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20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2015-10-07 05:00:00/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支持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心靈重建工作
本期目錄
劉天和 我賣的是健康人生
劉天和 我賣的是健康人生


   
       
           
           
       
       
           
       
   

           

文‧張瓊方 圖‧林格立

           

48歲那年,檢查出罹患大腸癌,與死神搏鬥、撿回一條命後,已在科技業飛黃騰達的劉天和,人生與事業都開始轉向。


為了吃一條無毒的魚,他義無反顧投身養殖漁業,不意十餘年下來,一路從養魚逐步擴展到養雞、養豬、種菜……,不僅完備了全方位無毒有機食材王國「天和生物」;本著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的理念,還陸續設立超市、網購通路、烘焙與海島食堂,打造從產地到餐桌的一條龍服務,讓天和有機生鮮食品的名號在業界無比響亮。


然而,有機之路坎坷難行,尤其是要與大海搏鬥、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海上箱網養殖,風險、挫折更是難以預料,劉天和如何能堅持不放棄?


今(2015)年5月,劉天和獲頒十大神農獎,此一殊榮與肯定,彷彿一劑強心針,將支持他繼續無怨無悔地在這條路上踽踽獨行。


劉天和代表澎湖縣獲選2015年十大神農,他被譽為「科技神農」,得獎事蹟包括:生產版圖跨足養殖魚、豬、雞、鴨、蔬菜等全方位食材;且消費者可以app掌握食材的生產履歷、SGS檢驗報告、營養成分,以及詳細食譜。


科技神農


「科技神農」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劉天和從一位完全外行的農業門外漢,僅憑一股熱誠和憨膽,縱身跳入養殖魚業的「無底深淵」。實事求是的他,想方設法解決過程中遭遇的各種問題,因此創下許多史無前例的創新紀錄,成就了如今科技神農的地位。


首創魚產履歷,便是其一。


劉天和以科技人背景,投入養殖漁業後,不改其凡事資訊化管理的習慣,從魚苗、養殖、分切到運送,全程都有記錄,因而首開先例,為每條養殖魚做生產履歷,「天和珍鱺」就是他耗費兩年時間養出來的全台第一條有履歷身分證明的魚。


「替魚洗澡」的創舉,更已成為天和澎湖漁場最特殊的景象。


劉天和養魚堅持不使用抗生素、不投藥,因而一開始天和漁場的育成率不到兩成。他於是到處求教,在不投藥的前提下如何避免魚隻感染寄生蟲而致病?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終於找到一種麻煩卻不傷魚的洗澡方法,用來洗去魚身上的寄生蟲。


魚洗澡的原理說穿了很簡單:每周一次,將生長在海水裡的魚,撈起放入裝淡水的塑膠池裡,浸泡個四、五分鐘(太久魚會死亡),魚身上的寄生蟲會因為滲透壓的改變而爆裂死亡。此舉費工費時,但劉天和樂此不疲,漁場裡替魚洗澡的景象,更已成為漁產無毒健康的關鍵鐵證。


另一項養殖漁業更大的突破是,天和生物與哈佛大學的合作,讓魚雜、魚血、海藻轉變成富含Omega-3的有機飼料,進而開創天和後續畜牧與農耕版圖。


一開始養魚,劉天和為了避免魚雜廢料對環境產生污染,斥資在澎湖建造了島上第一座魚廢料焚化爐,2005年還因此獲澎湖縣政府頒發「環保獎章」表揚。


2007年,一位溫哥華買家改變了這些魚廢料的命運,焚化爐因此無用武之地。這位買家介紹劉天和認識美國哈佛大學醫學研究中心脂類醫學教授康景軒,劉天和幾度飛往美國商談後,與哈佛大學醫學院達成產學合作協定,在康景軒的協助下完成技轉,將原本廢棄的魚雜、魚血與褐藻做成有機飼料(因飼養過程中未投藥),廢棄物搖身一變為含有珍貴Omega-3脂肪酸的飼料,用來餵養豬、雞,養成了天和後續發展的畜牧產品:海藻豬、海藻雞。


賺得名聲,賠了金錢


裂嘴、露齒、瞇眼,劉天和見人、拍照便展開的招牌笑容,散見各大媒體,令人印象深刻。但少有人知他開朗陽光的笑容下,其實有滿腹的辛酸與壓力。


「痛苦心肝內!」劉天和依然不改爽朗笑容、卻語出驚人地說:「今年努力拚看能不能賠三千萬就好。」


「有機農業做越久賠越久,做越大賠越大。」即使有許多獎項加持,劉天和仍然感嘆,經營十幾年,至今仍難做到收支兩平。他形容走上有機之路的自己:「傻、孤單、坎坷。」


在竹科、中科、南科承包半導體製程工程、事業如日中天時,沒有幾個人知道他;變身科技農民、陸續砸下二十幾億「填海」,擦亮天和的金字招牌後,劉天和也因此聲名大噪。


十大傑出漁民、科技農企業菁創獎、台灣水產精品獎、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創意生活獎、十大神農獎……,十多年來,劉天和得獎無數,但來自各方的肯定,並未能讓天和的營運收支平衡,走上一條劉天和期盼的──能永續經營的康莊大道。


位於澎湖西嶼外海、面積25公頃的海上箱網養殖場,是劉天和親選的最佳養殖基地。


澎湖海域雖沒有重金屬和工業污染,但需克服夏天的颱風,與冬天的東北季風,這是讓養魚人寢食難安、心中難以放下的不定時炸彈。


2007年4月,一場突如其來的龍捲風,捲走了劉天和的心血,讓一切歸零。隔年2月,又遭逢百年來最嚴重寒害,數以萬計的海鱺魚紛紛凍死,搶救下僅剩2隻,劉天和再一次血本無歸。


養魚確實不是容易的事,除了天候因素,箱網環境、飼料口味,都會影響產量。以天和的主力海鱺魚為例,一尾7~10公斤的海鱺魚,得養一年半至兩年,雖然食量大、長得快,但是得挺過兩個冬天。珍貴的龍膽石斑養殖期更是長達四、五年。難伺候的是,嬌貴的牠們嘴巴甚挑,舉凡天氣不好、飼料不對味,都拒食。


捨我其誰的使命感


從科技業跨界跳入漁產、畜牧等有機無毒農業已經12個年頭,期間遭遇了兩次寒害、一次龍捲風,都沒捲走、澆熄劉天和對於無毒健康食材產業的熱情與執著。


親友不看好,朋友紛紛勸退,劉天和卻依然執迷不悔,甚至還越做越大。


「使命感加上自己需要,讓我不能輕言放棄。」劉天和說,罹患大腸癌,經歷切除大腸、小腸接大腸等手術後,讓他撿回一命,也從此重視飲食健康。當時他聽從醫生建議,多吃容易消化的魚肉,才發現安全無虞的漁貨難尋,當時劉天和內心就暗暗許下心願:有朝一日要養出讓人安心食用的魚。


「既然癌症沒讓我死去,我就應該要做點好事。」這是沒被接二連三的挑戰與挫敗給擊倒的劉天和心中秉持的理念。


劉天和長期贊助的台中市塗城國小師生,擔心他被擊倒,還發起「一人一信」集結兩千多位師生的祝福,為劉天和加油打氣,傳為美談佳話。


「瞭解越多,越不敢吃外面的東西。」劉天和對於坊間食品添加物矇騙消費大眾的味蕾,耿耿於懷,逢人就推廣要吃原味、真食物。


天和鮮物行銷企畫副理林瑜婷表示,對於無毒有機飲食的推廣,董事長劉天和堪稱是「苦口婆心」。天和每兩個月一次的健康講習,劉天和再忙都要親自跟消費者分享健康飲食概念,「就算他人在澎湖,也會飛回來履約。」


從產地到餐桌


本著分散風險的精神,劉天和開始多角化經營,陸續成立「天和生機牧場」(台中、嘉義)、「天和綠色農場」(嘉義中埔鄉、澎湖西嶼),跨足畜牧與農耕。以魚業的魚雜、海藻,養殖海藻豬、海藻雞;再以畜牧製造的排泄物,做成天然有機肥,種植有機蔬菜。


劉天和不但沒有灰心喪志,還越做越大,越做越精緻。


2008年9月,在鄰近台北車站的精華地段大手筆打造逾四百坪的旗艦店「天和鮮物‧海島食堂」。天和鮮物為提供自產的魚產海鮮、畜牧肉品、有機蔬果……等無毒食材的超市;海島食堂為採無毒食材料理的原湯涮涮鍋、有氧蔬果吧、餐廳、烘焙。真個實現了劉天和「從產地到餐桌」的理想。


「市場差異化」是劉天和一直掛在嘴邊的經營策略,他表示,放眼台灣的有機通路,乾貨高達7成,生鮮則不到3成。天和鮮物則逆向操作,以自家生產的生鮮產品為主,高達7成,其餘3成才是乾貨。如今,天和鮮物在全台已有8家直營超市,及包括SOGO在內的二、三百個經銷據點。


而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裡「未來超市」令人耳目一新的互動式資訊模式,業已在天和的海島食堂展開。


天和海島食堂的菜單,給人「活跳跳」的真實感,利用擴增實境(ARCode)互動科技,透明呈現海島食堂50道餐點的履歷,顧客只要手機下載app,對準菜單,菜單上的主要食材立刻在手機裡浮出、跳動。以神農餐為例,魚、豬、雞、蚵、蔬齊全,輕點任何一項食材,立刻跳出他的生產履歷、檢驗報告、營養成分、食譜,公開透明、一覽無遺。


核心價值:公開透明


「生產流程公開透明是我的核心價值。」劉天和說。


吃進肚裡的食物,從哪裡來?如何生產?怎麼烹調?天和都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訴消費者。


以天和甚受消費者喜愛的烘焙為例,烘焙坊牆面上掛著的「天和烘焙主要產品分析表」,將麵粉、酵母、堅果等主要原料的品牌、產地、供應商全數列出,讓消費者清楚知道,絲毫不隱瞞。


為了讓消費者吃得安心,眼見為憑,劉天和在澎湖適合旅遊的夏季,也是鮮蚵盛產期,舉辦產地之旅,讓消費者直接到天和產地去見證飼養、生產過程。


此外,天和代理日本昆布、干貝等水產、美國有機燕麥、歐洲清潔用品、橄欖油、有機醋等,劉天和也都一一親臨產地見證過,才放心引進。


用「一刻不得閒」來形容劉天和的積極打拚,一點也不為過。事必躬親的他,一個月平均出國3趟,剛參加完歐洲有機展,隨即出發往日本參加食品展,接下來還有美國的有機展……。


特別的是,劉天和到哪裡出差都自備小電爐、芝麻醬、醬油、小魚乾炒辣椒,自己煮稀飯、燙青菜吃。


「吃慣了好消化、沒負擔的有機食品,吃外面的東西,很容易、口渴、脹氣、不消化。」劉天和說。


苦思策略,永續經營


今年65歲的劉天和,經歷一場大腸癌的震撼教育後,開始規律生活。每天晚上八點多就上床睡覺,但每每半夜兩三點就醒來。假日三點多就出門爬四獸山,平常工作日,則躺在床上、 眼盯天花板苦思經營策略。


「我在想要怎麼少賠一點錢!」劉天和認真地說。


一個人努力向前奔跑,後面的人卻跟不上腳步,性急的劉天和無奈只能停下腳步重整。「今年我們要調整經營策略,把目標訂在賠3,000萬以內。」


6月,天和鮮物開始推出的「鮮食調理吧」,搶攻忙碌的上班族、銀髮族市場,體貼地為這些「個人」飲食族,準備兼顧營養均衡與方便性的小份量食材。


行銷企畫副理林瑜婷指出,調理吧所有食材都是有機的,且以蒸、烘、烤的烹調方式取代油炸,絕對均衡又健康。


「我不後悔。」劉天和表示,沒人強迫他做,是他自己要跳進來做,得「自作自受」,但比起「天有不測風雲」的不確定因素,人事管理的複雜更讓劉天和感到無力。


「工業範疇的人一板一眼;服務業需要的則是熱情。」劉天和說,現在主動、積極、有敬業精神的年輕人,實在少之又少,因此天和鮮物現場服務人員的流動率一直居高不下。


紮穩全方位健康食材生產的馬步後,如何克服一線服務業管理上的困境,考驗著憨膽、執著、積極拚鬥的神農劉天和。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5年09月號)


           

           
               
                   
                       
                   
                   
                       
                   
                   
                       
                   
                   
                       
                   
                   
                       
                   
                   
                       
                   
                   
                       
                   
                   
                       
                   
                   
                       
                   
                   
                       
                   
                   
                       
                   
                   
                       
                   

               


           


                       
為了吃一隻健康的魚,由科技人變身神農的劉天和。(天和鮮物提供)


                       
魚、雞、豬、蚵、蔬等產品齊備的「神農餐」。



                       
天和海島食堂為實現從產地到餐桌的理想,推出「鮮食調理吧」,為上班族、銀髮族準備營養均衡的小份量食材,講求新鮮現煮,健康無毒。
甚受歡迎的天和烘焙坊,原料的品牌、產地、供應商都公開透明,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不同於其他有機通路以乾貨為主,天和鮮物七成以上是包含自家生產的魚、豬、雞、蔬果等有機生鮮食品。



                       
將海魚定期撈進淡水中洗澡,讓魚身上的寄生蟲因滲透壓改變而死亡,此舉可在不投藥的情況下,降低魚隻染病的風險。(天和鮮物提供)


                       
劉天和堪稱是全方位的科技神農,圖為餵食魚雜及褐藻做成有機飼料的海藻豬。(天和鮮物提供)

           


           

  1. 為了吃一條無毒的魚,他義無反顧投身養殖漁業,不意十餘年下來,一路從養魚逐步擴展到養雞、養豬、種菜……。

    He dove into the aquaculture business to secure the toxin-free fish he needed to meet his dietary requirement, and soon found himself raising chickens, pigs and vegetables as well.

    ◎ Dive into  投入

    Jane dived into the science experiment and worked without rest for hours.



  2. 2007年4月,一場突如其來的龍捲風,捲走了劉天和的心血,讓一切歸零。

    In April 2007, an unexpected waterspout wiped out everything Liu had put together, forcing him to start again from scratch.

    ◎ Wipe out  完全摧毀

    A?landslide?after the heavy rains almost wiped?out the?village.
  3.            


           

推薦訂閱
@【環報】
@【希望傳愛電子報】
轉寄『台灣光華電子報-劉天和 我賣的是健康人生(2015/10/0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