的靈魂人物──老闆朱雲瑋和店長鄧佩貞,兩人都不是澎湖鄉親,所從事的「正職」,也跟藝文扯不上關係。 「一切都是因緣際會。」現年49歲的朱雲瑋,聊起成立鶵鳥的動心起念,語氣雲淡風輕。 他說:「一開始,鶵鳥就只是一間租來的辦公室,如此而已。」 對澎湖的情感始於古門情懷 朱雲瑋家住新北市鶯歌區,他在屏東農專求學期間參加校內的賞鳥社,從此開始一生愛鳥、賞鳥的興趣;進入中山大學海洋研究所本想研究海鳥的分類,後經指導教授建議轉向研究海洋魚類,成為他跨進海洋生態的第一步。 碩士班畢業後,他進入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修讀博士學位,並開始承接海洋生態調查委託案,足跡遍及台灣本島及離島,調查範圍含括陸地和海洋;之後,他在高雄成立海生科技公司,接案調查海洋環境與生態監測,並在數所大專院校兼任教職。 長榮大學生物科技系畢業、現年29歲的鄧佩貞,則跟多數學生一樣,進了大學,才弄懂高深莫測的系名背後,究竟要學習什麼。相較當年系上師資都是醫學背景,她對朱雲瑋開設的生態通識課程更感興趣,整整選修了4年。 來自新竹的她,大四被朱雲瑋找去海生科技工讀。公司老闆加員工總共只有5人,調查工作的執行幾乎都得全員出動。鄧佩貞雖非科班出身,但多次隨同事前往澎湖採集監測樣本,從實作中累積知識與興趣;大學畢業後,正式進入公司擔任調查員。 因為工作的關係,朱雲瑋頻繁往返台灣本島和離島之間,澎湖是他主要的據點。4年前,為了業務聯繫方便,他把鄧佩貞「丟」到澎湖駐點,並打算在馬公市區承租辦公室,就近爭取一件政府標案。 「一個案子一年台幣一百多萬的金額,付一個人的薪水、養一間辦公室,綽綽有餘。」朱雲瑋當初想得很樂觀,案子還在招標階段,就先租下月租台幣3,000元的屋子,租約一簽就是5年。 隔年,開標結果出爐,海生科技落榜。朱雲瑋雖不在乎,但租下的房子不能閒置,在與鄧佩貞討論後,決定把它裝潢成以生態為主題的展覽空間,取名「鶵鳥」,由鄧佩貞擔任店長。 規畫鶵鳥走向的過程,正好幫助朱雲瑋整理「澎湖情感」。他早年跟澎湖僅限工作上的關係;然而,每3個月前來調查生態,十幾年下來,他說,「真正對澎湖的這段情感,是從看到『光天化日』開始。」 時間回到2010年,他從馬公機場騎車往市區的路上,目光整個被路旁的老屋勾住,看著兩扇對開的木門,一扇寫著「光天」,另一扇寫著「化日」。「說是『寫』,並不正確,」朱雲瑋強調,這4個字直接刻在門上,並非常見的糊貼紙聯。 而且「光天化日」給人脫俗卻不違和的感覺,有別於「國泰民安」等陳腔濫調。他拿起相機拍下這兩扇門的照片,並在日後趁進行生態調查之便,展開澎湖古門追尋之旅。 之後,他走遍澎湖的離島,總計拍攝了數百扇的古門,保存了三千多張照片,拍下的古門詞句包括「三多九如」、「鳳毛麟趾」、「堯天舜日」等出自古籍中的字句。 比較讓朱雲瑋感到可惜的是,澎湖在地人並沒有好好珍惜古門的價值,有老屋廢墟的地方,常見毀壞的古門攤在地上。於是,2012年7月鶵鳥開幕,朱雲瑋安排的第一場展覽就是古門攝影展,希望藉此讓澎湖人瞭解,他們其實坐擁寶山,也希望藉由這場展覽,拉近鶵鳥與在地人的距離。 古門攝影展是鶵鳥的起點。但真正為鶵鳥帶來人氣的,是舉辦一系列以生態環境與科普知識當作主題的專題講座。 13坪的鶵鳥,扣掉工作吧台區域,只需20人就能把空間擠滿,開辦講座,經常座無虛席。 朱雲瑋表示,在澎湖,不論是公家機關或私人機構,很少有人敢辦收費講座,但鶵鳥卻經常舉辦,就算入場費最高收到每人台幣800元,依然會有十幾人到場參與,金額加起來雖不夠支付演講者的機票與住宿費,仍帶給鶵鳥很大的鼓勵。 鶵鳥逆勢而為,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成功的關鍵,在於明確設定講座的主題,以及關注市場小眾但切身的議題。 以馬公、白沙及西嶼3島圍成的澎湖內灣為例,鶵鳥店長鄧佩貞表示,去年邀請學者演講內灣海域的污染,吸引二十多人前來聽講,擠爆了鶵鳥,席地坐在門邊的聽眾,甚至必須一腳跨在店外的柏油路上。 因為講座舉辦得很成功,讓朱雲瑋在本業(生態調查)與副業(鶵鳥)之間,找到完美的連結。這是鶵鳥第二度的進化。 老闆沒看過的書,鶵鳥不賣 開書店,不是終曲,只是鶵鳥演化的第三部曲。 鶵鳥成立2個月後,澎湖開了第一家獨立書店「安書宅」。書宅的主人陳藹文本身是基隆人,原本從事文字工作,在澎湖打工換宿期間,遍尋不著可讓人拿本書、坐下來安靜閱讀的「真正書店」。因此,她決定向親友募集二手書,自己在澎湖經營一家書店。 但由於大部分時間須留在基隆照顧家人,整年下來,陳藹文待在澎湖的時間不多。安書宅開幕3年來,經常呈現無主書店的景象。除了請託鄰居幫忙開門、鎖門,也只能在店內擺放錢箱,由買書客人憑良心付費。 同樣開在馬公市區、相鄰只有幾條馬路的鶵鳥和安書宅,很快就知道對方的存在。陳藹文支持友善農業,朱雲瑋主張保護海洋生態,兩人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兩家店結成「友店」,彼此相互支援。 「拿一些書來,鶵鳥幫你賣。」朱雲瑋2年前熱心向陳藹文提出的這個建議,讓鶵鳥誤打誤撞也開始兼做書店的生意。至今,除了幫安書宅代賣二手書之外,鶵鳥堅持只賣《獵殺海洋》、《第六次大滅絕》、《人魚海的兩種未來》、《從達爾文到愛因斯坦》等生態與科普類新書。 朱雲瑋表示,鶵鳥雖然不是專門賣書的獨立書店,但作為一家生態與科普的主題書店,負有知識傳播的責任。「每一本書,我們都要看過,才有辦法跟客人解釋書裡的內容。」他說,如果少了這層互動,跟去連鎖書店買書有何不同? 「我們不賣自己沒看過的書。」朱雲瑋強調。 圓夢:一個不斷嘗試與實踐的過程 從單純的展覽空間,發展成可在此看書、買書、喝咖啡、聽演講的複合式藝文空間,鶵鳥在調整的過程中,也創造了新的自我。即便如此,兩大「命定」難題,仍有待鶵鳥克服。 首先,雖然鶵鳥已經累積二、三十位固定前來參加講座的熟客,但跟朱雲瑋一樣,他們大多是來到澎湖工作或服替代役的「假澎湖人」;熟客之中,真正在地的澎湖人寥寥無幾。 朱雲瑋感嘆說,「我們終究是外人。」但他也強調,鶵鳥也要反省:「是不是我們沒有走進草根社區?」 好消息是,鶵鳥向文化部申請補助獲准,今年下半年將會開著一部「書車」巡迴澎湖各鄉鎮。朱雲瑋說,書車就是移動的鶵鳥,車上有安書宅提供的二手書,以及鶵鳥的古門攝影照片,將會開到村里廟口,邀請居民閱讀與看展。 鶵鳥必須回應的第二個難題是:與城市裡的獨立書店相比,固然營運成本較低,但也苦於開店一整天,卻等無客人上門。跟其他的獨立書店一樣,鶵鳥也面臨入不敷出的營運壓力。 為此,朱雲瑋和鄧佩貞想出變通的法子,限定只在每月15日至月底開店,把當月所有的講座活動集中在這期間舉辦;至於休店的上半個月,朱雲瑋儘量承包各縣市的生態調查案,交由店長鄧佩貞執行、賺取外快。 「鶵鳥誕生後,我從沒想過要轉業。」鄧佩貞甘之如飴地說:「我相信鶵鳥一定可以生存;我們還在尋找它的方向。」 就像每當聽到有人恭喜她「開書店圓了夢」,她總會委婉地跟對方說:「怎樣讓書店有辦法持續經營,才能算是圓夢。」 不斷地嘗試,才能找到未知的可能性,對鄧佩貞來說,也才有機會幫助鶵鳥更往圓夢靠近。所以,繼發行《鳥報》刊物之後,3歲的鶵鳥今年要嘗試出書了。 這是鶵鳥的大事。處女作由朱雲瑋執筆、鄧佩貞畫插圖,內容將介紹澎湖常見的6種燕鷗,包括鳳頭燕鷗、紅燕鷗、蒼燕鷗、小燕鷗、白眉燕鷗及玄燕鷗。 鶵鳥作為第一家生態及科普主題獨立書店,朱雲瑋驕傲地說,這本燕鷗小書絕對會傳達正確的知識,就算畫的是卡通,也保證符合燕鷗該有的生態特徵。 生物學上,鶵鳥應會長大,最終成為老鳥。至於澎湖鶵鳥,老闆朱雲瑋不對它預設未來,只強調「夢想」不能只說不做。他說,鶵鳥就是一個實驗的基地,「以後會往哪走,我們也不知道,就看未來我們有什麼新的想法可以去實踐。」 不管還要經過多少次的演化,這隻菊島上的鶵鳥,都值得被寄予祝福和深切的期待。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5年05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