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19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22-01-17 11:00:00 /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立即捐款 請用❤支持我們
本期目錄
多視角觀看太魯閣峽谷 步道志工隊照顧每一條路
多視角觀看太魯閣峽谷 步道志工隊照顧每一條路

多視角觀看太魯閣峽谷

步道志工隊照顧每一條路

文‧謝宜婷  圖‧莊坤儒

2021 12月

太魯閣峽谷,是沉積在海底的石灰岩,在幾千萬年前經板塊擠壓形成變質岩,600萬年前再經地殼抬升,立霧溪切割,形成高聳、千變萬化的地景。

 

多視角觀看太魯閣峽谷 步道志工隊照顧每一條路

太魯閣峽谷內的步道,從海拔幾十公尺到近千公尺的都有,遊客可依體能狀態挑選適合的路線。此次採訪團隊走訪海拔60公尺的「砂卡礑步道」與海拔765公尺的「錐麓古道」,從不同角度觀察大峽谷與石灰岩地區生態,也跟著台灣公部門最早成立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志工隊,進入「大禮步道」,看他們如何運用太魯閣豐富的現地資源,砌石階、維護步道。

多視角觀看太魯閣峽谷 步道志工隊照顧每一條路

清水斷崖是海拔平均800公尺以上的高山,垂直豎立於太平洋上。

砂卡礑步道:立霧溪奔騰

砂卡礑步道緊鄰立霧溪,遊客行走時可以聽見溪流奔騰的水聲在太魯閣峽谷迴盪,也可以觀察峽谷百萬年前形成的褶皺與岩縫中的獨特生態。資深解說員林茂耀表示這條步道是在日治時期開鑿,當時政府為了發展水力發電,因此炸開此處岩石當作施工道路支線,「在步道中段,還可以看到運送立霧溪溪水的大水管。」林茂耀提及日治時期的立霧水力發電所是當時台灣第四大的水力發電廠,不過現在只作為電力調節。

「砂卡礑」是太魯閣語「臼齒」的意思,林茂耀表示砂卡礑命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太魯閣族人過去在砂卡礑溪上游河階地建立部落時,從土壤中挖掘出先人臼齒,另一種說法是溪流上方的大同部落形似臼齒,因此得名。漫步在步道時,偶爾還會看見太魯閣族耆老,林茂耀總是點頭致意,稱呼他們為「Baki(祖父)或Payi(祖母)」。

太魯閣空氣好,是經過「植物」認證的,林茂耀指著岩壁上發霉般的地衣說:「這在空氣好、濕度高的地方才會出現。」地衣是由藻類、菌類共生而成,藻類行光合作用提供菌類養分,菌類維持水分礦物質讓藻類吸收。不同藻類與菌類搭配,會生成不同顏色的地衣,因此太魯閣峽谷的步道裡,可觀察到各式花樣的地衣。此外,地衣會分泌酸性物質,加速石頭風化變成土壤,以利植物生長,因此堅硬的岩壁上依然存在繽紛的生態。

太魯閣族的生活與植物密不可分,從砂卡礑步道裡的植物,可一窺族人的文化。林茂耀指著鋸齒狀葉緣的苧麻說:「這是原住民做衣服的材料。」太魯閣族人過去因著對大自然的認識,將苧麻水煮、曬乾、抽絲後,編織成為衣物。而步道中段的「五間屋」遺址,是族人農耕地的位置,過去有五間房舍因此得名,族人也稱此地為斯維奇(swiji),是太魯閣語「榕樹」的意思,反映榕樹是砂卡礑地區的優勢樹種,到處可見榕樹氣根穿透岩石的景觀。

 

多視角觀看太魯閣峽谷 步道志工隊照顧每一條路
(在砂卡礑步道,可欣賞清澈的砂卡礑溪與佈滿褶皺的岩石。)

錐麓古道:懸崖邊眺望峽谷

緊鄰懸崖的錐麓古道是太魯閣峽谷最險峻的步道,但也因此擁有絕佳視野。不僅可以看見對面塔山山頂飄浮著雲朵,也可俯瞰700多公尺下的立霧溪與公路。沿途所見植物種類越來越豐富、獨特,林茂耀說明:「這裡的許多物種在冰河期向南遷徙到台灣,但冰河期結束後,台灣海峽出現,原先來的物種只有兩種命運──滅絕或演化成台灣特有種。尤其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地形阻隔生物遷徙,因此許多植物在小區域範圍演化為『太魯閣特有種』。」

「目前研究發現共有70種以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地名、山名所命名的植物,如太魯閣櫟、太魯閣薔薇、南湖杜鵑、奇萊紅蘭等,其中多達56種是台灣特有種。」林茂耀說台灣雖然地質年輕,但藏著許多古老物種,因此有「台灣又老又新,又大又小」的說法。

錐麓古道上的巴達岡駐在所,位在氣候乾燥的岩石地,在此可觀察到葉緣尖銳的太魯閣櫟。再往上走,林茂耀指出罕見的太魯閣千金榆與太魯閣小檗:「保育全世界熱帶與亞熱帶植物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也很重視太魯閣千金榆。」雖然錐麓古道位處亞熱帶地區,海拔也不到1,000公尺,但是受到東北季風吹拂,因此氣溫恆低,連生長在寒冷區域的綠背刺柏都在此成長。

生態豐富的錐麓古道,其實在日治時期是一條警備道路,用來巡視山裡的太魯閣族並運送警察生活物資。1914年,「山地開路專家」梅澤柾警部率領作業隊開鑿,遠從日本到太魯閣的工人,一見到錐麓斷崖就打退堂鼓,梅澤柾只好找來當地部落青年爆破、鑿打岩壁。

歷經七個月,錐麓斷崖橫貫道路完工,37人在過程中不幸去世,為了紀念如此艱巨的工程,梅澤作業隊在錐麓隧道口外突出的岩石上,鑿下:「大正叁年,開鑿紀念,梅沢作業隊」,根據台灣古道學者楊南郡與徐如林調查,現在岩石上缺少作業隊三字,應該是岩石經年風吹雨打,化為小石塊,掉落到立霧溪了。他們也從史料發現這條道路開通後,開始有日本學者深入立霧溪中上游進行生態調查,像是發現「台灣鱒」(櫻花鉤吻鮭)的大島正滿博士,在警察護送下沿著這條警備道抵達塔比多駐在所(天祥),並向太魯閣族人宣布高價收購活的帝雉,後來順利地將15對帝雉帶回日本。

更多《台灣光華雜誌》文章請看這裡

推薦訂閱
如何分辨換季過敏跟感冒?@【姑嫂玩健康報】
素食電子報第一二O期──【冬瓜凍冬瓜】@【素食聰明吃】
台灣光華電子報
轉寄『獨特壯觀的太魯閣峽谷』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